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师“三基”训练(摘自《医学临床“三基”训练医师分册(第三版)》、《诊断学》第六版)6月4日卫生厅下发《省临床技能培训和大比武活动实施方案》中提出,临床医师学习训练的重点容是:体格检查,病历书写,实验室检查报告、心电图、医学影像结果的判读,徒手心肺复、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心脏电复律、急救止血、胸腔穿刺、腹腔穿刺、腰椎穿刺、骨髓穿刺、换药、穿脱隔离衣等基本技能。
建议各临床科室主任加强对本科室医师进行技能培训。
徒手心肺复术一、适应症:因各种原因所造成的循环骤停(包括心搏骤停、心室纤颤、心搏极弱)。
二、禁忌症:1、胸壁开放性损伤2、肋骨骨折3、胸廓畸形或心包填塞。
4、凡己明确心、肺、脑等重要器官功能衰竭无法逆转者,可不必进行复术。
如晚期癌症等。
三、操作方法:心肺复术(CPR)是一个连贯、系统的急救技术,各个环节应紧密结合,不间断的进行。
操作步骤:1、证实:按“一看、二摸、三听”进行判断(时间不超过10秒)。
具体作法是:迅速用各种方法剌激病人,确定是否意识丧失,心跳、呼吸是否停止。
“一看”:看形态、面色、瞳孔;“二摸”:摸股动脉、颈动脉搏动;“三听”:听心音。
若经证实病人己“心跳骤停”,应立即进行心肺复术。
2、体位:一般要去枕平卧,将病人安置在平硬的地面上;若病人在病床上,则应在病人背底垫上一块硬板,尽量减少搬动病人。
3、畅通呼吸道:仰额举颌法:一手置于前额使头部后仰(有颈椎损伤者应注意),另一手的示指与中指置于下颌骨近下颏或下颌角处,抬起下颏(颌)。
有假牙托者应取出。
4、人工呼吸:一般可采用“口对口呼吸”、“口对鼻呼吸”“口对口鼻呼吸(婴幼儿)”。
具体方法是:①需在保持呼吸道畅通的情况下进行;②用按于前额之手的拇指和示指,捏处病人的鼻翼下端;③术者深吸一口气后,开口贴紧病人的嘴,把病人的口部完全包住;④深而快的向病人的口用力吹气,直至病人的胸廓向上抬起为止;⑤一次吹气完毕后,立即与病人口部脱离,轻轻抬起头部,面向病人胸廓,吸入新鲜空气,以便作下一步人工呼吸。
同时使病人的嘴开,捏病人鼻的手,也应放松,以便病人从鼻孔通气,观察病人的胸廓向下恢复,并有气体从病人口中排出;⑥吹气频率:12—20次/分,应与心脏按压成比例:单人操作时,心脏按压15次,吹气2次(30:2)。
双人操作:按5:1进行。
吹气时,应停止胸外心脏按压;⑦吹气量:一般常人的潮气量为500 ml --600ml。
采用持续吹气法(目前公认:每次吹气量以不超过1200 ml为宜,超过1200 ml,则易发生肺泡破裂)。
5、胸外心脏按压:(1)按压部位:胸骨中下1/3交界处,或操作者用右手中指,食指沿肋弓缘推向胸骨下切迹向上两横指上缘处。
(2)按压方法:①抢救者一手的掌根部紧放在按压部位,另一手掌根部放在此手背上,两手平行重叠且手指交互握并抬起,使手指抬起脱离胸壁。
②抢救者双臂应绷直,双肩中点垂直于按压部位,利用上半身体重和肩、臂部肌肉的力量垂直向下按压,使胸骨下陷4-5 cm。
③按压应平稳妥、有规律进行,不能间断;下压与向上时间相等;按压至最低点处,应有一明显的停顿,不能冲击式的猛压或跳跃式按压;六松时定位的手掌根部不要离开胸骨定点位置,但应尽量放松,务使胸骨不受任何压力。
④按压频率:现用100次/分,(成人与儿童一样)按压与放松比为0.6:0.4为恰当。
与呼吸的比例同上。
儿童及新生儿要求:①小儿按压可用单手按压;②新生儿可用两个手指按压;③按压频率:小儿100次/分, 新生儿120次/分;④按压深度:新生儿2cm、儿童3cm。
(3)按压有效的主要指标:1、心音及大动脉搏动恢复。
