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用)天然放射性 衰变

(课用)天然放射性 衰变


×
×
γ射线
×
×
×
β射线
α射线:
①根据射线的偏转情况确定:偏转较小 的一束射线由带正电荷的粒子组成,我 们把它叫做α射线,
② α射线由带正电的α粒子组成。进一步 研究表明α粒子就是氦原子核. ③由于 α 粒子的质量较大,所以 α 射线的 穿透本领最小,我们用一张厚纸就能把 它挡住.
β射线:
①与α射线偏转方向相反的那束射线带负 电荷,我们把它叫做β射线.
五、核反应
1、核反应:原子核在其他粒子的轰击下 产生新原子核的过程叫做核反应。 注意: ①核反应中质量数与电荷数守恒。 ②核反应是原子核的变化,化学反应是 核外电子的变化。
六、人工放射性同位素
1、有些同位素具有放射性,叫做放射性同位 素。 1934年,约里奥· 居里和伊丽芙· 居里 发现 30 经过α粒子轰击的铝片中含有放射性磷 15 P
说明:元素的放射性与元素存在的状态无关,
5.注意:
一种元素只能发生一种衰变,但在一 块放射性物质中可以同时放出 α、β 和 γ 三种射线。
238 92
U
234 90
Th He
4 2
234 90
Th
234 91
Pa e
0 1
例: 天然放射性元素 Th (钍)经过一系列α 208 衰变和β衰变之后变成 82 Pb (铅).下列论 断中正确的是(BD) A.铅核比钍核少24个中子 B.铅核比钍核少8个质子
(1)利用它的射线
A、由于γ射线贯穿本领强,可以用来γ射线检查金 属内部有没有砂眼或裂纹,所用的设备叫γ射线探伤 仪. B、利用射线的穿透本领与物质厚度密度的关系,来 检查各种产品的厚度和密封容器中液体的高度等, 从而实现自动控制 C、利用射线使空气电离而把空气变成导电气体, 以消除化纤、纺织品上的静电 D、利用射线照射植物,引起植物变异而培育良 种,也可以利用它杀菌、治病等
0 1
β衰变后新核质量数不变,核电荷数比原 来多1,周期表上向后移动1位。
3.规律:原子核发生衰变时,衰变前后 的核电荷数和质量数都守恒.
衰 α衰变: 变 方 β衰变: 程 说明:
1. 中间用单箭头,不用等号; 2. 是质量数守恒,不是质量守恒; 3. 方程及生成物要以实验为基础,不能杜撰。
A Z
② β射线由带负电的粒子(β粒子)组成, 进一步研究表明β粒子就是电子. ③ β射线的穿透本领较强,很容易穿透 黑纸,还能穿透几毫米厚的铝板.
γ射线:
①中间不发生偏转的那束射线叫做γ射线。
②γ射线的实质是一种波长极短的电磁波, 它不带电,是中性的. ③ γ射线的穿透本领极强,一般薄金属 板都挡不住它,它能穿透几十厘米厚的 水泥墙和几厘米厚的铅板.
贝克勒尔 (法国)
居里夫妇
受到贝克勒尔发现的鼓舞,居里夫妇对 铀和含铀的各种矿石进行了深入研究, 发现了两种能够发出更强射线的新元素: 钋(Po)、镭(Ra)
一、天然放射现象 1、物质发射射线的性质称为放射性. 2、具有发射性的元素称为放射性元素. 3、元素这种自发的放出射线的现象叫做 天然放射现象.
4 2
He Al P n
27 13 30 15 1 0
反应生成物P是磷的一种同位素,自然界没 30 有天然的 15 P,它是通过核反应生成的人工 放射性同位素。
2、与天然的放射性物质相比,人造放射 性同位素: ①放射强度容易控制 ②可以制成各种需要的形状
③半衰期更短
④放射性废料容易处理
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
第十九章 原子核
原子核的组成 衰变
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 克勒尔偶然发现了天然反放射 现象。由于巴黎连日天阴,他 只好把所有器材包括包好的底 片和铀盐都搁在同一抽屉里。 没想到,底片上的黑影真的十 分明显。他继续试验,终于确 证这是原子自身的一种作用, 只要有铀这种元素存在,就不 断有这种辐射产生。这就是发 现放射性的最初经过。因为这 一事件为核物理学的诞生准备 了第一块基石。
三种射线
• α射线 • β射线 • γ射线
成分
速度
贯穿能力 电离能力 弱 很强
氦原子 1/10光速 射线 核 高速 接近光速 射线 电子流
高能量 射线 电磁波


