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题(一)课内古诗词(一)(2019云南)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
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策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本诗颔联和颈联是从哪两个方面描写山西村的?答案:颔联从自然环境和地理形势写山西村,颈联从祭祀活动和风土人情来写山西村。
2.请结合:“无时”一词,分析尾联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答案:“无时”的意是没有固定时间,即随时,表达出了作者对山西村的喜爱和想要隐居此地愜意生活的思想感情。
(二)(2019乌鲁木齐)对下面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使至塞上1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A. 首联以简练的笔墨写自己奉命出使。
“单车”是说随从不多,规格不高。
“欲问边” 交代了出使的目的,即前往边塞慰问将士。
B. 颔联两句一虚一实,既叙事又写景。
诗人将自己比作飘飞的蓬草、北归的大雁,暗写了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飘零、孤寂之感。
C. 颈联历来为人称道。
“孤烟”本显苍凉,“直”却给人劲拔、坚毅之态;“落日”本带给人伤感之情,“圆”字却又显得亲切温暖。
D. 尾联巧用“燕然”的典故,既感慨自己遭逢种种厄运、不得朝廷重用的境遇,又赞扬了将士们奋勇杀敌、以身报国的爱国热情。
E. 这首诗角度新颖,艺术构思不落俗套,语言自然精练,写景状物逼真传神,抒发情感深沉饱满,情景交融,内蕴丰富,意境雄浑。
答案:BD导析:考查对诗歌的理解与赏析。
在理解诗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选项逐一分析选择作答。
B 项,颔联“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采用的是虚实结合的写法,“出汉塞”写作者以监察御使的身份出塞宣慰,访察军情,这是实写。
诗人又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写自己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飘出汉塞,又像振翅北飞的大雁飞入胡天,这是虚写。
故选项中的一虚一实的说法不准确。
D项,尾联巧“燕然”的典故,流露出作者向往建功立业的心情,同时也虚写战争取得胜利,流露出对都护的赞叹。
并没有表现“感慨自己遭逢种种厄运、不得朝廷重用的2境遇”。
据此分析,本题的答案为B和D。
(三)(2019新疆兵团)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 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 诗歌采用乐府古题“行路难”,以叙事开篇,渐而过渡到抒情。
B. 诗人面对美酒佳肴却“停杯投著”“拔剑四顾”,透露出内心的迷惆痛苦。
C. “闲来”两句连用两个历史典故。
表现诗人对乘舟垂钓悠闲生活的渴望。
D. 诗人反复感叹“行路难”,唱出了无穷忧虑、焦灼不安的心声。
2.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 答案:C导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这首诗的内容的理解、手法运用的分析和思想感情的把握,我们解答时要结合整首诗,逐句进行分析。
C项理解不正确,诗人巧用典故“吕尚垂钓”“伊尹乘舟日边”表明自己虽然有着决意和无奈,但并没有就此消沉,想到政治上也曾经坎坷的吕尚和伊尹,他们的经历又增强了诗人的信心和信念。
2.答案:这两句话充满对现实理想的坚定信念;表现了诗人积极进取、执着追求的豪迈情怀。
导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
要结合字里行间和诗歌的主题来理解作者思想3感情。
解答时需要读懂诗歌的内容,并且能够根据重点语句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
本诗表现了诗人积极进取、执着追求的豪迈情怀。
(四)(2019天津)下面对《归园田居(其三)》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A.一、二句通过“盛”与“稀”的对比,写出诗人虽心归田园,却不善农事的情形。
B.三、四句对早出晚归辛勤劳作的描写,流露出诗人对田间劳动的厌倦之情。
C.末尾句中“愿”的内涵是,诗人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与世俗同流合污。
D.全诗语言朴素而诗意醇美,体现了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的艺术特点。
答案:B导析:B 项的诗句分析中,陶渊明于劳动的“厌倦之情”处有明显错误,属于常见的思想情感考点。
4(五)(2019巴中)阅读下面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这首诗主要表现了诗人思乡的感情。
2.请对“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这一诗句的画面加以描绘。
答案:1.表达了诗人不愿离开家乡,对家乡的依依不舍的心情。
2.明月映入水中,如同飞下的天镜;云霞飘飞,如同海市蜃楼一般变幻多姿。
导析:1.本题是对诗歌诗人情感的考查。
做此题时,理解尾联的含义以及手法,特殊的抒情的方式和角度。
诗人之所以称长江水为故乡水,是因为诗人在蜀地(四川)长大,长江流经四川,这样称呼是为了表达对家乡的浓厚爱恋之情。
52.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诗词内容的理解与描绘。
结合诗句,用流利、连贯的语言表述,注意“比喻”修辞的运用。
月映江面,犹如明天飞镜;云变蓝天,生成海市蜃楼。
参考译文:乘船远行,路过荆门一带,来到楚国故地。
青山渐渐消失,平野一望无边。
长江滔滔奔涌,流入广袤荒原。
月映江面,犹如明天飞镜;云变蓝天,生成海市蜃楼。
故乡之水恋恋不舍,不远万里送我行舟。
(六)(2019陕西)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这首诗通过哪些意象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2.诗人喜爱枫林的原因是什么?这体现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答案:1.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2.诗人喜爱枫林的原因是:深秋枫林红叶要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使秋天更富有生机。
