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伤二级量刑篇一:故意伤害构成轻伤如何量刑故意伤害构成轻伤如何量刑,能否私了?最近经常存有朋友电话咨询我:“单位员工/身边朋友等等,把别人砍伤了,与否形成刑事犯罪?须要判几年?能够无法私了等等?本律师百忙之中抽时间给大家整理一个文字版本的,以后若重蹈覆辙相似咨询的,轻易播发过去,节省客户时间,也更加详尽直观,同时颇为专业。
申明:鉴于案件案情的千差万别,下述内容仅供参考,希望有用,但不作为直接法律意见。
问题1:因琐事纠纷出现肢体冲突导致他人形成重伤,与否必须分担刑事责任?律师解答:若涉嫌故意伤害,按照目前刑事案件的司法实践,造成轻伤及以上的人身伤害,就够上故意伤害一罪的立案起刑标准,但并不是只要构成轻伤,公安就肯定立案,有些特殊原因(如婚姻家庭纠纷原因引起的伤害案件)引起的故意伤害案件,公安慎重起见也可能不作为刑事案件立案。
如果构成轻微伤原则上公安不抓人,但是受害人坚持认为构成刑事犯罪的,可以去人民法院刑事自诉。
问2:轻微伤、重伤、轻伤就是如何确认的?律师解答:原则上这个不属于法律问题,属于法医学问题,轻微伤、轻伤、重伤应当按照《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予以司法鉴定。
律师备注:重伤分成两种程度,重伤一级、重伤二级,但形成重伤不等同于形成残疾,有的重伤形成残疾,有的重伤不形成残疾,若存有争议,可以展开司法鉴定。
与否形成轻微伤、重伤、轻伤,就是依据的《人体受损程度鉴别标准》展开司法鉴定,此标准就是确认刑事责任有没有、大小的依据;与否形成残疾就是依据《道路交通事故伤势人员残疾测评标准》展开司法鉴定,此标准就是确认民事索赔多少的依据。
问题3:故意伤害致人轻伤的如何如何量刑?律师答疑:按照有关法律规定,故意伤害并致一人重伤的,可以在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有期徒刑幅度内确认量刑起点。
在司法实践中,对于能对于能积极赔偿受害人经济损失并取得谅解的,可以争取不起诉,或依法免除处罚,或从轻处罚进而争取获得适用缓刑的机会。
法律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1年修正)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罪】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下前款罪,并致人轻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致人丧生或者以特别凶残手段并致人轻伤导致轻微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有罪。
本法Seiches规定的,依照规定。
法律依据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法发[2021]14号)四、常见犯罪的量刑(二)故意伤害罪1.构成故意伤害罪的,可以根据下列不同情形在相应的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1)故意伤害并致一人重伤的,可以在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有期徒刑幅度内确认量刑起点。
(2)故意伤害致一人重伤的,可以在三年至五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3)以特别凶残手段故意伤害并致一人轻伤,导致六级轻微残疾的,可以在十年至十三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认量刑起点。
依法应判刑无期徒刑以上刑罚的除外。
2.在量刑起点的基础上,可以根据伤害后果、伤残等级、手段残忍程度等其他影响犯罪构成的犯罪事实增加刑罚量,确定基准刑。
故意伤害并致人重伤的,残疾程度可以在确认量刑起点时考量,或者做为调节基准刑的量刑情节。
三、常见量刑情节的适用量刑时必须充分考虑各种法定和酌定量刑情节,根据案件的全部犯罪事实以及量刑情节的相同情形,依法确认量刑情节的适用于及其调节比例。
对轻微暴力犯罪、毒品犯罪等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犯罪,在确认从宽的幅度时,应从严掌控;对犯罪情节较重的犯罪,应体现从宽。
具体内容确认各个量刑情节的调节比例时,应综合均衡调节幅度与实际多寡刑罚量的关系,保证罪责刑相适应。
1.对于未成年人犯罪,应当综合考虑未成年人对犯罪的认识能力、实施犯罪行为的动机和目的、犯罪时的年龄、是否初犯、偶犯、悔罪表现、个人成长经历和一贯表现等情况,予以从宽处罚。
(1)已八十十四周岁反感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增加基准刑的30%~60%;(2)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减少基准刑的10%~50%。
2.对于未遂犯,综合考量犯罪行为的推行程度、导致侵害的大小、犯罪未就范的原因等情况,可以比照既遂犯下增加基准刑的50%以下。
3.对于从犯,应当综合考虑其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作用,以及是否实施犯罪行为等情况,予以从宽处罚,减少基准刑的20%~50%;犯罪较轻的,减少基准刑的50%以上或者依法免除处罚。
4.对于投案自首情节,综合考量投案自首的动机、时间、方式、罪行酌定、如实供述罪行的程度以及悔改整体表现等情况,可以增加基准刑的40%以下;犯罪较重的,可以增加基准刑的40%以上或者依法免去行政处罚。
蓄意利用投案自首避免法律制裁等无法从宽行政处罚的除外。
5.对于立功情节,综合考虑立功的大小、次数、内容、来源、效果以及罪行轻重等情况,确定从宽的幅度。
(1)通常立功的,可以增加基准刑的20%以下;(2)重大立功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50%;犯罪较轻的,减少基准刑的50%以上或者依法免除处罚。
6.对于坦白情节,综合考量如实供述罪行的阶段、程度、罪行酌定以及悔改程度等情况,确认从宽的幅度。
(1)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2)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控的同种较轻罪行的,可以增加基准刑的10%~30%;(3)因如实供述自己罪行,避免特别严重后果发生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30%~50%。
7.对于当庭自愿无罪的,根据犯罪的性质、罪行的酌定、无罪程度以及悔改整体表现等情况,可以增加基准刑的10%以下。
依法判定投案自首、坦白的除外。
