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三年级数学关于简单的数据分析的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关于简单的数据分析的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关于简单的数据分析的教

教学目标:
1、会看横向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2、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感受到统计对于决策的作用,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加强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充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师谈话:这学期以来,大多数同学的作业有了进步。

通过课前调查,我们都知道了自己的数学作业得优的次数,谁来说一说自己的作业得过多少次优?
2、指名说一说,师板书,制成统计表。

3、我们已经学过了统计,你能根据这张统计表制成统计图吗?
4、指名说一说怎样完成统计图。

5、导入:我们已经学会了制统计图,统计图的作用可大啦,可以帮助我们分析问题,帮我们决策。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简单的数据分析。

二、探究体验
1、刚才的统计图,还可以这样画(课件出示横向统计图)。

观察思考:这个统计图与我们原来学习的统计图有什么不一样呢?(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每格代表几次?)
2、小组内互相说一说自己的见解。

然后全班汇报交流。

3、你能把它补充完整吗?指名说一说,师课件展示统计图。

象这样的统计图,我们还可以给它标上数据,便于看得更清楚。


4、生自主学习例1。

(1)课件出示例1,观察。

(2)独立在书上完成统计图,小组内互相检查。

(3)从统计图上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想法和建议呢?(4)生汇报交流。

三、实践应用
1、分小组统计组内成员数学作业得优的次数,制成横式统计图。

(自己的次数由自己涂到统计图上。

)然后全班汇报交流,说一说你从统计图上知道了什么?
2、完成P40页第1题。

四、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2、师总结。

教学目标:
1、会看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2、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感受到统计对于决策的作用,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加强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充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出示课本P39统计表,观察分析:从统计表上,你知道了什么?
2、发现矛盾,引出新课。

(1)如果让你根据统计表的数据,绘制一个学生身高统计图,你准备一小格表示多少厘米?(让学生自由的发表自己的看法。


(2)师拿出事先准备的不同空白统计图,让四人小组合作画完。

(3)出示学生画的统计图,引导比较,发现问题。

(4)师问:有什么办法能解决这些问题呢?(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2、引出新课,板书课题,出示书上的统计图。

二、探究体验
1、学看统计图。

(1)引导生观察,这个统计图和前面学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2)起始格代表多少个单位,其他格呢?这样画有什么好处?
(3)引导学生按照示例,把其他两人的条形补充完整。

(4)生讨论:在什么情形下使用这种统计图?它的优点是什么?
2、尝试画统计图。

(1)观察体重统计图:图中的起始格表示多少个单位,其他格呢?
(2)学生尝试独立完成该统计图。

(3)集体汇报交流。

3、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师问:根据上面两个统计图,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了什么问题?你能解决吗?
(2)出示中国10岁儿童身高、体重的正常值引导学生比较。

发现哪些同学的身高、体重在正常值以下,哪些同学在正常值以上?
(3)引导学生为这些体重超正常值的同学出谋献策。

(4)师引导生思考:在统计图中怎样一目了然地看出每个学生的身高、体重是在正常值以上还是正常值以下?
三、实践应用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

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

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

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

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

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

“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

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

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

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

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

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

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

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生独立完成P4041的练习十第2、3题。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
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

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

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

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

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

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你对自己、同学这节课学习的表现有什么评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