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幻小说中经常用的时光倒流描述,不能实现是依据哪位科学家提出的理论答:爱因斯坦2、假如在地球上通过地心挖一条贯通的隧道,一个人坠入隧道,如果忽略空气阻力,这个人会( )。
答:人会不断在两个隧道口不断振动。
3、科学家曾实验把一个铁球从100多米的高塔上,自由下落,观察小球是否垂直下落,结果发现小球答:向东偏离4、一个人站在游泳池里,在岸上的人会发现他的腿( )。
答:变短5、用天平称一杯水,平衡时把一个手指伸进水中,天平( )。
答案:有水的一边重了6、将一根胡萝卜放在手指上,使它平衡,再从这个平衡点把胡萝卜切成两半,放在天平上比较,结果是答:短的较重应为短的一边,这是杠杆原理。
7、油条比油饼更蓬松好吃的原因是( )。
答:形状不同油条是由两根面条粘在一起组成的,入油后,相粘的部分不会被油炸硬,因此有膨胀的机会,油饼的外表面被炸硬,不能充分膨胀。
8、在火车上观看窗外开阔的原野,会感到远处景物朝火车前进的方向旋转,为什么?答:从视角的分析,远处的物体相对观察者移动缓慢,近处的快,所以有旋转的感觉。
9、用手电筒同时斜射在一面镜子和一张灰色纸上,观察发现( )。
答:灰纸亮10、彩色电视荧光屏上的彩色是3种光合成的( )。
答:红、绿、蓝11、一朵花放在夹角为60°两面镜子中间,从镜子里可以看到几朵?答:5朵12、黄昏时,太阳呈红色,是因为黄昏时。
答:阳光经过空气的路途较长 ,红光波长较长,穿透大气的能力最强,不会在穿透大气的过程中被散射、折射掉。
14、大气臭氧层的主要作用( )。
答: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15、冬天下雪后,为了融雪要在马路上撒盐,因为( )。
答:盐和冰混合后融点降低16、湖面漂浮着一条船,船里有许多块石头,现在把石头拿出来,丢进水里,湖水水面会有什么变化答:下降17、水桶里装着水及大量的冰块,冰块触到桶底,冰融化以后,桶内的液面( )。
答:高于原来的液面,因为触到了桶底18、一架抽水机,理论上最多能把多少米深的水抽到地面( )。
答:抽水是由于大气压力,大气压只能把水提高10米。
19、用一桶水漂洗衣物,哪种方法洗得最干净( )。
答:将整桶水分成三等份漂洗三次,第一次(粗漂)主要漂除被洗涤剂分解的大颗粒污物;第二次(中漂)进一步漂洗被分解的悬浮小颗粒;第三次(精漂)以分解、漂除、淡化残余洗涤剂如肥皂、洗衣粉等为主20、把手放在100℃的热空气里,不会烫伤,是因为。
答:热空气不可能烫伤,汗水的蒸发可以降低皮肤的温度。
21、水滴掉在两块铁板上,一块是温热的铁板,一个是灼热的,温热的蒸发得快,为什么?答:灼热的铁板会在水滴周围形成蒸汽层包裹水滴,使水滴的蒸发变慢。
22、一个铁圆环,在外圆上有一个缺口,加热后( )。
答案:.圆环外径胀大,缺口变大23、干燥的天气,由于摩擦身体带电,手指在距门把1个厘米时,就会打出电火花,估计此时人体带的电压大约( )答:10000伏左右24. 从地面上看,通信用的地球同步卫星是静止不动的。
它运行一周所用的时间是(具体到分):答: 23小时56分25.在抗洪救灾中,大堤上的许多人都身穿厚厚的“背心”,这种“背心”的主要作用是:答:“背心”里料的主要成分是泡沫。
泡沫的密度远远小于水的密度,根据浮力定理,人们在穿上这种“背心”时,受到的浮力大于不穿时受到的浮力。
起到了救生衣的作用。
27.有两个鸡蛋,一生一熟,让它们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以同样的速度同时开始转动:答:生鸡蛋很快停止转动,熟鸡蛋转了一会儿才停止28、腌菜往往要半月才会变咸,而炒菜时加盐几分钟就变咸了,为什么?答:这是因为温度越高,盐的离子运动越快的缘故。