8.对于退赃、退赔的,综合考虑犯罪性质,退赃、退赔行为对损害结果所能弥补的程度,退赃、退赔的数额及主动程度等情况,可以减少基准刑的30%以下;其中抢劫等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犯罪的应从严掌握。
9.对于积极主动索赔被害人经济损失并获得一致同意的,综合考量犯罪性质、索赔数额、索赔能力以及无罪、悔改程度等情况,可以增加基准刑的40%以下;积极主动索赔但没获得一致同意的,可以增加基准刑的30%以下;尽管没索赔,但获得一致同意的,可以增加基准刑的20%以下;其中盗窃、强奸等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犯罪的应从严掌控。
10.对于当事人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七十七条达成刑事和解协议的,综合考虑犯罪性质、赔偿数额、赔礼道歉以及真诚悔罪等情况,可以减少基准刑的50%以下;犯罪较轻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50%以上或者依法免除处罚。
11.对于重罪,应综合考量前后罪的性质、刑罚继续执行完或特赦以后至再犯罪时间的长短以及前后罪罪行酌定等情况,减少基准刑的10%~40%,通常不少于3个月。
12.对于有前科的,综合考虑前科的性质、时间间隔长短、次数、处罚轻重等情况,可以增加基准刑的10%以下。
前科犯罪为过失犯罪和未成年人犯罪的除外。
13.对于犯罪对象为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孕妇等弱势人员的,综合考量犯罪的性质、犯罪的轻微程度等情况,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
14.对于在重大自然灾害、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期间犯罪的,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可以增加基准刑的20%以下。
问题4:故意伤害导致重伤形成刑事犯罪是不是可以私了(庭外和解)?律师答疑:按照现行最新法律规定,全然可以庭外和解。
双方自愿达成一致庭外和解的,可以与办案机关沟通交流作出不控告的同意,或可以命令办案机关向人民法院明确提出从宽行政处罚的建议。
但和解时,对于和解的民事赔偿数额应当根据受害人的实际伤势情况,估算大致的人身损害赔偿数额后,然后在此数额的基础上协商谈判,必要时可以先委托鉴定机构做伤残鉴定、“三期”鉴定(休息期、营养期、护理期),然后可以据此准确锁定民事赔偿数额,这样便于双方有一个合法、合理的准确预期。
律师特别提示信息:此处的庭外和解就是双方自愿为前提的,办案机关就可以就是在双方均自愿庭外和解并达成一致一致意见的基础上,就可以策划庭外和解抱持制作庭外和解协议书,无法强制性非政府庭外和解,更无法建议双方必须庭外和解。
当然对于此类轻微刑事案件,办案机关期望双方当事人能庭外和解,毕竟易于解决人民内部矛盾,也节省时程司法资源。
和解协商谈判时,关于赔偿数额,应在估算的合理赔偿额的基础上进行协商谈判,加害人不能无原则同意受害人随意开出的数额(真土豪,愿意自愿多给表达悔意的除外),受害人也不能无原则的漫天要价(确实根本不想拿赔偿,谅解对方的除外)。
即便双方谈不了,受害人不愿意谅解,在法院审判阶段加害人还是可以积极按照法院认可的数额进行主动赔偿,以争取从宽处罚。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21年修正)第二章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第二百七十七条以下检察院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真挚悔改,通过向被害人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方式赢得被害人一致同意,被害人自愿庭外和解的,双方当事人可以庭外和解:(一)因民间纠纷引起,涉嫌刑法分则第四章、第五章规定的犯罪案件,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注:第四章系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第五章系则侵害财产罪)(二)除渎职犯罪以外的可能判处七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过失犯罪案件。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五年以内曾经故意犯罪的,不适用本章规定的程序。
第二百七十八条双方当事人和解的,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应当听取当事人和其他有关人员的意见,对和解的自愿性、合法性进行审查,并主持制作和解协议书。
第二百七十九条对于达成一致庭外和解协议的案件,公安机关可以向人民检察院明确提出从宽处理的建议。
人民检察院可以向人民法院明确提出从宽行政处罚的建议;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须要判处刑罚的,可以做出不控告的同意。
人民法院可以依法对被告人从宽行政处罚。
篇二:2021最新轻伤鉴定标准2021最新重伤鉴别标准就是怎样核心提示:最新的轻伤鉴定标准是依据2021年1月1日起实施的《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
该《标准》产生了很多亮点,其中就包括取消“脑震荡”一词;鼻骨骨折由“轻伤”的性质变为“轻微伤”,而量刑标准也发生了改变。
具体内容由法律快车编辑为您介绍。
2021最新重伤鉴别标准就是怎样?2021年8月30日,五个部门以联合公告的形式公布的《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于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届时,现行使用的《人体重伤鉴定标准》、《人体轻伤鉴定标准(试行)》和《人体轻微伤的鉴定》废止。
(一)崭新《人体受损程度鉴别标准》的亮点1、取消“脑震荡”一词2、鼻骨骨折旧标准:轻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新标准:轻微伤(治安拘留或罚款)。
3、外伤性鼓膜穿孔旧有标准:重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有期徒刑或者管制)。
新标准:轻微伤(治安拘留或罚款)。
4、外伤性血尿旧标准:轻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新标准:轻微伤(治安拘留或罚款)。
(二)等级标准之界定1、轻伤一级各种致伤因素所致的原发性损伤或者由原发性损伤引发的并发症,严重危及生命;遗留肢体严重残废或者重度容貌毁损;严重丧失听觉、视觉或者其他重要器官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