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4 赏析诗歌重点字词(炼字)★★考点解读★★根据所炼的词性而言,往往炼动词、叠词、形容词、拟声词、副词比较多,根据所炼之字在诗句中的位置来看,五言诗句以第三个字居多(如《题扬州禅智寺》中“青苔满阶砌”一句中“满"),七言诗句以炼第五字居多(如《戏答元珍》中“残雪压枝犹有”中“”字)。
★★技巧点拨★★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简译;3、点出该字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构成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经典例题★★一、【2017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早上五盘岭①岑参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②。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
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
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
栈道溪雨滑,畬田原草干。
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
【注】①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春,岑参作为僚属随剑南西川节度使杜鸿渐入蜀平乱,途径五盘岭时作。
五盘岭:秦蜀交界处峻岭、其山道曲折盘旋,故名。
②出五盘:攀越五盘山道登上山巅。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①“斗”字,描写了两岸崖石耸峙欲错,犹如两兽相斗,凸显了江崖陡峭、峥嵘之势。
②“攒”字,描写群峰相连,层次莫辨,仿佛聚在一起,刻画了峰峦密集、重叠之态。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炼字的能力。
炼字题首先要解释字在诗句中含义,如果有修辞手法,要指出该字运用的修辞。
然后把字放到诗句中,描述诗句所写内容,最后指出诗句运用该字的表达效果,或者表达的情感。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和“攒”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斗”字将江流两岸的崖石人格化,两岸崖石耸峙对错,犹如两兽相斗,写出了江崖陡峭、峥嵘之势态。
而“攒”字山峰相连,好像攒集在一起,写出来山峰的密集、重叠。
二、【2016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登裴秀才迪小台[唐]王维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
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
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选自《全唐诗》)“满目望云山”句中“望”字一作“空”,你认为这两个字用哪个更好?请说明理由。
【答案】望:照应题目中的“登台”,引出后面描写的景物。
(或空:①营造空旷的意境;②流露出超然的心态。
)【解析】这是一道“炼字”题,考生作答时应注意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和结构说明理由。
此题重点注意从炼结构、炼意和炼境的角度回答。
三、【2019届福建福州高三毕业班第一次质检】阅读下而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骢马万楚金路青骢白玉鞍,长鞭紫陌野游盘。
朝驱东道尘恒灭,暮到河源日未阑。
汗血每随边地苦,蹄伤不惮陇阴寒。
君能一饮长城窟①,为尽天山行路难。
注释:①长城窟:相传长城有泉窟,可以饮马。
【答案】15.①“能”、“尽”二字,写出了主人对马的期望与信任。
②作者托物言志,明是赞马,实为喻人;③表现了作者昂扬奋发的进取精神和立功边陲的宏伟抱负。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炼字”及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常规答题步骤:第一步:解释该字或词在句中的含义。
解释含义除了说明该字或词在句中的具体意思而外,还应当考虑语法现象和修辞手法,如活用,拟人,比喻,通感,化动为静等。
第二步:把该字或词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想像,再现诗句表现的图景。
第三步: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能”、“尽”二字,充分表达了主人对马的信任,认为其定能为人驰骋,为国尽职,肩负起横行关塞、守边保疆的重任。
反之,也表明了骢马的决心、壮志和宏愿。
托物言志,明是赞马,实为喻人,表现诗人自己的胸襟和抱负。
只要能有建功立业、为国献身的机会,哪怕是奔赴长城内外和历尽艰难险阻的天山也在所不辞,表现了骢马的不甘寂寞、一展宏图的雄心壮志,同时也表现了诗人昂扬奋发的进取精神和立功边陲的宏伟抱负。
四、【2019届河南许昌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间,完成各題。
灞上①秋居马戴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②.(注)①灞上:地名,位于长安东郊,为作者寓居之地。
②致身:献身于国家。
11.有人评论,此诗中的“独”和“久”两字最能抒发诗人的情感。
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答案】“独”与“久”最能抒发诗人孤苦无依的情感。
(1分)面对急飞的雁群,诗人触景生情,引发了乡思之情;在他乡落叶时节,孤独人独对寒灯,一“独”字写尽了他乡的孤独。
(3分)尾联直接说出心中的感慨:寄居已久,却不知何时才能找到机会?率直地道出了怀才不遇的苦楚和进身希望的渺茫。
(2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炼字能力。
答题步骤一般包括如下几步:首先解释本字的字面意思,如果有修辞手法,要点明修辞手法;然后结合诗句阐释诗意,语言尽可能优美;最后点明作者的感情。
本题题目是:有人评论,此诗中的“独”和“久”两字最能抒发诗人的情感。
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也就是要求学生结合诗句分析“独”和“久”两字为什么最能抒发诗人的情感。
答题时要紧扣“情感”二字。
结合诗中“寒灯”“独”“他乡”“雁”“孤壁野僧邻”等可知本诗主要写思乡、孤独等情感。
