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盆评分在基层产科中的运用作者:冉儒旺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4年第09期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4.9.91摘要目的:头位分娩占分娩总数的95%,头位难产占总分娩数的12.56%,超过难产总发生率(18.33)的2/3以上[1]。
通过头盆四项评分对分娩因素进行量化,能及时发现与正确处理头位难产,是降低围产期母婴发病率的关键。
在基层医院、卫生院、社区医疗机构,因技术力量、人员结构、设备条件等因素,不具备剖宫产条件,有的甚至无接产资质。
怎样服务好本地区孕产妇,作到适时转诊是基层医疗单位一大难题,特别是产科高风险,现就头盆评分在产科中的运用介绍到各产科,大大降低产科风险,从容应对各种产科患者。
关键词头盆评分头位难产胎儿胎位产力Applications of appetizers score in Grassroots obstetricRan RuwangYouyang County MCH of Chongqing city,409800Abstract Cephalic births accounted for 95% of total deliveries,Head difficult accounted for 12.56% of the total number of births,exceeds the overall incidence of dystocia(18.33)2/3[1].Four score through the first basin to quantify the factors of childbirth,and can find the right deal with head difficult,it is the key to reducing maternal and perinatal morbidity.In the hospital,clinics and community health agencies,which does not have a cesarean conditions due to factors such as technology,personnel structure,equipment condition,some even without confinements qualification.How to provide good service for the region maternal,and referral timely is a major problem in primary care,especially in high-risk obstetrics.Now,we want to introduced first basin score in obstetrics to the use of various obstetric,in order to greatly reduce the risk obstetrics,and calmly deal with various kind of obstetric patients.Key words Appetizers score;Head dystocia;Fetal;Fetal position;Productivity头位分娩是分娩的最常见类型,占分娩总数的95%。
在所有分娩过程中头位难产发生率(12.56%),超过难产总发生率(18.33)的2/3。
头位难产得不到及时处理就会造成梗阻性难产,给产妇和胎儿带来严重并发症,尤其是对于不具备剖宫产条件和资质的基层乡镇卫生院,如果不及时发现而错失转诊时机更增加产科的风险,也会带来更多医患纠纷。
临床上所谓头位难产是指在胎儿娩出时头先露而导致的难产,最终以手术的方式来结束分娩过程。
头位分娩可以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1978年凌萝达选择骨盆大小、胎儿大小、胎头方位、产力这四项进行评分,提出了头位分娩量化评分法,其中最重要的是骨盆与胎儿两项评分。
这项评分方法对如何评估这几大因素,及时发现难产并加以纠正或转诊提供量化参考。
因此,头盆评分法可作为处理和识别头位难产的客观依据,特别是产科条件较差的基层医院,以此评分方法进行早期诊断以及在处理头位难产的过程中意义重大,非常值得大力推广。
头位分娩评分:根据骨盆、胎儿大小、胎头位置及产力四项指标进行头位分娩评分。
累计四项评分总分>12分,100%阴道分娩,>10分可充分试产,骨盆评分:骨盆属于分娩中的不变因素,骨盆狭窄是造成难产的最重要因素,骨盆评分被分成6级,大小正常评6分,以骨盆最窄径线为评分标准,见表1。
胎儿评分:胎儿大小评分以宫高、腹围测量值估算胎儿体重,同时配合B超检测进行胎儿双顶径、腹围测量,以此作为评分指标。
胎儿体重评分分4级。