29、长期堆煤的墙角处,若用小刀从墙上刮去一薄层,可看见里面呈黑色,为什么?答:这是因为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在长期堆煤的墙角处,由于煤分子扩散到墙内,所以刮去一层,仍可看到里面呈黑色。
30、冻肉解冻用什么方法最好?从冰箱里取出冻肉、冻鸡,用多少℃的水解冻效果最好?答:用接近0℃的冷水最好。
因为冻肉温度是在0℃以下,若放在热水里解冻,冻肉从热水中吸收热量,其外层迅速解冻而使温度很快升到0℃以上,此的肉层之间便有了空隙,传递热的本领也就下降,使内部的冻肉不易再吸热解冻而形成硬核。
若将冻肉放在冷水中,则因冻肉、冻鸡吸热而使冷水温度很快降到0℃且部分水还会结冰。
因1克水结成冰可放出80卡热量31、生活中常听人们有这种说法:触电时人被电吸住了,抽不开。
真的是人被电“吸”住了吗?答:实际上这个说法是错误的。
手触电时,由于电流的刺激,手会由痉挛到麻痹。
如果是手的掌心或手指与掌心的同侧部位触电。
刚触电时,手因条件反射而弯曲,而弯曲的方向恰使手不自觉地握住了导线。
这样,加长了触电时间,手很快地痉挛以致麻痹。
这时即使想到应松开手指、抽回手臂,已不可能,形似被“吸住”了32、会打秋千的人,不用别人帮助推,就能越摆越高,而不会打秋千的人则始终也摆不起来,正确的打秋千动作是什么 ?答:人从高处摆下来的时候身子是从直立到蹲下,而从最低点向上摆时,身子又从蹲下到直立起来。
由于他从蹲下到站直时,重心升高,无形中就对自己做了功,增大了重心势能。
因而,每摆一次秋千,都使打秋千的人自身能量增加一些。
如此循环往复,总能量越积越多,秋千就摆地越来越高了。
33、有时,自来水管在邻近的水龙头放水时,偶尔发生阵阵的响声。
为什么?答:这是由于水从水龙头冲出时引起水管共振的缘故。
34、对着电视画面拍照,应关闭照相机闪光灯和室内照明灯,这样照出的照片画面更清晰。
为什么?答:因为闪光灯和照明灯在电视屏上的反射光会干扰电视画面的透射光。
35、冰冻的猪肉在水中比在同温度的空气中解冻得快。
烧烫的铁钉放入水中比在同温度的空气中冷却得快。
装有滚烫的开水的杯子浸入水中比在同温度的空气中冷却得快。
为什么?答:这些现象都表明:水的热传递性比空气好。
37、吊扇在正常转动时,悬挂点受的拉力比未转动时要小,转速越大,拉力减小越多.为什么?答:这是因为吊扇转动时空气对吊扇叶片有向上的反作用力。
转速越大,此反作用力越大。
38、菜刀的刀刃薄为什么?答:是为了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
39、菜刀柄、锅铲柄、电水壶把手有凸凹花纹,为什么?答:使接触面粗糙,增大摩擦。
40、往保温瓶里倒开水,根据声音知水量高低。
为什么?答:由于水量增多,空气柱的长度减小,振动频率增大,音调升高。
41、磨菜刀时要不断浇水,为什么?答:是因为菜刀与石头摩擦做功产生热使刀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刀口硬度变小,刀口不利;浇水是利用热传递使菜刀内能减小,温度降低,不会升至过高。
42、用焊锡的铁壶烧水,壶烧不坏,若不装水,把它放在火上一会儿就烧坏了。
为什么?答:这是因为水的沸点在1标准大气压下是100℃,锡的熔点是232℃,装水烧时,只要水不干,壶的温度不会明显超过100℃,达不到锡的熔点,更达不到铁的熔点,故壶烧不坏。
若不装水在火上烧,不一会儿壶的温度就会达到锡的熔点,焊锡熔化,壶就烧坏了。
43、烧水或煮食物时,喷出的水蒸气比热水、热汤烫伤更严重。
为什么?答:因为水蒸气变成同温度的热水、热汤时要放出大量的热量(液化热)。
