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统编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最新统编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最新统编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一、高中文言文试题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荀彧字文若,颍川颍阴人,少有才名。

南阳何颗见彧而异之,曰:“王佐才也。

〃中平六年,举孝廉。

董卓之乱,弃官归乡里。

比至冀州,袁绍待彧以上宾之礼。

彧每怀匡佐之义。

度绍终不能定大业,乃去绍从操。

操与语大悦,曰:“吾子房也。

〃兴平元年,操东击陶谦,使彧守甄城。

会张邈、陈宫以兖州反操,而潜迎吕布。

邈使人谲彧曰:“吕将军来助曹使君击陶谦,宜亟供军实。

〃彧知邈有变,即勒兵设备,故邈计不行。

陶谦死,操欲遂取徐州,还定吕布。

彧谏曰:"昔高祖保关中,光武据河内,皆深根固本,以制天下。

将军本以兖州首事故能平定山东此实天下之要地也宜急分讨使不得西顾乘其间而收热麦约食菱谷以资一举则吕布不足破也。

〃操于是大收熟麦,复与布战,兖州遂平。

建安元年,献帝白河东还洛阳,操议欲奉迎车驾,徙都于许。

众多以未可卒制。

彧乃劝操曰:"昔晋文公纳周襄王,而诸侯景从;汉高祖为义帝缟素,而天下归心。

自天子蒙尘,将军首唱义兵,徒以山东扰乱,未遑沅赴,国御难于外,乃心无不在王室。

因此时奉主上以从人望,秉至公以服天下,扶弘义以致英俊。

〃操从之。

操保官渡,虽胜而军粮方尽,书与彧议,彧报曰:“情见势竭,必将有变,此用奇之时,不可失也。

〃操乃坚壁持之。

遂以奇兵破绍。

十七年,董昭等欲共进操爵国公,九锡备物,密以访彧。

彧曰:“曹公本兴义兵,以匡振汉朝,虽勋庸崇著,犹秉忠贞之节。

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

〃事遂寝。

操心不能平。

会南征孙权,表请彧劳军于谯,帝从之。

至濡须,彧病留寿春,操馈之食,发视,乃空器也,于是饮药而卒。

帝哀惜之,祖日为之废广乐。

谥曰敬侯。

明年,操遂称魏公云。

(节选自《后汉书・荀彧传》)(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将军本以兖州首事/故能平定山东/此实天下之要地也/宜急分讨/使虏不得西顾/乘其间而收熟麦/约食蓄谷/以资一举/则吕布不足破也B.将军本以兖州/首事故能平定山东/此实天下之要地也/宜急分讨/使虏不得西顾/乘其间而收熟麦/约食蓄谷以资/一举则吕布不足破也C.将军本以兖州/首事故能平定山东/此实天下之要地也/宜急分讨/使虏不得西顾/乘其间而收熟麦/约食蓄谷以资一举/则吕布不足破也D.将军本以兖州首事/故能平定山东/此实天下之要地也/宜急分讨/使虏不得西顾/乘其间而收熟麦/约食蓄谷以资/一举则吕布不足破也(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宾之礼,是古代社会生活中对待尊贵宾客的礼节。

这种礼节和《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的“九宾礼〃一样。

B.兖州,古“九州〃之一,包括今山东、河北、河南等的部分地区。

《尚书・禹贡》称:大禹治水,划天下之地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等九州。

C.缩素,缩与素都是白色的生绢,故可引申指“白色〃,也可代指“丧服〃,还可代指“书画〃,有时也喻指“俭朴〃。

文中指的是穿上白色的丧服为义帝戴孝。

D.九锡,即“九赐〃,是我国古代皇帝赐给有殊勋的诸侯、大臣的九种礼器,象征最高的礼遇。

古代一些权臣常接受“九锡〃,后来“九锡〃成了篡逆的代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荀彧富有才学,深得众人赏识。

