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土壤学试题库参考答案适用专业:林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园林专业四川农业大学林学系森林土壤学教研组二OO三年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土壤土壤是陆地表面由矿物质、有机质、水、空气和生物组成,具有肥力,能生长植物的未固结层。
2、土壤肥力土壤肥力是土壤能供应与协调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养分和水、空气、热的能力。
土壤肥力具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3、土壤肥力的相对生态性土壤肥力的相对生态性是指生态上不同的植物,要求的土壤生态条件也是不同的,某种肥沃的土壤或不肥沃的土壤只是针对某种植物而言的,而不是针对任何植物。
二、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4个备选答案中选1个正确答案,将其题号填入括号内)1、土壤资源与光、热、水、气资源一样被称之为可再生资源。
但从其自然属性来看又是不可再生的,是有限的自然资源。
这里是指土壤资源(A)。
A相对不可再生性B数量的有限性C质量的可变性D空间分布上的固定性2、地球表面的陆地面积相对固定,加之土壤形成的时间长;土地被占用的面积逐渐扩大及退化日趋严重的特点表明了土壤资源的(B)。
A相对不可再生性B数量的有限性C质量的可变性D空间分布上的固定性3、土壤肥力可在物质循环和平衡中不断获得发育和提高;但高强度、无休止的向土壤索取,土壤肥力将逐渐下降和破坏的特点是指土壤资源(C)。
A相对不可再生性B数量的有限性C质量的可变性D空间分布上的固定性4、覆盖在地球表面各种不同类型的土壤,在地面空间位置上有相对的固定性,在不同生物气候带内分布着不同的地带性土壤的特点是指土壤资源(D)。
A相对不可再生性B数量的有限性C质量的可变性D空间分布上的固定性5、通常把地球表层系统中的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水圈和土壤圈作为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五大要素。
其中(D)是它们连接的纽带,构成了结合无机界和有机界—即生命和非生命联系的中心环境。
A大气圈B生物圈C岩石圈D土壤圈三、多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5个备选答案中选2~5个正确答案,将其题号填入括号内)1、土壤在人类发展和自然环境中具有的作用包括(ABCDE)。
A营养库的作用B养分转化和循环作用C生物的支撑作用D雨水涵养作用E稳定和缓冲环境变化的作用四、判断改错(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画√,错误的画×,并改正。
)1、土壤肥力具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土壤肥力包括水、肥、气、热四大因素。
(×)狭义的土壤肥力一般指肥力因素2、土壤肥力具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土壤肥力包括水、肥、气、热四大因素。
(√)3、肥力高的土壤适合某些植物的生长,但对另一些植物则不适应,因此,对自然土壤的利用就应根据林木的生物学特性所要求的土壤生态条件。
这就是土壤肥力的生态相对性。
(√)五、简答题(回答要点,并简明扼要地作解释)1、土壤在人类发展和自然环境中的作用答案要点:土壤是人类食物、居住、活动、生产等的基础。
土壤具有保持生物活性,多样性和生产性;对水体和溶质流动起调节作用;对有机、无机污染物具有过滤、缓冲、降解、固定和解毒作用;及贮存并循环生物圈及地表的养分和其它元素的功能。
2、土壤资源的特点答案要点:土壤资源的相对不可再生性。