44、用砂锅煮食物,食物煮好后,让砂锅离开火炉,食物将在锅内继续沸腾一会儿。
为什么?答:这是因为砂锅离开火炉时,砂锅底的温度高于100℃,而锅内食物为100℃,离开火炉后,锅内食物能从锅底吸收热量,继续沸腾,直到锅底的温度降为100℃为止。
45、用高压锅煮食物熟得快些。
为什么?答:主要是增大了锅内气压,提高了水的沸点,即提高了煮食物的温度。
46、夏天自来水管壁大量“出汗”,常是下雨的征兆。
为什么?答:自来水管“出汗”并不是管内的水渗漏,而是自来水管大都埋在地下,水的温度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接触水管,就会放出热量液化成小水滴附在外壁上。
如果管壁大量“出汗”,说明空气中水蒸气含量较高,湿度较大,这正是下雨的前兆。
47、煮食物并不是火越旺越快。
为什么?答:因为水沸腾后温度不变,即使再加大火力,也不能提高水温,结果只能加快水的汽化,使锅内水蒸发变干,浪费燃料。
正确方法是用大火把锅内水烧开后,用小火保持水沸腾就行了。
48、冬天水壶里的水烧开后,在离壶嘴一定距离才能看见“白气”,而紧靠壶嘴的地方看不见“白气”。
为什么?答:这是因为紧靠壶嘴的地方温度高,壶嘴出来的水蒸气不能液化,而距壶嘴一定距离的地方温度低;壶嘴出来的水蒸气放热液化成小水滴,即“白气”。
49、油炸食物时,溅入水滴会听到“叭、叭”的响声,并溅出油来。
为什么?答:这是因为水的沸点比油低,水的密度比油大,溅到油中的水滴沉到油底迅速升温沸腾,产生的气泡上升到油面破裂而发出响声。
50、当锅烧得温度较高时,洒点水在锅内,就发出“吱、吱”的声音,并冒出大量的“白气”。
为什么?答:这是因为水先迅速汽化后又液化,并发出“吱、吱”的响声。
51、有时候从保温瓶中倒出一大杯开水后,瓶塞会跳起来为什么?答:是因为外界的冷空气乘机钻入保温瓶,瓶塞寒上后,冷空气被封闭在瓶子内并与热开水发生了热传递,冷空气温度升高,气体受热膨胀对外做功,就把塞子抛出瓶口,这时只要轻轻塞上瓶塞,然后摇动几下保温瓶,使开水蒸发出大量水蒸气,把冷空气这不速之客从保温瓶中赶出去,然后按紧瓶塞后就无后顾之忧了。
52、双层玻璃中间有一个空气层, 为什么?答:而空气不易传热,能起到保温和隔热的作用,因而教室一般要装双层玻璃窗。
53、我国南方有一种凉水壶,夏天将开水放入后很快冷却,且一般略比气温低,为什么?答:这是因为这种凉水壶是用陶土做成的,水可以渗透出来,渗透到容器外壁的水会很快蒸发,而水蒸发时要从容器和它里面的水里吸改大量的热量,因而使水温很快的降低到和容器外的水温相同时,水还会渗透,蒸发,还要从水中吸热,使水温继续降低。
但因为水温低于气温后,水又会从周围空气吸收热量,使水温不公降得过低。
54、大多数人习惯将保温瓶中的水灌满,以为这样保温效果最好,事实并非如此。
为什么?答:当水灌满时,水直接向外传递热量,而水的传热速度是水蒸气(或空气)的四倍。
保温瓶中的水不要灌太满,在水面和软木塞间留有一小段距离,那么热量散失的速度就慢得多,其保温效果会更好。
55、对于战略武器限制条约的检查,困难之一是对地下原子弹试验和自然地震不易区分,但实际上是可以区分的。
为什么?答:世界上有两种波——横波和纵波,当岩体突然断裂产生切变时发生地震。
断裂减轻了切变,同时岩矿体发生短暂的颤动,颤动时发出波。
一次地震能发出所有类型的波。
另一方面,爆炸只发出一种纵波。
仅有纵波的“地震”,总是人为的“地震”,这是无法保守的秘密。
56、看电影时,从各个角度都能看见银幕上的画,为什么?答:是因为银幕产生了光的漫反射。
57、用红光来表示危险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