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统计整理的概念

统计整理的概念

统计整理的概念
统计整理(Statistical Processing)
统计整理即“统计资料整理”,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任务的要求,对统计调查所得到的各项原始资料进行科学的分类和汇总,为统计分析提供准确、系统、条理清晰、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总体特征的综合资料的工作过程。

广义地说,统计整理也包括对次级资料进行的再加工。

统计整理是统计工作的中间环节,是统计调查的继续和发展,是统计分析的前提和条件,在整个统计工作过程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因为,统计调查所搜集到的原始资料是零碎的、分散的、不系统的,是反映个体特征的,不能反映总体的综合数量特征和事物的规律性。

只有通过统计整理,去伪存真,去粗存精,将分散零碎的个体资料进行归纳和概括,才能得到系统的、反映总体数量特征和规律性的统计资料,才能认识总体。

统计整理结果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是分配数列。

它说明总体单位数在各组分配的情况。

分配数列包括两个因素:组的名称和各组的单位数。

分配在各组的总体单位数叫次数(频数),各组次数与总次数之比叫比率(频率)。

分配数列可以按品质标志分组,也可以按数量标志分组。

前者称品质数列,后者称变量数列。

一般的统计调查都是大规模的,取得的统计资料数量庞大,汇总整理需要众多的人员参与,为保证统计整理的质量,在进行整理之前,要设计统计资料整理方案。

所谓整理方案就是对统计整理阶段各个方
面工作所作的全面考虑和安排,通常以文件的形式出现。

统计整理方案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
1、确定汇总的统计指标和综合表。

2、确定分组方法。

有关统计分组的内容将在下一节专门论述。

3、确定汇总资料的形式。

4、确定资料的审查内容和审查方法。

(一)统计整理的形式
统计整理需要采取一定的组织形式。

其形式基本上有两种:
1、逐级整理。

即按照一定的统计管理体制,自下而上地对调查资料逐级进行整理。

2、集中整理。

即将全部调查资料集中到组织统计调查的最高一级机构一次进行整理。

也可以将两者结合,即一方面对一些最基本的统计指标实行集中汇总,另一方面又将全部原始资料实行逐级汇总。

(二)统计整理的技术
统计整理的技术主要有:
1、手工汇总。

用算盘或小型计算器进行。

2、电子计算机汇总。

包括编程序、编码、数据录入、逻辑检查、制表打印等过程。

事物的数量方面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方面的,它们之间有着多方面的联系。

每一方面的数字对于了解这一事物都有一定的作用,不能只顾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

对统计资料进行整理,就要研究事物的
全貌,描绘事物的整个发展过程,揭示事物的总体特征和规律性。

对特定的事物来说,一般有一个方面或几个方面的数量是基本的,关键性的,能表现事物本质的;而其余一些数量可能只有辅助、补充的意义。

统计整理必须从事物的联系中找出这种基本的数量关系。

因此,在对所研究的社会经济现象进行深刻的政治经济分析的基础上,抓住最基本的、最能说明问题本质特征的统计分组和统计指标对统计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就成为进行统计整理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统计整理是一项细致的工作,应当有组织有计划的进行,对统计资料进行整理的步骤如下:
1、设计和制订统计资料的汇总方案。

2、对原始资料进行审核和检查。

统计资料的审核包括完整性、正确性和可比性、及时性审核。

完整性审核是指,要求得到的资料是否都得到了,是否有缺页漏项的现象。

正确性审核是指,判断资料的真假和可靠程度。

可比性审核是指,资料的计算口径、包括范围、计算方法、计算价格等方面是否可比。

及时性审核,主要是检查调查单位是否按时上报统计资料,有无拖延。

对原始资料进行审核与检查的方法主要有逻辑审核法和验算审核法两种。

3、用一定的组织形式和方法,对原始资料进行分组、汇总和计算。

汇总组织方式有逐级汇总和超级汇总两种。

按照确定的汇总组织方式,根据汇总要求和具体方法,对原始资料进行分组汇总,并计算
各组指标和综合指标。

4、对整理好的资料再一次进行审核,以便及时发现和纠正汇总过程中的各种差错。

5、将汇总的结果表示出来。

表示统计资料的方法有统计表、统计图和统计报告等。

6、系统地积累统计资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