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连续外周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

连续外周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


神经刺激器
为了方便操作中调节神 经刺激器的电流输出,一 些神经刺激器还配备有脚
踏装置。通过脚踏控制电
流输出不仅可免除助手的 帮助,而且可提供更便捷 的电流输出控制,这样操 作者无须助手帮助就可实
施神经阻滞。
神经刺激器的优点

在定位目标神经时无需寻找异感,也无需患者的合
作,而且可用于深度镇静或处于麻醉状态的患者。
连续外周神经阻滞在术后 镇痛中的应用
附属第一医院
神经阻滞的概念

直接在末梢的神经干、丛,脑脊神经根、交感神 经节等神经组织内或附近注射药物或给予物理刺 激而阻断神经功能传导称为神经阻滞。

化学性神经阻滞疗法主要采用局部麻醉药物阻断
神经传导功能,可用于手术中镇痛,而更多的是 用于疼痛治疗。

使用高浓度的局麻药或神经破坏药物进行神经阻 滞,可长时间甚至永久性地(不可逆性的)阻断神
左旋布比卡因
利多卡因
局麻药选择的原则

手术部位
手术类型
是否和其他镇痛药联合使用
术后是否需要功能锻炼

住院长短
CPNB指征
CPNB与抗血栓治疗
CPNB与抗血栓治疗
We have not observed any major bleeding complications when using following guidelines:

避免强行快速注射
在过高压力下进行强行快速
注射亦可增加神经束内注射的危险。在神经阻滞操
作 时 , 应 将 局 部 麻 醉 药 的 注 射 速 度 限 制 在 15 ~ 20ml/min。
神经阻滞后神经损伤的预防
避免高压注射 由于神经组织及其结缔组织鞘相当致密,所
以将穿刺针刺入神经束内可导致较高的注射阻力。在实施 神经阻滞时,操作者应始终采用相同大小的注射器和穿刺 针,以便培养注射时的“手感”。从原则上讲,如果注射 最初1ml局部麻醉药时即遇到困难,应立即停止注射和完全

通过单次注射局部麻醉药或者通过经皮导管持续输
注局部麻醉药产生神经阻滞均可有效缓解疼痛。但
是,由于导致疼痛的病因部位可能包括许多皮区,
所以常常还需应用阿片类药物或非阿片类药物进行
辅助镇痛处理。

在实施诊断性和预测性神经阻滞时,应牢记神经阻 滞的局限性。在某些患者,如果操作技术熟练并同 时进行仔细的观察,神经阻滞技术仍不失为 1 种有
中央后回
丘脑
性刺激是沿着周围神经
传导至中枢神经系统, 并在此产生反应以保护 机体免遭伤害。
感 受 器
①、②和③分别 代表第一级、第 二级和第三级神 经元
手术疼痛及其应激反应的处理
神经阻滞 不能完全 抑制手术 应激反应 的原因
抑制手术应激反应的措施
周围神经分布

重要的是要认识到在皮肤、肌肉和骨骼的 神经分布之间存在差别。
退出穿刺针,并于再次穿刺进针前检查穿刺针的通畅性。
神经阻滞后神经损伤的预防

避免注射异感
注射操作时患者出现严重疼
痛或严重不适感可能意味着穿刺针被刺入了 神经内,此时应绝对避免继续注射局部麻醉 药。

正确选择局部麻醉药液
在可能的情况下,
应选择短效和低毒性作用的局部麻醉药,例 如普鲁卡因、利多卡因和氯普鲁卡因。

应用神经刺激器辅助神经阻滞很容易掌握,事实上
通过准确定位目标神经可缩短神经阻滞操作所需的
时间,提高神经阻滞的效果。

可提高非熟练操作者的成功率。如果采用非绝缘型 穿刺针,亦不影响穿刺针穿过皮肤、组织的感觉。 可降低神经损伤的发生率。

神经刺激器的缺点

在穿刺针针尖距离目标神经还有一定距离 时,即有可能刺激神经引起肌肉运动。例

术技巧,阿片药的使用,抗炎药,镇静药等
CPNB并发症

神经损伤
血肿 导管放置相关并发症 局麻药毒性作用 感染 阻滞失败
CPNB和神经损伤

发生率0.5%-15% 解剖位置有关 局麻药神经毒性作用
注射的部位(神经外膜或束)
注射针的选择:短斜面更佳 患者的病理状态 直接神经注射
如,如果刺激电流太大,在实施臂丛或腰
丛阻滞时,穿刺针针尖在神经鞘外就可产
生神经刺激作用。如果在此部位注射局部
麻醉药,将造成神经阻滞失败。
影像学设备
为了提神经阻滞的成功率或解决极度困 难患者或特殊情况下的局部神经阻滞操作 问题,目前提倡辅助使用一些影象学设备, 例如采用X线透视或计算机断层扫描(CT) 引导等放射影像学技术来定位穿刺针的位 置;应用多普勒或超声引导定位神经或其 相关血管结构等。
最后一次肝素使用12小时或fondapainux (Xa抑制剂) 24小时后进行CPNB操作
血栓预防可以在CPNB操作完成后开始
抗血栓治疗不影响CPNB导管拔除,和血栓治疗的药物, 时间及INR无关
CPNB与患者坠落

