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两万里》阅读交流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再次感受小说中精彩的人物与故事,体验海底世界的惊险和神奇。
2.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从不同角度去探究小说中精彩的人物、情节。
3.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并运用阅读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从不同角度去去探究小说中精彩的人物、情节和环境描写。
课前准备
1.师生共读《海底两万里》。
2.学生自由组合分成多个小组从不同角度进行读书专题探究,整理好探究成果。
可以用不同形式展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跟随杨利伟遨游了太空,今天我们要和凡尔纳一起搭乘“鹦鹉螺号”到《海底两万里》去旅行。
二、知识竞赛
(一)从内容概括、人物、情节等方面准备10道题,让各小组进行抢答。
1. 说一说:请你说说《海底两万里》讲述了怎样的故事?
2. 连一连:请给人物对应的身份连线
“鹦鹉螺号”船长法拉格特
自然科学家康塞尔
仆人尼德•兰
捕鲸手尼莫
“亚伯拉罕•林肯”号驱逐舰舰长阿龙纳斯
3. 填一填:
(1)凡尔纳是()国的科幻小说家,他是
现代科幻小说的重要奠基人。
他被公认为“ ”。
(2)凡尔纳的三部曲分别是:
(3).《海底两万里》中人物在印度洋的珠场和展开过搏斗,捕鲸手尼德•兰手刃了一条凶恶的巨鲨;他们在红海里追捕过一条濒于绝种的,它的肉当晚就被端上了餐桌。
4. 选一选:
(1)《海底两万里》第十七章海底森林中出现的动物不正确的一项()
A、海蜘蛛
B、水獭
C、海豚
D、火鲛
(2)在“鹦鹉螺号”潜水艇中之所以能自由地呼吸是因为()
A. “鹦鹉螺号”将海水进行分解,从而制造氧气。
B. “鹦鹉螺号”会定期浮出水面,进行换气,并储存一些新鲜空气。
C.“鹦鹉螺号”可以利用一些海底植物制造氧……
D.鹦鹉螺号上有储存着取之不尽的新鲜空气。
5. 下列是“诺第留斯号”在海底遇到的险情和化解方法,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珊瑚礁上搁浅时,他们等到几天后潮水上涨才脱险离开。
B、搁浅时遭土著人袭击,他们用电还击土著人,使他们自己离开。
C、在南极被困在冰内,面临缺氧而窒息的危险,他们分头轮流带氧气罩外出掘冰,最后挺过危险。
D、遇到章鱼的触须缠绕潜艇的推动器,致使船不能前行,他们勇敢的下船和章鱼进行肉博,牺牲一名船员,但最后取得胜利。
6. .《海底两万里》中尼摩船长说了一句话来形容人类的进步:
7. 《海底两万里》是一部纯虚构的科幻小说,书中想像事物如今已经变成现实有哪些?
.三、专题探究成果分组展示
1.“海底小纵队”进行“航海路线图”解说。
2.“海葵号”进行“话说尼摩船长”专题展示,用对联的形式阐述故事情节。
3.“带条纹的勇士”组用小报的形式分析尼德兰的个人物形象。
4.“尼德兰航行记”组用漫画的形式展示尼德兰的形象。
5、“南浮一号”用水粉画呈现“遇见大鲨鱼和大章鱼”精彩片断。
7.“惊鸿号”用小报图片形式展现尼摩船长“炽热”和“冷漠”的两面性,深入剖析人物形象。
8、“旅行青蛙号”从人情冷暖的角度分析“诺第留思号”潜艇上的社会现象。
四、谈收获和启示
五、学生推荐阅读科幻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