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自由贸易区简述
北美自由贸易区(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rea,NAFTA)由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3国组成,三国于1992年8月12日
就《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达成一致意见,并于同年12月17日
由三国领导人分别在各自国家正式签署。
1994年1月1日,协
定正式生效,北美自由贸易区宣布成立。
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宗
旨为:1:取消贸易壁垒2:创造公平条件,增加就业机会3:
保护知识产权4:建立执行协定和解决贸易争端的有效机制。
三个会员国彼此必须遵守协定规定的原则和规则,如国民待
遇、最惠国待遇及程序上的透明化等来实现其宗旨,藉以消除
贸易障碍。
自由贸易区内的国家货物可以互相流通并减免关
税,而贸易区以外的国家则仍然维持原关税及壁垒。
北美自由
贸易协定规定15年内建成自由贸易区,三国的商品关税取消
分三批进行:50%的商品关税立即取消;另外15%的的商品关税
在5年内取消;其余的商品在第6至15年内逐步取消。
在原
产地规则方面,北美自由贸易协议比美加自由贸易协议更加严
格,如它要求包含62.5%(美加协议是50%)以上北美部件的
车辆才有资格享受免税待遇。
纺织品及服装必须在北美自由贸
易区内生产主要部分,才能享受关税减免待遇。
另外,协议对
服务、投资、知识产权、政府采购等方面都作了规定,在较为
棘手的汽车、农产品、纺织品、能源、运输、文化及环境等方
面还专门列了细则加以说明。
针对三个成员国不同的经济发展情况,《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在以下几个方面作了安排。
第一条(纺织品关税相关)
在墨西哥占有劳动力优势的纺织品和成衣方面,除了取消一部分产品的关税外,对于墨西哥生产的符合原产地规则的纺织品和成衣,美、加取消其配额限制,并将关税水平从45%降到20%。
第二条(汽车产品关税相关)
对于汽车产品,美、加逐步取消了对墨西哥制汽车征收的关税,其中轻型卡车的关税从25%减到10%,并在5年内全部取消;对于重型卡车、公共汽车、拖拉机的关税则在10年内取消。
墨则将在10年内取消美、加汽车产品的关税及非关税壁垒,其中对轻型卡车在5年内取消关税。
第三条(农产品关税相关)
美、加分别取消其对墨农产品征收的61%和85%的关税;墨则取消对美、加农产品征收的36%和4%的关税。
另外,墨拥有10至15年的时间来逐步降低剩余农产品的关税,并有权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援助以及科研来支持本国农业发展。
第四条(运输业相关)
在运输业方面,三国间国际货物运输的开放有一个10年的转换期。
3年后,墨的卡车允许进入美边境各州,7年后所有三国的国境对过境陆上运输完全开放。
第五条(通信业相关)
在通讯业方面,三国的通讯企业可以不受任何歧视地进入通讯网络和公共服务业,开展增殖服务也无任何限制。
第六条(汽车保险业相关)
在金融保险业方面,在协定实施的最初6年中,美、加银行只能参与墨银行8%至15%的业务份额;在第7至15年间,如墨银行市场中外国占有率超过 25%,墨则有权实行一些保护性措施;墨在美、加银行市场中一开始就可以享受较为自由的待遇。
协定还允许美、加的保险公司与墨的保险公司组成合资企业,其中外国企业的控股权可逐年增加,到2000年在墨的保险企业中外国企业的股份可达到100%。
第七条(能源工业相关)
在能源工业方面,墨保留其在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开采、提炼及基础石油化工业方面的垄断权,但非石油化工业将向外国投资者开放。
另外,协定同时规定对投资者给予国民待遇,对投资者不得规定诸如一定的出口比例、原产品限制、贸易收支、技术转让等限制条件。
作为补充,美、加、墨在1998年又就取消500种关税达成协议。
该协议从1998年8月1日生效,并规定美国免税进口墨西哥产的纺织品、成衣、钟表、帽子等,墨西哥则向美国的化工产品、钢铁制品、玩具等商品开放其市场。
此协议实施后,使大约93%的墨西哥商品能享受到美国的免税优惠,使大约60%的美国商品直接免税进入墨西哥市场。
这就形成了自由贸易区内比较自由的商品流通大格局。
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签订对北美各国以及世界经济的影
响:
首先,对区域内经济贸易发展有积极影响,对美国而言,
积极的影响是:第一,不仅工业制造业企业受益,高科技的各
工业部门也将增加对加拿大、墨西哥的出口。
美国同墨西哥的
贸易顺差将会因此而增加。
第二,美国西部投资的扩大。
第三,
由于生产和贸易结构的调整结果,将会出现大量劳动力投入那
些关键工业部门。
第四,协定对墨西哥向美国的移民问题将起
到制约作用。
消极影响的主要有:技术性不强的消费品工业对美国不
利,为改善墨西哥与美国边境环境条件,美国要付出60亿-
100亿美元的经济和社会费用,关税削减美国减少大笔收入,
加重了美国的负担。
协定对加拿大、墨西哥两国同样有很大的
影响。
最后,对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也会产生影响。
北美自由
贸易区的建立,一方面扩大了区域内贸易,但另一方面使一些
国家担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对区域外向美国出口构成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