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25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库技术要求及实施细则20080123

1∶25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库技术要求及实施细则20080123

1∶25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技术流程及实施细则(2007)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2007年12月1∶25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技术流程及实施细则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2007年12月目录1.前言 (1)2.引言 (1)3.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4.引用文件 (2)5.工作流程 (2)6.质量监控体系 (3)7.统一的系统库和代码库 (4)8.生产技术流程与质量控制 (4)8.1数字化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库技术流程与质量控制 (4)8.1.1 无属性数字化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库流程与质量控制 (5)8.1.1 无属性数字化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库流程与质量控制 (6)8.1.2 有属性数字化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库流程及技术要求 (17)8.2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库流程及技术要求 (19)9.元数据文件格式 (19)10.成果报告 (20)10.1成果报告的格式与内容 (20)10.2成果报告质量要求 (20)11.成果汇交 (21)11.1成果汇交的内容 (21)11.1.1 成果数据 (21)11.1.2 彩色喷墨图 (21)11.1.3 其它资料 (21)11.1.4 成果汇交注意事项 (22)11.2汇交数据的文件格式 (22)12.成果数据质量检查验收 (26)12.1计算机数据检查及记分方法 (26)12.1.1 计算机检查内容 (26)12.1.2 计算机检查缺陷类型 (27)12.1.3 计算机检查记分方法 (28)12.2地质图图面检查及记分方法 (28)12.2.1单幅地质图图面检查内容 (28)12.2.2 单幅地质图图面错误类型 (28)12.2.3 单幅地质图图面记分方法 (29)12.3空间数据库文档资料检查及记分方法 (29)12.3.1空间数据库文档资料检查内容 (29)12.3.2 空间数据库文档资料评价及记分方法 (29)附录A1∶25万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项目质量检查表目录 (35)附录B质量监控表实例(单独文件) (35)附录C《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标准》数据项说明(单独文件) (35)附录D1∶25万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项目属性卡片目录 (42)1.前言《1∶25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技术流程及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是根据1∶25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需要,参照《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标准》、《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工作指南2.0》、《1∶5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分省)建设实施细则》、《地质数据产品质量检查评价》、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工作项目任务书总【2004】001-02等相关文档,在开展1∶25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库试验的基础上提出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和指导1∶25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工作。

本细则分为12个部分,包括质量监控体系、生产技术流程、元数据文件格式,成果报告,成果汇交及成果质量检查等内容。

本细则的主要起草人:张振芳、张明华、李超岭、张智勇、李丰丹、刘畅等细则起草过程中,发展研究中心刘荣梅、王成锡、章浩;北京市地质研究所赵佳;河北区调所苏灵芬;宜昌地矿所李莉、万永泉;天津地矿所陈安蜀;成都地矿所邓昌荣;吉林地调院刘冶兵等提出了宝贵意见,在此表示忠心感谢!2.引言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截止2005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在全国范围内部署了300多幅1∶25万区调工作。

区调工作先后采用“传统填图”和“数字填图”2种方法,早期的“传统填图”要求按照《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工作指南2.0》建立空间数据库。

为了与后期基于“数字填图”技术完成的图幅数据相衔接,且2005年《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标准》推出后,1∶25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要求按照该标准建立。

为此,需要将已经完成成果汇交的数据重新整理。

经查看2005年以前汇交的数据基本分为2种类型:按照《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工作指南2.0》建库而未进行质量检查的数据和只有空间数据而无属性数据的数字制图数据。

这2种类型的数据全部基于“传统填图”方法,目前尚没有采用“数字填图”方法完成的图幅汇交资料。

但是,玉林幅、民和幅和阿荣旗幅3幅“数字填图”试点图幅已于2005年年初完成成果验收,其数据可用于建库试验。

通过对上述各类图幅的建库试验提出该细则,用以指导和规范1∶25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的建库工作。

3.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细则》详细规定了不同类型的成果数据建立1∶25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的工作流程和技术要求、成果报告的内容及编写要求、成果汇交及成果数据质量检查等;也规定了1∶25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

适用于指导1∶25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全过程,以便提高成果数据的质量、精度,最大限度减少错误、减小误差,满足全国1∶25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的需要。

《细则》主要参考《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标准》,对其中的相关内容直接引用,同时参考并引用其它相关标准,结合1∶25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库试验及几年来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工作实际而制定。

《细则》从下发之日起执行。

4.引用文件《细则》参考了如下标准和文件,下列标准和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细则》的引用而成为本《细则》的条款。

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细则》。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细则》。

