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土壤: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2.土壤肥力:土壤能够持续不断供给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水、肥、气、热,协调它们之间的矛盾及抵抗不良自然环境的能力。
3.腐殖物质:土壤中在微生物及其酶作用下,新形成的一种暗色,含N、高分子芳香族化合物。
4.腐殖化系数:单位质量有机物质碳在土壤中分解一年后残留有机碳量。
5.土壤机械组成:土壤中各级土粒所占重量百分数组合。
6.土壤质地:根据机械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
7.土壤容重:单位体积自然土壤的烘干重8.土壤孔隙度:土壤孔隙的体积占整个土壤体积的百分数9.土壤结构体:土壤中的各级土粒或其中的一部分互相胶结,团聚而形成的大小、形状、性质不同的土团、土块、土片等。
10.凋萎含水量:植物产生永久凋萎的植物含水量。
11.田间持水量:土壤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时土壤含水量。
12.饱和持水量:土壤中所有孔隙都充满水,此时土壤的含水量。
13.土水势:单位数量自由状态的水进入土壤后,在土壤各种力的作用力自由能的降低。
通常为负值。
14.基质势:土壤水受到吸附力和毛管力的束缚,自由能的降低。
15.SPAC体系:由水势梯度引起水从土壤进入植物体,再向大气扩散的体系。
16.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土壤水的基质势或土壤水吸力是随土壤含水率而变化的,其关系曲线称为~~。
17.土壤热容量:单位体积或单位重量的土壤每升高1℃所需热量。
18.土壤导热率:单位厚度土壤温度相差1℃,每秒种传导通过单位断面的热量J数。
19.永久电荷:同晶置换一般形成于矿物的结晶过程,一旦晶体形成,它所具有的电荷就不受外界环境影响,故称之为永久电荷。
20.等电点:土壤胶体解离的阳离子数和阴离子数相同,胶体净电荷为0时,溶液的PH值21.土壤阳离子交换作用:扩散层内部与外部溶液离子浓度的差高于外部溶液为正吸附,低于外部溶液为负吸附。
22.阳离子代换量(CEC):PH=7时,每Kg土吸附交换阳离子的厘摩尔数。
Cmol(+)/kg23.盐基饱和度(BS):指交换性盐基离子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数。
24.土壤吸收性能:土壤能够吸收保留气体、液体、分子、离子、固体颗粒及微生物的能力。
25.活性酸:土壤溶液中游离的H+表现出来的酸度,用PH表示26.潜在性酸:土壤胶体吸附H+和Al3+,称为潜在性酸。
27.土壤总碱度:指土壤溶液或灌溉水中HCO3-和CO32-的总量。
28.土壤缓冲作用:土壤中加入少量酸或碱时,土壤pH不做相应改变,土壤这种抗拒酸碱改变的能力。
29.同晶替代作用:组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电性相同大小相近的离子所替代,而晶格构造保持不变的现象。
30.次生矿物:原生矿物在H2O、CO2、O2生物等作用下,矿物组成、结构、性质发生改变而形成的矿物。
1.土壤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
①侵蚀②砂化③盐碱化④变质退化⑤污染⑥城建用地2.土壤的基本组成。
固体土粒:矿物质、有机质;粒间孔隙:小孔隙通水,大孔隙通空气;生物动植物,微生物3.农业化学派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
农业化学土壤学派代表人物:德国土壤学家李比希。
