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学习倡导低碳生活1.理解低碳生活的概念,了解低碳生活的重要性,知道作为青少年学生怎样践行低碳生活。
2.激发树立低碳环保的意识,培养热爱与保护环境,践行低碳生活的良好品质,树立主人翁的责任感。
一、导入新课播放《呼唤》(公益环保歌曲),在PPT上显示其歌词:大海是蓝色的吗?(女)妈妈,为什么听不到小鸟在唱歌呢?什么时候能听到叮咚泉水的声音呢?(爸)是呀,大地上有清清的河水在流淌蔚蓝的大海也是碧波荡漾可是,要懂得珍惜它们我们的生活才会幸福永远哦(妈)是呀,那个时候山间的泉水叮咚作响林间的小鸟也随心歌唱但是我们要懂得保护他们我们的家园才会和谐自然还记得,树的翠绿向山间伸展我知道,我们的家园和谐自然还记得,美丽的天空蔚蓝一片我感叹,我们的幸福将会永远还记得,山泉叮咚百灵鸟歌唱我骄傲,我们生活在人间天堂还记得,宽阔的海洋碧波荡漾我自豪,我们的地球风华正旺听,大地呼唤的声音何时才能够散发青春每天都是轻松的心情问,正在沉睡的人们可想过失去生态平衡就会失去后代的生存听,大地哭泣的声音是在诉说受伤的爱情渴望久违的纯洁心灵看,整天忙碌的人们游走在尘世的眼神竟然忽略了母亲的愁容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受呢?【教学提示】PPT展示环境变化的原因图示。
【教学提示】分小组讨论,交流展示。
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是共存,而不是征服。
地震、泥石流、洪水频频发生。
因此,倡导并树立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是当务之急。
提高环保意识,践行低碳生活,共建绿色和谐家园,要求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
如今世界上许多国家都认识到了这一点,为了防止地球继续变暖、环境继续恶化,提出要“低碳生活”。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低碳生活,了解低碳生活,做“低碳生活的践行者”。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了解低碳和低碳生活1.什么是低碳?低碳的具体内涵是什么?明确:①低碳,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
随着世界工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剧增、人类欲望的无限上升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世界气候面临越来越严重的问题,二氧化碳排放量越来越大,地球臭氧层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危机,全球灾难性气候变化屡屡出现,已经严重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连人类曾经引以为豪的高速增长的GDP也因为环境污染、气候变化而大打折扣。
②低碳内涵为:低碳社会、低碳经济、低碳生产、低碳消费、低碳生活、低碳城市、低碳社区、低碳家庭、低碳旅游、低碳文化、低碳哲学、低碳艺术、低碳音乐、低碳人生、低碳生存主义、低碳生活方式。
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又是其核心内容。
2.什么是低碳生活?明确:低碳生活(low-carbon life),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
目标导学二:了解低碳生活的必要性1.观看图片(地球环境遭破坏的图集),谈谈你的看法。
明确:(学生回答)就是因为资源环境发生了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变化,才出现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的问题很多,如森林减少、草原退化、物种灭绝、沙漠化、水土流失、土壤退化、大气臭氧层遭到破坏(南极臭氧空洞)、温室效应、气候异常、资源短缺等,地球环境在不停地变差。
2.造成环境如此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明确:造成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是空气中含“碳”量增加。
3.为什么要倡导低碳生活?明确:①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②环境污染严重。
③倡导低碳生活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
④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小结:为了保护和改善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保护地球,人们提出了低碳生活的口号。
目标导学三:走进低碳生活低碳生活从我开始,今天你低碳了吗?讨论:通过上面的学习,你认为作为学生我们应该怎么做?明确:①手洗衣物:生活中的衣物,尽量手洗。
不要过度依赖洗衣机。
这样,不仅环保低碳,而且节约。
②减少使用一次性筷子和杯子:拒绝环境污染,保护森林资源。
③节约用水:用完水后及时关掉水龙头,增强节水意识。
④使用节能灯:也是节能减排的重要之举。
⑤减少使用电脑:尽管我们生活的时代已经和互联网不可分离,但并不代表我们必须时刻都要使用电脑。
电子产品产生的电子垃圾对环境的污染是可怕的,减少使用电脑,延长你的电脑的使用寿命吧。
⑥使用购物袋:外出购物时,自备购物袋,减少使用塑料袋。
⑦乘公共交通工具出行:骑自行车出行、乘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⑧爱护野生动物:野生动物同植物一样对环境有多方面的保护作用,特别是珍稀动物,国家都把它们列为保护动物。
物种消失最终危及的是我们人类的生存,这就是生态平衡的科学结论。
我们要爱护鸟,不吃野生动物,特别是国家规定的保护动物。
⑨注意废物的回收和利用:废弃物如果丢弃就是废渣,就要污染环境。
其实,废弃物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如果我们开动脑筋,它们都应该有回收和利用的价值。
如废纸、废塑料、废电池、废电器等很多东西都具有回收利用的价值。
同学们要注意观察,开动脑筋,尽量做到废物利用。
