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4个坐标图分别表示4个实验过程中某些质量的变化,其中正确的是()A B C D向一定量石灰石滴加稀盐酸向一定量过氧化氢溶液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向相同铁粉和锌粉加入足量稀盐酸向一定量硫酸铜溶液不断加入铁粉A.A B.B C.C D.D【答案】B【解析】A、碳酸钙可以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但是图中二氧化碳的起点不是在原点,错误;B、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之下能够分解产生氧气,而导致溶液中氧元素的质量减少,但是氢元素的质量不变,正确;C、等质量的+2价金属和足量的稀盐酸反应时相对原子质量越大,生成氢气的质量越少,故铁产生的氢气的质量要多,但是开始时,酸不足,生成的氢气的质量取决于加入酸的质量,所以斜线应重合,错误;D、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了铜,该反应中铁和铜的质量关系为:Fe+CuSO4═Cu+FeO456 63.5所以可以判断加入的铁的质量比生成铜的质量要少,即固体的质量要减少,但是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固体,所以起始固体的质量为0。
所以固体的质量是不断增加的,错误。
故选B。
2.有反应322Δ2Cu(NO)2CuO+O+4X,则X的化学式是A.NOB.NO2C.NH3D.N2O3【答案】B【详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进行分析。
反应物中有2个Cu原子,生成物中除X外有2个Cu原子。
反应物中有4个N原子,生成物中除X外有0个N原子。
反应物中有12个O原子,生成物中除X外有4个O原子。
则4个X分子中有4个N原子和8个原子。
所以X的化学式为NO2故选B。
3.为研究盐酸的化学性质,小明进行如下实验。
其中能产生白色沉淀的是()A.B.C.D.【答案】A【详解】A、稀盐酸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和硝酸,故选项正确。
B、稀盐酸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无明显变化,故选项错误。
C、稀盐酸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故选项错误。
D、锌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溶液和氢气,故选项错误。
故选:A。
4.除去CO中少量的CO2,下列方法正确的是A.加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B.通入氧气点燃C.通过灼热的氧化铜D.加入足量水【答案】A【详解】A、二氧化碳能与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一氧化碳不能,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B、通入氧气点燃,一氧化碳能燃烧,二氧化碳不能,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C、一氧化碳能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D、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一氧化碳不能,但常温下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性小,不能全部与水反应,不能将杂质全部除去,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故选:A。
5.如图是“尾气催化转换器”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转变为无毒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此反应有单质生成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不可分的C.图中生成物有三种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答案】C【解析】A、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此反应有单质生成,正确;B. 由图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同,而原子种类相同,所以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不可分的;C.反应前后的微粒比较,可知反应有两种生成物,一种是单质,一种是化合物,有一种化合物的分子是剩余的反应的分子。
D. 参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所以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选C6.燃料和能源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石油是一种清洁能源,也是一种可再生能源B.“钻木取火”的原理是通过摩擦生热使温度达到木材的着火点C.燃气灶火焰出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时,可减小灶具进风口D.炒菜时油锅着火,应立即用水浇灭【答案】B【详解】A、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错误;B、“钻木取火”的原理是通过摩擦生热提高木材的温度,使温度达到木材的着火点,正确;C、燃气灶火焰出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时,说明燃烧不充分,可增大灶具进风口,增加氧气的量,错误;D、炒菜时油锅着火不能用水浇灭,可用锅盖盖灭,错误;故选:B。
7.下列物质的用途是由其物理性质决定的是()A.氧气用于炼钢B.酒精可作燃料C.稀有气体用于霓虹灯通电D.氮气制取氮肥【答案】C【详解】A、氧气用于炼钢,是因为氧气具有氧化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B、酒精可作燃料,是因为酒精具有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C、稀有气体用于霓虹灯通电,会发出五颜六色的光,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D、氮气制取氮肥,是因为氮气通过化学变化可以转化成氮肥,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睛】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8.分类法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物质分类正确的是A.氢、氮、汞都是非金属元素B.洁净的空气、牛奶、铁锈均属于混合物C.水、液氧、二氧化硫均属于氧化物D.