爱心熔铸师魂
徐闻县海安中学蔡志坚
摘要:爱是教育最有力的手段。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它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所在,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
师爱,作为教师人格中最闪光的部分,它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桥梁;是教育教学获得成功的基础。
关键词:师爱师德灵魂无私奉献成功教育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影响着一代代人的成长,教育培养了一批批的人才。
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都离不开成功的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教育源于高尚的师德,师德之核心为师爱”。
爱是师德的核心,是师德的灵魂。
古往今来,成功的教育工作者都善于用爱心营造阳光。
教师只有把炽热的爱传递给学生,去感化教育学生,才能激起学生对教师情感的反应,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
爱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金钥匙,情通,才能理达,在爱的基础上进行教育活动,就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潜能。
不仅能够提高教育质量,也会促进学生成人和成才。
作为一名现代教师,具备“爱”是一切工作的根本.那么我们在教育工作中如何体现这种爱呢?
一、教师对自身事业的热爱。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便要深刻体会“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真正含义。
教师是培养人的职业,现实中,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教师的劳动是一种功在他人,利在社会的劳动,这种劳动,需要付出全部的聪明才智和大量的时间精力,是十分繁重和辛苦的。
这种劳动成果又往往隐没在学生的成功中,自己则可能一生默默无闻,平平凡凡。
人们常用照亮别人,牺牲自己的红蜡烛来比喻教师的工作,借以赞颂教师乐于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
这要求我们教师应该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特点、社会意义和道德价值有深刻的理解,由此而产生对本职工作的热爱、自豪感和勇于献身的精神,不为名、不为利,在教学实践中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价值,把培养下一代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天职。
许多优秀的教育家为培养富民强国的人才,献出了自己毕生的精力。
现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从教几十年,始终安于粉笔生涯,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一颗草去的高
尚情怀,献身教育,鞠躬尽瘁,为人民的教育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
这就是出于对教育事业的钟爱,一种爱岗敬业的精神,一种以教书育人为己任的高尚道德。
二、教师对学生的爱。
教师对学生无私的爱,它是师德的根本!它是熊熊的火炬,点燃学生的梦想;它是指路的明灯,照亮学生前进的路程!教育事业是爱的事业,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只有以自己的生命维系自己热爱的事业,把自己整个身心投入教育工作,用爱心去温暖学生,用耐心去感化学生,用真心信任和尊重学生,用实际行动从情感上取得学生认可,让学生心服口服。
不仅要有爱的情感和爱的行动,还需要爱的艺术融入教育活动中去,用教师特有的的语言和行动去唤醒学生的热情,促使学生朝教育目标发展,也为教育成功奠定了基础。
在深刻领悟这些真理之后,我在教学过程中,把爱倾注给每一个学生,用自己的整个心灵和他们沟通,让他们在和蔼可亲愉快的氛围中健康成长。
每当我接触新的班级,我会全面地了解学生,无论我接的是哪个班级,无论所教的学生是优生或是后进生,都是一视同仁,待之以爱。
好学生值得表扬,但后进学生也有值得表扬的地方,“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吗!更何况十几岁的孩子呢?只要我们用眼去观察,用心去体会,你就会发现每一位学生都有可爱的地方。
其实后进生更加渴望别人的关爱和赞赏,从而促进自信心的建立。
于是在日常工作中善于使用“放大镜”寻找后进生的每一个哪怕微小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
林景宝是我曾经教过的学生,刚来时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好动、纪律散漫,作业做得糟透了。
我过后找他谈心,了解到这是他长期以来养成的坏习惯。
他也想改掉,但做不到。
我说:“你的人生才刚刚开始,不曾努力就轻易放弃,人生会留下许多的遗憾。
老师很理解你,其实你也不想这样。
我想帮你,我们一起努力,好吗?”他听后有点感动。
接着我很有信心地对他说:“我相信你一定能行的,只要有决心。
”我让他的同桌经常提醒和帮助他,课堂上一有进步,我及时表扬,有时表扬他课堂纪律好了,有时表扬他其实很聪明,有时表扬他的作业很认真,……看到他的进步,我还送学习报和《名人成功故事》做为鼓励。
经过三年关爱和鼓励,他终于克服缺点,以全校最高分考上重点高中。
离开我时给我写了信:“老师,您是我人生良师益友。
谢谢您,是您指明人生的方向,是您给我前进的动力。
谢谢您让我在一次次的感动中健康成长……”这就是老师的爱,无私中透露着平凡,却又暗含一些伟大。
三、教师爱自己,不断塑造教师的理想人格。
教师理想人格是教师的魅力之源,学生成长的重要保证。
俄国的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教师把学生造成什么人,自己就应是这样的人。
”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作用要通过自身的形象、
智慧、人格魅力对学生的感染、熏陶、感化实现。
在学校里,教师是学生最亲近、最尊重的人,学生具有“向师性”的特点,教师往往成为学生最直接的榜样。
教师理想的人格会像一丝丝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人格。
有时这种影响是深远的,甚至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
为此,我们教师要具备热爱、关心、信任学生,广博丰富的知识,良好的教育教学素养,高超的语言修养,精湛教学艺术等素质。
教师要具备这些理想的人格魅力,要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学习和反思才形成、深化的。
今天的时代已经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学习化的时代。
我们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充实和更新自己,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适应新教育形式的发展。
我们教师只有懂得爱自己,才有能力爱我们的学生。
为此每一位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要善于吸收新教育理念,将其运用于教学中,努力做一个学习型教师。
其次,教师在做人方面更要发挥榜样的作用,有德、有才才是一位优秀教师。
为人师表,表里一致,身体力行,以身作则,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认可,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表率。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从。
”我当班主任时,每当进入教室看见地上有废纸,于是弯腰把废纸一片一片捡起,见劳动工具排放不整齐,我重新整理放好。
我这样做时,我发现班里许多同学也跟着做起来。
几个星期后,不管我任何时间进入教室,教室都显得十分干净和整齐。
我想这就是率先垂范的教育力量吧!
爱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爱是师德的灵魂。
为师者应把爱的光和热从教师的灵魂深处散发出来,把它无私奉献给我们的教育事业、我们的学生,这样我们教育的百花园中将永远是百花争艳的春天。
我们回顾过去,无怨无悔。
展望未来,任重而道远。
不管未来怎样,我们在师德路上要永守心中这盏爱之灯,照亮学生美丽的人生,铸高尚师魂。
参考文献:
[1]赵国柱陈旭光《教育理念变革中的师德建设》中国人事出版社 2006年
[2]周德义《师德修养与教师专业成长》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9年
[3]教学文摘《爱的教育》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