土壤资源与光、热、水、气资源一样被称之为可再生资源。
但从其自然属性来看又是不可再生的,是有限的自然资源。
土壤资源数量的有限性。
地球表面的陆地面积相对固定,其影响因素主要是土壤形成的时间长;土地被占用的面积逐渐扩大;土地退化日趋严重;人口剧增。
土壤资源质量的可变性。
土壤肥力在物质循环和平衡中不断获得发育和提高;高强度、无休止的向土壤索取,土壤肥力将逐渐下降和破坏。
土壤资源空间分布上的固定性。
覆盖在地球表面各种不同类型的土壤,在地面空间位置上有相对的固定性,在不同生物气候带内分布着不同的地带性土壤。
土壤资源的空间分布还受区域性地质地形、母质、水文等条件的影响。
人类的耕作活动也改变了土壤的性状,从而影响土壤的空间分布。
第二章地学基础知识一、名词解释:1、矿物矿物是天然存在于地壳中,具有一定化学组成、物理性质和内部构造的化合物或单质。
2、岩石岩石是一种或几种矿物的集合体。
自然界的岩石按成因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大类。
3、原生矿物原生矿物是由地壳深处熔融状态的岩浆冷凝固结而形成的矿物称原生矿物,如石英、长石、云母、辉石、角闪石等。
4、次生矿物次生矿物是原生矿物经物理、化学风化作用,组成和性质发生化学变化,形成的新矿物称次生矿物,如方解石、高岭石等。
5、岩浆岩岩浆岩是地球内部岩浆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冷凝形成的岩石。
分布很广的有花岗岩和玄武岩。
6、沉积岩沉积岩是由地壳表面早期形成的岩石经风化、搬运、沉积、压实、胶结硬化而形成的岩石。
7、变质岩变质岩是原来存在的岩石在新的地壳变动或岩浆活动产生的高温、高压下,使岩石的矿物重新结晶,重新排列,改变其结构、构造和化学成分,而形成的新岩石。
8、地质内力作用内力作用主要表现为地壳的升降运动,地壳的褶皱和断裂运动,火山的喷发和地震等。
9、地质外力作用外力作用的总的趋势是要削平大山和高原,并且将破坏它们所产生的物质,搬到低的地方堆积起来,以消弥地球表面高低崎岖的地形。
外力作用主要是通过流水、冰川、风和海流等作用进行的。
二、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4个备选答案中选1个正确答案,将其题号填入括号内)1、下列矿物中属于次生矿物的是(B)。
A角闪石B高岭石C白云母D斜长石2、下列矿物中属于原生矿物的是(D)。
A方解石B高岭石C蒙脱石D正长石3、下列岩石中属于岩浆岩的岩石是(A)。
A花岗岩B砾岩C石英岩D片麻岩4、下列岩石中属于沉积岩的岩石是(B)。
A花岗岩B砾岩C石英岩D片麻岩5、下列岩石中属于变质岩的岩石是(D)。
A花岗岩B砾岩C砂岩D片麻岩三、多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5个备选答案中选2~5个正确答案,将其题号填入括号内)1、自然界的矿物是构成岩石的基本物质,按成因可分为和(DE)。
A成土矿物B造岩矿物C单体矿物D原生矿物E次生矿物2、自然界的岩石按成因可分为(ABC)A岩浆岩B沉积岩C变质岩D酸性岩E碱性岩四、判断改错(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画√,错误的画×,并改正。
)1、矿物的种类不同,风化的难易程度也不相同。
一般说来,长石类矿物较云母类更容易风化。
(×)云母类长较石类矿物更容易风化。
2、沉积岩在地表的面积中所占的比例最大,其特点是有层次、颗粒状、可找到化石。
(√)3、沉积岩和变质岩的前身都是岩浆岩。
(×)可以是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4、外力作用的总的趋势是要削平大山和高原,并且将破坏它们所产生的物质,搬到低的地方堆积起来,以消弥地球表面高低崎岖的地形。
(√)五、简答题(回答要点,并简明扼要地作解释)1、简述地质内外力对改变地貌的作用和相互关系答案要点:地质作用根据地质营力的来源不同,分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两类,或称内、外营力。