提出三个学说:a) 矿物质营养学说:矿质营养库,植物从中吸收矿质营养b)养分归还学说:吸收矿质营养—肥力下降—归还c)最小养分率:作物产量由其生长所需各种养分中相对含量最少的那种所决定。
4.简述土壤中粘土矿物的类型。
层状硅酸盐粘土矿物:高岭组、蒙蛭组、水云母化组、绿泥石组非硅酸盐粘土矿物:氧化铁、氧化铝、水铝英石、氧化硅。
5.高岭土、蒙蛭石、水化云母组和绿泥石组粘土矿物主要性质有何不同。
高岭组:(1)1:1型晶层结构(2)非膨胀性,(3)电荷数量少,同晶替代弱或无(4)胶体性较弱蒙蛭组:(1)2:1型(2)胀缩性大(3)电荷数量多(4)胶体性质突出水化云母组:(1)2:1型(2)非膨胀性(3)电荷数量较多:同晶替代普遍(4)胶体特性:大小介于前二者之间。
6.土壤有机质与动植物残体的区别。
(1)C/N比下降,C分解释放CO2,N循环利用(2)木质素、蛋白质含量增加,纤维素、半纤维素减少(3)出现腐殖物质植物体中没有7.如何对土壤腐殖质进行分组,各组分的主要性质。
(1)胡敏素:在腐殖物质中,水、酸、碱都不溶,颜色最深,分子量最高的组分。
(2)胡敏酸:碱可溶,水、酸不溶,颜色和分子量中等组分。
(3)富里酸:水、酸、碱都可溶,颜色最浅,分子量最低组分。
8.土壤有机胶体为什么是两性胶体。
腐殖酸分子含有各种功能基。
由于含有的羧基、酚羟基等功能基的解离以及氨基的质子化,使腐殖酸分子具有两性胶体的特征。
9.土壤有机质对土壤肥力的作用。
(1)提供植物生长需要的养分,为土壤微生物、土壤动物活动提供养分和能量。
(2)改善土壤物理性质A促进团粒结构形成B土壤有机质的增加,可以增加砂土的分散和粘土的坚韧C改善土壤有效持水量。
D改善土壤热量状况。
(3)调节土壤化学性质A增强土壤保肥能力B提高土壤中磷和微量元素的有效性C提高土壤对酸碱缓冲能力D促进岩石矿物风化,养分释放。
E提高土壤酶活性(4)腐殖酸是一类生理活性物质。
能加速种子发,增强根系活力,促进作物生长。
10.增加土壤有机质积累的措施。
1)秸杆还田;2)种植绿肥或实行绿肥、牧草与作物轮作;3)施用有机肥4)少耕、免耕技术,出现化学除草技术;5)种稻;11.简述土壤微生物营养类型的多样性。
A化能有机营养型,也称化能异养型:B化能无机营养型,也称化能自养型:C光能有机营养型:光能异养型D光能无机营养型,也称光能自养型:可进行光合作用12.简述土壤有机质呼吸类型的多样性。
A有氧呼吸-好氧微生物B无氧呼吸-厌氧微生物C既有氧呼吸又无氧呼吸,兼厌氧性微生物13.土壤矿物质颗粒主要分为哪几级,粗粒和细粒在属性上有何不同。
根据颗粒由大到小分为石砾、砂粒、粉砂粒和粘粒。
A各级土粒组成(1)矿物组成:由粗致细,石英减少,原生硅酸盐矿物减少,次生矿物增加。
(2)化学组成:由粗致细,SiO2降低,R2O3增加;SiO2/ R2O3降低,盐基增加;细粒养分通常比粗粒多。
B土壤粒级的物理性质:由粗到细,持水性,力学性质增强,渗透性下降。
14.试述砂土,粘土的性质有何不同?如何评价质地好坏,过砂,过粘如何改良?A砂土的性质为:(1)总孔隙度小,大孔隙,通气透水性好,保水性差。
(2)有机质少,养分少,释放快,保肥能力差,肥效猛而不稳。
干旱,漏水漏肥,种植耐旱品种,灌水施肥量少,次数多。
(3)热容量小,升温降温快,昼夜温差大。
(4)易耕作,阻力小,质量好。
但若细砂及粗粉砂过多,水田耕田后迅速沉降,排列紧实,插秧插不进去,“闭耕”现象,边耕边插。
B粘土的性质与砂土正相反(5分)C壤土性质介于者之间,兼有砂土和粘的优点,比较好的土壤。
质地适中,孔隙度大,通透性适中,养分较多,耕性优良,同样粗粉质较多,缺乏有机质,土壤过分紧实。
上砂下粘质地层次性好,有利于植物生长。
(2分)D土壤过砂,过粘如何改良有:(1)、栽种适宜作物①砂土种植长期短,耐旱需肥少作物,耐贫瘠。
蔬菜、西瓜、芝麻、高梁、马钤薯、地瓜等。
②粘土种植生长期长,需肥多的作物。
③过砂、过粘、多石砾,可种树,种草。
(2)、采用合理耕作措施①砂土:平畦,宽垄,播种深些,薄肥勤施。