较强
较弱

光速
很强
更小
三、原子核的组成 1、质子的发现 1919年,卢瑟 福用α粒子轰 击氮核,得到 了质子 p。14 7来自N He O H
研究等. 棉花在结桃、开花的时候需要较多的磷肥, 把磷肥喷在棉花叶子上,磷肥也能被吸 收.但是,什么时候的吸收率最高、磷在作 物体内能存留多长时间、磷在作物体内的分 布情况等,用通常的方法很难研究.如果用 磷的放射性同位素制成肥料喷在棉花叶面上, 然后每隔一定时间用探测器测量棉株各部位 的放射性强度,上面的问题就很容易解决.
被不同剂量γ射线照射后的马铃薯8个月后的 情况,左上方的马铃薯没经过γ射线照射,右下
方的被γ射线照射的剂量最大,左下方保存最好的
马铃薯被γ射线照射的剂量适中。
“鲁棉一号”就是山东省棉花研究所的科技人 员应用放射性同位素钴-60放出的伽玛射线处 理棉花杂交的后代育成的.
(2)作为示踪原子:用于工业、农业及生物
X
A 4 Z 2
Y He
4 2
A Z
X
A Z 1
Y e
0 1
4. 本质: (1)α衰变:原子核内少两个质子和两 个中子 。 (2)β衰变:原子核内的一个中子变成 质子, 同时放出一个电子 。 (3)γ射线的产生:γ射线经常是伴随着 α射线和β射线产生的。
放射性表明原子核是有内部结构的。
在下列核反应方程中,X代表质子的方程 是(BC)
(A ) Al He P X (B ) N He O X (C ) H n X 3 4 (D ) H X He 1 n
27 13 4 2 30 15
14 7 2 1 4 2 17 8 1 0 1 2 0
238 92
U
A Z
234 90
Th He
4 2
其规律为:
X
A4 Z 2
Y He
4 2
α衰变后新核质量数比原来少4,核电荷 数比原来少2,周期表上向前移动2位。
(2)β衰变:放出β粒子的衰变,如
234 90
Th
A Z
234 91
Pa e
0 1
其规律为:
X
A Z 1
Y e
如图是《北京青年报》2001年9月 6日的一则报道。
核反应堆外层的厚厚的水泥建筑
1920年,卢瑟福预言:可能有一种质量与质 子相近的不带电的中性粒子存在,他把它叫 做中子。
2、中子的发现 1932年英国物理学家查德威克 用α粒子轰击铍发现了中子 n。
9 4
Be He C n
4 2 12 6 1 0
• 研究证明中子的质量和质子的质量基 本相同,但是不带电,是中性粒子.
4 2 17 8 1 1
27
研究表明:质子的性质和氢原子核的性质完全相同, 所以质子就是氢原子核.
m p = 1.6726231 10
Kg
同样的方法,从氟、钠、铝的原子核中打 出了质子。 -----质子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 原子核是否只是由质子组成呢?
核的质量
质子质量 核的质量 质子质量

>
核的电量 质子电量 核的电量 质子电量
1 1 1 m0 ( ) m0 2 2
1 1 1 2 ( m0 ) ( ) m0 2 2 2
t T
n 1
再经过一个半衰期(T)其剩余质量为
n2
剩余原子 则经过时间t后其剩余质量为 核个数
原有原子 核个数
t T
1 1 3.公式:m ( ) m0 N ( ) N 0 2 2
注意: (1)半衰期的长短是由原子核内部本身的 因素决定的,与原子所处的物理、化学 状态无关 。 (2)半衰期是一个统计规律,只对大量的 原子核才适用,对少数原子核是不适用 的。
4 2
He
——氦原子核
U ——铀原子核
有2个质子,2个中 子。质量数为4
有92个质子,143个中 子。质量数为235
4、 同位素: 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 (质量数自然不同),互为同位素。
1 1
H (氕)
H (氘)
A z
X
2 1
3 1
H (氚)
三、原子核的衰变 1.定义:原子核放出 α粒子或 β粒子转变 为新核的变化叫做原子核的衰变 。 2.种类: (1)α衰变:放出α粒子的衰变,如
232 90
C.衰变过程中共有4次α衰变和8次β衰变
D.衰变过程中共有6次α衰变和4次β衰变
四、半衰期(T)
1.意义: 表示放射性元素衰变快慢的物 理量 2. 定义: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 生衰变所需的时间。
不同的放射性元素其半衰期不同.
放射性物质原有的质量为m0,半衰期为 T,则: 经过一个半衰期(T)其剩余质量为
人体甲状腺的工作需要碘.碘被吸收后会聚 集在甲状腺内.给人注射碘的放射性同位素 碘131,然后定时用探测器测量甲状腺及邻 近组织的放射强度,有助于诊断甲状腺的器 质性和功能性疾病.
(3)放射性污染和防护
原子弹爆炸、核电站泄露会产生严重的污染, 在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给病人做“放疗”时,如 果放射性的剂量过大,皮肤和肉就会溃烂不愈, 导致病人因放射性损害而死去。有些矿石中含 有过量的放射性物质,如果不注意也会对人体 造成巨大的危害。
原子序数大于或等 于83的元素,都能 自发地发出射线, 原子序数小于83的 元素,有的也能放 出射线。
放大了1000倍的铀矿石
二、天然放射线的分离开与鉴别 将放射源放入铅盒中,射线只能从容器的小孔射 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