GB/T 9649.XX-XXXX 地质矿产术语分类代码(含GB/T 9649.1-35)GB/T 17412.1-1998《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火成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B/T 17412.2-1998《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沉积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B958-99 区域地质图图例GB/T13989-92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编号GB/T13923-92国土基础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GB2808-81 全数字式日期表示法DZ/T 0179-1997 地质图用色标准及用色原则《1∶25万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标准》报批稿《地质信息元数据标准》报批稿《地质数据质量检查评价》报批稿5.工作流程工作流程主要用于对建库方法和过程进行指导,见图5-1。

基于1∶25万地质图成果数据包括基于“数字制图”技术和基于“数字填图”技术两种类型,他们的建库流程不同,见附图1和附图2。

图5-1 1∶25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库工作流程图6.质量监控体系1∶25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要建立完善的质量监控制度:1.建立工作日志制度:建立完整的工作日志表,每个作业人员每天必须按要求填写工作日志,将每天的工作内容全面、完整地记录下来,并由作业组长签名认可。

2.建立自互检制度:建立完整的自互检表,每个作业人员完成一幅图都要进行100%的自检,并将自检结果和修改处理结果如实、完整地记录下来,由作业组长签名认可。

在自检的基础上,由项目负责人安排其他作业人员进行100%互检,并将互检结果和修改处理结果如实、完整地记录下来,由作业组长签名认可。

3.抽检制度:建立项目组负责人抽检制度,抽检比例不小于30%。

4.阶段性检查制度:对建库的每个阶段性成果要进行严格检查把关,如原始数据的完整性检查;拓扑一致性检查;有属性数据的属性与图元之间关联一致性检查等。

5.专(兼)职质检员制度(建议):各生产单位至少指定一名具有地质图建库经验的人员作为质检员,负责该单位数据产品生产过程及成果的质量检查,并对产品生产过程进行全程监督。

7.统一的系统库和代码库1∶25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将采用基于MAPGIS的RGMAPGIS平台,RGMAPGIS的系统库是按照GB958-99组织的,此外增加了地理内容,地理内容与国家1∶25万地形图MAPGIS数据的系统库一致,包含了西安80坐标版中所有代码对应的线型和子图。

1∶25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将使用RGMAPGIS的系统库,如有特殊项需要增加,各工作单位要向项目组提出申请,经批准确认后方可增加在指定的位置,原预留号区间至2007年12月30日作废。

同时,项目组还提供汇总的建库中需要填写的代码——《1∶25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标准代码汇编》,如有特殊项需要增加,报项目组核实备案,项目组将及时报有关部门和专家审定后并统一更新,在审定之前,各专题项目组可暂用临时代码,审定通过后必须用新的代码替换。

8.生产技术流程与质量控制鉴于1∶25万区域地质调查成果包括基于“数字制图”技术的数字化地质图(只有图形没有属性的制图数据、既有图形又有属性并符合《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工作指南》的数据库数据)和基于“数字填图”技术的数字地质图(采用野外数据采集系统形成的数据)两种数据,这两种数据在按照《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标准》建库时的流程不同(附图1和附图2),以下将分别介绍各类数据的建库技术流程与质量控制。

8.1数字化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库技术流程与质量控制数字化地质图包括无属性和有属性两种情况,其建库工作流程如下图,以下分别介绍这两类数字化地质图的建库流程与质量控制。

8.1.1 无属性数字化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库流程与质量控制此类数字化地质图数据称为“制图数据”。

(1)软硬件环境硬件要求:硬件设备必须满足工作要求。

软件要求:软件采用RGMAPGIS6.5或RGMAPGIS6.7版本。

(2)质量监控文档准备质量监控将贯穿整个建库过程,在建库工作实施之前,要求准备监控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质量监控文档(附录B)。

(3)建库资料收集完整、齐全而又有效的第一手资料是建立地理信息空间数据库的前提,也是对地理信息空间数据进行空间分析的基础,因此,要全面收集建库图幅的有关资料(包括汇交资料的全部电子文件、汇交的地质纸图、野外原始记录卡片、记录本等)。

资料收集主要有以下两类:✧图形资料:MAPGIS格式图形数据、成果图。

✧文字资料:区域地质报告、原始资料、说明书、科研专题报告等,修编、修测图幅还要收集区调工作过程中依据的相关资料。

(4)质量预检建库之前,需要对收集到的制图数据进行质量预检,其目的是确认将用于建库的制图数据的正确性。

质量预检的方法为将制图数据打印输出,与成果图进行逐一对照检查,主要检查以下内容:✧制图数据中点、线、面的完整性(多余或遗漏);✧制图数据中点、线、面相对位置的正确性。

通过对制图数据进行初步的质量检查,确定此数据是否与成果图数据一致,能否用于建库。

如果发现制图数据存在严重缺陷,且能够判定不是输出成果图的数据,需有关部门要求资料汇交单位提供用于输出全要素地质图的最终数据,否则,要对地质图进行扫描,重新矢量化。

如果经过初步的质量检查确定该数据与成果图数据一致,可用于以下的建库工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