②粘土:深沟,高畦,窄垄,精耕细作,施足底肥,适当种肥、追肥。
(4分)(3)容土(4)引洪漫淤。
(5)深耕,深翻,改良质地层次性不好的土壤。
(6)增施有机肥。
(4分)15.影响土壤孔隙状况的因素。
A土粒排列B土壤结构团粒结构多,土壤疏松,孔隙状况好C质地质地重,孔隙小。
D有机质含量,多,本身疏松,同时促进团粒结构形成。
16.土壤孔隙分为几级,各级孔隙有何特性?非毛管孔隙:蓄水供水的毛管孔隙:平时通气,降雨灌溉时透水。
非活性孔隙:不发生水流运动的空间。
17.详述土壤不良结构体的种类,形态?A块状结构形态:立方体型,横轴和纵轴大体相等,边面不明显,内部紧实。
B核状结构体形态:立方体型,横轴纵轴大体相等,边面棱角明显,较块状结构体小,其结构体表面往往有胶膜出现,铁锰氧化物,粘粒。
C柱状、棱柱状结构形态:纵轴远大于横轴,土体中呈柱状,棱角明显为棱柱状结构D片状结构形态:横轴大于纵轴,呈扁平状.18.团粒结构的形态及其对土壤肥力的作用?形态:团粒结构,粒状,近似球形疏松多孔的小土团。
粒径0.25-10mm,表面粗糙不光滑。
作用: A改善土壤孔隙状况B解决土壤水气矛盾C协调供肥保肥的矛盾D团粒结构土壤易于耕作19.什么是土壤的粘着性,黏着点和脱粘点的含义是什么?土壤粘着性是土壤在一定含水量条件下,土粒黏附在外物上的性质。
使土壤出现粘着性的含水量称为黏着点。
而土壤因含水量增加不再黏沾在外物上,失去粘着性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脱粘点。
20.什么是土壤的可塑性,其上塑限,下塑限,塑性值和塑性范围的含义是什么?土壤可塑性是指土壤在一定含水量范围内,可被外力造形,当外力消失或土壤干燥后仍能保持其塑形不变的性能。
土壤因含水增多而失去塑性,并开始成流体流动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上塑限。
土壤刚刚开始表现出可塑性的含水量称为下塑限。
上,下塑限之间的含水量范围称为塑性范围,其含水量差值称为塑性值21.什么是土壤耕性,其含义是什么?指土壤在耕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特性,它是土壤物理机械性能的综合表现。
含义:土壤耕作时产生阻力的大小,土壤耕作质量的好坏,土壤适耕期的长短。
22.土壤液态水的形态类型和有效性?土壤液态水的形态类型有:吸湿水、膜状水、毛管水、重力水。
部分膜状水和全部毛管水对旱田作物是有效的,即由凋萎系数至田间持水量范围内水对旱田作物是有效的。
23.简述土壤水分的能量观点?土水势:单位数量自由状态的水进入土壤后,在土壤各种力的作用力自由能的降低。
包括:基质势、溶质势、压力势、重力势。
土壤水分运动由高能态低能态运动,即由水势高向水势低方向运动,由吸力小向吸力大的地方运动。
24.土壤哪部分水是有效的,速效水和迟效水如何划分的?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的水称有效水。
有效水下限为凋萎含水量,上限为田间持水量。
根据吸收水分难易程度不同划分为速效水和迟效水。
25.土壤反浆现象产生的原因?原因:“冻后聚墒”现象,北方冬季土壤冻结后的聚水作用,冬季表层冻结,水汽压降低,冻层下的土层水汽压高,于是下层水汽不断向冻层聚集、冻结,使冻层不断见后,其含水量有所增加,这就是”冻后聚墒”现象。
26.土壤水分蒸发的三个阶段及特点?(1)大气蒸发控制阶段特点:蒸发量大,时间短,受气象因素影响,当土壤含水量降低到毛管断裂含水量或田间持水量50-70%以下,进入第二阶。
(2)土壤导水率控制阶段特点:蒸发量逐渐减小,时间较长,决定于大气蒸发力和毛管导水能力。
(3)扩散控制阶段特点:地表形成干土层,水分蒸发发生地下,扩散进入大气,因此水分损失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