内力作用主要表现为地壳的升降运动,地壳的褶皱和断裂运动,火山的喷发和地震等。
地质的外力作用是向着与内力作用相反的方向进行,各种外营力均在雕刻着地表,侵蚀着和破坏着地势高低的基本形态和地壳构造。
外力作用的总的趋势是要削平大山和高原,并且将破坏它们所产生的物质,搬到低的地方堆积起来,以消弥地球表面高低崎岖的地形。
外力作用主要是通过流水、冰川、风和海流等作用进行的。
第三章岩石的风化和风化产物一、名词解释:1、风化作用风化作用是地球表面或近地球表面的岩石在大气圈各种营力作用下所产生的物理化学变化。
2、物理风化岩石发生疏松、崩解等机械破坏过程,只造成岩石结构、构造的改变,一般不引起化学成分的变化的过程称为物理风化。
3、化学风化岩石和矿物在大气,水及生物的相互作用下发生的化学成分和矿物组成的变化,称化学风化。
4、生物风化岩石和矿物在生物影响下发生的物理和化学变化称生物风化。
5、同晶代换当硅氧四面体和铝水八面体中央的硅离子或铝离子被其它离子取代后,其结晶构造就不稳定而易破坏。
这种阳离子的取代作用称为同晶代换。
6、成土母质成土母质指岩石风化后形成的疏松碎屑物,通过成土过程可发育为土壤。
可分为残积母质和运积母质。
7、残积母质残积母质是指岩石风化后,基本上未经动力搬运而残留在原地的风化物。
8、运积母质运积母质是指在水、风、冰川和地心引力等作用下迁移到其他地区的母质,如坡积物、洪积物、冲积物、湖积物、浅海沉积物、风积物、黄土及冰川沉积物等。
二、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4个备选答案中选1个正确答案,将其题号填入括号内)1、下列矿物中按风化难易程度排列顺序正确的是(A)。
A石英>云母>角闪石>辉石>橄榄石B 橄榄石>辉石>角闪石>云母>石英C 角闪石>云母>石英>辉石>橄榄石D石英>辉石>角闪石>云母>橄榄石2、下列成土母质中不属于运积母质的是(C)。
A坡积物B洪积物C残积物D风积物3、钙积阶段由于大部分Cl和S已淋失,Ca、Mg、K、Na等元素大部分保留下来,所以母质往往呈(B)A中性反应B中至碱性反应C酸性反应D强酸性反应4、铝硅阶段(硅铝化类型)这一阶段的母质中Ca、Mg、K、Na都受到淋失,同时硅酸盐和铝硅酸盐中的硅酸也部分淋失,母质呈(C)。
A中性反应B中至碱性反应C酸性反应D强酸性反应5、铝阶段(富铝化类型)这一阶段母质中的盐基和硅酸全部淋失,残留的只是硅和铝的氧化物,形成鲜明的红色,母质呈(E)。
A中性反应B中至碱性反应C酸性反应D强酸性反应三、多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5个备选答案中选2~5个正确答案,将其题号填入括号内)1、下列成土母质中属于运积母质的有(ABDE)。
A坡积物B洪积物C残积物D风积物E冰川沉积物2、成土母质的形成过程大致经过(ABCD)A碎屑阶段B钙积阶段C酸性铝硅阶段D铝阶段E有机质聚积阶段四、判断改错(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画√,错误的画×,并改正。
)1、当硅氧四面体和铝水八面体中央的硅离子或铝离子被其它离子取代后,其结晶构造就更加稳定。
(×)其结晶构造就不稳定而易破坏。
2、成土母质虽然与岩石有了较大区别,但仍不具备土壤最基本的特性——土壤肥力,成土母质不是土壤,只是为土壤的形成提供了物质条件。
(√)五、简答题(回答要点,并简明扼要地作解释)1、成土母质的形成大致可以经过几个阶段?各有何特点?答案要点:成土母质指岩石风化后形成的疏松碎屑物,通过成土过程可发育为土壤。
成土母质的形成大致经过4个阶段: 1.碎屑阶段这是岩石风化的最初阶段,物理风化占优势,化学风化不明显,只有氯和硫元素发生移动,母质中主要是碎屑物质,其成分基本上与母岩一致。
2.钙积阶段这一阶段大部分氯和硫已淋失,Ca、Mg、K、Na等元素大部分保留下来,有些钙游离出来,形成碳酸钙,往往沉积在碎屑孔隙内,母质呈中至碱性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