以3000g为正常体重,评3分,体重每增减500g则增减1分,见表2。
胎头位置评分:胎头位置评分即胎方位评分,只有进入活跃期才可以进行评分,胎头位置评分分4级,枕前位为3分,枕横位为2分,枕后位为1分。
几乎无阴道分娩可能的胎方位(面位、高直后位、前不均倾位),不评分。
异常胎位发生旋转成为枕前位,按枕前位重新评分,见表3。
产力评分:产力是分娩过程中的可变因素,按照宫缩强弱以及宫缩的有效程度进行评分,分为强、中、弱3种,当出现严重胎方位异常(需排除重度头盆不称),给予缩宫素静滴以加强产力时,可按照正常产力评分2分,见表4。
头盆评分的临床应用采用头位分娩评分法可早期诊断头位难产。
在基层医院,特别是偏远地区,占1/3以上乡镇无专职妇产科医生,一半以上乡镇只有妇幼人员而无妇产科医生,没有专职从事妇产科专业,这样的乡镇产科条件也可想而知。
加上路差地远,为了更好服务本地区产妇,头盆评分的运用并至关重要。
我们在连续几年的妇幼培训会中也多次作为专题培训。
不需记住各项值,只需记住各项值的正确测量方法,一旦有产妇就诊可作为一种初筛,未临产者尽早提供建议,临产者尽量做好转诊、处理与求助的打算。
让量化依据结合自身医院条件作出处理,尽量把指征放严(条件特差的医院),从而为产妇负责也为医院避免纠纷。
有接产条件但无剖宫产条件的医院:头盆评分的使用及其临床意义可以作为收治与转诊的一个评判标准。
头盆评分在头位分娩四项评分中是一个绝对不可变因素,头盆评分即骨盆和胎儿大小评分。
一般该评分是在妊娠38周后进行。
如果骨盆正常,估计胎儿体重3000g,头盆评分在8分以上,可认为头盆相称,可以在本院待产。
如头盆评分≤5分,为重度头盆不称,可考虑选择性剖宫产,医生可建议产妇尽早到上级医院。
如头盆评分6分或7分,为临界或轻度骨盆狭窄,均可试产,但应准备及时转院。
有接产和剖宫产条件的医院:随着产程进展,应根据胎方位和产力的变化进行反复评分,当产程进入活跃期,宫口开大>3cm,可确定胎方位,结合产力强弱进行骨盆、胎儿大小、胎方位、产力四项评分,根据此时的得分可以初步决定分娩方式。
四项评分≤9分,大多需要剖宫产;10~11分,可试产;≥12分,无一例剖宫产,仅小部分进行阴道助产;10~11分,分娩方式大不相同,11分中只有6.1%剖宫产,而10分则有59.5%剖宫产。
所以,临床上通常将10分作为处理头位难产的分界线[4]。
另外,必须重视分娩过程中的可变因素:比如胎头位置为枕横位或枕后位,继发宫缩乏力,头盆四项评分7分,使用催产素静滴增强产力,促进胎头旋转为枕前位,或徒手旋转至枕前位,总评分可提高至>11分,可以使难产转为顺产,增加阴道分娩机会。
如不能纠正达不到10分以上则剖宫产。
根据量化标准作到心中有数,及时与产妇及家嘱沟通,既可以降低剖宫产率,也尽可能地降低产科风险。
头位分娩评分法使用的相关问题:目前有条件的医院是如何降低剖宫产率,产科医生对产程的处理不当以及对产程不能正确地评估均增加了剖宫产率,正确科学应用头位分娩评分法将使阴道分娩率大大增加。
无条件的基层医院是如何降低产科风险,适时、合理转诊给上级医院减少纠纷,给产妇减少损失和不必要的痛苦。
但是头位分娩评分法也并不是十分完美的,在具体临床使用时也存在着诸多问题。
另外,在该评分法中并没有肯定产力在整个分娩过程中的重要性,如果产力不足,即使其他3项评分≥11分,还是不可以经阴分娩。
再者,评分法对宫颈的评估也同样没能作到,如果宫颈扩张障碍,即使宫缩强也没有任何效果。
又如超声对预测胎儿体重特别对巨大儿准确性相对较低,因此胎儿体重预测不十分准确等也应在评分过程中注意。
因此,应该灵活应用评分方法,参考其他影响因素,方可进行最后诊断。
顺产与难产在头位分娩中并非绝对的,能够相互转化。
在分娩中也不能忽视产妇精神心理因素。
所以,医护人员在临床工作过程中对整个分娩过程的任何一个产程都要仔细观察,对难产产妇尽早作出诊断并给予正确的处置方法,使剖宫产的发生率尽可能的降至最低,减少严重情况的发生。
子宫收缩的质量也就是产力在决定胎位以及胎头姿势中也有重要的作用。
同时与子宫的收缩力重要性一样,盆底的张力也有重要的作用。
故临床医生在灵活应用头位评分时也要想到盆底张力对胎位异常的影响。
总之应根据自已医院条件,头盆评分加上分娩上的可变因素进行决定,达到降低产科风险和尽可能让产妇满意为目的。
参考文献1 凌萝达,顾美礼.难产[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4:287.2 漆洪波.头位难产的识别及处理[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5,21(5):264-267.3 刘建.头位难产理论的临床应用[J].重庆市妇产科重症及循征医学学习班,2008,10(2):162-163.4 曹玉莲,饶惠玲.头位分娩评分预防梗阻性难产的临床价值[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9,2(2):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