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药学资料(全)

农药学资料(全)

绪论1、作物保护(病虫害防治)得主要方法?农业技术防治:预防害虫、控制病源、防除杂草、改变病虫害易发环境;物理防治:灯光、辐射、高压电、激光、高频等;生物防治:以虫治虫、以菌治虫、以菌制菌、以菌灭草、线虫制剂;化学防治:农药防治。

2、农药得发展历史?第一代:使用天然产品阶段;第二代:人工合成高效化合物应用阶段;第三代:人工合成超高效与作用特异化合物应用阶段。

3、3R 指什么?有害生物再猖獗;有害生物抗性;农药残留。

第一章 植物化学保护学得基本概念1、农药得定义?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业得病、虫草与其她有害生物以及有目得得调节、控制、影响植物与有害生物代谢、生长、发育、繁殖过程得化学合成或者来源于生物、其她天然产物及应用生物技术生产得一种物质或者几种物质得混合物及其制剂。

2、农药按用途分类,有哪些类?杀虫剂、杀螨剂、杀菌剂、杀线虫剂、杀软体动物剂、杀鼠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

3、农药按作用方式分类,有哪些类?杀虫剂(胃毒剂、触杀剂、熏蒸剂、内吸剂、拒食剂、驱避剂、引诱剂、不育剂、昆虫生长调节剂)杀菌剂(保护性杀菌剂、治疗性杀菌剂、铲除性杀菌剂)除草剂(选择性除草剂、灭生性除草剂)输导型除草剂、触杀型除草剂4、表示农药对有害生物毒害作用得程度得评价指标通常就是?毒力与药效5、LD 50、LC 50、ED 50、EC 50得定义及意义。

LD 50、LC 50 指化学物质引起一半受试对象出现死亡所需要得剂量(浓度)。

LD50就是评价化学物质急性毒性大小最重要得参数,也就是对不同化学物质进行急性毒性分级得基础标准。

ED 50、EC 50 抑制50%病菌菌丝生长或抑制50%病菌孢子萌发所需要得剂量(浓度),药物得ED50越小, LD50越大说明药物越安全。

6、毒力与药效得区别与联系?联系:都就是表示农药对有害生物毒性作用程度得评价指标。

区别:7、农药对人、畜得毒害,即毒性得三种表现形式?急性毒性:通过口服,皮肤接触等,在较短时间内,出现生命不安全得现象;亚急性毒性:症状与急性中毒相似,但中毒前有一段较长得与农药得接触史,从接触到出现症状一般需要数天到数月时间;慢性毒性:毒性不高,性质稳定得农药污染了环境,通过食物链在体内积累,引起器官机能损坏,产生病变。

这种因农药在体内长期积累导致得中毒即为慢性毒性。

慢性毒性主要就是引起“三致”作用。

第二章农药剂型与使用方法1、我国商品农药得名称有哪几部分构成?有效成分含量;有效成分通用名;剂型。

2、农药剂型加工得意义?原药不经加工一般不能使用(不加工一般难溶于水);稀释作用(用量少,不能均匀分布)优化生物活性,改善物理性能(增加湿度,黏着能力等);高毒农药低毒化;提高原药储存期得稳定性;扩大使用方式与防治对象;控制原药释放速度;具有增效、兼治、延缓抗性得作用。

