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天水水文简介[2011年资料]

天水水文简介[2011年资料]

天水水文简介发表时间:[2010-11-0314:49]【/swjcms/html/11/81/2010-11-3/36722.html】天水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成立于1964年(沿革:64年~68年为甘谷水文中心站,72年迁入天水市更名为天水水文中心站,89年11月更名为天水水文水资源勘测队,92年更名为天水水文水资源勘测大队,96年10月更名为天水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地处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是专业水文水资源勘测及研究河流水文基本规律的机构,并承担防汛和水环境监测任务。

下设办公室、技术科和财务科三个部门。

现有二类站三个(北道站、武山站、秦安站),三类站三个(甘谷站、天水站、社棠站)。

所辖测区位于渭河上游,控制流域面积26717km2,下辖国家基本水文站6处,雨量站70处,蒸发站2处。

分布在甘肃省4地市、16个县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04°01′~106°25′,北纬34°11′~36°12′,所属各站均位于甘肃省天水市行政区内,区内渭河主要支流有榜沙河、葫芦河、散渡河、藉河、牛头河、秦祁河等。

担负测区各种水文信息采集,承担向中央防总、黄河防总以及各级防汛部门提供水情报汛任务。

目前开展的主要工作项目有水位、冰情、流量、含沙量、降水量、蒸发量、输沙率测验计算和水文调查、水资源评价监测、水文分析计算、水情予报、测绘等。

天水测区是黄河中游水沙主要来源区之一,气候特点为春旱少雨,夏秋季多东南风,雨量相对多而集中,冬季多西北风干旱少雨,多年平均降水量513mm,年平均气温5~11°,流域内大部分为黄土覆盖,植被较差,降水、洪水多发生在5~9月,洪水具有暴涨暴落特点,测验段面一般冲淤多变,水位~流量关系较散乱,一般无单一水位~流量关系。

水沙量主要集中在汛期,汛期径流量约占全年水量70%左右,枯水期水量较小。

泥沙主要集中在汛期洪峰过程,往往几场洪水输沙量占年输沙量90%以上,枯季输沙量很小,约占年输沙量5%左右,含沙量横向分布均匀,表现在单~断沙关系曲线上为45°直线,用单沙可直接代替断沙。

北道水文站简介北道水文站办公和测验设施一体化站房北道水文站测验断面北道水文站1990年由原南河川站下迁24公里新设,(原南河川站1944年设站)。

集水面积24871km2,距河口距离564km。

断面以上原南河川站断面控制集水面积23385km2,占本站控制面积94%,天水站控制面积1019km2,占本站控制面积4.1%,原南河川站~北道站区间控制面积467km2,占本站控制面积1.9%。

流域概况:渭河发源于甘肃省渭源县境内,干流全长818公里,干支流遍及甘、宁、陕三省,流域面积13.4万km2,是黄河最大的支流。

渭河北道断面以上干流全长254km,由西向东流动,沿途接纳有50多条大小支流,流域面积24871km2,主要水系北岸有秦祁河、咸河、散渡河、葫芦河;南岸有漳河、榜沙河、藉河等河流。

水文特征:最高水位:1081.40m(92.8.12)最大流量:2030m3/s (1992.8.12)(南河川站最大流量4920m3/s1966.7.22)最大单沙757kg/m3(1992.8.12)水位、流量全年施测含沙量:4—10月施测。

武山水文站简介武山水文站站房武山水文站测验断面武山站位于甘肃省武山县城北,于1974年7月1日由原车家川水文站下迁15km至此,观测至今已持续30余年。

流域面积8080km2,距河口693km。

流域概况:流域形状近似扇形,流域内渭河走向为西北~东南向,主要支流有南岸的漳河、榜沙河,北岸的咸河、秦祁河,南岸植被较好,水量大,含沙量小,北岸为黄土丘陵区,植被差,水量小,含沙量大,颗粒粗,为本流域主要产沙区。

流域内主要受大陆性季风气候影响,年内降水极不均匀,暴雨多发生在夏秋两季,优以七、八月为最多。

流域内河底坡降大,由降水形成的洪水多呈现陡涨陡落型,浪大流急。

水文特征:最高水位:10.96m(1978.7.12)最大流量:2480m3/s (1978.7.12)(车家川站最大流量3780m3/s1973.8.26)最大单沙894 kg/m3(2000.6.4)实测最大流速:7.89m/s(1977.7.28)。

水位:4—10月观测流量:11—3月定期测流,其余时间控制洪峰过程。

含沙量:4—10月观测蒸发:全年观测。

秦安水文站简介秦安水文站站房秦安水文站测验断面秦安水文站是葫芦河下游控制站,1955年8月设站,坐落于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十里铺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05°40″,北纬34°54″,距河口37㎞,控制流域面积9805㎞2。

断面附近河床由沙卵石组成,矩形河道,河段基本顺直,收缩系数接近1.00,两岸均无河堤,主河槽宽约80m左右,两岸滩地为倾向河道的缓坡,滩地边坡稳定,边缘高2~4m,滩地内为肥沃的农田,主要种植苹果和桃及其它农作物。

流域概况:葫芦河流域纵跨甘肃、宁夏两省(区),发源于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月亮山,至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石佛乡汇入渭河。

