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临床医师三基训练18(临床各科口腔科)

中医临床医师三基训练18(临床各科口腔科)

中医临床医师三基训练18(临床各科口腔科).txt30生命的美丽,永远展现在她的进取之中;就像大树的美丽,是展现在它负势向上高耸入云的蓬勃生机中;像雄鹰的美丽,是展现在它搏风击雨如苍天之魂的翱翔中;像江河的美丽,是展现在它波涛汹涌一泻千里的奔流中。

中医临床医师三基训练18(临床各科口腔科).txt45想洗澡吗?不要到外面等待下雨;想成功吗?不要空等机遇的到来。

摘下的一瓣花能美丽多久?一时的放纵又能快乐多久?有志者要为一生的目标孜孜以求。

少年自有少年狂,藐昆仑,笑吕梁;磨剑数年,今将试锋芒。

自命不凡不可取,妄自菲薄更不宜。

中医临床医师三基训练 18第十八章《中医口腔科学》一、中医口腔科学问答1.简述口腔的组成及功能。

口腔是由牙齿、颌骨及唇、颊、舌、口底、涎腺等组织器官组成的功能性器官。

其功能有摄食、咀嚼、感觉、味觉、吞咽、表情及辅助语言和呼吸等功能。

2.简述颌面部的范围。

颌面部是指上起额部发际,下至舌骨水平,左右达颞骨乳突垂直线之间的区域。

3.试述颌面部的解剖特点及临床意义。

①颌面部位置外露,故易受外伤,但罹患疾病后易早期发现及时治疗;②血管丰富,故抗感染力强,伤口愈合快,但伤后出血多,组织肿胀明显;③解剖结构复杂,有面神经、三叉神经、涎腺及其导管等,损伤后会发生面瘫,麻木及涎瘘等并发症;④颌面部皮肤向不同方面形成自然皮纹,故手术切口设计应沿皮纹方向,且部位较隐蔽,如此伤口愈合后瘢痕相对不明显;⑤此部常因先天性或后天性的疾患,导致颌面部畸形或功能障碍;⑥此部与颅脑及咽喉毗邻,当发生炎症、外伤、肿瘤等疾病时,容易波及颅内和咽喉部。

4.试述口齿唇舌与脾的生理病理关系。

脾主口,口为脾之窍,是脾之精气输布之处。

脾主运化,功能正常,则津液上注口齿,唇红而润泽,舌下金津、玉液二穴得以泌津液助消化,口能知五味,可见口齿唇舌与脾在生理功能上是互相配合,关系十分密切的。

若脾发生病变,则易引起口、唇病症。

脾失健运,气血生化之源不足,气血虚少,口唇淡白不泽;风热传脾,脾热上蒸,则唇肿、唇赤、口舌溃烂等。

所以,临床上有以唇舌的变化来侯诊脾的病变。

5.试述齿与肾的生理病理关系。

肾主骨,齿为骨之余,属肾所主。

前人认为,牙齿的生长发育与衰退与肾精的盈亏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肾气充沛,则牙齿发育正常而坚牢,故牙齿为骨之所终,髓之所养。

肾藏精,主液、主唾,肾精充实,口中津液常存,口舌濡润。

因此,肾有病变时,临床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精气亏损,齿失所养,牙齿不固而疏豁松动;或因阴虚火旺,牙龈被灼,而致牙痛、牙龈萎缩。

二是肾精不足,不能上润口舌,则口舌干燥等。

6.指出循行于口、齿、唇、舌的各条经脉。

循行于口的经脉有手阳阴大肠经、足阳明胃经;循行于齿的经脉有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循行于唇的经脉有足阳明胃经、足厥阴肝经、冲脉、任脉;循行于舌的经脉有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

7.口齿唇舌常见病病因有哪些?口齿唇舌常见病病因可以从四个方面叙述。

一是外邪侵袭:口腔为脾胃之外窍,若脾胃功能失调,口齿唇舌失健,外邪乘机侵犯,壅结于口齿唇舌,引起气血滞留,脉络瘀阻而发病。

二是脾胃热盛:脾主运化,输布精微,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若因过食炙博,脾胃蕴热,热困中焦,火热循经上蒸口齿唇舌而致病。

三是心火上炎:思虑过度,或热病之后,内伤心阴,心阴不足,心火循经上炎口舌而为病。

四是肾阴亏损:肾精亏损无以上濡,口齿唇舌失于滋养,功能失健,加以阴虚则火旺,虚火上炎而为病。

8.口齿唇舌病的辨证要点有哪些?口齿唇舌病的辨证要点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①辨溃烂:根据溃烂发生的部位、颜色及病程,辨明疾病之虚实性质。