南阳何颙见到他,称他有“王佐之才〃;袁绍对他敬重有加;他投奔曹操,曹操称他是张良一样的策士谋臣。

B.荀彧胸有谋略,颇有远见卓识。

他怀有匡正之心,选择英明的人去辅助;向曹操献计,把皇帝迎到许都,为“胁天子以令诸侯〃打下了基础。

C.荀彧敏于决断,善于把握局势。

他识破张邈的阴谋,整顿军队做好防备,避免了变乱发生;官渡之战,他建议用奇计破敌,助曹操取得了胜利。

D.荀彧性格刚直,事主保持忠节。

他从忠贞德义出发,不支持曹操进爵国公,为自己埋下灾祸;他在病中看到曹操送的“空器〃,于是饮药而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因此时奉主上以从人望,秉至公以服天下,扶弘义以致英俊。

②”情见势竭,必将有变,此用奇之时,不可失也。

〃操乃坚壁持之。

【答案】(1)A(2)A(3)B(4)①趁此时奉迎主上以顺应万民心愿,执最大的公正来使天下信服,扶持大义来网罗英才。

②“情形败露,声势衰竭,一定会有转机,这是使用非常之计的时候,不可错失良机。

〃曹操于是坚守壁垒(和袁绍)相持。

【解析】【分析】(1)本句找出句中名词代词"将军〃"兖州〃"首事〃"山东〃"此〃"天下〃”要地〃“虏〃"熟麦〃"食〃“谷〃"吕布〃,虚词〃以〃"之〃"也〃"其〃"而〃"则〃,"熟麦〃意思是“成熟的麦子〃,作“收〃的宾语,意思是“抢收成熟的麦子〃,为完整动宾结构,其后断开,排除C项;"约〃的意思是“节约〃,”蓄〃的意思是“储存〃,"食〃和”谷〃都是粮食的意思,分别作“约〃和“蓄〃的宾语,意思是“节食蓄粮〃,意思完整,结构独立,前后断开;“资〃的意思是“帮助,资助〃,“一举〃指"军事行动〃,“一举〃作"资〃的宾语,意思是“助军事行动〃,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D 两项;再结合本句意思:将军本以兖州为根本,所以能平定山东,这实在是天下的要地啊!应立即分兵讨伐,使敌寇不能西顾,乘机收割成熟的麦子,节食蓄粮,以助军事行动,则吕布不难击败。

句子可以断开为:将军本以兖州首事/故能平定山东/此实天下之要地也/宜急分讨/使虏不得西顾/乘其间而收熟麦/约食蓄谷/以资一举/则吕布不足破也。

故选A。

(2)A项,“这种礼节和《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的‘九宾礼'一样〃说法错误,上宾之礼用于接待宾客,九宾礼是接待外交使者,两者不同。

故选A。

(3)B项,“向曹操献计,把皇帝迎到许都〃说法错误,原文为“建安元年,献帝自河东还洛阳,操议欲奉迎车驾,徙都于许。

众多以未可卒制。

彧乃劝操曰……〃,由此可以看出迎皇帝到许都是曹操的想法,荀彧表示支持。

故选B。

(4)①中"因〃,趁着;“奉〃,奉迎;"以〃,连词,表目的;“从〃,顺应;“从人望〃,顺应百姓(万民)心愿;“秉〃,秉持,执;“至〃,最大的;“服〃,使动用法,使……信服;“致〃,招致,网罗;“英俊〃,指英才;“致英俊〃,网罗英才。

②中的“见〃,同“现〃,显现,败露;“情见〃,情形败露;“竭〃,衰竭;“势竭〃,声势衰竭;“此用奇之时,不可失也〃,判断句,这是使用非常之计的时候,不可错失良机;“乃〃,于是,就;“坚壁〃,指坚守壁垒;“持”;相持(对抗);“之〃,代词,代指袁绍;“操乃坚壁持之〃,曹操于是坚守壁垒(和袁绍)相持。

故答案为:⑴A;⑵A;⑶B;⑷①趁此时奉迎主上以顺应万民心愿,执最大的公正来使天下信服,扶持大义来网罗英才。

②“情形败露,声势衰竭,一定会有转机,这是使用非常之计的时候,不可错失良机。

〃曹操于是坚守壁垒(和袁绍)相持。

【点评】(1)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断句、标点也讲求一定的技巧,做题时应把握准语意,根据语法结构、逻辑规律作出判断。