葫芦河约五分之四的流域面积在甘肃省境内,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05°06″~106°13″、北纬34°40″~35°00″之间,河流基本为南北走向,左右岸流域大致对称,流域东、北均为六盘山山脉,南为秦岭山脉,西部为黄土高原丘陵区,地势北高南低,流域绝大部分为黄土丘陵区,土质疏松,植被稀少,沟壑纵横发育,水土流失严重,是渭河上游重要的产沙区。

水文特征:最高水位:98.65m(1973.4.28)最大流量:3560m3/s (1973.4.28)历史调查洪水3800m3/s(1954年)。

最大单沙:1210kg/m3(1970.6.5)多年平均径流量:3.89亿m3实测最大流速:7.69m/s(1966.7.22)。

水位:4—10月观测流量:11—3月定期测流,其余时间控制过程含沙量:4—10月观测。

甘谷水文站简介甘谷水文站站房甘谷水文站测验断面甘谷站于1958年8月15日设立,属国家基本站网三类站,是散渡河的把口站,位于甘肃省甘谷县新兴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05°20′北纬34°46′,距流源距离89km,至河口距离1km,集水面积2484km2。

基本断面曾于1959年1月下迁5km至现铁路桥上游160m 处,1966年7月1日又下迁60m观测至今。

流域概况:散渡河是渭河的一级支流,发源于华家岭牛营大山南麓,由北向南流,通渭县以上叫牛谷河。

河源地势海拔2510m,河道平均比降5.97‰,集水面积2485km2,于甘肃省甘谷县新兴镇大王庄汇入渭河。

流域内几乎全为黄土覆盖,植被差,水土流失严重,多年侵蚀模数为8560t/km2,为渭河上游各支流之最。

中下游两岸毛沟发达,分叉率高。

地下水贫乏,矿化度高,碱度大,部分地段河水不能饮用和灌溉。

河床由黏土组成。

水文特征:最高水位:1271.19m(1966.7.22)最大流量:1390m3/s (1966.7.22)历史调查最大流量:5470m3/s(1933年)最大单沙:1090kg/m3(1980.7.24)多年平均径流量:2.22亿m3实测最大流速:7.59m/s(1980.7.24)。

水位:2—10月观测流量:11—1月定期测流,其余时间控制过程含沙量:4—10月观测。

天水水文站简介天水水文站站房天水水文站测验断面天水水文站设于1958年7月,控制集水面积1019km2,距河源距离63km,距河口距离18km,至河源平均比降12.5‰,坐标为东经105°41’,北纬34°35’。

断面上游无水文测站,距下游渭河北道水文站21km,测验河段上下游河道较顺直,无弯道、浅滩、石滩,基本水尺断面是设在华双公路藉河大桥上游桥沿上流域概况:藉河属渭河一级支流,发源于甘谷县龙台山,自西向东经过天水市区,至麦积区二十里铺乡汇入渭河,总流域面积1267.73km2。

藉河上游为土石山区,河谷下切“V”型,由于久经风化,基石裸露,地表多碎石,藉河中游属中低山,主要为黄土及第三系粘土组成,藉河中西部和南部红土覆盖近70﹪,河谷两侧剥蚀强烈,冲淤严重。

水文特征:最高水位:1180.04m(1959.10.10)多年平均径流量:0.871亿m3水位:4—10月观测最大流量:3260m3/s(1959.10.10)历史调查洪水:3600m3/s最大单沙:1050kg/m3(1977.5.27)实测最大流速:13.16m/s(1959.10.10)流量:11—3月定期测流,其余时间控制过程含沙量:4—10月观测。

社棠水文站简介社棠水文站站房社棠水文站测验断面社棠水文站原为1958年设立的石岭寺水文站,1972年1月1日下迁5.7公里至现址,现位于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社棠镇,地理坐标东经105。

58′北纬34。

33′,该站是渭河一级支流牛头河的把口站,属区域代表站,集水面积1846km2,距河源距离83km,距河口距离1.5km。

流域概况:牛头河发源于甘肃省清水县东南部林区的旺兴乡芦子滩,地处渭北黄土高原,上游无大型水工建筑,植被情况除流域上游东部较好外,其余大部分为裸露的山梁、沟壑。

该站测验河段顺直,河槽宽约125m,基上400m处有弯道,河床由沙卵石组成,洪水时冲淤变化较大。

右岸为粘土滩地,左岸为砌石护堤。

低水时水流较散乱,有分流、串沟现象,中、高水时水流顺直。

水位在5.70m时开始漫滩,在漫滩处有时会出现斜流或死水,水面宽最大可达314m。

基本断面下游260m(新)和280m(旧)处各有一座铁路大桥,铁路桥下约60m为公路桥。

在旧铁路桥和公路桥之间的河床为混凝土护底,低水时形成跌水,桥梁在高水时对水流起控制作用。

水文特征:最高水位:6.57m(1978.7.12)最大流量:1430m3/s (1978.7.12)历史调查洪水:1950m3/s(1933.9.8)最大单沙:707kg/m3(1984.8.3)实测最大流速:5.23m/s多年平均径流量:1.48亿m3。

水位:4—10月观测流量11—3月定期测流,其余时间控制过程,含沙量:4—10月观测蒸发:全年观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