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教师招聘考试体育学科模拟卷(一)参考答案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1.【答案】B。
解析:髌骨是人体最大的籽骨,位于股四头肌肌腱内,可在体表摸到。
2.【答案】D。
解析:骨杠杆的类别有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不省力也不费力的平衡杠杆。
3.【答案】B。
解析:脊柱的弯曲增大了脊柱的弹性,对维持人体重心的稳定和缓冲震荡有重要意义。
4.【答案】C。
解析:骨的增长是由骺软骨不断增生,不断骨化使骨增长。
12~18岁期间,骺软骨生长速度增快,四肢骨尤其明显18岁以后骺软骨生长减缓,最后骺软骨全部骨化,骨干和骨骺愈合成一条骺线,骨的长度不再增加,身高也不再增长。
合理的体育锻炼可以促进骺软骨的增生,儿童少年时期超负荷的运动量会使骨过早骨化,从而影响身高。
5.【答案】B。
解析:研究发现在长跑运动员的肌肉中,与氧化供能有关系的琥珀酸脱氢酶活性较高,短跑运动员肌肉中与糖酵解有关的乳酸脱氢酶和磷酸化酶活性较高。
6.【答案】A。
解析:磷酸原系统的供能特点是供能总量少,持续时间短,功率输出最快,不需要氧,不产生乳酸类等中间产物。
乳酸能系统的供能特点是供能总量较ATP-CP系统多,输出功率次之,,产物是导致疲劳的物质—乳酸。
维持时间较短,不需要O27.【答案】C。
解析:优秀的耐力项目运动员腿肌中慢肌纤维百分比占优势,慢肌纤维占优势的人适宜从事的运动项目是耐力性运动。
8.【答案】C。
解析:牛奶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如钙、钾、镁等,其中钙既丰富,又易被吸收利用。
9.【答案】C。
解析:四肢厥冷是是溺水的表现之一,但是判断溺水者真死假死则要通过四个象征:分别是呼吸、心跳停止,瞳孔对光反射消失,角膜反射消失。
因此,答案选C。
10.【答案】D。
解析:素质教育具有全体性、全面性、主体性、基础性特征。
11.【答案】C。
解析:计时员主要的裁判方法是当运动员接近终点时,应以主要目光盯住终点线后沿垂直面,用余光看运动员,当运动员躯干的任何部分到达终点线后沿垂直面的瞬间停表。
12.【答案】B。
解析:男400米栏第一栏距起跑线45米,从最后一个栏至终点是40米,栏间距为35米,栏数10个,栏高91.4厘米。
女栏高76.2厘米。
13.【答案】C。
解析:垒球投球方式为风车式、弹弓式、八字式。
14.【答案】B。
解析:中国男篮曾在三届奥运会上获得过第八名,分别是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2004年雅典奥运会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
15.【答案】C。
解析:双手胸前传球的持球为双手手指自然分开,拇指相对成“八”字形,指根以上部位持球的侧后方,掌心空出,肩、臂、腕部肌肉放松,两肘自然弯屈于体侧,将球置于胸前部位。
16.【答案】A。
解析:直观教学法是利用教具作为感官传递物,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向学生展示,达到提高学习的效率或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
根据题意可知示范与录像属于直观教学法。
17.【答案】B。
解析:体育学习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5方面(1)体能的评定;(2)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的评定;(3)学习态度的评定;(4)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的评定;(5)健康行为的评定。
故选B。
18.【答案】A。
解析:完整训练法是和分解训练法相对而言的,其优点主要是可以帮助练习者形成完整的动作技术概念,一般来说用在教学的初期阶段。
19.【答案】B。
