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经济学小谈课程:经济学智慧与中国实践专业:交通运输学号:**********姓名:***导师:***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天与物流学院2014年12月10日一、摘要 (1)二、什么是经济学智慧 (2)三、生活中的经济学 (6)四、总结 (10)从1992年正式到复旦来接触经济学到现在的十多年来,经济学型构了我的思维和生活方式,生活轨迹的变化也与之紧密相连。
经济学作为社会科学的一个分子,其最本质的任务就是去发现人类社会的规律,人类社会的规律是从每个人的行为中来的,经济学对于人生“大道”的理解有其独特的方式,经济学中蕴含着人生的智慧,可以帮助我们生活得简单而快乐。
学习经济学智慧,极大的丰富了我的课余生活,并极大的拓宽了我的视野。
运用经济学智慧,帮你破解那些挑战你思维的经济学现象。
拥有从身边小事窥宏观经济的智慧,理性消费不迷糊。
智慧理财,管好自己的钱袋子。
修炼职场达人“稀缺”,自己当老板,创业实现梦想。
携王子或公主走向红地毯的另一端,量度人情冷暖,开始幸福生活。
一、什么是经济学智慧经济学的智慧之一:[关键词:约束]经济学的本质是理性决策,尤其是有约束的理性决策。
学经济学让我认识到人生面临各种各样的约束,而有约束时就达不到没有约束时的最优,从这个意义上讲,人生就一定不完美。
人是要有理想的,复旦是一个充满理想的地方,而在复旦学经济让我理解了什么是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结合。
我们的中学年代朦胧诗兴盛,到处充满了理想主义,而我们的大学年代则是一个诗人剪去长发的年代。
那时,我明白了所谓追求理想,必须要把理想落到实地才是真正的理想。
明白了这一点,让我们学会去坚强面对自己所面临的约束。
既然人和人所面临的约束是不同的,所以在经济学下求解的最优解就是不一样的,这意味着人生对不同的人的可能性是不同的。
也正因此,人只可以和自己比较,不能和别人比较。
我们很多时候的痛苦来自于跟别人的比较。
就像在金庸的小说中,他给我们所描绘的人生图景是一个江湖,每个人都在争武林第一,但抱着这样目标去生活的人结局往往是悲剧性的。
明白这一点,是不是做第一已经不重要了。
经济学给了我一种心胸,不再需要去证明自己比别人好,而更看重自己周围的人是不是都好。
经济学的智慧之二:[关键词:收益递增]在经济学中,考虑了收益递增的情况以后,很多看法都会发生变化。
收益递增的一个典型例子便是经验,而且研究也表明,在劳动力市场上,经验的回报在不断上升。
每个人都在思考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
很多人觉得自己什么都能做,起码都可以去选择与尝试。
但是这些选择和尝试都是有代价的,因为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尝试得越多,意味着自己在最终确定的方向上积累的时间就越短,这就没有很好的利用收益递增的经验。
很多人觉得我应该尝试各种各样的生活,但是人生其实殊途同归。
想把人生价值最大化,就尽快开始自己最终的目标,在人生目标的选择上不要游移。
经济学的智慧之三:[关键词:需求]价值是取决于需求的,生活的价值也如此。
在读大学时,我也有跟大家有一样的困惑: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然而胡适的一句话使我有了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他说,我们应该把小我放到大我之中。
如何理解“大我”?“大我”是自己生命得以延续的方式。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但是世界是一股不断进步与发展的洪流,可见把自己的生命和这个社会紧密结合是多么的重要。
只有懂得悲天悯人的时候,才知道这个世界和社会需要什么;只有做这个世界和社会需要的事业,这一切才有价值。
我们在学经济学时,不光要学一些数学的算法,也要学历史上一代一代的经济学家是如何把小我放到大时代当中,推动社会发展的。
尤其是在中国,社会对经济学的需要源于中国社会、经济和政治进步的现实需求。
对于经济学研究而言,即使是纯应用性的研究,也同样创造价值。
而且,当你用学术的眼光去看待应用研究的时候,就可以为应用研究赋予学术的生命力。
经济学的智慧之四:[关键词:跨期]在动态问题中,人们所做的决策从单期变为跨期,所以要获得未来的幸福就要减少当期的消费,这就决定了人生安排要有足够长的规划。
经济学告诉我们,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变量便是主观贴现率:重视未来效用的人,则对未来目标考虑多,他所做的决策便最大化整个人生的效用;不关心未来的人,他所做的决策便更接近一个静态的单期的决策。
在人的一生中,无论是物质资本还是人力资本的投资,成本往往是在现在的,而收益通常是在未来。
人和人的差异正在于此。
如果有长远眼光,做一些为未来的投资,你的人生会更加幸福,忠告大家避免采取短期的行为。
经济学的智慧之五:[关键词:跨期且跨地]、其实,人的决策是时间和空间两个纬度上进行的,因为人处在社会中,自己的行为会和别人有互动。
经济学的发展越来越多地告诉我们人的行为相互影响,人在决策时必须考虑别人的行为对自己的影响。
按照王永钦老师所提出的理论:人与人之间的契约关系是“互联”的,人的决定其实是在多个市场上同时进行的。
中国有句古话:“吃亏是福”,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在单个静态时点和地理位置上看起来是吃亏的决策,跨期且跨域地来看,也许反而是一个聪明的行为。
在西方学界,曾有过一股看中国的热潮,但学者们却始终觉得有些东西难以理解。
这是因为西方社会是个人主义的社会,一切基于规则,所以人们所做的决策接近静态,此时此地的亏欠就要此时此偿还。
