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文明村镇申报材料【篇一:文明村镇申报材料】马路村文明村镇汇报材料一、基本概况马路村位于交流岛街道办事处所在地,总面积5.4平方公里,现有人口767人,辖4个居民组。
村党总支下设3个党支部,共有56名党员。
全村共有果树8万余棵,耕地面积1800亩(其中果树面积1200亩),山林面积2500亩,参圈(含滩涂)面积2800亩。
二、2011年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一)经济状况2011年社会总产值2400多万元,集体收入55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5万元。
(二)社会指标2011年,马路村继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计划生育政策生育率100%,人口自然增长率1‰。
全村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率及其全村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均达100%。
通过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村对所有公路、屯中公路进行了硬化,所有公路实现了亮化工程。
开展了危房改房、改厕工程,全村实现屯屯通公路、户户通水电、处处通广播电视电话信号。
三、创建工作主要成绩和经验近年来,马路村积极保持文明村创建工作,成立文明村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文明村创建计划。
马路村文明村创建工作以实施“强化领导班子建设、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三大工程为载体创建文明村,使全村群众的整体素质、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村经济社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建成了具有特色的村美、人富、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强化领导班子建设,充分发挥村党总支的领导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
1、加强村级组织建设。
为了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建设坚强有力奋发有为的领导班子,马路村党总支始终把狠抓班子建设作为首要工作。
村总支委员会成员共4人,平均年龄43岁,最低学历大专,女性2名,班子结构在年龄、学历、性别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形成强大的合力,构建了坚强的领导班子。
2、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按照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要求在全村大力开展“四议两公开”,即深化和规范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坚持完善村务公开、党务公开。
推进村级工作的规范化,认真贯彻执行各项制度,理顺两委关系,确保村级计划生育、安全生产、社会保障、新农村建设等工作运转有序。
3、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
村总支两委班子把监督渗透到日常工作的各个领域,发挥党员代表、村民代表的民主监督作用,把村的政务、财务、重大事项等都通过张贴公告形式,对外公开,接受村民监督,使各项工作更具民主化、公开化、科学化,充分调动村民参与到民主监督工作上来。
领导班子在行动上充分发挥带头作用。
二、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
1、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
马路村成立了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积极探索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
村委会修订完善马路村村规民约,精心开展了“好婆婆、好媳妇、好丈夫、好邻里”等一些村民喜闻乐见,各具特色的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倡导新风。
通过区、街道的支持,区管委会发放了1500多本书籍,建立了马路村农家书屋。
电子阅览室正在办理中。
农家书屋已成为马路村村民学习科技知识的“文化氧吧”,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质量。
2、扎实推进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建设。
村党总支充分利用“三会一课”、村组干部会议、每月一次的党员大会等积极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宣传教育,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广大干部群众。
三、着力加强经济建设促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1、致力于基础设施建设,把村容整洁作为文明村建设的关键。
近年来,马路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突出和谐可持续发展,全村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发展。
近年来完成公路硬化7公里,按太阳能路灯134盏,改房20间,新建垃圾池10个,新建排水沟400米,。
通过致力于基础设施建设,全村村容整洁,村民家园美好,农村面貌焕然一新,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2、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文化活动。
村党总支多年来一直坚持在每年7月1日前开展党员活动,举行党员群众演唱会、座谈会,扭秧歌等文化娱乐活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以先进文化占领和巩固思想文化阵地。
每周在村活动室利用远程教育学习致富信息,在全村大力推广致富实用科技,拓展村民致富信息渠道。
3、社会治安秩序安定。
为了全村社会治安秩序安定,村总支两委积极推进平安村建设。
2010年、2011年被大连市评为平安村。
通过民主法制教育经常化、制度化,干部群众法治观念得到加强,全面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矛盾纠纷调处工作。
调解率均达96%以上。
无“黄、赌、毒”等丑恶现象。
全村多年无重大案件发生,平安和谐已成为马路村的又一风景。
马路村的文明村镇创建工作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高度重视与坚强领导下,创建水平得以不断提高,创建步伐进一步加快,创建氛围更加浓厚,创建环境进一步优化。
总之,马路村两委将一如既往地与时俱进,勤思善谋,开拓创新,努力推动工作再上新台阶,更好的为群众服务!【篇二:全国文明村镇申报材料】争创全国文明村镇申报材料沱江镇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凤凰县城所在地,是民国第一任民选内阁总理熊希龄、乡土文学之父沈从文、著名画家黄永玉的故乡。
镇域面积116.7平方公里,其中古城保护区面积1.8平方公里,辖24个行政村、6个社区、共7.8万人。
