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农业是人类文明的摇篮 教学设计
农业是人类文明的摇篮 教学设计
课 题:农业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农业孕育着文明
学习目标:
1.了解古埃及、古希腊、古代中国的文明起源于农业文明,知道农业文明对人类文明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2.了解我国古代农业文明在人类生活中所发展起来的对土地的崇拜、丝绸文化和茶文化。
主要环节(教学方法):
谈话导入——阅读与讨论——全班探究
预习内容:
教科书第20—21页
2.师小结。
3.学生阅读和欣赏教科书第22~23页的课文和图片。了解:世界上许多国家,许多民族的传统节日都和农业有关。
四、阅读与讨论.
1.老师:我们知道,由于农业有地域行的特点,各地的农产品是不一样的。因此各地的饮食习惯也就有所差异,产生了不同的饮食习惯,并且逐渐形成了风格迥异,色彩斑斓的饮食文化。请同学们阅读和观察教科书第24~25页的课文和照片。小组讨论:你还知道各地的饮食有什么特点?各地饮食文化有不同的特色,原因是什么?
重难点、问题预测及对策:
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亲自调查访问学校的过去,感受学校的变化与进步。
教学资源及优化组合:
1.收集世料。
师生互动:
一、谈话导入
我们已经知道了,既然人类早期的生活和生产活动是从农业生产开始的,那么世界人类的早期文明当然也就必然是在农业的基础上孕育和发展起来的。
1.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2页的课文。思考并讨论:春节、端午节、中秋节与农业生产的发展有什么关系?
2.师小结。
3.小组交流。我们这里在春节、端午节、中秋节有什么民俗?你能说出这些民俗的含义吗?
三、阅读与讨论
1.学生欣赏教科书第22~23页的图片。解藏历新年及彝族、白族等西南少数民族欢庆火把节的习俗。小组讨论:你还知道我国的少数民族有什么节日与农业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
主要环节(教学方法):
激情导入―阅读与探究―阅读与讨论。
预习内容:
搜集有关本地春节、 端午节、 中秋节民俗的资料。
重难点、问题预测及对策:
了解我国农业文明在生活中所发展起来的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文化,以及其他少数民族的节日文化。
教学资源及优化组合:
搜集有关本地春节、 端午节、 中秋节民俗的资料。
五、教师总结
师生总结(板书及质疑):
春节 端午节 中秋节
寄托着希望的 火把节 三月街 古尔邦节 那达慕大会 芦笙节
传统文化 感恩节 打年糕
南甜北咸 东辣西
(板书 3 农业是人类文明的摇篮 农业孕育着文明)
二、阅读与讨论
1.指导学生欣赏教科书第20页古埃及的历史图画、古希腊的陶器和第21页北京中山公园社稷坛的照片。
2.学生分小组讨论:这些画面告诉我们什么?
3.师小结。
三、全班探究
1.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0页老师的话,第二段课文和豆博士的话,思考并讨论:为什么古埃及、古巴比伦和我国古代,都创制了历法? 这些历法各有什么特点?
2.指导阅读和观察教科书第24页的课文和图片。知道我国少数民族也有自己的传统美食,并讨论:除书上介绍的你还知道有哪些少数民族风味食品?为什么少数民族也会形成各自的美食风格?我们这里有什么居住和饮食文化特色?请结合本地的实际谈一谈。
3.继续阅读和观察教科书第25页的课文和照片。讨论:为什么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人们的居住和饮食是不同的?
收集各种饮食文化特色的资料。
师生互动
一、谈话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随着我国农业生产历史悠久的发展,我国的丝绸文化、茶文化早已名扬世界。其实我国的农业文明成就还有很多。比如,在农业生产发展的漫长历程中,人们创造出许多习俗、节日,形成了多彩的节日文化。
(板书 课题2 寄托着希望的传统文化 )
二、阅读与探究
2.师小结。
四、展示搜集到的资料, 自由讨论
1.你知道中国的丝绸和茶叶吗? 知道中国的丝绸和茶叶对世界产生的影响吗?
2.你见过用丝绸制作的服装和饰品吗? 你知道丝绸是用什么制成的?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丝绸的事情?
3.你的家人有饮茶的习惯吗? 你知道有哪些饮茶的习惯和风俗?
4.师小结
五、师总结
师生总结(板书及质疑):
衣食之源
农业孕育着文明 历法 水利 天文 数学
丝绸文化 茶文化
课 题:农业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寄托着希望的传统文化
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农业文明在生活中所发展起来的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文化,以及其他少数民族的节日文化。
2.了解农业文明在人类生活中所发展起来的节日文化。
3.了解由于农业的地域性差异,各地所形成的饮食文化也各有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