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化学选修三江苏专用练习:第三章 第三节 金属晶体 课后达标检测 Word版含解析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化学选修三江苏专用练习:第三章 第三节 金属晶体 课后达标检测 Word版含解析

课后达标检测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有关金属晶体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金属晶体是一种“巨分子”B.“电子气”为所有原子所共用C.简单立方堆积的空间利用率最低D.体心立方堆积的空间利用率最高解析:选D。

根据金属晶体的“电子气理论”,选项A、B都是正确的。

金属晶体的堆积方式中空间利用率分别是简单立方堆积52%,体心立方堆积68%,面心立方最密堆积和六方最密堆积均为74%。

因此简单立方堆积的空间利用率最低,六方最密堆积和面心立方最密堆积的空间利用率最高,选项C正确,选项D错误。

2.金属键的强弱与金属价电子数多少有关,价电子数越多金属键越强,与金属阳离子的半径大小也有关,半径越大,金属键越弱。

据此判断下列金属熔点逐渐升高的是() A.Na K Rb B.Na Mg AlC.Li Be Mg D.Li Na Mg解析:选B。

金属熔点的高低与金属阳离子半径大小及金属价电子数有关,价电子数越多,阳离子半径越小,金属键越强。

B项中三种金属在同一周期,价电子数分别为1、2、3,且半径由大到小,故熔点由高到低的顺序是Al>Mg>Na。

3.下列对各组物质性质的比较中,正确的是()A.熔点:Li<Na<KB.导电性:Ag>Cu>Al>FeC.密度:Na>Mg>AlD.空间利用率:体心立方堆积<六方最密堆积<面心立方最密堆积解析:选B。

同主族的金属单质,原子序数越大,熔点越低,这是因为它们的价电子数相同,随着原子半径的增大,金属键逐渐减弱,A项错误;Na、Mg、Al是同周期的金属单质,密度逐渐增大,C项错误;不同堆积方式的金属晶体空间利用率分别是简单立方堆积52%,体心立方堆积68%,六方最密堆积和面心立方最密堆积均为74%,D 项错误。

4.下列可能属于金属晶体的是( )A .由分子间作用力结合而成,熔点低B .固态时或熔融后易导电,熔点在1 000 ℃左右C .由共价键结合成网状结构,熔点高D .固态时不导电,但溶于水或熔融后能导电解析:选B 。

A 中为分子晶体;B 中固体能导电,熔点在1 000 ℃左右,可能为金属晶体;C 中由共价键结合成的网状结构,是原子晶体的结构特点;D 中固态时不导电、熔融后能导电是离子晶体的特征。

5.下列有关石墨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由于石墨晶体导电,所以它是金属晶体B .由于石墨的熔点很高,所以它是原子晶体C .由于石墨质软,所以它是分子晶体D .石墨晶体是一种混合晶体解析:选D 。

石墨晶体中既有共价键,又有金属键,还有范德华力,因此它是一种混合晶体。

6.金属钠晶体为体心立方晶胞(如图所示),实验测得钠的密度为ρ(g·cm -3)。

已知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 ,设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假定金属钠原子为等径的钢性球且处于体对角线上的三个球相切。

则钠原子的半径r (cm)为( ) A. 32a N A ρ B.3·32a N A ρ C.34·32a N A ρ D.12·32a N A ρ解析:选C 。

该晶胞中实际含两个钠原子,晶胞边长为4×r 3,则ρ=2×a N A ×⎝ ⎛⎭⎪⎫4×r 33,进一步化简后可得答案。

7.(2019·武汉高二检测)已知某金属晶体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则在该晶胞中所含金属原子的配位数为( )A.6 B.8C.10 D.12解析:选D。

在该晶胞中,与每个顶角的原子距离相等且最近的原子共有12个,因此其配位数为12。

8.石墨能与熔融金属钾作用,形成石墨间隙化合物,钾原子填充在石墨各层原子中。

比较常见的石墨间隙化合物是青铜色的化合物,其化学式可写为C x K,其平面图形如图所示。

x的值为()A.8 B.12C.24 D.60解析:选A。

可选取题图中6个钾原子围成的正六边形为结构单元,每个钾原子被3个正六边形共用,则该结构单元中实际含有的钾原子数为6×1+1=3,该六边形内的碳原3子数为24,故钾原子数与碳原子数之比为1∶8。

二、不定项选择题9.下列有关石墨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A.由于石墨晶体导电,所以它是金属晶体B.由于石墨的熔点很高,所以它是原子晶体C.由于石墨质软,所以它是分子晶体D.石墨晶体是一种混合晶体解析:选D。

石墨晶体中既有共价键,又有金属键,还有范德华力,因此它是一种混合晶体。

10.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金属受外力作用时常常发生变形而不易折断是由于金属原子之间有较强的作用B.通常情况下,金属里的自由电子会发生定向移动而形成电流C.金属是借助自由电子的运动,把能量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分D.金属的导电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弱解析:选D。

金属受外力作用时常常发生变形而不易折断是因为金属晶体中各原子层会发生相对滑动,但不会改变原来的排列方式,故A项不正确;金属里的自由电子要在外加电场作用下才能发生定向移动产生电流,故B项不正确;金属的导热性是由于自由电子碰撞金属原子将能量进行传递,故C项不正确。