②辨疼痛:了解疼痛的部位、时间、性质,找出疼痛发生的原因。

③辨红肿:细查红肿发生的部位,询问红肿发生的时间,以区别红肿的性质,分析推断红肿发生的可能因素。

④辨脓血:鉴于脓液的色泽和粘稠度、出血量之多少和颜色,辨识疾病的性质。

9.口腔常规检查方法有哪些?口腔常规的检查方法有:问诊、视诊、探诊、叩诊、触诊、嗅诊、咬诊、牙髓活力测验及牙科X线检查等。

10.口齿唇舌病常用的内治法有哪些?口齿唇舌病常用的内治法有八个方面:①疏风清热法:适用于风热外邪侵犯而致的口齿疾病。

②清热凉血法:用于心火上炎,熏灼口舌,证见口舌溃烂,心中烦热,面色红,口质红,苔黄者。

③清利湿热法:用于脾不化湿,湿热熏蒸,或湿热蕴结膀胱,气化失常,以致湿热上熏的口齿疾病。

④利隔通便法:用于热毒壅盛于里,热困脾胃,以致里热上攻,口齿疼痛,口舌溃烂并有腹胀便秘者。

⑤清化痰浊法:用于痰浊停聚而致的口腔肿胀疾病。

⑥滋养阴液法:用于肾阴不足,虚火上炎或胃津亏损而致的口齿疾病。

⑦补益气血法:用于气血亏损,口齿唇舌失于濡养而致的疾病。

⑧散瘀排脓法:用于口齿部痈肿,掀热肿痛之疾病。

11.口齿唇舌病常用的外治法有哪些?口齿唇舌病常用的外治法有五个方面:①吹药法:用药粉吹布于患部,以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祛腐生肌。

②敷药法:用药物敷贴患部或穴位,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

③含漱法:用药液漱涤口腔,起清洁患部及清热解毒作用。

④刺割法:用消毒尖刀或三棱针刺割患部,放出脓液和血液,达到消肿止痛作用的一种方法。

⑤补牙和拔牙法:对于龋坏的牙齿行充填治疗;对于不能再保留的患牙行拔除的一种治疗方法。

12.试述牙“虫”产生的原因。

龋齿,俗称“虫牙”。

然“虫”产生的原因,多由毒气与湿热相搏而生。

中医学认为毒嗜甘甜、膏梁厚味,加之口腔卫生不良,以致胃腑积热,上冲口齿,湿气乘之,湿热相搏不散,困结口齿,郁久生腐,遂致牙体被蚀成洞。

这种认识的实质就是现代所指龋蚀牙体的病原微生物,只是限于历史条件罢了。

13.龋齿的治疗方法有哪些?龋齿的治疗方法有:①化学疗法:用化学药物处理龋蚀,使病变终止或消除的方法,常用于早期釉质龋。

常用药物有75%氟化钠甘油糊剂,含氟凝胶,10%硝酸银等;②再矿化疗法:用人工的方法使已脱矿、变软的釉质发生再矿化,使早期釉质龋终止或消除的方法。

再矿化液中含有钙、磷、氟;③窝沟封闭:主要用于窝沟可疑龋,窝沟封闭剂可使窝沟与口腔环境隔绝,阻止细菌、食物等致龋因子进入窝沟;④修复性治疗;用手术的方法去除龋坏组织,制成一定洞形,选用适宜的修复材料修复缺损部分,恢复牙的形态和功能,是龋病治疗最主要的方法。

14.简述急性牙髓炎的疼痛特点。

①自发性阵发性剧烈疼痛;②夜间痛;③温度刺激诱发或加剧疼痛;④疼痛不能自行定位,放射痛。

15.牙痈的症状特点及内、外治法怎样?牙痈,即现代医学的急性根尖脓肿。

症状特点是患牙牙龈局限性红肿,初硬后软,自觉患牙高起并松动,疼痛难忍,脓肿穿溃后见瘘口流脓。

对于本病的治疗,初起以疏风清热解毒为主,方重用五味消毒饮加味;胃火盛时,用清胃泻火之法,方用清胃汤加味;溃后瘘口不收者,宜补益气血,托里排脓,选用托里消毒散、八珍汤之类。

外治法,初起外搽清热解毒药,如冰硼散;脓肿形成,须切开排脓;后期由专科根据病情补牙或拔牙。

16.牙咬痈的病因、症状如何?牙咬痈,即智齿冠周炎。

病因是真牙萌出受阻,造成邪毒结聚龈肉而发;或胃火蕴积,复感风热邪毒,风火相煽,循经上犯而致。

证见局部龈肉红肿疼痛,有不同程度的张口受限,全身可见发重热,口渴,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洪数。

