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年级数学综合性评价方案

三年级数学综合性评价方案

三年级数学综合性评价方案
一、指导思想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的评价应从甄别式的评价转向发展性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评价要反映学生学习的成绩和进步,激励学生的学习,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学习策略、思维或习惯上的长处与不足,认识自我,树立信心,真正体验到自己的成功与进步。

根据课标精神,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应该着眼整体,注重实践;围绕目标,突出重点;分散分项,形式多样;尊重差异,促进发展。

二、评价原则
1、主体性原则。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评价的主体,教师要创造宽松的环境,支持和鼓励学生自评、互评、共评,尊重学生的自我评价意见,同时,要引导学生通过对评价结果的对照反思,全面了解自身的素质发展状况、发展水平、发展差异,从而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改进作用,找到继续发展的方向。

2、多样性原则。

数学素养的诸多方面要求数学评价的方式应该多样化,既有终结性评价,又有平时成长记录;既检测知识,又测查能力,同时还要测查学习习惯、情感态度、认知方式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情况;记录学生平时表现、兴趣、潜能等,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3、互动性原则。

要扭转教师一人评价、教师和学生二元对立的传统评价局面,形成教师、家长、学生交互式的评价网络。

4、个性化原则。

要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其不同的学习需求,尊重其兴趣、爱好,帮助每个学生在已有基础上确定不同的“最近发展区目标”,在评价中提高他们的人格尊严,促进他们的自主发展。

5、趣味性原则。

要寓评价于快乐的活动之中,除了检测的内容更新外,还应在活动的形式上多进行创新。

三、评价项目
根据三年级数学教学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评价:
1、知识技能评价
2、数学思想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
3、情感态度价值观评价
4、学习兴趣与习惯
四、评价方法
对学生数学学习进行评价应涉及到用于评价学生的进步,调节教师的教学以及为家长们
提供他们孩子在校学习数学的情况等几个方面。

对学生数学学习情况的评价应注意多种评价形式相结合,采用课堂观察、课后访谈、作业分析、操作、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

针对学生的特点和教材的情况,在如下几个方面进行大胆地实践与研究:
1、“知识技能评价”采用“口头测试”和“书面测试”两种方式进行评价,两种测试成绩相同,则该成绩即为“知识技能评价”成绩。

两种测试成绩为一优一良,则评定为优;一良一合,则评定为良;一优一合,则评定为良;如有一项不合格,则暂缓评定。

2、“数学思想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采用“面试”和“笔试”两种形式进行。

3、“情感态度价值观评价”采用“平时观察”和“面试”方式进行评价。

4、免试与重试相结合。

对于学习能力强,学习认真,平时表现好的学生,可以允许免试。

对于评价成绩待及格的学生,应当给他们重新应试的机会,并以重试的成绩为准,这样能使学困生在重试之前找出不足,进行重点学习,同时可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五、评价标准
1、知识技能评价
(1)口头测试:口算(占10%)
测试内容:本册教材内的口算内容。

测试方法:学生独立完成测试。

以小组为单位,由小组长负责,在统一的口算表内,抽取10道题进行口算。

教师测试小组长。

评定标准:正确率在90%以上(含90%)为优秀;正确率为80%—90%(含80%)为良好;正确率为 70%—80%(含70%)为合格;正确率在70%以下为不合格。

(2)书面测试(占20%)
测试内容:笔试的主要内容是考查学生的基本知识和解题能力。

测试方法:在60分钟内完成书面测试题。

评定标准:正确率在85%以上(含85%)为优秀;正确率为70%—85%(含70%)为良好;正确率为 60%—70%(含60%)为合格;正确率在60%以下为不合格。

2、数学思想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占40%)
(1)口试
测试内容:口试的主要内容是说理,即说算理、说解题思路、讲公式的推导过程等。

测试方法:学生独立完成测试。

以小组为单位,由小组长负责,在统一的测试卷中指定一个内容或自选一个内容进行测试。

教师测试小组长。

评定标准:语言表述清楚,思路清晰的评为“优秀”;能基本表述清楚,思路基本清晰的评为“良好”;能在少量提示下表述清楚的评为“合格”;说不清楚,思路比较混乱的评为“不合
格”。

(2)笔试
测试内容:解决综合实际问题
测试方法:以实践报告和试卷的形式进行
实践报告:(主要测试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试卷:(主要测试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以期终检测的解决问题部分成绩为标准。

评定标准:
优秀:能独立完成实践报告,内容丰富,语言准确,质量比较高,期终检测解决问题部分成绩为优。

良好:能独立完成实践报告,期终检测解决问题部分成绩为优或良。

合格:在教师或家长的指导下能完成实践报告,期终检测解决问题部分成绩为良或合格。

不能完成实践报告的暂不评定。

3、平时学习表现和综合性学习 (30%)
评价内容:
(1)情感态度(2)课堂作业(3)单元测试
评价办法:由任课老师对照下列标准,给出评价。

评定标准:
优秀:(1)学习兴趣浓、态度习惯好、行为表现主动。

(2)作业清楚、认真、正确率高。

(3)全学期单元测试8次以上获得优秀。

(4)利用各种学习方式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强,有与他人良好合作的习惯与能力。

态度积极,行为主动,意志坚强,学习效果好。

良好:(1)学习兴趣较浓、态度习惯较好、行为表现较主动。

(2)作业比较认真、清楚、正确率较高。

(3)全学期单元测试有5次以上获得良好以上等第。

(4)利用各种学习方式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较强,有与他人良好合作的意识与能力。

态度积极,行为主动,意志坚强,学习效果良好。

合格:(1)有一定的学习兴趣,态度习惯、行为表现一般
(2)作业能够完成。

(3)全学期单元测试有5次以上获得获得合格以上等第。

(4)有利用各种学习方式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意识,能与他人建立合作,态度、行为、意志
表现一般。

待合格:暂不评定
4、学生自定特长考查:
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之间在语文学习的发展上必然存在着差异,我们要允许一部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随着数学知识与技能的积累逐步达到应达到的目标。

对此,教师可以选择推迟判断的方法。

如果学生自己对某次测验的答卷觉得不满意,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提出申请,并允许他们重新解答。

当学生通过努力,改正原答卷中的错误后,教师可以就学生的第二次答卷给予评价,给出鼓励性的评语。

这种“推迟判断”淡化了评价的甄别功能,突出反映了学生的纵向发展。

特别是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而言,这种“推迟判断”的做法能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感受到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新的学习动力。

为了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自由选择展示自己认为最能代表本期数学学习进步的成果,我们不妨为他们搭建一些平台,如“特长展示会”“作品展览会”“经验交流会”“成果汇报会”等,由教师、学生、家长一起当评委,评出等级。

对于有待定合格项目的学生,教师可鼓励其以“特长”弥补“不足”,有数学方面特长的学生可以申请加试项目,加试成绩优秀的可以将“不合格”的项目上升为“合格”,以此鼓励和带动所有学生热爱数学、学好数学。

六、评价方案的有关说明:
1、此评价方案是对学生一学期的学习过程情况进行考查。

2、在每一项考评结束时,教师应该对学生的考评过程作出相应的点评,让学生既受鼓励,又发现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

对及格以下的学生,学校应组织学生补测;对及格以上学生认为不理想的项目,在学生提出补测申请后,应允许补测。

3、评定学生某项的学期考查成绩,以几次考查中最好的一次成绩作为学生该项学期成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