稀有气体、碳酸钙、五氧化二磷均属于化合物【答案】B【详解】A、由“气”字旁可知,氢、氮是非金属元素,但是汞是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B、洁净的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等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牛奶是由水、蛋白质等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还含有其它杂质,属于混合物,符合题意;C、水是由H、O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液氧是液态氧气,是由同种元素(O)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二氧化硫是由S、O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D、稀有气体是由氖气、氩气等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碳酸钙是由Ca、C、O等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五氧化二磷是由不同种元素(P、O)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稀有气体用来制作电光源B.开发使用新能源汽车可节能减排C.铜用作电线D.2019年3月21日,江苏盐城一家化工厂发生爆炸,消防员用水灭火的原理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答案】D【详解】A、不同的稀有气体能通过或吸收不同波长的光,所以稀有气体用作电光源,选项A不符合题意;B、新能源汽车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可以做到节能减排,选项B不符合题意;C、铜导电性良好,可以用作电线,选项C不符合题意;D、水可以降低周围温度,温度降低后达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阻断燃烧三要素之一,起到灭火的目的,但是不是降低的着火点,着火点为物质固有属性,不会降低,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10.化学变化一定存在( )①状态和颜色的变化②发光,放热③生成新物质④气体的放出⑤能量的变化A.③B.③⑤C.②④⑤D.①②③④【答案】B【详解】化学变化不一定有状态和颜色的变化;化学变化中常常伴随着发光、放热现象,但化学变化中不一定都伴随着发光、放热现象,有的化学变化吸热;化学变化不一定有气体产生;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伴还随能量的吸收或释放;故③⑤正确。
故选B。
11.下列灭火方法错误的是A.房屋着火:高压水枪扑灭B.家用电器失火:用水泼灭C.油锅着火:锅盖盖灭D.档案失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答案】B【详解】A、房屋着火,用高压水枪浇灭,是将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达到灭火的目的,不符合题意;B、家用电器着火,不能用水泼灭,以防触电,符合题意;C、油锅着火,盖上锅盖,可以隔绝空气,达到灭火的目的,不符合题意;D、档案失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不会留下任何痕迹而使档案损坏,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灭火的原理:清除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隔绝氧气(或空气);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干粉灭火器:可用来扑灭一般失火,还可用来扑灭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二氧化碳灭火器:可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物的失火;水基型灭火器:可用来扑灭非水溶性可燃性液体,如汽油、柴油等,以及固体材料,如木材、棉布等引起的失火。
12.20℃时,向100g水中不断加入固体甲或改变温度,得到相应的溶液①—③。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的溶解度曲线可用图2中的a表示B.①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5C.只有②中的溶液为饱和溶液D.①—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③>②>①【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由图1可知40℃时40g 甲在100g水中全部溶解,图2中40℃时a溶解度40g,与甲相符,A正确。
B、①中溶质质量20g,溶剂100g ,故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5,故B正确。
C、图2中40℃时a 溶解度40g,故③也为饱和溶液,C错误符合题意。
D、①—③溶液中溶剂质量相等,溶液①20g甲全部溶解溶质20g ,溶液②20℃时甲溶解度30g,40g 甲只能溶解30g,故溶质30g,溶液③40g甲全部溶解,溶质质量40g ,故溶质质量分数③>②>①,正确。
故选C。
13.下列具有还原性的一组气体是A.CO2和CO B.CO和C C.H2和CO2D.H2和CO【答案】D【详解】A、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但二氧化碳没有还原性,故A不正确;B、碳具有还原性,但不是气体,故B不正确;C、氢气具有还原性,但二氧化碳没有还原性,故C不正确;D、氢气和一氧化碳均是具有还原性的气体,故D正确。
故选D。
14.“变化观与平衡观、质与量的研究”等化学思想随时渗透于化学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科素养。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铜、铁在高温时能与氧气反应,而“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最不活泼B.2克氢气完全燃烧生成18克水遵循质量守恒定律C.质量相等的金属铁比铜含的原子个数多D.质量相等的一氧化碳充分燃烧跟通过灼热的氧化铜恰好完全反应后产生的二氧化碳质量不相等【答案】D【详解】A、钢、铁在高温下能与氧气反应,而“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最不活泼,A正确。
B、化学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2克氢气完全燃烧生成18克水遵循质量守恒定律,B正确。
C、铁的相对原子质量小于铜的相对原子质量,质量相等的金属铁比铜含的原子个数多,C正确。
D、根据质量守恒反应前后元素质量不变,质量相等的一氧化碳充分燃烧跟通过灼热的氧化铜恰好完全反应后产生的二氧化碳所含碳元素质量相等,所以二氧化碳质量也相等,D错误。
故选:D。
15.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铁钉生锈B.冰雪融化C.香水挥发D.氮气液化【答案】A【详解】A、铁钉生锈的过程中生成铁锈,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