“独”字在颔联的对句“寒灯独夜人”中,“独”在这里是“独独,只”的意思。
这句意思是:寒夜的孤灯独照我一人。
一个“独”字,写尽了诗人客中凄凉孤独的况味。
不难想象:一灯如豆,伴着一个孤寂的身影。
夜已深了,寒意重重,在寒气包围中,灯光更显得黯淡无力,而诗人孤独凄苦的心情也随之更进了一层。
而“久”字在尾联出句“寄卧郊扉久”之中,“久”的意思是“时间过了很久,或者说时间长”。
“寄卧郊扉久”这句意思是:寄卧荒凉郊居为时已久。
一个“久”字,写诗人已寄居灞上多时,但是,一直没有找到进身之阶,因而这里通过“久”字率直道出自己了怀才不遇的苦境和进身希望的渺茫。
答题时注意结合具体内容分析“独”和“久”这两个字是如何抒发诗人思乡、孤独、怀才不遇这些情感的。
五、(2017—2018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雪夜感旧陆游江月亭前桦烛香,龙门阁上驮声长。
乱山古驿经三折,小市孤城宿两当。
晚岁犹思事鞍马,当时那信老耕桑。
绿沉金锁俱尘委,雪洒寒灯泪数行。
有人认为“颈联中‘那信’二字尤佳”,请结合全诗对“那信”一词进行赏析。
【答案】“那信”表示怎能相信有一天竟会在田园终老,更能凸显出诗人年轻时的意气与北伐必胜的信心,也反衬出今日的失望之情。
既表达了昔日的豪情,也表现出诗人的悲愤与对理想的执着。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的能力。
“那信”的意思是怎么相信,诗的颈联中“犹思”二字,表明了诗人执着报国的心愿。
诗人的报国之志和不得重用交织在一起,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强烈的失落感。
★★实战演练★★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望江东黄庭坚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
思量只有梦来去。
更不怕、江阑①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
直饶寻得雁分付②,又还是、秋将暮。
【注】①阑:阻隔;阻拦。
②直饶:纵使。
分付:交付。
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
本题重在考察重点字在诗中的含义【答案】①(客观)视觉的阻隔:江水、烟树隔断归路;②(主观)情感的阻隔:思念之情无法传递。
【解析】本题要求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实际是要求考生对“隔”字在词中含义特别是其在词中的表达效果能有一个正确而深刻的理解。
首先要弄清楚“隔”的是什么,接着要理解由“隔”而产生的什么样的双重意蕴。
整体把握全词不难看出,“隔”字把作者遥望一片浩渺江水、迷蒙远树时的失望惆怅的心境呈现出来,既反映了客体的真实和美,又表现了主体的情思意绪。
双重意蕴也就不难理解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过香积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案】“诗眼”分别是“咽”、“冷”。
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生低吟,仿佛呜咽之声。
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
(释字义、描景象)“咽”、“冷”两字运用拟人、通感的修辞手法,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
(点作用)【解析】“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上句写所闻,下句写所见。
山中危石耸立,流泉受到阻挡,只能缓慢地、时断时续地流淌。
它们在嶙峋的危石间艰难地穿行水流声音变得细小了,低沉了,暗哑了,仿佛是在痛苦地幽咽。
“咽”字下得极准确、生动、传神。
深山青松树密荫浓,日光照射在松林间,因为受到阴暗的环境影响,而现出寒冷的色调。
诗人以“冷”字形容日色,更新奇绝妙。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小孤山①[宋]谢枋得②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③无涯骇众观。
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
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注]①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
②谢枋得:宋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
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无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
③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
简析“危似孤臣末世难”中“孤”字的妙处。
【答案】①小孤山的“孤”与孤臣的“孤”,字面相应,联想自然。
②小孤山砥柱中流的地理特征与诗人砥柱中流的壮士情怀相应,托物而言志。
③偶尔存留的孤山与没世仅存的孤臣相应,暗指南宋末年抗元将帅严重匮乏,比喻贴切。
【解析】颈联“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两句,运用比喻和拟人修辞,把小孤山比作挺立战场上的一员猛士,坚强不屈;又如一位末世艰难中孤独无助的忠臣,危困无奈。
此联以直抒胸臆的表现手法,借小孤山表达了诗人明知大厦将倾独木难支,却愿坚定抗元、力挽狂澜的复杂情感。
“孤”字既写小孤山独立江中的情形,也写自己孑然抗元的形象,表达了作者身处危局依旧希望像小孤山一样中流砥柱、耸然坚定的傲态及面对将帅匮乏、孤立无援的苦闷之情。
四、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岩居僧赵师秀开扉在石层,尽日少人登。
一鸟过寒木,数花摇翠藤。
茗煎冰下水,香炷佛前灯。
吾亦逃名者,何因似此僧?4.颔联中哪两个字用得生动形象,请结合诗歌分析其精妙之处。
【答案】4.“过”“摇”两字生动形象。
“过”有“路过、经过”之意,这里写出了“飞鸟”经林间翩然飞过的自然状态;“摇”即“摆动、轻摇”之意,写出花儿在清风中的轻摇之态,借鸟的无忧无虑、无欲无求,山花的无拘无束来体现山居环境的清幽,以衬托出“岩居僧”淡泊平静(安闲、平和)的心境。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考查炼字。
这类题目答题时既要指出该字含义、所用手法,还要注意分析其在句中以及全诗中的表达效果及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