17.试述牙根宣露与胃火上蒸、肾阴亏损、气血不足的病理关系。

牙根宣露与胃火上蒸的病理关系是足阳明胃经循行于齿,平素饮食不节,嗜食膏梁厚味,使胃腑积热,火热循经蒸灼齿龈,伤及龈肉血脉,久则必致龈萎根露。

与肾阴亏损的病理关系是肾主骨,齿为骨之余,肾阴亏损,齿失濡养,引起骨质萎软,兼以阴虚火旺,虚火上炎于龈肉,久则牙根宣露。

与气血不足的病理关系是气血不足,不能上输精微于牙龈,牙龈失养,以致龈肉萎缩,牙根宣露。

18.简述成人牙周炎晚期的四大主症及其他伴发症状。

成人牙周炎晚期的四大主症是:牙龈炎症、牙周袋形成、牙槽骨吸收、牙齿松动。

其他伴发症状是:牙齿移位、食物嵌塞、创伤、牙根暴露、根面龋、急性牙周脓肿、逆行性牙髓炎、口臭。

19.口腔粘膜的一般组织结构是什么?口腔粘膜由上皮,固有层和粘膜下层组成。

上皮全层为复层鳞状上皮,由深至浅可分为基底层、棘层、粒层及角化层四层;固有层由纤维结缔组织构成,在口腔各部位的厚度不等;粘膜下层。

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内含丰富的腺体、血管、淋巴管、神经及脂肪组织。

20.试述口疮的病因病理。

口疮的病因病理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认识。

①心脾积热:心开窍于舌,脾开窍于口。

操心劳神过度,情志之火内发,心火妄动,或过食辛辣厚味,脾胃积热,复感风、火、燥邪,引动心脾蕴热,循经上蒸于口,灼腐粘膜,遂成口疮。

②阴虚火旺:素体阴虚,加以病后或劳伤过度;或思虑太过,真阴亏耗,伤及心肾,真阴不足,火失其制,虚火上炎,熏灼口舌粘膜而生疮。

③脾肾阴虚:素体阳虚,加以病后体虚,或劳倦内伤,或贪凉饮冷,或过食寒凉,损及脾肾之阳,阳气虚衰,温化失调,津液停滞,寒湿困于口腔,粘膜溃烂而成疮。

21.唇风的病因病理如何?唇风的病因病理,可从两方面来认识。

①胃经风火湿热:足阳明胃经,环口唇。

平素过食辛辣厚味,脾胃湿热内生,复受风邪侵袭,以致风火相搏,引动湿热上蒸,结于唇部而成。

②脾经血燥,脾主口,其华在唇。

脾气虚弱,外感燥热之邪,或温热病后,伤阴化燥,燥热循经上熏唇部肌膜所致。

22.骨槽风相当于现代医学何病?其病因病理如何?骨槽风相当于现代医学之颌骨骨髓炎。

骨槽风的病因病理,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是平素护齿不当,牙体被龋蚀,风火邪毒乘虚而入,深入筋骨,腐蚀骨槽。

二是牙痈或牙咬痈失治或误治,邪毒向深处侵袭骨槽。

三是颌骨外伤或颜面损伤,邪毒直犯骨槽。

四是素体虚弱,久病不愈,或七情所伤,脏腑亏损,气血不足,骨槽失养,抗病力弱,邪毒乘虚侵袭,或余邪未清,搏结于骨槽,致肌败骨腐而成本病。

23.痰疱相当于现代医学何病?其病因病理如何?痰疱,即现代医学之舌下腺囊肿。

它的病因病理乃水液停滞,败则为痰,痰聚而成痰饮,乘火流行,凝结于舌下所致。

24.痰疱的治则怎样?痰疱的治疗,一是内服中药,拟燥湿化痰清热之法。

方用加味二陈汤。

二是对于服药无效、反复发作者,可行手术摘除。

25.叙述口腔颌面部脓肿切开要点。

一要选择好脓熟时机:过早切开,可致毒邪走散,变生他证;反之,脓熟而不予切开,则腐烂加深,瘘口难敛。

二是注意切口位置和方向:位置在脓肿稍低的部位,使脓液流畅。

方向应沿皮肤的自然纹理并注意避开神经和较大的血管。

三是掌握好切口的深浅和大小:深者深切,浅者浅切;范围大者,切口宜长,小者,切口宜短。

26.兜腮痈的外治法如何?局部红肿者,可用如意金黄散外敷,每日2次。

若己成脓则切开排脓,切口应距下颌骨下缘1.5~2cm,与下颌骨下缘作平行切口,切口长短视脓肿范围而定。

27.颌面部感染时,为什么容易出现颅内并发症?颌面部静脉与动脉伴行,静脉瓣较少,并借翼静脉丛与颅内海绵窦相通,当肌肉收缩或挤压时,易使血液逆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