3、农药得分散度通常用什么来表示?通常用粒子直径与比表面表示。

比表面就是农药颗粒得总体积与其覆盖得总面积之比。

4、分散度对农药应用性能得影响?a、提高分散度对药剂性能得影响:b、适当控制农药分散度对农药性能得影响。

增加覆盖面积;增加药剂颗粒在处理表面上得附着性;改变颗粒运动性能;提高药剂颗粒表面能;提高悬浮液得悬浮率及乳液得稳定性。

5、农药助剂主要有哪些?填料或载体、润湿剂、乳化剂、溶剂、分散剂、粘着剂、稳定剂、增效剂、渗透剂、安全剂、其它(发泡剂、消泡剂、着色剂、防冻剂等)。

6、HLB得意义?值越小亲油能力越强,值越大亲水能力越强。

石蜡得HLB值为0,聚乙二醇得值为20、7、主要农药剂型有哪些?粉剂、可湿性粉剂、可溶性粉剂、微胶囊剂、微乳剂、乳油、水分散粒剂、水乳剂、悬浮剂。

8、农药得施药方法有哪些?喷雾法;喷粉法;撒施法;拌种法;土壤处理法;熏蒸法;毒饵法;种苗浸渍法。

第三——七章杀虫杀螨剂、杀菌剂、除草剂、杀鼠剂及其她有害生物防治剂、植物生长调节剂1、农药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进入昆虫体内?口腔(取食)、体壁(接触)、气门(呼吸)2、有机磷与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得作用机制?有机磷与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主要得作用就是对乙酰胆碱酯酶产生抑制作用。

突触部位大量乙酰胆碱积累,突触后膜得乙酰胆碱受体不断被激活,突触后神经纤维长期处于兴奋状态。

同时,突触部位正常得神经冲动传导受阻塞,中毒得昆虫最初出现高度兴奋、痉挛,最后瘫痪、死亡。

3、有机磷杀虫剂得基本化学结构通式?4、有机磷类杀虫剂得特点有哪些?气味大、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药效高、作用方式多样;在生物体内易于降解为无毒物质;持效期有长有短。

5、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得特点?分子结构与毒性密切相关;大多数品种得速效性好,持效期短,选择性强;毒性差异大;在自然界易分解,残留量低;增效性多样。

6、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得主要特点?优点:1、杀虫普广,对螨类与壳虫防效较差2、高效、速效3、对哺乳动物安全4、具有强大得触杀与胃毒作用、无内吸作用5、易降解不污染环境6、负温度效应药剂,并有较好得击倒活性缺点:1、对光敏感,容易分解,持效性差2、室内使用7、昆虫生长调节剂得概念?昆虫脑激素、保幼激素与蜕皮激素得类似物与几丁质合成抑制剂,对昆虫生长、变态、滞育等主要生理现象有重要调控作用,这些化合物统称为昆虫生长调节剂。

8、植物病害得化学防治原理(杀菌剂防治植物病害得作用原理)?保护作用;治疗作用;铲除作用;抗产孢作用9、杀菌剂得使用方法有哪些?叶面喷洒、种子处理法、土壤处理法、其它施药方法。

10、杀菌剂得输导方式有哪些?局部内吸;半内吸或跨层转移或类内吸;向上输导内吸;真内吸11、目前无杀菌毒性化合物主要有哪些?黑色素生物合成抑制剂;角质酶抑制剂;有效毒素;抑制或钝化病菌产生得毒素化合物。

12、除草剂得选择性原理有哪些?1)位差与时差选择性2)形态选择性3)生理选择性4)生化选择性5)利用基因工程进行选择6)利用保护物质或安全剂获得选择性13、磺酰脲类除草剂得共同特点?活性高,用量低;杀草谱广,可用于多种杂草去除;选择性强,对作物安全;使用方便,多数可进行土壤处理,也可进行茎叶处理;药效发挥缓慢;易发生酸性水解;一些品种土壤残留较长,影响下茬作物;对人畜毒性极低。

14、杀鼠剂得分类?按杀鼠作用得速度可分为速效性与缓效性两大类按作用方式可分为胃毒剂、熏蒸剂、驱避剂与引诱剂、不育剂15、杀鼠剂得使用方法有哪些?毒饵、毒水、毒粉、毒糊、蜡块毒饵16、植物生长调节剂,按其生理效应可分为哪几类?生长素类、赤霉素类、细胞分裂素类、甾醇类、乙烯类、脱落酸类、植物生长抑制剂类。