沱江历来是湘、鄂、渝、黔四省市边区商贸和物资集散中心,交通十分便利,距州府吉首市52公里,北距张家界200公里,南距怀化市90公里,东距枝柳铁路新凤凰站14公里,西距贵州铜仁市58公里,离大兴飞机场27公里,209国道、308省道穿境而过。
近年来,沱江镇党委、镇政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湖南的大局出发,团结和带领广大干部群众,着眼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和社会建设协调发展,把创建全国文明村镇作为推动沱江经济社会新一轮大发展的重要内容进行统筹安排,在全镇范围内掀起了创建全国文明村镇热潮。
在全镇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全镇经济社会建设步伐加快,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市民素质不断提高,文明建设实现新的突破。
一、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创建文明村镇工作的领导沱江镇党委、镇政府将创建全国文明村镇作为践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途径;作为改善、夯实沱江旅游软环境,推进沱江旅游转型升级;作为加速沱江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沱江的必然要求;作为发展沱江先进文化的龙头工程;作为实现沱江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民心工程,至始至终高度重视创建的每一项工作,切实帮助、支持、解决创建过程中遇到的每一个困难。
(一)建立健全领导机构。
以镇为单位,我镇成立创建全国文明村镇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作为创建活动的专门的领导机构。
同时把争创全国文明村镇作为重要的发展战略目标,纳入了城市发展总体规划,摆上镇党委、镇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镇党委会定期对创建工作遇到的实际问题等进行专题研究。
(二)实行创建工作“一把手”负责制。
镇党委、镇政府把创建全国文明村镇作为“一把手”工程进行抓落实。
各村各社区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形成了领导重视、全民参与、部门配合、各司其职、齐抓共建的工作格局。
(三)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
先后制定了《沱江镇创建全国文明村镇规划》、《沱江镇开展全国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实施方案》《、市民文明素质教育和城区综合秩序整治实施方案》、《关于在全镇深入开展创建文明社区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创建规划和方案,使创建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向前推进,增强全体市民创建全国文明村镇的决心和信心。
(四)努力增加创建经费投入。
为了创建全国文明村镇,镇党委、镇政府坚持把创建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逐年增加预算规模。
二、以发展经济为主线,夯实文明村镇的物资基础近年来,我镇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地区的历史性机遇,确定大力实施“旅游带动、民营主体、扶贫攻坚、科教兴镇、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带动”六大战略;不断加强“优势产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生态环境”四大建设;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三化进程的发展思路,突出抓了以下几项工作:(一)以“保护古城,改造旧城,开发新城,打造名城”为战略基点,着力提升了城市品位。
先后筹措20多亿元,围绕交通、水利、生态、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了一批重点工程和重大项目,加快城镇化步伐。
目前沱江镇已形成了集古城核心景点区、旧城商务娱乐区、城北仓储物流区、红旗综合行政区、堤溪文教体育区、凤凰园旅游服务区等六大功能区为一体的现代化城市雏形。
全镇城镇化率达24%,人均绿地面积7.3m2。
(二)突出抓了农村支柱产业开发和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农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全镇形成了1万亩优质稻生产基地、2万亩以椪柑、猕猴桃为主的水果基地、1000亩商品菜基地,粮食、水果、畜牧、蔬菜、林业、劳务六大产业稳步发展。
在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主要抓了农网改造、电话市政工程、通村公路、通村广播电视、农田水利建设、退耕还林“六大工程”。
(三)突出抓了招商引资和民营经济发展。
按照“招商项目抓信息,信息项目抓签约,签约项目抓开工,开工项目抓投产,投产项目抓实效”思路,积极优化投资环境,制定优惠政策,先后引进了江山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永盛电解锌公司、江天广场公司进入沱江发展创业。
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71亿元,同比增长54.2%。
(四)突出抓了以文化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发展。
近年来,我镇凭借厚重的历史文化,浓郁的民族风情,奇特的山水风光,大打“文化旅游”牌,旅游产业发展形势喜人。
2007年,全镇接待国内外游客42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5亿元,高居全州首位。
旅游产业直接提供就业岗位9500个,全镇涉旅从业人员共计18000人,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镇生产总值一半以上,成为拉动镇域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主导产业。
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使全镇居民生活水平稳步地提高。
2007年,沱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83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279元。
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最低生活保障线随着经济发展得到逐步提高。
三、突出以人为本,着力提高市民文明素质(一)狠抓机关党员干部理论学习教育。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落实科学发展观为重点,狠抓镇党委中心组和全镇干部职工的理论学习,突出理论学习与问题研究、科学决策相结合。
每年初,下发《沱江镇中心组学习计划》及《全镇理论学习及形势教育安排要点》。
经常邀请知名专家、教授上辅导课,同时组织开展专题学习,专题调研,专题解决问题。
镇党委、镇政府还下发了《关于在全镇开展建设学习型机关活动的意见》等文件,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机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