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奶:
果胶 (增稠剂)
副作用:有的增稠剂是淀粉水解产生的糊精、改性淀粉等,它们本身无毒无害,但容易升高血糖,甚至可能导致更剧烈的血糖反应。
标准:我国允许使用的有琼脂、明胶、卡拉胶等25种。
●冰激凌、雪糕
着色剂
日落黄、柠檬黄、
胭脂红、苋菜红、亮蓝
等都是食用合成色素,
也称食用合成染料。
副作用:因对人体
有害,不能用于糕点及
肉制品。
标准:我国规定,任何婴幼儿食品中严禁使用任何人工合成色素。
●冷藏肉品
山梨酸钾(防腐剂)
与水果的梨无关,山梨酸钾能有效地抑制霉菌、酵母菌和好氧性细菌的活性,还能防止肉毒杆菌、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等有害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推荐:山梨酸钾抗菌力强、毒性较小,可参与体内正常代谢,但价格较贵,不少国家已开始逐步用它取代苯甲酸钠。
亚硝酸钠(护色剂)
亚硝酸钠不仅可以使肉制品色泽红润,还可以保鲜和防腐,目前还没有更为理想的添加剂替代它。
副作用:过量食入可麻痹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及周围血管,更可疑的是有一定致癌性。
标准:世界食品卫生科学委员会1992年发布的人体安全摄入亚硝酸钠的标准为0-0.1毫克/千克,按此标准使用和食用,对人体不会造成危害。
D-异抗坏血酸钠(抗氧化剂)
被中国食品添加剂协会评为“绿色食品添加剂”,可保持食品的色泽、风味,延长保质期。
能防止腌制品中的致癌物质——亚硝胺的形成。
副作用:基本无害,但是过量摄入会导致一系列的肠道与皮肤疾病。
红曲红(着色剂)
天然红色素,是微生物发酵的产物,目前并未发现其对人体有什么危害。
可以用在调制乳、冷冻饮品、果酱、腐乳、糖果、饼干、腌腊肉制品上,不允许用在生鲜肉或调理肉制品中。
●速冻面点食品
糖精钠(甜味剂)
糖精钠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甜味剂,又称可溶性糖精。
一般认为糖精钠在体内不被分解,不被利用,大部分从尿液排出而不损害肾功能。
副作用:致癌的可能性尚未完全排除。
标准:糖精钠的最大使用量是0.15克/千克,婴幼儿食品中不得使用。
在美国,凡是添加糖精钠做甜味剂的食品,均要求标有“糖精钠能引起动物肿瘤”的警告语。
甜蜜素(甜味剂)
甜蜜素是目前我国使用最多的甜味剂,调配清凉饮料、加味水及果汁汽水最适宜。
罐头、酱菜、饼干、蜜饯凉果等均有使用。
副作用:对肝脏及神经系统有影响,对代谢排毒能力较弱的老人、孕妇、小孩的危害更为明显。
标准:国际市场大多要求检测甜蜜素产品微生物指标。
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在30多年前就全面禁止使用甜蜜素。
苯甲酸(防腐剂)
苯甲酸和苯甲酸钠常在碳酸饮料、低盐酱菜、葡萄酒、果酒、软糖、酱油、食醋、果酱等食品中使用。
标准: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规定,苯甲酸属安全类食品添加剂。
●鸡精、味精
谷氨酸钠(增味剂)
您可能会有这种经验——往鸡汤中加一些盐,味道会更加鲜美。
这是因为鸡肉中富含谷氨酸这种氨基酸,您又放了一些氯化钠盐进去,便在不知不觉中制造了谷氨酸钠,也就是味精。
副作用:在消化过程中能分解出谷氨酸。
摄入过多时,对人体各种神经功能有抑制作用,从而出现眩晕、头痛、嗜睡、肌肉痉挛等一系列症状。
●面粉
过氧化苯甲酰(增白剂)
过氧化苯甲酰中含有微量砷和铅,欧盟等发达国家1997年已禁止将过氧化苯甲酰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
过氧化苯甲酰主要是通过氧化作用,使面粉中的色素氧化分解达到增白的目的,本身还原为苯甲酸残留在面粉中。
副作用:过氧化苯甲酰除了增白外,不能改善小麦粉的质量。
标准:所有欧盟成员国皆规定,过氧化苯甲酰不得用于任何食品中。
●可乐
阿斯巴甜(甜味剂)
又称甜味素、天苯糖等。
这种低热量甜味剂比普通糖甜200倍,1克的阿斯巴甜约有4千卡的热量。
标准:安全性高。
我国于1986年批准在食品中应用,常用于乳制品、糖果生产中。
副作用: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卫联合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规定,阿斯巴甜每日允许的摄取量为每公斤体重40毫克,且孕妇及哺乳的母亲最好不要食用。
蔗糖素(甜味剂)
在蔗糖加工的基础上提取而成,在很多用途上能取代蔗糖,适用于碳酸饮料、烘焙食品等10多类食品中。
是目前唯一以蔗糖为原料生产的功能性甜味剂,其甜度是蔗糖的600倍。
标准:1999年,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批准蔗糖素作为通用甜味剂用于所有食品中。
●茶饮料
安赛蜜(甜味剂)
是一种常见人工合成的新型甜味剂,是中老年人、肥胖病人、糖尿病患者理想的甜味剂,具有对热和酸稳定性好等特点,是目前世界上第四代合成甜味剂。
甜度是蔗糖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主要在焙烤食品和酸性饮料中使用。
副作用:摄入过量会对代谢能力差的老人和儿童构成危害。
国家质检总局规定,在葡萄酒生产中禁止使用这种甜味剂。
标准:我国卫生部于1992年5月正式批准安赛蜜用于食品、饮料领域,但不得超标使用,其使用量为0.3克/千克。
●维生素饮料
柠檬酸钠(酸味剂)
生产柠檬酸钠的原料基本来源于粮食,因而安全可靠,对人类健康不会产生危害。
标准:联合国粮农与世界卫生组织认为该产品属于无毒品,对其每日摄入量不作任何限制。
●运动饮料
柠檬酸(酸味剂)。
柠檬酸普遍用于各种饮料、糖果、点心、乳制品等食品的制造中。
副作用:过量摄取,儿童可能表现出神经系统不稳定、易兴奋;大人则易肌肉痉挛。
柠檬酸不能加在纯奶里,否则会引起纯奶凝固。
●功能饮料
牛磺酸(营养强化剂)
又称α-氨基乙磺酸,最早从牛黄中分离出来。
是一种含硫的非蛋白氨基酸,在体内以游离状态存在,不参与体内蛋白的生物合成。
标准:美国、日本等国规定,婴幼儿以及儿童食品中必须添加牛磺酸。
(小曲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