2、收缩压≥60mmHg(8.0KPa)。
3、肤色转红润。
4、瞳孔缩小,光反应恢复。
5、自主呼吸恢复。
(4)在胸外按压的同时,要进行人工呼吸,更不要为了观察病情而频繁中断“心肺复”。
偶然停顿,时间不应超过10秒,以免干扰复成功。
气管插管术一、适应证:1、全身麻醉;2、心跳骤停;3、呼吸衰竭、呼吸肌麻痹或呼吸抑制,需机械通气者二、禁忌症:1、喉水肿、气道急性炎症及咽喉部脓肿。
2、胸主动脉压迫气管、严重出血素质者,应加倍谨慎。
三、准备工作:器具准备:麻醉喉镜、带充气套囊的气管导管、接管、导管管心、牙垫、喷雾器、吸引装置、供给正压通气的麻醉机或呼吸器及氧气。
(有假牙者,应取除。
)四、操作方法:1、明视经口气管插管法:患者仰卧,用软枕使病人头位垫高10cm,使经口/经咽/经喉三轴线接近重叠。
2、术者位于患者头端,(不宜于在床头操作者,可位于患者头部旁侧,)用右手推病人前额,使头部在寰枕关节处极度后伸。
如未口,应用右手推下颌并用示指拨开下唇,避免喉镜置入时下唇被卷入挤伤。
3、置入喉镜:左手持麻醉喉镜自病人右侧口角置入,将舌体挡在左侧,再把镜片移至正中,见到腭垂。
沿舌背弧度将镜片再稍向前置入咽部,即可见到会厌。
4、如用直喉镜片,将其置于会厌的喉面挑起会厌,以暴露声门;如用弯喉镜片,只需将其远端伸入舌根与会咽面间的会厌谷,再上提喉镜,使会咽向上翘起,紧贴镜片而显露声门。
5、以1%地卡因或2%利多卡因喷雾喉头表面。
6、右手以握笔状持导管从右侧弧形钭插口中,将导管前端对准声门后,轻柔地插入气管,拔出导管管芯。
7、压迫胸壁,查得导管口有出气气流,即可置之不理牙垫于磨牙间,退出喉镜,用胶布将气管导管和牙垫妥善固定。
8、导管接麻醉机或呼吸器,套囊充气,同时听两侧呼吸音,再次确认导管插入气管。
(插管注意:)1、体位:头垫高10Cm,颈轻度向前弯曲250-350;2、气管导管插入声门后,仔细掌握导管插入深度--成人约5cm,小儿约2-3 cm;3、注意咽喉反射的存在—-尤其是意识清醒状态下的插管;4、根据年龄、性别、体格,选用合适的气管导管)。
胸膜腔穿刺术一、目的:是用于因胸膜疾病、或其它相关疾病引起的“胸膜病变”的诊断或治疗。
对确定胸腔积液的性质、抽液减压、胸腔给药,而进行的一种临床诊疗操作技术。
(胸膜活检术另有要求)二、适应症:1、胸腔积液,诊断性穿剌,以确定积液性质。
2、穿剌抽液或抽气,以减轻对肺脏的压迫,或抽吸脓液治疗脓胸。
3、胸腔注入药物或人工气胸治疗。
三、禁忌症:出血性疾病、体质衰弱、燥狂、有精神病不合作、病情危重、难于耐受操作者。
四、术前准备:(一)物品准备:治疗盘一个,放己消毒胸穿包1个、碘伏液、消毒棉签或棉球、无菌手套、局麻药品、标本收集试管。
椅子、痰盂。
必要时,根据医嘱,应备有“胸腔注射用药品”或急救用药。
(二)病人准备:1、穿刺前,应向患者说明:为什么要进行“胸膜腔穿刺术”?;并说明在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进行。
2、说明并安抚患者,避免精神紧、担心,并教会患者,在操作时如何进行“呼吸配合”。
3、嘱患者取坐位,并面向椅背,两前臂置于椅背上,前额伏于两重叠平放的前臂上;不能起床的患者,可取半卧位,“患病”一侧,向着穿剌侧,且患侧前臂上举抱于枕部。
4、根据X线胸片,并结合B超探查结果,按叩诊实音最明显处,选择穿剌点,并进行“标记”定位。
5、穿剌术前,应先做好麻醉药(用普鲁卡因)皮肤过敏试验。
五、操作步骤:(一)常规消毒皮肤,戴无菌手套。
按无菌操作要求,覆盖消毒洞巾。
(二)穿剌点的确定:①液量多时,一般可选择肩胛线或腋后线第7~8肋间;②必要时也可在腋中线6~7肋间。
但应是液量最多、叩诊音最浊的地方;③必要时,应根据X线、B超定位,确定穿剌点。