解析:体育课的运动负荷应该遵循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在特殊规律中,人体生理机能变化规律是最基本的规律,因此体育课的运动负荷应根据人体生物适应规律循序渐进。
20.【答案】C。
解析:体育教学计划可以分为年度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课时教学计划等,其中根据运动技能学习的基本原理将特定教学的内容编排与若干次被称为单元教学计划。
二、判断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1.【答案】×。
解析:甲状腺位于气管两旁。
2.【答案】√。
3.【答案】×。
解析:学生进行适量运动导致中枢兴奋,可以有效快速抑制思维中枢运动,缓解学习疲劳。
4.【答案】×。
解析:极点通常出现在中长跑中,在短跑中不会出现。
在进行强度较大,持续时间较长的激烈运动中,由于运动开始阶段内脏器官的活动不能满足运动器官的需要,练习者常常产生一些非常难受的生理反应,如呼吸困难、胸闷、头晕、心率剧增、肌肉酸软无力、动作迟缓不协调,甚至产生停止运动的念头等,这种机能状态称为“极点”。
5.【答案】√。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力量训练中的负荷强度。
常用最大重复次数(RM)来表示力量训练的负荷强度。
最大重复次数是指肌肉收缩所能克服某一负荷的最大次数。
RM为1时表示进行一次自身最大负荷的练习。
最大肌力的测定是以受试者能克服一次最大阻力来表示(1RM)。
6.【答案】√。
解析:挫伤是指由钝性物体直接作用于人体软组织而发生的闭合性损伤。
篮球运动多数动作都是在身体接触下完成的,因此身体之间的相互碰撞是难免的,而超出规则允许的碰撞容易引起挫伤。
排球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始终是用手接触球,手指挫伤是排球运动中多为常见的。
7.【答案】√。
解析:蛋白质的基本作用是构建和修补组织,同时也参与维持机体的功能,以调节机体代谢和抵抗疾病。
蛋白质一般是不用于分解功能的,它主要是用于运动后肌肉的修复和增长。
但在运动强度过大,糖储备不足的情况下蛋白质也会被分解功能。
8.【答案】√。
解析:体能是指应对日常工作或学习之余,身体不会感到过度疲倦,并且还有余力去享受休闲及应付突发事情的能力。
体能可分为健康体能和运动体能,与健康有关的体能包括心肺耐力、柔韧性、肌肉力量、肌肉耐力、身体成分;与运动有关的体能包括速度、力量、灵敏、协调、平衡、反应时。
9.【答案】√。
10.【答案】×。
解析:儿童力量训练应以动力练习为主,少用或不用静力性练习,特别要尽量避免出现憋气动作,以免胸腔内的突然变化而影响心脏的正常发育。
三、填空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1.【答案】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
2.【答案】兴奋—收缩偶联;横桥运动引起的肌丝滑行。
3.【答案】交感神经。
4.【答案】膝关节。
5.【答案】身体;心理;社会适应。
6.【答案】10个。
7.【答案】最高点;后。
8.【答案】传切;突分;掩护;策应和快攻。
9.【答案】二小;三高跳10.【答案】背传;跳传。
四、简答题(共4题,每题5分,共20分)1.【参考答案】(1)人力资源的开发①体育教师;体育教师本身就是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重要资源。
要充分地挖掘并有效利用课程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的效益和价值,需要开发者特别是体育教师积极发挥主体性作用。
②学生;学校体育活动的直接参与者是教师和学生,在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过程中,除了体育教师外,还应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有体育特长学生的骨干作用。
