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心理发展特点
人的活动,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希望别人把他当成人
看待,让自己享受与成人相同的权利。
如果这时父母或成人还把他们当小孩看待,他们便
会产生不满和抵触情绪,认为这是大人对他们的束缚和
监视。正因为如此,到了青春期的少年常与父母和老师 "对着干",往往故意表现出反抗情绪和疏远意图。
2、自我的分化:
自我分化有两种,一是有知觉能力、思维能力
自己的内心,不愿向他人吐露自己的心声,但同时又感 到孤独和寂寞,希望得到他人的关心和理解。
③勇敢与怯懦:心理行为上常有勇敢的想法和举止,甚
至有鲁莽冒失的冲动,但有时又十分羞怯退缩,在公
众场合表现扭捏拘谨和不够坦然。
④高傲和自卑:容易凭一时感觉对自己下结论,对自信 程度把握不当,易高估或低估自己;对挫折耐受力较 差,可因偶然的失利和挫折产生极度自卑。 ⑤否定童年又眷恋童年:成人意识使青春期少年力图从 各方面否定自己的童年,但又留恋童年期的那种无忧 无虑的心态和简单明了的情绪宣泄方式,尤其遇到失
青少年强烈地渴望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他们常会 照镜子,研究自己的相貌和体态,注意自己的服饰与仪 表,很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与评价。 当青年人聚集在一起时,往往把自己看作是一个被 别人观察的对象,而较少把自己看成是一个观察者。因 此,他们好把思想集中在自己的感情上,常常夸大自己 的情绪感受,认为他(她)的情感体验是独一无二的。
计性及内省性。
(四)心理发展的矛盾性特点
青春期的生理发育十分迅速,但心理 发展速度相对缓慢,使得身心发展处在非 平衡状态,引起种种心理发展上的矛盾。
1、生理变化对心理活动的冲击:
成人感使得少年希望尽早摆脱童年期的一切, 寻找到新的行为准则,获得一种全新的社会评价。 并且因性的日趋成熟,滋生了对性的渴望,但又 无法公开表现这种愿望和情绪。
他们常以为自然界和社会的有些法则只对别人发生 作用,而对自己是个例外。这种想法可能会促使青少年 去冒险。
(4)自我评价逐渐趋于成熟:
自我评价是指自我对自己能力和行为的评 价,它是个体自我调节的重要机制。青少年自 我评价的发展表现在三个方面: 评价的独立性日益增强; 自我评价逐渐从片面性向全面性发展; 对自己的评价已从身体特征和具体行为向个
性品质方面转化。
(二)性意识的发展
性发育的逐渐成熟,促使少年的性意识急剧
发展。
他们开始意识到两性的差别,从对异性的好奇
逐渐转化到一种朦胧的对异性的眷恋、向往和
接近倾向。 性意识有力地动荡和改组着少年的心理内容 和结构,而社会生活条件及环境又制约和影 响着少年的心理水平和行为方式。
所以,此时表面上男女生之间界限划 分,内心却都怀着对异性的神秘感,
利或挫折时,希望得到自己小时的那种关照和保护。
3、易出现心理及行为的偏差:
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身心发展不平衡,会 感受许多心理矛盾、压力和心理冲突。 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顺利解决,就有可 能在情感情绪、性格特征及日常行为等方面出 乃至精神疾病。
现种种问题,甚至出现较严重的心理行为偏差,
(三)认知发展
儿童11、12岁起进入形式运算阶段,此时
思维活动已超出具体的、感知的事物,使 形式从内容中解放出来,凭借演绎推理、
规律的归纳和因素的分解来解决抽象的问
题。
初中年龄阶段是智力发展的重要时期。
感知活动已相当精确和概括,理解性
记忆已取代机械记忆占主导地位,抽 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更加迅速,能
五、 青春期心理发展特点
青春期是生理和心理发生巨变和自我意识
迅速发展的时期,是由儿童期转向成年期的过
渡阶段,是充满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
稚性错综复杂的矛盾时期。
(一)青春期自我、成人感和独立意向的发展:
由于生理上的迅速成熟,青少年开始意识到自己已
经长大成人。随着这种成人感的产生,他们希望参加成
正确掌握概念,并进行判断和推理,
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还不够稳定和
全面。
高中生的智力已接近成熟。 其智力活动带有明显的随意性,即能把
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和稳定在毫无直接兴
趣的、比较抽象、枯燥和困难的学习任
务上,
能在比较复杂的学习活动中分配自己的 注意力。
观察能力有时比一般成人更加精细、深刻和全 面;学习动机更加深远,学习兴趣明显分化。 学习中并能采用按系统、意义、分类进行归纳 和对各学科作交叉综合性记忆的方法,抓住教 学内容的重点和中心环节。 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已具有充分的假设性、预
2、心理成人感与幼稚性的矛盾:
少年时期的心理活动水平常呈现半成熟、半 幼稚性。这主要表现为: ①反抗与依赖:强烈的独立意识常使青少年不愿服从父
母或老师的要求,常处于一种与成人相抵触的情绪状态。 但是,他们在内心上并没有完全摆脱对父母的依赖,生 活中还需要成人多方面的帮助与支持。
②闭锁性与开放性:儿童进入青春期后,渐渐闭锁起
渴望并想象去接近对方;
他(她)们表面上互相回避疏远,实 际上却在敏锐地注意着对方的举止言
行和身体变化;
表面上在异性面前拘谨、羞涩,实际上常 用爱美、出风头、冒险行为甚至恶作剧来 招引异性对自己 的注意。
他们开始特别喜欢在学习、工作之余搞点 美术、摄影、音乐、舞蹈,观看电影、文
艺作品等来陶冶自己的情操。
和行为能力的自我;另一种是可以作为客观观察 对象的自我,即主观自我和客观自我。
临床心理学认为,客观自我与理想自我间的距
离太远,可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也有的青少 年会沉溺于自我观察和自我陶醉中,会使自己脱 离现实,陷于孤立,乃至怀疑自己的不真实性, 导致人格解体。
(3)自我意识的强度和深度不断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