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议初中语文现代散文教学方法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贸往来和文化交流全球化的发展,以及为顺应这一潮流的中国全方位改革的不断深入,使中学语文散文教学中的弊端越来越凸显出来。
散文是美文,形神兼备,而且字字珠玑、意蕴深厚。
因此,如何真正牵引学生心灵,领会文本意蕴,达到对散文内涵的审美感受与认知,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初中语文;现代散文;教学方法
散文是“美文”,拥有强烈的情感宣泄、饱满的生命激情和优美的语言魅力,深深地打动着每一位读者。
几乎每一位阅读者都可从中找到自己的生命渴求和灵魂慰藉的需要。
散文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散文指诗歌以外的一切写作文体,包括文学作品和科学论文、应用文等;狭义散文指纯粹文学意义上的散文,它指与诗歌、小说、戏剧文学等并列的文学体裁,即通常所称的文学性散文或艺术散文。
而在本文中,我们主要探讨的是初中语文课本中的散文的一般教学方法,以便取得较理想的阅读效果。
一、教师要熟练掌握散文的常识
教好散文,首先要掌握散文的文体特征,只有我们教师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教好学生。
1.散文的概念
广义的散文,是指诗歌、小说、戏剧以外的所有具有文学性的散行文章,除以议论抒情为主的散文外,还包括通讯、报告文学、随笔杂文、回忆录、传记等文体。
随着写作学科的发展,许多文体自
立门户,散文的范围日益缩小。
狭义的散文是指文艺性散文,它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
2.散文的特点
“形散神聚”是散文的最根本的特点。
散文的“形散神聚”的特征理解:《中学语文教材分析》上说,散文的“形”指的是散文的外在形式:材料、结构、表达方式、表现技巧等因素,是比较具体的。
散文的“神”指的是散文的主题,也就是蕴含于“形”中的思想、感情,它是内在的,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散文无论内容多么广泛,形式多么自由,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明确的,集中的。
即使“意在不言之中”,仍可通过字面意思推断出来,所以“神”不会“散”,而散文的内容广泛、形式自由的特点是其他文体无法与之相比的。
“神”蕴含于“形”,“形”表现了“神”。
3.散文的分类
根据中学教材中所选散文的内容和表现形式,我们可以把散文分为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议论性散文三大类。
这些散文文体的常识教师大都知道,在此笔者不多赘述。
二、重视朗读,让学生体味散文的美
在语文教学中,多种形式的朗读有助于学生熟悉课文,有益于焕发课堂的生机。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散文尤其要读,只有多读,方能品出蕴藏在字里行间的韵味与真情实感,才能体会文章的精妙。
优美的篇章与文段若能熟读成诵,对于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和
提高写作水平也将大有裨益。
散文是情的文学,有着诗一般的情韵和行云流水般的美,如果只做无声的语言来接受的话,那真是一大缺撼。
拿起朗读这个最基本的教学武器,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自读自悟,感受美带给自己的冲击和对心灵涤荡般的快乐。
周颐认为真正的解读是这样的一种状态,即“澄思渺虑,以吾身入乎其中而涵泳玩索之。
吾性灵与相浃而俱化,乃真实为吾有而外物不能夺。
”也就是说,真正理解了一篇散文应该是文我相融、情我相同的境界。
要达到这样的境界,读是一条不错的途径。
散文本是一种适宜朗读的文章,文章的情感抒发不同,指导的方法也就不同。
比如朱自清的《春》,恬美而有生气,感情极其细腻、丰富。
在熟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能以轻松、欢快、轻柔的语调进行朗读,以营造出一种和谐、惬意的氛围。
通过朗读消除了文本和读者两者之间的对立,从而使彼此界限消融,也许这就是我们教学需要完成的一个重要任务。
三、让生活与语文共融
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时时现生活。
这是大语文观所体现出来的语文和生活的关系。
语文和生活是不能分割而论的。
散文更是作者对生活的深刻体验和感受流淌于笔尖的产物。
因此,学习散文要鼓励学生融入到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去,用心感受生活,接受多元的刺激。
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不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
很多学生总是抱怨生活在“两点一线”之间,哪来生活的感悟呢?这也许就是所谓的“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吧。
作
为语文教师要尽可能扩大学生的视野,把更多的生活资讯融入到语文课堂的教学中。
叙事散文《背影》是一篇文字朴实而情感丰厚的文章——惨淡家景之下,冬天父子相别,儿子心目中的父亲“背影”,意蕴深远而令人回味无穷。
文本中的细节很生活化,初读时或许会觉得很平淡,这就需要教师适时引导,寻找同样感人的生活细节来引起学生的心灵共鸣。
我在课前布置了一道作业——积累生活中令你感动的亲情细节,以便在课堂上交流。
结果发现,学生的课前积累很感人。
有同学这样深情地回忆道:“晚上伴着爸爸此起彼伏的鼾声的响起,我渐渐进入了梦乡。
迷迷糊湖中总听见一声声柔柔的脚步声,似悦耳的歌声渐渐朝我袭来,接着便有一双温暖的手为我轻轻地盖上被子。
我察觉了,小眯着眼,不愿惊扰这夜里静谧的幸福。
妈妈的目光里流露着浓浓的爱意,嘴角一抹浅浅的笑意,让我仿佛沉浸在爱河里。
妈妈又静悄悄地走了,这下我发现了,妈妈踮起脚走路。
”这样做,既引导学生走进了文本,又拓宽了文本,让文本与生活共融,领会了文本的内容意蕴又引领学生走进了生活,可谓一举多得。
散文是美文,形神兼备,而且字字珠玑、意蕴深厚。
因此,如何真正牵引学生心灵,领会文本意蕴,达到对散文内涵的审美感受与认知,显得尤为重要。
其实教无定法,学也如此,笔者以上的对散文教学方法的论述只是对自己几年来教学尝试的一个小结,瑕疵是难免的,怎样用最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取得最佳的阅读效果呢?笔者将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一如继往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