解答本题应首先明白语句大意,只有明白了大意才能对语句进行断句。

(2)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

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贵在平时的积累,经常翻阅经典,遇到不明白的就请教和查证。

也可以分类整理,便于查询和记忆。

(3)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

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

(4)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翻译句子首先理解文句大意,将所要翻译的句子放入原文中,前贯后连,把握大意;其次确定考查重点,命题者在命题时从文段中选择的句子往往含有某些文言知识点,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点实虚词等,要通过审题抓住命题意图,确定考查点;然后连缀词义成句,直译求“字字落实〃(留、册h换),意译求“文从字顺〃(调、补、变);最后认真审读检查,书写规范清楚。

在确定文言句子中的语法现象全部落实到位后,做到书写规范清晰。

【参考译文】荀彧(y U)字文若,颍川颍阴人,青少年就凭才识出名。

南阳人何颙见到荀彧认为他奇异不凡,说:“这是帝王的辅佐之才啊。

〃中平六年,被推举为孝廉。

董卓作乱时,弃官回到家乡。

等荀彧到了冀州,袁绍用贵宾的礼遇对待荀彧。

荀彧每每有匡正之心。

估计袁绍最终不能成就大事,就离开袁绍投奔曹操。

曹操和他交谈后大喜,说:“你是我的张良啊。

〃兴平元年,曹操东击陶谦,派荀彧守甄城。

赶上张邈、陈宫据兖州反曹操,而暗地迎接吕布。

张邈派人欺骗荀彧说:“吕将军来帮助曹使君打陶谦,应赶紧供应他军需物资。

〃荀彧知道张邈有变,就整顿军队做好防备,因此张邈的计谋不能得逞。

陶谦死,曹操想马上攻取徐州,回兵后平定吕布。

荀彧劝谏说:“以前高祖占据关中,光武帝占据河内,都是先巩固根本,以控制天下。

将军本以兖州为根本,所以能平定山东,这实在是天下的要地啊!应立即分兵讨伐,使敌寇不能西顾,乘机收割成熟的麦子,节食蓄粮,以助军事行动,则吕布不难击败。

〃曹操于是大力抢收成熟的麦子,又和吕布交战,兖州于是被平定。

建安元年,献帝从河东回到洛阳,曹操打算迎接车驾,迁都到许昌。

众人大多认为不可仓促行事。

荀彧于是鼓动曹操说:“晋文公曾接纳周襄王而使得诸侯们如影随形,汉高祖为义帝戴孝而使得天下人心尽归。

自从天子遭难,将军首举义兵,只是因为山东纷扰混乱,没有顾得上接驾,虽然在外平定祸乱,但心里却无时不在挂念着王室。

趁此时奉迎主上以顺应万民心愿,执最大的公正来使天下信服,扶持大义来网罗英才。

〃曹操听从了他的意见。

曹操守官渡,虽然得胜但军粮就要吃完,写信与荀彧商议,荀彧回信说:“情形败露,声势衰竭,一定会有转机,这是使用非常之计的时候,不可错失良机。

〃曹操于是坚守壁垒(和袁绍)相持。

终于用奇兵打败袁绍。

建安十七年,董昭等人要联名推戴曹操晋封国公,赐予九锡仪仗器物,秘密地征询荀彧的意见。

荀彧说:“曹公本是发动义兵,以振兴汉朝,虽然功勋卓著,还保持忠贞之节。

君子爱人要合于道德,不应该这样。

〃事情就这么搁置下来。

曹操心里难以平静。

等到南征孙权,曹操上表请荀彧到谯郡劳军,皇帝答应了他。

到了濡须,荀彧因病留在寿春,曹操赠送他食物,打开一看,却是空盒,于是荀彧服毒而死。

皇帝为他难过痛惜,祭祀之日因此而不奏乐。

谥为敬侯。

第二年,曹操终于晋封魏公。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御书带经堂记(清)朱书古书契未立,天地民物之常理,灿然上下间。

伏羲、神农、黄帝、尧、舜、禹、汤、文、武,备之于身,以成理万物,无经之名,而莫非经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