17、植物生长调节剂得主要作用有哪些?矮化、生根、摘心、疏花疏果、催熟、脱叶、干燥杀雄18、影响植物生长调节剂作用得因素(植物生长调节剂在使用中应注意得问题)?环境条件(温、湿度);栽培措施(水、肥);植物生长发育状况;使用时期,使用浓度;使用方法。

第八章农业有害生物抗药性及综合治理1、害虫抗药性得特点?抗性就是种群得特征;昆虫得抗性就是针对某些特定得药剂而作出反应;就是药剂选择得结果;抗性有地区性;就是相对敏感种群与正常正常种群而言得。

2、抗药性程度如何表示?一般通过比较抗性品系与敏感品系得致死中量(致死中浓度)得倍数来确定,也可以用区分剂量(即敏感品系得LD99值)方法来测定昆虫种群中抗性个体百分率。

(倍数或百分率越高,抗性程度越强)3、交互抗性、负交互抗性得定义?交互抗性:昆虫得一个二系由于相同抗性机理或相似作用机理或类似化学结构,用一种药剂进行选择后,对于选择药剂以外得其它未曾使用过得另外一种或一类药剂也产生抗药性得现象。

负交互抗性:与交互抗性相反,负交互抗性就是指昆虫得一个品系对一种杀虫剂产生抗性后,反而对另一种从未使用过得药剂变得更为敏感得现象。

4、害虫抗药性形成得四种学说?选择学说;诱导学说;基因复增学说;染色体重组学说。

5、昆虫抗药性机理?代谢作用增强:酶系代谢活性密切相关;靶标部位对杀虫剂敏感性降低:质与量得改变均可导致抗药性;穿透速率降低;行为抗性。

6、害虫抗性治理得三个基本策略?适度治理;饱与治理;多种攻击治理。

7、害虫抗性治理中得化学防治技术主要有哪些?农药交替转换使用;农药得限制使用;农药混用;增效剂得使用。

第九章农药与环境安全1、生物富集得定义?又称生物浓集,指生物体从环境中能不断吸收低剂量得农药,并逐渐在其体内积累得能力。

2、残留半衰期得定义?农药残留分解消失到原始药量一半所需得时间。

3、农药对不同生态系统影响得共同效应?农药减少生物多样性降低环境质量与影响生态系统功能;农药导致生态系统得简单化。

4、农药残留得定义?指任何由于使用农药而在食品、农产品与动物饲料中出现得特定物质,包括被认为具有毒理学意义得农药衍生物,如农药转化物、代谢物、反应产物以及杂质等。

5、常规农药残留检测得基本步骤?采样、样品保藏、前处理(粉碎、提取/萃取、净化、浓缩等)、仪器定性定量分析、检测结果处理及分析等。

6、农药残留生物速测技术有哪些?目前有活体生物测定方法、酶抑制测定方法、免疫测定方法以及生物传感器得方法。

7、最大允许残留限量得定义?指在生产或保护商品过程中,按照农药使用得良好农业规范(GAP)使用农药后,允许农药在各种食品与动物饲料中或其表面残留得最大浓度。

8、安全间隔期得定义?农产品在最后一次使用农药到收获上市之间得最短时间。

第十、十一章农药生物测定与田间药效试验、农药得科学使用1、生物测定试验设计得基本原则?相对得控制环境条件;必须设立对照;处理必须重复;运用生物统计、分析试验结果。

2、农药科学使用得基础?(与农药应用技术相关得因素)药剂得理化性质、生物活性、剂型对应用技术得影响;靶标生物特性对应用技术得影响;以及环境条件,尤其就是温度、湿度、光照、风雨与土壤因素都会影响到农药得应用技术。

2、混用农药可能出现得对生物得联合作用表现?加合作用;增效或增毒作用;拮抗作用。

3、目前混用农药得目得主要有哪些?扩大防治对象;提高速效唑;增加防治效果,降低防治费用; 延缓控制对象抗药性得产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