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监护型救护车企业标准文本

监护型救护车企业标准文本

监护型救护车企业标准文本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监护型救护车的产品型号及技术参数、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运输、贮存、使用说明书。

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用定型底盘改装而成的监护型救护车(以下简称救护车)。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495 汽车加速行驶车外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GB 1589 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GB/T 2820.3-2009 往复式内燃机驱动的交流发电机组 第3部分:发电机组用交流发电机GB 3847 车用压燃式发动机和压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烟度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GB 4785 汽车及挂车外部照明和信号装置的安装规定GB 5226.1 机械电气安全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机械电气设备GB 8410 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GB 7258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T 9417-1988 汽车产品编号规则GB/T 9969-2008 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 总则GB 11567 汽车及挂车侧面和后下部防护要求GB 12676 汽车制动系统结构、性能和试验方法GB 13094 客车结构安全技术GB/T 13594 机动车和挂车防抱制动性能和试验方法GB 15084 机动车辆后视镜的性能和安装要求GB 15741 汽车和挂车号牌板(架)及其位置GB/T 17350-2009 专用汽车和专用挂车术语、代号和编制方法GB 17691 车用压燃式、气体燃料点燃式发动机与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试方式(中国Ⅲ、Ⅳ、Ⅴ阶段)GB/T 18411-2001 道路车辆 产品标牌GB/T 18883-2002 室内空气质量标GB 19260-2016 低地板及低入口城市客车结构要求GB 34659 汽车和挂车防飞溅系统性能要求和测量方法JB/T 5943-1991 工程机械焊接件通用技术条件QC/T 252-1998 专用汽车定型试验规程QC/T 457-2013救护车QC/T 484-1999 汽车 油漆涂层QC/T 625-1999 汽车用涂镀层和化学处理层3 产品型式型号及技术参数3.1 产品分类3.1.1 型式后轮驱动长头驾驶室,带侧门后门密闭医疗舱。

3.1.2 产品型号产品型号按GB/T 9417-1988和GB/T 17350-2009的规定进行编制。

3.2 产品技术参数及结构见附录A。

3.3 型号示例NSJ 5 04 2 XJH救护车用途特征代号设计序号总质量代号(4t)专用汽车代号企业代号4 技术要求4.1 整车4.1.1 救护车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并按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及技术文件制造和验收。

4.1.2 救护车外购件、外协件应有合格证并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

救护车零部件应经检验部门检验或验证合格后方可加工装配。

救护车产品出厂其关键件应与其批准的状态一致。

4.1.3 救护车装配调整和外观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a)救护车身体应平整,过渡圆滑。

车体应周正,车体外缘左右对称部位高度差应小于等于40mm;b)救护车身颜色应为白色,左右及后中部应喷涂红十字图案标志。

c)救护车所属零部件应齐全完整、装配正确、连接牢固;d)外露钣金件表面应平整、无明显变形及凹凸不平;e)焊接件应符合JB/T 5943-1991的规定,焊缝应均匀、平直,无夹渣、气孔、咬边、飞溅、裂纹、焊穿、漏焊等缺陷;f)外露黑色金属件均应进行防腐处理;镀层及化学处理层应符合QC/T 625的要求;油漆应符合QC/T 484的要求,油漆涂层应附着牢固,漆膜色泽均匀、光滑平整,无流痕刷痕、鼓泡、发花、针孔、裂纹、皱皮、露底、颗粒等缺陷;g)联接件、紧固件应连接可靠,拧紧力矩应符合相关技术要求;h)铆接应牢固,铆钉排列整齐,头部不允许有裂纹,偏斜;i)油路、电路、气路等管线应夹持牢固,排列整齐;导线穿过金属孔洞应加以防护;管线不应与运动部件发生摩擦或干涉;j)救护车外部及医疗舱内部不应存在锐边、尖角或其它危险凸出物;医疗舱内箱、柜的边缘均为过渡软包装圆角装饰;k)救护车侧门和后门应开合灵活、锁止可靠;医疗舱门应设有密封条;l)救护车各活动摩擦关节处应配置润滑装置,并应按规定加注润滑脂或润滑油。

4.1.4 救护车在运行检查(行驶和作业)时,应符合下列要求:a)仪表、信号及照明应显示正确;照明和警示装置,以及通讯和信息系统工作正常;b)水温、油温应正常,无渗漏、无异响现象;c)操纵及转向功能应正常,底盘无异常现象;d)各联接部位不应松脱,医疗舱内橱柜及担架床在车辆行驶过程中不应发生串动;e)救护器械和药品在车辆行驶过程中不应移动和抛落;f)救护车车门在车辆行驶过程中不应自行打开。

4.1.5 救护车照明及信号装置应符合GB 4785的规定;顶部应安装符合GB 13954要求的警灯,驾驶室内应安装符合GB 8108要求的报警器。

救护车反光标识粘贴应符合GB 7258的要求。

4.1.6 救护车至少应分别在驾驶室、医疗舱明显位置各配备一个2kg 的灭火器。

灭火器应固定可靠,取用方便,不因车辆行驶震动而产生异响。

4.1.7 救护车应配备担架、输液装置、急救箱、供氧呼吸设施、呼吸循环系统救护设备、骨折固定装置等医疗救护设施,满足B类救护要求。

4.1.8 救护车加装的电气系统应与原车的电气系统分开,加装的用电器应采用与原车一致的电压制式(12V或24V)。

4.1.9 医疗救护设施、通讯和信息系统、 照明和警示装置三个用电系统应相互独立。

4.1.10 备胎装置应固定可靠,装卸方便、灵活。

4.1.11 医疗舱应根据其所有的医疗设备电器数量和用电量设置相应数量和规格的插座,各插座应固定在相关医疗设备电器使用位置附近、方便其使用,每个插座的分电路应设有相应规格的过载保护装置,并有备用装置,以确保医疗救护设备的电器正常使用。

