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三年级语文《妈妈的葡萄》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妈妈的葡萄》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妈妈的葡萄》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篇一】小学三年级语文《妈妈的葡萄》原文
山里,住着狐狸妈妈和小狐狸。

小狐狸肚子饿了,呜呜地哭着向妈妈要吃的:“呜——呜——妈妈,肚子饿了。

”狐狸妈妈说:“你等着,妈妈这就去给你找好吃的。


翻过一座山,翻过两座山,又翻过第三座山,狐狸妈妈终于来到了长着葡萄
的村庄。

“我的孩子饿得直哭,对不起,让我摘一串葡萄吧。

”狐狸妈妈这么说着,
跳到葡萄架上,摘了一大串葡萄,急急忙忙往山里跑。

翻过一座山,翻过两座山,又翻过第三座山,家就在眼前了,她听到小狐狸
呜呜的哭声了。

狐狸妈妈实在跑不动了,把葡萄放在一棵树下,打算歇一会儿。

可是,然后传来了汪汪的狗叫声。

猎人带着狗追过来了。

怎么办?狐狸妈妈
大声喊:“呜——危险!快逃呀!”
听到妈妈的喊声,小狐狸赶忙跳出山洞,向深山里逃去。

后来,小狐狸在山
里到处寻找妈妈,一年、两年,小狐狸不知不觉中长大了。

有一天,他来到以前和妈妈住过的山洞附近,看见一棵树下长着葡萄。

哪来
的葡萄呢?小狐狸觉得很奇怪,一边想一边尝了一颗。

“呀,好甜呀。

”小狐狸
吃了一串又一串,忽然记起了妈妈的声音:“等着,妈妈这就去给你找好吃的。


于是,小狐狸明白了葡萄是怎么来的。

想到这里,小狐狸放开嗓子,对不知什么地方的妈妈喊道:“妈妈,谢谢您!”
【篇二】小学三年级语文《妈妈的葡萄》教案
教学要求:
1、会写8个字,学会8个新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妈妈的爱是伟大的,学会用行动回报父母的爱。

4、复述课文。

想象狐狸妈妈被猎人追赶的情景。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使学生体会狐狸妈妈的爱。

教学难点:复述课文,想象狐狸妈妈被猎人追赶的情景。

教学设想:这篇课文要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感悟中体会狐狸妈妈对小狐狸
无私伟大的爱。

理解时围绕课后思考题“山洞附近树下的葡萄是哪里来的?”这
个问题充分讨论,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复述课文,培养理解能力及想像能力。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爱吃葡萄吗?想吃葡萄的时候怎么办?有一只小狐狸它特别想
吃葡萄,该怎么办呢?
二、初步感知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教师范读
3、抽读生词卡片
狐狸饥饿采摘附近
冒险山洞一颗嗓子
4、再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5、思考:
(1)为什么课题是《妈妈的葡萄》
(2)妈妈采摘葡萄容易吗?找出相关词句。

体会:
A翻过一座山,翻过两座山,又翻过第三座山,狐狸妈妈终于来到了长着葡
萄的村庄。

B狐狸妈妈实在跑不动了,把葡萄放在一棵树下,打算歇一会。

(3)听到猎狗的叫声,狐狸妈妈是怎么做的?谁来试着读读这句话,注意
读出妈妈焦急的心情。

(4)为什么小狐狸能逃脱猎狗的追踪?狐狸妈妈哪去了?
(5)请你们想象一下狐狸妈妈被猎狗追赶时的情景。

(6)山洞附近的葡萄是从哪里来的?小狐狸是怎么知道的?谁来读读妈妈说的话。

(7)如果你是小狐狸,此时你会怎么想?请你读读小狐狸的话。

(8)让我们带着对狐狸妈妈的敬意,再来读读这篇课文。

三、拓展
1、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同桌听。

2、想象狐狸妈妈被猎人追赶的情景,续写一段话。

猎人带着狗追来了,怎么办?狐狸妈妈大声喊:“呜-危险!快逃呀!”这时()
第二课时
一、齐读课文。

二、学习要求会写的字
(1)用旧字换偏旁的方法学习:狐狸饿险洞
(2)组词
狐:狐狸狐步狐仙
狸:狐狸狸猫狸子
饿:饥饿饿了饿虎扑食
险:危险保险冒险
洞:山洞洞口洞穴
重点指导:
摘:里面是个"古",不要写成“”。

颗:颗是量词,用作颗粒状的物品。

只有和“棵”的用法区别开。

“棵”跟植物有关。

嗓:右面是三个“又”,不要写成三个“口”。

对比“噪”和“嗓”
三、写字
1、观察生字在田子格中的位置
2、写字。

注意把字写端正。

【篇三】小学三年级语文《妈妈的葡萄》教学反思
对于本课教学个人比较喜欢其中三个环节的处理:
1、本课紧抓狐狸妈妈“翻山越岭寻食”和危险时刻那震撼人心、触动灵魂
的一喊,挖掘“母爱”,并通过回忆的形式回读这感人的一幕幕,使情感逐渐升华。

2、对于“葡萄”的含义,学生不难理解这一颗颗葡萄就是一份份母爱,本
课的处理并没有让学生的理解停留在这一层面上,不仅让学生体会到妈妈的葡萄
就代表妈妈的爱,还让学生感受到时光流逝,妈妈的生命虽然结束了,但妈妈的
爱还在延续,生命虽然短暂,唯爱用存!
3、学生不难感受到狐狸妈妈那伟大而无私的爱,但往往对生活中平凡的母
爱却视而不见,在拓展环节设计品尝生活中的母爱,让学生在平凡中感受母爱,
学会感恩!将文本中的情感迁移到现实生活中。

这课上了几次,自己始终不能对本课教学设计感到十分满意,主要感觉存在
这么几方面的问题:第一,文章处理时片断感过强,整体感不够!比如对课文2、4自然段几乎没处理,在教学3、5自然段翻山越岭时,对2、4自然段的联系不够,对于有些关键性词语比如:“急急忙忙”、“歇一会”等体会母亲急切心情
的词语没有让学生自己去挖掘去品味。

第二个不足之处,文章教学中感觉老师牵
引得过多,还没彻底学生自读自悟,感觉还不够活!第三个缺点,朗读形式还不
够多样!这些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还有待磨合改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