(三)局部麻醉:用2ml注射器,吸入2%利多卡因(L idocaine)2ml,在穿剌点下一肋骨上缘的皮肤,进行局部麻醉。
先注一皮丘,然后逐层将麻药注入至皮下、肌层,一直到胸膜壁层,进行浸润麻醉。
(四)穿剌操作:①先检查所用器械的情况。
将穿刺针的尾部胶管,用血管钳夹住。
②术者以左手示指和中指,固定穿剌部位的皮肤,右手再将穿剌针在麻醉处。
③先钭刺入皮肤,然后缓缓向深部剌入,当针锋抵抗感突然消失时,④再松开胶管止血钳,并接上50ml注射器,试抽吸胸腔液体。
⑤获得后,应夹住胶皮管,取下抽吸空针,将液体注入弯盘中。
此时,助手应协助固定穿剌针,反复进行,直至胸腔穿剌术结束⑥若用“三通”活栓的穿剌针,则当穿剌针进入胸腔后,应将活栓与胸腔相通,便于抽液,抽完后,应将三通活栓旋至与外界相通,以便将液体排出。
(五)气胸抽气减压:在无特殊抽气设备时,可按抽液方法。
用注射器反复抽气,直至呼吸困难缓和。
(气胸抽气前,应作X线定位,并应在含气高处,作为抽气点)。
(六)根据医嘱需要,在抽完液后,将需要的药液注入胸腔。
应注意:注射药液应采用胸水稀释法进行(即将有药液的针管,接上抽液针管后,采用边回抽胸液,边注药)。
这样,可使药液均匀分布。
(七)操作过程中,患者出现出汗、面色苍白、心悸、胸部压迫感、剧痛、昏厥等“胸膜反应”时;或突然有呼吸困难者;或出现连续性咳嗽、气短、咳泡沫痰等现象时,均应立即停止抽液,进一步寻找发生的原因,可视情处理。
必要时,给予皮下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0.3-0.5ml。
在严密观察下, 视情况,再作进一步处理。
注意事项:(一)一次抽液不宜过多、过快。
诊断性抽液50-100 ml即可;治疗性放液,首次不超过600ml,以后每次不超过1000 ml;如为脓胸每次应将脓液抽尽。
(二)胸水标本处理:若一般检查,可作“胸水常规”、“胸水生化测定”;若疑是感染性者,应作病原学检测(涂片、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若需作细胞学检测者,标本量至少100 ml,并应立即送检,以免细胞自溶。
(三)操作中必需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空气进入胸腔;防止因穿剌针被污染,而发生“抽液后脓胸”。
(四)应避免在9肋以下进行“垂直”穿剌。
因可能损伤膈肌或腹腔脏。
但对一些包裹性积液,可根据情况,钭行进针,以达到抽液检查目的。
(五)恶性胸腔积液者,可在胸腔注入抗肿瘤药物或“硬化剂”,以诱发“化学性胸膜炎”。
但有的药物会引起剧烈胸痛,故采用这一治疗,应在术前,向患者及其直系家属,明确告知,必要时请其签名确认。
腹腔穿剌术一、目的:为了诊断或治疗疾病,实施腹腔抽取积液的操作过程,叫腹腔穿剌术。
二、适应证:1、寻找病因,协助临床诊断。
2、对大量腹水,影起严重胸闷、气促、少尿等症状,需放腹水以缓解症状;或拟行“腹水回输”者。
3、腹腔注入药物,作为治疗。
4、行人工气腹作诊断或治疗手段。
三、禁忌症:1、严重肠胀气2、妊娠3、因既往手术或炎症(包括结核性腹膜炎),腹腔有广泛粘连者、患者躁动、不能合作、或有肝性脑病先兆者。
四、操作方法:(一)、准备工作:1、器械准备:①治疗盘(放腹腔穿剌包、碘伏、棉签、胶布、局麻药品、标本收集管)、痰盂。
②大量放腹水时,还应备有腹部多头腹带。
2、病人准备:①穿剌前,应向患者说明,请其合作,并避免精神紧。
还应嘱患者排尿,以使膀胱排空,防止穿剌时,损伤膀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