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自行走
作者:屠馨予
来源:《初中生之友·中旬刊》2015年第05期
孩子到了学走路的年纪,可只会爬行,母亲有些着急,寻思着教他走路。
母亲把孩子竖起,用手扶住孩子的肩,轻轻把孩子往前推。
孩子身体前倾,却迈不出步子。
母亲用手将孩子的左脚向前移了一小步,孩子踉跄了一下,马上又被母亲扶稳。
接着是右脚。
也许是孩子小脑发育得较晚,无论母亲怎么引导,他走路时还是一如既往的笨拙,不是向左倾,就是向右倾。
他一有不稳,母亲便会立刻扶住,像一个张开双臂的天使,守护在他身边,随时伸出羽翼保护他。
过了几个月,孩子可以扶着床的边缘侧着走路了,尽管在拐角处还会有一点困难。
在母亲的牵引下,他能步履蹒跚地从床头走到门口。
母亲十分欣喜,成天牵着孩子走路,几个月的努力也算有点成果。
一日,母亲正牵着孩子走路,口袋里的手机响了,她急忙放开扶着孩子的一只手去接电话。
孩子想接着往前走,不料却摔倒了。
原来,只有在母亲的扶助下,孩子才能平稳地走路,一旦放手,还是不免摔倒。
母亲的欣喜又被失望代替。
后来又一日,母亲把孩子放在客厅的地毯上,去厨房做饭。
做完后回头,惊喜地发现孩子自己在走路。
一步,两步,摔倒了。
母亲心疼地想去扶他,孩子却自己站了起来。
一步,两步,摔倒了。
这一次,母亲只是在一旁静静地看着,他再次站起。
自那天起,母亲就没有再扶着孩子走路了。
母亲把地毯铺了两层,让孩子在上面走路,自己偷偷地躲到门后,静静地看着孩子爬起,跌下,爬起。
孩子跌倒的次数越来越少。
他逐渐地学会平稳地走路。
每摔一次,他都会走得比上次更稳。
雄鹰在学会飞翔之前要经历一次次的挫败。
但它总会站起来,在劫难中学会飞翔。
活在地面上的雄鹰是学不会飞翔的,被母亲牵着的孩子是学不会行走的。
不论走在哪一条路上,只有靠自己战胜挫折,才能一次比一次更平稳地行走。
(指导老师:黄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