目标导学四:关注更多低碳知识低碳知识抢答题1.第27届联合国大会决定把每年的6月5日定为(D)A.世界地球日B.世界卫生日C.世界动物日D.世界环境日2.全国统一的环境问题举报免费热线电话是(C)A.12315 B.110 C.123693.为保护蓝天,我们在出门时,应该(C)A.尽量选择乘坐舒适的交通工具B.使用私人车C.尽量选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4.饮用水的感官性状应该是透明度良好和(A)A.无色、无臭、无异味B.无色、无味C.无色、透明5.减少“白色污染”我们应该(B)A.乱扔塑料垃圾B.自觉地不用、少用难降解的塑料包装袋C.尽量使用塑料制品三、板书设计可取之处从现象到原因层层分析,以图片带动学生整体思维,学生能深刻且用心地感受,低碳生活的理念在学生心中树立了。
不足之处学生自己准备的环节并不多,综合性学习应该以学生的搜集学习为主导,这次课堂教学的准备不够充分,以后要多重视预习环节。
第1课时关雎1.了解《诗经》的相关知识。
2.理解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3.了解诗中运用的赋、比、兴和反复等写作手法。
一、导入新课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
”在我国几千年的古典文学长廊中,《诗经》是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它是诗歌文学的鼻祖,是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
古人认为经过《诗经》教化,可以使人“温柔敦厚”。
《诗经》在古代一直被选作各类学校的教材,据说东汉大学者郑玄家的婢女也熟读《诗经》,日常生活中能以诗相对。
今天我们来学习位于《诗经》三百篇之首的《关雎》。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了解《诗经》,体验诗歌之美1.了解《诗经》。
①《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又称“国风”,指十五国风,是各地的民间歌谣。
“雅”分大雅、小雅,大部分是贵族作品。
“颂”是宗庙祭祀用的乐歌及史诗。
②《诗经》的三种表现手法:赋:就是铺陈直叙。
比:就是比喻。
兴: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做铺垫,“兴”字的本义是“起”。
简单地说是指先言他物以触发联想,诱发文思。
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
③《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
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
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环往复的艺术效果。
在语言上多采用双声叠韵、叠字叠词来状物、拟声、摹貌。
2.生字识记。
雎.(jū)鸠.(jiū)好逑..(cēn cī)..(hǎo qiú)参差荇.(xìng) 芼.(mào) 窈窕..(wù mèi)..(yǎo tiǎo) 寤寐3.重点语句翻译。
(1)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明确:姑娘美丽又善良,是我的好配偶。
(2)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明确:好姑娘追求不到,从早到晚思念她。
(3)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明确:姑娘美丽又可爱,弹琴鼓瑟来亲近她。
目标导学二:合作探究,理解诗歌内容1.这首诗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
明确:这首诗很短很完整,写主人公对爱情求而不得的相思之苦,但又不陷于难以自拔的低沉哀吟,是一首古老而优秀的民歌作品。
2.既然大家都认为这首诗是爱情诗,那么它是如何抒发相思之情的?明确:首章四句写一个年轻小伙子,见到河洲上一对水鸟的相亲相爱,听到它们一唱一和的鸣叫,自然引起自己的无限情思,何况他心目中正有一位所爱的人呢!他向往着那位美丽贤淑的好姑娘,希望她能够成为自己理想的配偶。
目标导学三:总结归纳,分析写作手法《关雎》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明确:(1)非常生动地运用“兴”的手法。
诗歌以河中沙洲上相互和鸣的水鸟开头,是《诗经》“比兴”手法中“兴”的表现手法,兴的表现手法只是一种自由联想,起引出下文的作用,因而不同于后世诗歌的景物描写,但是河水沙洲上的和谐的鸟鸣,仍可以引起读者的遐想,把人带到一片平旷辽远的境地之中,诗因此也显得分外质朴自然。
(2)重章叠唱的形式营造出了一种喜庆的气氛。
(3)语言富于表现力,运用双声叠韵。
“窈窕淑女”“辗转反侧”等语句,善用双声叠韵,既富于表现力,又朗朗上口,至今活跃在人们的语言中。
三、板书设计第2课时蒹葭1.学习生字词,掌握重章叠句的形式特点。
2.品味诗歌的意境,体会比兴的艺术手法,准确把握诗中人物的情感。
3.感知“伊人”的形象,解读文章的主题。
4.了解我国古代人们对真挚爱情的向往,陶冶高尚的情操。
一、导入新课(先播放秋水边芦苇画面配《在水一方》二胡曲,依不同的画面和需要低声循环播放。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经》是中国古典诗歌的源头,是现实主义的源头,它开阔,丰盈,简单,洁净。
你看,那从《诗经》中走出的女子袅袅娜娜,款款盈盈游历在秋水之畔晓雾朦胧中,痴情少年千回百转却找不到她的身影。
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蒹葭》,吟诵优美的文字,传唱这首古老的歌谣。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走进作品,品读诗歌之美1.走进作品《蒹葭》选自十五国风中的《秦风》,属秦国民歌。
“秦风”多言车马田猎,粗犷质朴,而本诗却神韵缥缈,引人遐想,也是一首优美的怀人诗作。
蒹葭的意思是芦苇,生于水边。
2.识记字音。
溯洄..(sù huí)道阻且跻.(jī)水中坻.(chí)水中沚.(zhǐ)3.以小组为单位朗读,并请同学们总结一下:为什么《蒹葭》读起来这么美?(小组讨论)这不仅是因为大家朗读时十分投入,也因为诗歌独特的形式。
(1)韵脚苍、霜、方、长、央萋、晞、跻、坻已、涘、沚(2)叠词苍苍、萋萋、采采还有“所谓伊人……”“溯洄从之……”“溯游从之……”重章叠句,反复吟唱,是《诗经》的特点。
总结:该诗四字一句,节奏鲜明而短促,重章叠句、回环复沓,产生了一唱三叹、余音绕梁的效果。
目标导学二:合作探究,品味诗歌意境古人云:“诗缘情而绮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