有作者认为下肢CPNB增加患者坠落风险
2005年研究了33328例患者表明CPNB并不增加坠落 风险 坠落风险因素有:局麻药的浓度和速度,患者术 前的因素(肌营养不良,高龄,认知功能),手
神经阻滞后神经损伤的预防
分次注射神经阻滞操作时应小剂量或小容量(3~ 5ml)注射局部麻醉药,并且要间断进行回抽试验, 以避免血管内注射。
神经阻滞后神经损伤的预防

神经刺激器的精确度
在神经阻滞操作前,应常
规确认神经刺激器是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能够输 出所设定的电流,并且电极已与患者和穿刺针正确
连接。

神经阻滞后神经损伤的预防

每次神经阻滞操作均采用合适长度的穿刺针
应避免采用过长的穿刺针实施神经阻滞操作,例
如在肌间沟臂丛阻滞时禁止采用长度超过 50mm 的
穿刺针。另外,与使用过长的穿刺针相比,采用
合适长度的穿刺针可使穿刺进针操作更准确。

穿刺针的推进 在定位穿刺针的过程中,应缓慢推 进或后退穿刺针。
CPNB与血肿

刺伤血管(5.7%股神经和6.6%坐骨神经)
导管移位致血管损伤

患者的病理因素
导管放置相关并发症

导管移位
导管堵塞

导管打折或折断
CPNB与感染
CPNB与感染
CPNB时间与感染
CPNB部位与感染
CPNB感染风险因素
CPNB感染治疗
局麻药毒性反应治疗
神经阻滞的在疼痛治疗中局限性
应用于神经阻滞的神经刺激器应具备下列几个 重要特点: 1.神经刺激器输出的电流量应恒定。由于各类组织和 穿刺针的阻抗可在 1 ~ 20Ω 范围内变动,所以电流 量的变化能够干扰将穿刺针前端准确定位在目标神 经附近。 2.输出电流量的数值应清晰可见,最好是采用数字形 式表示,以便于确定诱发有效神经刺激的最小电流 量。 3.神经刺激器的输出刻度盘应大而便于调节,刻度标 示应与输出电流量呈线性关系。
效的辅助诊断和预测工具。
神经阻滞的在疼痛治疗中局限性
对于复杂性、慢性和失能性疼痛患者,其
病因学常常包括有环境、心理、文化和废
用等因素。如果要获得成功治疗,就必须
重视这些因素。神经阻滞对此类疼痛的治
疗作用十分有限,常常需要将其与更具综
合性的治疗措施联合应用。
谢 谢!
神经阻滞后神经损伤的预防

无菌技术 大多数的神经阻滞操作均为单纯皮下注 射。但是目前已知神经阻滞操作可引发感染,并能 导致明显的残疾。由于感染并发症几乎可被完全避 免,所以在实施神经阻滞时应尽力遵守严格的无菌 操作技术。 短斜面绝缘型穿刺针 穿刺针的短斜面设计有助于 预防神经刺破情况的发生。目前临床上已广泛应用 绝缘型穿刺针,在应用神经刺激器的情况下,绝缘 型穿刺针可使穿刺进针操作更加准确。
可使其发生去极化,从 而有助于对拟阻滞神经
的定位。
神经刺激器
由于采用神经刺激器时不需要诱发出异感 即可达到定位周围神经位置的目的;因此可 在以下患者进行神经阻滞操作:①深度镇静
处理的患者或无意识的患者;②不能与其沟
通和合作能力差的患者;③因解剖结构变异
而导致神经定位困难的患者。
神经刺激器应具有的性能

腹股沟区的股神经 超声成像检查 腹股沟区股神经的 超声影像。V:股静 脉;A:股动脉;N: 股神经。
超声和电刺激比较-转全麻率
超声和电刺激比较-操作时间
超声和电刺激比较-起效时间
超声和电刺激比较-阻滞的持续时间
超声和电刺激比较-损伤血管
局麻药的选择

布比卡因
罗哌卡因
促进早期运动及功能恢复
缩短住院时间及康复

改善睡眠
疼痛的效果及质量
疼痛的效果及质量
减少吗啡用量
23个RCT研 究,包括 1016个病人
促进恢复
缩短住院时间
CPNB方法

盲法
神经刺激器方法


影像方法
联合应用
神经刺激器
神经刺激器能够将小量、
可调性电流输送至探触
性穿刺针,当探触性穿
刺针距离神经很近时,
连续外周神经阻滞(CPNB)
通过在周围神经周围留置导管并输注局麻 药达到长时间神经阻滞的目的
CPNB的指征

术后急性疼痛治疗 长时间的临床麻醉 治疗打嗝


外周血管扩张的需要:断肢再植后
辅助治疗雷诺病


外周血管栓塞
慢性疼痛治疗
CPNB优点

增加镇痛的效果及质量
减少阿片药的使用及其并发症


超声辅助神经阻滞技术

超声引导神经阻滞是近年来兴起的新型神经阻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