而在中国,一个人在这个时间地点的损失往往在另一个时间地点会得到补偿。
“秋菊打官司”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体现了中国传统社会行为方式和现代规则的冲突。
秋菊采用现代的手段告村长对自己丈夫的伤害,而自己临产时,却在村长的帮助下顺利到达医院。
当她去感谢村长时,警车却来将村长带走了。
人们说她无情无义,她却很困惑,自己按照规则办事,有什么错?其实,在传统的社会里,人和人抬头不见低头见,在一个地点和时间吃亏,全局来看也许却是最优的。
这意味着我们不仅要长远考虑,还要考虑到他人,考虑他人就是考虑未来。
除此之外,经济学还教会我们:动态变化、简单的快乐、分工、合作、互补与互替二、生活中的经济学说到经济学,很多人会觉得它很深奥,枯燥,但事实并不是这样。
其实,就像经济学家可以通过大街上女孩子裙子的长短来分辨经济景气程度一样,生活中的不少事情用经济学的眼光来看,又是另外一番风景。
什么是经济学呢?对这一概念的界定有各种各样的回答。
如经济学探讨生产什么物品,如何生产这些物品和为谁生产这些物品。
在名著《经济学》中萨缪尔森写道:“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使用稀缺资源来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把它们在不同的人之间进行分配。
”《管理经济学》一书中从公平与效率、生产与分配的角度出发,指出“经济学是研究如何有效配置经济资源和如何公平分配国民财富,以满足个人或社会目的的一门社会科学。
”种种说法归结起来,总离不开这样一种思考,即经济学是使有限的资源被用于最合理的方面以便增加社会总的财富,使社会变得越来越富裕。
这种对经济学的理解,大致具有三方面的含义:第一,个人或社会的目的或欲望是永无止境的,而经济资源在绝对量上来说是有限的,稀缺的。
由于人口的急剧增加,工农业的调整发展,污染的日益严重,森林和地下水等可再生的资源及矿产等不可再生资源日渐匮乏,甚至就连以往认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空气和江河之水也因污染而变得稀缺起来。
第二,稀缺资源虽然有各种各样的用途,但一旦用于某一用途就不能再用于其他用途。
因此,人们的各项经济活动都牵涉到选择问题。
在这里,效率意味着一国经济应将它的生产和消费单位组织得使社会能够得到最大数量的所需要的物品和劳务,而且,在现行习惯、法律和制度的范围内,经济资源应得到最充分的利用。
第三,在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目标下,可通过“机会均等”或“结果均等”等制度来寻求公平分配方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机会均等的公正游戏规则,将实现由竞争带来的繁荣。
而“生活中的经济学”是将略显抽象的经济学与我们生活中某些看似平常的现象以经济学的角度进行分析。
在中国现阶段以经济建设为核心目标的情况下,经济学已经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了:分析投资股票、买房前斟算性价比、就连女人们热衷的商场打折。
但是大部分人还没有仔细想过,为什么股市跌涨,房价会有高有低,商场又为什么要打折呢。
这些就是我们学习“生活中的经济学”的目的:用经济学的角度看待生活中的现象,更科学的权衡利弊,帮助我们做出更好的判断。
比如说这些例子:为什么牛奶总是装在方盒子里而可乐却要装在圆瓶里?这就是产品设计中的经济学。
原因之一可能是,软性饮料大多是直接就着容器就喝的,所以,由于圆柱形容器更称手,抵消了它所带来的额外存储成本。
而牛奶却不是这样,人们大多不会直接就着盒子喝牛奶。
并且,就算大多数人直接就着盒子喝牛奶,“成本效益原则”显示,它们仍然不大可能装在圆柱形容器里贩卖。
不错,方形容器的确能节约货架空间,但牛奶一例中节约的空间,显然比软性饮料一例中来得更划算。
因为超市里大多数软性饮料都是放在开放式货架上的,这种架子便宜,平常也不存在运营成本,但牛奶则需要专门装在冰柜里,冰柜很贵,运营成本也高。
所以,冰柜里的存储空间相当宝贵,从而提高了用方形容器装牛奶的收益。
这个问题的解释看起来似乎有点落伍,但是其中关于“产品设计应该考虑成本收益”的经济原理,在现在很多地方还是很受用的。
还有一个就是我曾经看到过的一个关于麦当劳咖啡续杯的问题。
大多数企业都要卖很多种类的货物,要想维持经营,企业用不着对每一件货品索取高于其成本的费用。
相反,它只需要使总收入等于或超过所卖货品的总成本就可以了。
所以,要是套餐、甜点和其他物品已经包含了足够的利润率,餐馆当然可以提供免费续杯服务,同时又不亏本。
那餐馆为什么会想到提供免费续杯的服务呢?因为竞争。
在餐馆业里,随着就餐顾客的人数增长,他们为顾客提供服务的平均成本就会下降,而且因为餐馆为每顿膳食索取的费用必须要高于该顿膳食的边际成本(边际成本就是在任何产量水平上,增加一个单位产量所需要增加的工人工资、原材料和燃料等变动成本),所以,只要能吸引到额外的主顾,餐馆的利润就会有所增加。
还有许多许多类似的例子,在这也就不一一列举了。
老师每次课前总会放一些幻灯片,里边有许多关于哲学的东西。
在学了生活中的经济学后,总觉得经济学和哲学之间有着一些说不清的关系(完全是个人感觉),但是我在网上看的资料都没有提到这一点,也许是我多心了。
还有一点,看到弗兰克说过,“在发生一个经济行为的时候,人们总是出现依赖错误的信息做决定的情况,还有些时候会从正确的信息里推出错误的结论。
因为这个心理现象的影响,经济行为也会跟着发生相应的变化。
”在我们学了这门课程后,希望能尽量正确的分析已知的信息,从而做出最佳的判断。
总结在这个经济无孔不入的社会,经济学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应该说,经济学是为社会上的每个人服务的,而不是为特定人群服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