4.1.12 救护车应根据救护设施的用电量加装蓄电池和发电机,在车辆起动时,附加蓄电池与原车蓄电池自动连接;当车辆发动机停止工作时,附加蓄电池与基型车蓄电池自动断开。

4.1.13 救护车医疗舱病人区的光照度应不小于300lx,并可下调至150lx;其它区域最小照度为50lx。

4.1.14 救护车后顶部应装置照明灯,以方便运送伤病员的担架上下车。

救护车停驶时,特种车辆标志灯具、电子警报器及照明灯应能正常工作。

4.1.15 救护车应配备双路独立220V纯正弦逆变电源系统,并可智能切换,以保证医疗仪器不间断使用的供电需求。

逆变电源应设有独立开关和保险装置、接地漏电保护装置、及过载保护装置。

逆变电源输出功率不应小于600W。

4.1.16 救护车医疗舱设有通风换气和麻醉气体排气装置,在静止状态下应能确保医疗舱内外换气每小时不少于20次。

4.1.17 救护车医疗舱应设有冷暖空调装置,在-20℃环境温度条件下,开启15min后,能使舱内温度达到16℃以上;在环境温度40℃时,开启15min后,能使舱内温度达到比环境温度至少低7℃以上。

4.1.18 救护车防雨密封性能应符合QC/T476的要求,在进行雨淋试验时,门窗各处不应有渗、漏现象。

4.1.19 救护车应具有接入公共和专用通信网络实时移动交互式视、讯通讯功能。

实时与互联网端的任何医院、住宅固定点及移动手机终端实现实时图像、声音交互式通讯,以满足远程医疗需要。

4.1.20 救护车内空气质量应符合GB/T 18883 的要求。

4.1.21 救护车的制动结构应符合GB 12676,制动性能应满足GB 7258的要求。

救护车应装备符合GB/T13594 规定的1类防抱死制动装置。

4.1.22 救护车外廓尺寸应符合GB 1589的规定,轴荷和总质量应符合GB 1589的规定及所用底盘的技术要求。

4.1.23 救护车号牌板应符合GB 15741的要求。

4.1.24 救护车侧面和后下部防护应符合GB 11567的要求。

救护车飞溅系统应符合GB 34659-2017的要求。

4.1.25 救护车后视镜应符合GB 15084的要求。

4.1.26 救护车加速行驶车外噪声应符合GB 1495的规定;驾驶员耳旁噪音应符合GB 7258的要求。

4.1.27 救护车以90km/h 的速度匀速行驶时,医疗舱内噪声应不大于75dB(A)4.1.28 救护车排放应符合GB 17691和GB 3847的规定。

4.1.29 救护车侧倾翻角应符合GB 7258 的要求。

4.1.30 救护车的结构安全性应符合GB 13094的规定,踏步应满足GB 19260 的规定。

4.1.31 救护车电气设备安全应符合GB/T 5226.1的要求。

4.1.32 救护车其它运行安全应符合GB 7258的要求。

4.2 医疗舱4.2.1 驾驶室与医疗舱之间隔板应采用密封安装,在车辆行驶时不发出异常震动和噪声。

隔板上应设有玻璃观察窗,其面积不小于0.3m2,其玻璃应符合GB 9856的规定。

观察窗高度应满足驾驶员和医疗舱乘员的视野要求。

4.2.2 放置药品、器械、仪器、设备的各种橱柜应安装牢固,取放便捷、顺手。

在车辆行驶时不应摇晃,不应产生震动、声响。

舱内应设有符合使用要求的消毒设施。

4.2.3 医疗舱内壁板、各种橱柜及其它设施表面应能防水、耐腐、耐磨、耐高温,便于冲洗和消毒,不易变色、变质和吸附异味。

医疗舱应铺有整体式阻燃、防滑、防霉、易清洗的铝质或塑胶地板。

4.2.4 医疗舱内的座椅及其固定装置应符合GB 15083的规定;座椅应装有安全带,其性能应符合GB 14166的要求。

救护车医疗舱座椅数不得少于3个。

4.2.5 医疗舱固定担架处应设有担架固定装置。

担架固定应牢靠,确保救护车行驶时伤病员的安全。

担架固定装置应与底盘车身直接连接,固定点应有足够的强度。

4.2.6 医疗舱内长度要求不应小于2350mm,担架床头部与座椅距离不应小于 250mm,担架床侧面与座椅距离不应小于300mm距离,医疗舱净高不应小于1750mm。

4.2.7 在医疗舱内不用钥匙应可以将门打开和锁上;从舱外应使用钥匙方能将门打开和锁上;当舱内将门锁上时,从舱外用钥匙应可以把门打开。

4.2.8 医疗舱后门打开时,应设有后门限位装置。

4.2.9 医疗舱车窗应符合可以向外观察而不能从外面看见里面的要求。

4.2.10 所有医疗设备的挂钩、托架应紧贴舱壁安装,并有保护设施。

4.2.11 医疗舱内部与人直接接触材料应采用对人体无害的环保材料,内饰材料阻燃性能应符合GB 8420的要求。

5 试验方法基本性能试验按QC/T 252的规定进行;专用性能按QC/T 457-2013的规定进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