③其他人力资源;还应注意开发和利用班主任、有体育特长的教师和校医等人力资源,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在校外还可开发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作用,请他们辅导学生进行体育活动。
在家庭,应充分发挥家长对学生的体育活动进行督促、帮助的作用。
(2)体育设施资源的开发①发挥体育器材的多种功能;②制作简易器材;③改造场地器材,提高场地利用价值;④合理布局学校场地器材;⑤合理使用场地器材。
(3)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①现有运动项目的改造;②新兴运动项目的引用;③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资源的开发。
(4)课外和校外体育资源的开发①课外体育资源的开发;②校外体育资源的开发。
(5)自然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6)体育信息资源的开发2.【参考答案】(1)弓步:一腿向前方迈出一大步,约为脚长的四至五倍,同时膝关节弯曲,大腿近于水平,与脚尖垂直;另一腿挺膝伸直。
两脚全脚掌着地,上体正对前方。
左腿在前为左弓步,右腿在前为右弓步。
(2)马步:马步桩双脚分开略宽于肩,采半蹲姿态,因姿势有如骑马一般,而且如桩般稳固,因而得名。
(3)仆步:一脚向一侧伸出,两脚全脚掌着地,身体尽量下仆,同时,保持身体重心平稳。
(4)虚步:两脚平行开立,宽约脚长的三倍,屈膝半蹲,大腿接近水平,全脚掌着地,重心至于于两腿之间,两手握拳于腰侧或平伸。
挺胸,塌腰,脚跟外蹬,膝不过脚尖。
(5)歇步:两腿交叉并拢全蹲,左脚全脚着地,脚尖外展,右脚前脚掌着地,膝部靠于前小腿外侧,臀部接与右脚跟处。
左腿在下为左歇步,右腿在下为右歇步。
3.【参考答案】肩关节的肱骨头的关节面大,呈半球形,肩胛骨关节盂小而浅,加上关节囊松而薄,肩关节前下方没有肌肉和肌腱的加固,因此,肩关节活动灵活,是全身最易脱位的关节之一。
4.【参考答案】(1)发挥体育器材的多种功能。
例如:栏架可以用来跨栏,也可以用作投射门,还可以用作钻越的障碍等;利用跳绳可以做绳操、斗智拉绳等;(2)制作简易器材。
例如:用废旧的铁锨杆、锄把等制作接力棒,用废旧的竹竿和橡皮筋制作栏架,用废旧足球、棉纱和沙子等制作实心球,用废旧的棕垫、帆布制作沙袋,用木块制作起跑器,用树桩制作“山羊”,用砖头水泥或石块砌成乒乓球台,用砖头、木板、竹竿代替球网等;(3)改造场地器材,提高场地利用价值。
例如:降低篮球架高度,降低排球网高度,缩小足球门,缩小足球、排球、篮球的场地等;(4)合理布局学校场地器材。
学校场地器材的布局,应当既要满足教学的需要,还要满足课外体育活动和校内比赛的需要。
既要方便组织,又要方便教学活动。
既要确保安全,又要保证学生有地方活动。
要形成相互依托、互为补充的多功能活动区;(5)合理使用场地器材。
例如:在课余时间对学生开放体育场地,安装多向篮球架,因地制宜设计自然地形跑道等。
五、论述题(共2题,每题10分,共20分)1.【参考答案】运动示范法进行教学时需注意一下几个方面:速度:为了帮助学生建立完整正确的动作表象,一般情况可用常规速度予以示范,但为突出显示动作结构的某些环节时则应采取慢速示范。
距离:根据完成动作示范的活动范围、学生人数和安全需要等恰当地选择学生观察动作示范的距离。
视线:学生视线与动作示范越接近垂直越有利于观察,学生观察动作示范的队形不宜拉的太宽,学生多时应让学生排成若干横队观看示范,并避免横队前列的学生遮挡后列学生视线。
视线干扰:应注意让学生背向或侧向阳光、风向,以避免视线干扰,有利于观察。
多种媒介途径的配合:示范与讲解(听的媒介)、学生思维(想的媒介)等紧密集合,争取最好的动作示范效果。
动作难度:根据动作难度选择更合理的示范方向面。
如正面示范、侧面示范、镜面示范、背面示范。
2.【参考答案】(1)活动性手段:①变换活动部位和调整运动强度;用转换活动的方式来消除疲劳,也称积极性休息。
②整理活动:是指在正式练习后所做的一些加速机体功能恢复的较轻松的身体练习。
通过整理活动,可减少肌肉的延迟性酸疼,有助于消除疲劳;使肌肉血流量增加,加速乳酸利用;预防激烈活动骤然停止可能引起的机体功能失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