这体现了诗人一种豪爽向上的精神。
导析:1.考查对诗歌意象的提取能力。
读懂诗句是作答是关键。
如可从“远上寒山石径斜”提取“寒山”“石径”。
从“白云生处有人家”提取“白云”“人家”。
从“停车坐爱枫林晚”提取“枫6林”。
从“霜叶红于二月花”提取“霜叶”。
2.一问,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诗人喜爱枫林的原因可分析“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作答。
二问,在这首诗中,杜牧以情驭景,敏捷、准确地捕捉足以体现自然美的形象,并把自己的情感融汇其中,使情感美与自然美水乳交融,情景互为一体。
诗人通过这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像春天一样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现一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体现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
(七)(2019淄博)阅读下面的宋词,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A.这是一首望月坏人之作,全词情理交融,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B.“我欲”“又恐”“何似”几个词语,写出了词人那种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纠结心理,表现了词人对现实的逃避。
7C.“何事长向别时圆”,埋怨明月故意与人为难,无理的语气衬托出词人思念胞弟的手足情深。
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表达了美好祝愿,表现了作者的旷达和智慧。
答案:B导析:本题考查对古诗文的赏析能力。
《水调歌头》一词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又表现出作者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词中词人用“我欲”“又恐”“何似”几个词语,写出既留恋人间又向往天上的矛盾心理,这种矛盾能够更深刻地说明词人留恋人世、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显示了词人开阔的心胸与超远的志向,因此为歌词带来一种旷达的作风。
而B项中的“表现了词人对现实的逃避”的说法是错误的。
(八)(2019泰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下列最能体现塞下秋天季节特点的一项是 AA.衡阳雁去 B.四面边声 C.长烟落日 D.孤城紧闭82.下列对词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CA.词人思念万里之外的家乡,却没有办法回去,“浊酒一杯”怎能排解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B.“燕然未勒”是借用东汉大将窦宪燕然勒石记功而还的典故,这里用来表现将士们建功立业的壮志和决心。
C.“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在悲怆的情调中,鲜明地表达了词人对朝廷腐朽软弱的控诉和批判。
D.全词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感情真挚深沉,语言质朴凝练,读来真切感人。
(3)下列诗句中与“羌管悠悠霜满地“使用的表现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D A.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杨炯《从军行》)B.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白居易《观刈麦》)C.无为在绞路,儿女共沾巾。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D.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1)答案:A导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
“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是说,大雁向衡阳飞去,没有丝毫想留下来的意思。
“大雁”体现塞下秋天季节特点。
故选:A。
(2)答案:C导析:本题考查古诗的赏析。
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
这首词抒发了边关将士壮志难酬的9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
而结尾三句“羌管”发出的是凄切之声,加上秋霜,加重的是征人的愁思,“将军白发征夫泪”则采用互文的手法,悲怆含蓄的抒发了边关将士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
是全词的主旨所在。
所以C项的说法是错误的。
故选:C。
(3)答案:D导析:本题考查古诗的赏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使用的表现手法。
例句:“羌管悠悠霜满地“借悠悠的笛声和满地的秋霜渲染出“塞下”悲凉而哀伤的气氛,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
用了“以景衬情”的手法。
D.“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意思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这句诗以景衬情,既实写白露节的清寒,又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写故乡月明,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
故选:D。
参考译文: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
从四面八方传来的边地悲声随着号角响起。
重重叠叠的山峰里,长烟直上落日斜照孤城紧闭。
喝一杯陈酒怀念家乡远隔万里,可是燕然还未刻上平胡的功绩,回归无法预计。
羌人的笛声悠扬,寒霜撒满大地。
征人不能入寐,将军头发花白,战士洒下眼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