11.铁有δ、γ、α三种同素异形体,其结构分别如图所示,三种晶体在不同温度下能发生相互转化。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δ-Fe 1 394 ℃γ-Fe912 ℃α-FeA.δFe晶体中与每个铁原子等距离且最近的铁原子有8个B.αFe晶体中与每个铁原子等距离且最近的铁原子有6个C.若δFe晶胞边长为a cm,αFe晶胞边长为b cm,则两种晶体密度比为b3∶2a3D.将铁加热到1 500 ℃分别急速冷却和缓慢冷却,得到的晶体的堆积模型相同答案:CD三、非选择题12.金属晶体的原子堆积方式常有以下四种方式,请认真观察模型(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四种堆积模型的堆积名称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所示甲中的堆积方式,空间利用率为________,只有金属________采用这种堆积方式。

(3)如图所示乙与丙中两种堆积方式中金属原子的配位数___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乙中的空间利用率为________,丙中按____________的方式进行堆积。

(4)采取丁中堆积方式的金属通常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写三种金属元素的符号),每个晶胞中所含有的原子数为________。

解析:(1)甲中的堆积方式是将非密置层的金属原子上下对齐,形成的晶胞是1个立方体,在立方体的每个顶角有1个金属原子,称为简单立方堆积。

乙和丙中都是密置层原子的堆积方式,乙中上面A 层和下面A 层的3个原子组成的三角形方向相同,称为六方最密堆积。

丙中A 层和C 层的3个原子组成的三角形方向相反,称为面心立方最密堆积。

丁中的堆积方式是将非密置层的上层金属原子填入下层金属原子形成的凹穴中,每层均照此堆积,形成的晶胞是1个立方体,在立方体的每个顶角有1个金属原子,立方体的中心含有1个金属原子,称为体心立方堆积。

(2)简单立方堆积的空间利用率最低,为52%,采取这种堆积方式的金属只有Po 。

(3)乙和丙中两种堆积方式相同,金属原子的配位数均为12,且其空间利用率均为74%。

(4)丁中是体心立方堆积,采取这种堆积方式的金属有K 、Na 、Fe 等。

用“均摊法”可求得每个晶胞中含有金属原子的个数为1+8×18=2。

答案:(1)简单立方堆积 六方最密堆积 面心立方最密堆积 体心立方堆积 (2)52%Po(3)相同74%ABCABCABC……(4)K、Na、Fe(合理即可) 213.(1)镧系合金是稀土系储氢合金的典型代表,由荷兰菲利浦实验室首先研制出来,它的最大优点是容易活化。

其晶胞结构如图所示。

它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镁系合金是最早问世的合金之一,经X-射线衍射实验分析得镁铜合金为面心立方结构,镁镍合金为六方最密堆积。

镁系合金的优点是价格较低,缺点是要加热到250 ℃以上时才释放出氢气。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下同)。

A.金属铜的晶胞结构为B.已知钛和镁的堆积方式相同,均为六方最密堆积,则其堆积方式为C.镁铜合金晶体的原子空间利用率为74%D.镁镍合金晶体的配位数为12(3)《X-射线金相学》中记载关于铜与金可形成两种有序的金属互化物,其结构如图。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 .图Ⅰ、Ⅱ中物质的化学式相同B .图Ⅱ中物质的化学式为CuAu 3C .图Ⅱ中与每个铜原子紧邻的铜原子有3个D .设图Ⅰ中晶胞的边长为a cm ,则图Ⅰ中合金的密度为261N A a 3 g ·cm -3 解析:(1)根据晶胞结构图可知,面心上的原子为2个晶胞所共有,顶点上的原子为6个晶胞所共有,棱上的原子为3个晶胞所共有,内部的原子为整个晶胞所共有,所以晶胞中La 原子有12×16+2×12=3个,Ni 原子有12×12+6×12+6=15个,则镧系合金的化学式为LaNi 5。

(2)铜是面心立方最密堆积结构,而A 项中的图为六方最密堆积结构,A 项不正确;钛和镁晶体是按“ABAB …”的方式堆积,B 项正确;面心立方最密堆积和六方最密堆积的配位数均为12,空间利用率均为74%,C 、D 项正确。

(3)图Ⅰ中,铜原子数为8×18+2×12=2,金原子数为4×12=2,故化学式为CuAu ;图Ⅱ中,铜原子数为8×18=1,金原子数为6×12=3,故化学式为CuAu 3;图Ⅱ中,铜原子位于立方体的顶点,故紧邻的铜原子有6个;图Ⅰ中,铜原子、金原子各为2个,晶胞的体积为a 3 cm 3,密度ρ=m V =2N A ×(64+197)÷a 3 g ·cm -3=522N A a 3g ·cm -3。

答案:(1)LaNi 5 (2)A (3)B14.(1)如图为金属铜的一个晶胞,请完成以下各题。

①该晶胞实际拥有的铜原子数是________。

②该晶胞称为________(填字母)。

A .六方晶胞B.体心立方晶胞C.面心立方晶胞③此晶胞中立方体的边长为a cm,Cu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4,金属铜的密度为ρ g·cm -3,则阿伏加德罗常数为________________(用含a、ρ的代数式表示)。

(2)1 183 K以下纯铁晶体的基本结构单元如图1所示,1 183 K以上转变为图2所示的基本结构单元,在两种晶体中最邻近的铁原子间距离分别相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