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 第六章 消化与吸收
精品课件
第一节 概述 消化: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成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
的过程。
机械性消化
化学性消化
吸收:经消化后的小分子物质透过消化道黏膜进入 血液或淋巴液的过程。
精品课件
第二节 消 化
精品课件
一、口腔内消化
(一)咀嚼与吞咽
(一)咀嚼:咀嚼肌的有序收缩,反射活动 –研磨食物 –混合食物,促进淀粉酶的化学消化 –反射性引起后续消化器官的活动
❖ 对脂肪的消化和吸收起 易化作用
❖ 排泄作用
精品课件
三、小肠内消化 (三)胆汁的分泌和排出
1.胆汁的性质和成分 ❖ 苦味,金黄色,pH约为7.4。 ❖ 胆囊胆汁因在胆囊中被浓缩,颜色变深(深棕色)
,成弱酸性(pH约为6.8) ❖ 成分包括:水、无机盐、胆盐、胆色素、胆固醇、
卵磷脂等,不含消化酶。
精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课件
四、大肠内消化
大肠的主要功能: ❖吸收水和电解质,参与机体对水、电解质
平衡的调节; ❖ 吸收结肠内微生物产生的维生素B和K; ❖形成并暂时贮存粪便,最终将其排出体外
。
精品课件
第三节 吸收
精品课件
一、吸收部位及途径
❖ 口腔、食管:基本无吸收(一些脂溶性药物如硝酸甘 油可经口腔黏膜入血)。
生理学
第六章 消化与吸收
乌兰察布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张志鹏
精品课件
第六章 消化与吸收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消化 第三节 吸收
精品课件
第一节 概述
❖ 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道:口腔到肛门的肌性管道。 (口、咽、食管、胃、小肠和大肠) 骨骼肌:口、咽、食管上段和肛门外括约肌。 平滑肌:其余的肌肉。
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等。
❖ 胃:少量水、酒精及某些药物(没有绒毛,食物大多尚 未被消化)
❖ 小肠:吸收的主要部位(十二指肠和空肠吸收营养物 质;回肠主要吸收维生素B12和胆盐并作为吸收功能的 贮备)。
❖ 大肠:水和无机盐。
精品课件
一、吸收部位及途径
❖ 为何小肠是吸收的主要部位: ① 吸收面积大:长约4~5m,有环状皱褶,绒毛,微
。
精品课件
二、胃内消化 (一)胃的运动
2.胃排空及其影响因素 食糜由胃入十二指肠的过程。食物入胃后5min开始 ❖ 胃排空的动力:胃运动。 ❖ 影响胃排空速度的因素:
▪ 稀的、流体、颗粒小、等渗——排空快 ▪ 稠的、固体、大块的、非等渗——排空慢 ▪ 糖类>蛋白质>脂肪(混合食物完全排空通常需4~6h) ▪ 胃内食物量增加胃排空加快(由于胃运动增强)
(二)吞咽: 食物由口腔经咽、食管进入胃 的过程,是反射性动作 。
精品课件
一、口腔内消化
(二)唾液的分泌
❖ 唾液腺:腮腺,颌下腺,舌下腺,散在的小唾液腺 ❖ 唾液的性质:无色、无味、近中性低渗液体 ❖唾液的成分 : 水(99%)
无机盐 有机物(唾液淀粉酶,溶菌酶,
黏蛋白,免疫球蛋白等)
精品课件
一、口腔内消化
❖容受性舒张(receptive relaxation):
▪ 胃容积增大,胃内压无明显升高。 ▪ 生理意义:更好地容纳和贮存食物。
精品课件
二、胃内消化 (一)胃的运动 ❖ 蠕动(peristalsis):
▪ 食物入胃后约5分钟开始,每分钟约为3次。 ▪ 每次可推送1~2ml食糜入十二指肠。 ▪ 生理意义:磨碎;混合,有利化学性消化;推进,促排空
❖ 性质: ▪ 无色、无味、碱性液体(pH 7.8~8.4) ▪ 渗透压约与血浆相等 ▪ 成人日分泌量1.0~2.0L
❖ 成分: ▪ 无机物:水分、HCO3-、Na+、K+、Cl-等 ▪ 有机物:多种消化酶
各种消化液中胰液的消化力最强。
精品课件
三、小肠内消化 (三)胆汁的分泌和排出
❖ 肝细胞分泌胆汁,经肝 管、胆总管直接排入十 二指肠(肝胆汁),或 由肝管转入胆囊管而贮 存于胆囊(胆囊胆汁)
精品课件
二、胃内消化 (二)胃液的分泌
1.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 无色酸性(pH 0.9~1.5)液体,正常成人每日
分泌1.5~2.5升。 成分:水,HCl,胃蛋白酶原,黏液,内因子,
HCO3-
精品课件
二、胃内消化 (二)胃液的分泌
❖ HCl的生理作用 激活胃蛋白酶原并提供适宜环境 使蛋白变性,易于消化 杀菌 促进小肠对铁和钙的吸收 排入小肠后,可促进促胰液素、缩胆囊素的释 放,从而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
精品课件
二、胃内消化 (二)胃液的分泌 2.胃黏膜的自身保护作用 ❖ 黏液-HCO3-屏障 ❖ 黏膜屏障
精品课件
二、胃内消化 3.消化期胃液的分泌
(二)胃液的分泌
精品课件
三、小肠内消化
❖ 机械性消化: 小肠的运动
❖ 化学性消化: 胰液 胆汁 小肠液
精品课件
三、小肠内消化 (一)小肠的运动
1.小肠运动的形式
(二)唾液的分泌
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均刺激唾液分泌 ✓交感神经引起分泌黏稠的唾液 ✓副交感神经引起分泌稀薄的唾液
精品课件
二、胃内消化 ❖ 机械性消化:胃的运动 ❖ 化学性消化:胃液
精品课件
二、胃内消化 (一)胃的运动
1.胃的运动形式 ❖紧张性收缩(tonic contraction):
▪ 生理意义: a) 使胃保持一定的形状和位置; b) 维持一定的胃内压,有利于胃液渗入食团。
对脂溶性维生素A、D、 E、K的吸收有促进作用 ❖利胆作用
胆盐利胆(胆盐的肠肝 循环)
精品课件
三、小肠内消化 (四)小肠液的分泌
❖ 性质: 小肠液是由十二指肠腺和小肠腺分泌的混合液 。呈弱碱性(pH为7.6),分泌量大,成人每日 分泌量为1.0~3.0L,渗透压接近血浆。
❖ 成分:水分、无机盐、黏蛋白和肠激酶。
精品课件
三、小肠内消化 (三)胆汁的分泌和排出
❖ 胆盐: ▪ 肝细胞利用胆固醇合成胆汁酸,胆汁酸经逐级 转换,最终与Na+,K+结合形成胆盐,生成胆 汁酸是人体清除胆固醇的主要途径。 ▪ 胆盐是胆汁中参与脂肪消化、吸收的主要成分 。
精品课件
三、小肠内消化 (三)胆汁的分泌和排出
2.胆汁的作用
❖促进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 紧张性收缩
❖ 分节运动:
▪ 生理意义: ①使食糜与消化液充分混合,有利化学性消化 ;
②增加小肠黏膜与食糜的接触,并挤压肠壁以 促进血液与淋巴液的回流,有利吸收;
③由于频率梯度,对食糜有弱的推进作用。
❖蠕动
精品课件
三、小肠内消化 (一)小肠的运动
精品课件
三、小肠内消化 (二)胰液的分泌
1.胰液的性质、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