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重点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和方案1、工程重点、难点的确定施工前必须做到心中有数,确定工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对于重点和难点工程在施工方法、施工工艺、设备选择和人员的配备方面,将给予重点考虑。
1.1确定重点、难点工程1.1.1、本工程场区道路运输压力大,扬尘污染大,环境保护控制较困难。
1.1.2、必须首先建立全场标高轴线控制网,以利于正确定位放线和标高控制,控制网桩点埋设多,易在施工过程中移动,需采取措施保护。
1.1.3、粗直径钢筋的水平和竖向连接;1.1.4、地下防水工程1.1.5、地下室后浇带施工工艺1.1.6、轻型井点降水1.1.7、大体积混凝土施工1.1.8、地下室外墙抗渗混凝土施工1.1.9、混凝土裂缝防治1.1.10、高支模重点控制1.1.11、混凝土结构1.1.12、群塔施工1.1.13、砌体工程1.1.14、建筑节能1.1.15、成品保护工作;2、重点、难点方案叙述2.1、大型土石方环保措施进出现场大门的运输车辆应有遮盖措施,防止抛、洒、滴、漏现象发生,现场主要出入口旁加设冲洗台对进出场车辆进行冲洗清扫,保持场内外整洁,防止车辆运输污染道路。
运输车辆专人指挥,指定地点停放,做到不占用场外道路和场内主干道。
进出车辆禁鸣喇叭,减速慢行。
运输车辆应遵守河北省相关部门的规定,指定运行路线行驶。
2.1.1、施工现场应对施工区域实行封闭或隔离,封闭高度应高于施工作业面1.2米以上,同时采取有效防尘措施。
2.1.2、防止尘土飞扬,清扫场地必须采用湿法作业,适当洒水减少扬尘。
2.1.3、施工运输车辆、挖掘土方设备驶出工地前必须在出入口做除泥除尘处理,严禁将泥土、尘土带出工地。
2.1.4、运输土方的车辆,必须封闭,严禁撒漏。
除对车辆冲洗外,对场地应进行洒水降尘等措施,并设专人负责。
2.1.5、露天存放的土堆其上表面采取覆盖措施,防止刮风时粉尘弥漫,影响环境卫生。
2.1.6、严禁在施工现场焚烧废弃物,防止有毒烟尘和恶臭气体产生。
2.1.7、设置专人清理道路,做好现场文明施工,清扫时做到先洒水,润湿后铲除清扫,将垃圾袋装后及时处理清运,防止粉尘飞扬。
2.2建筑物的轴线、标高及垂直度控制本工程结构标高和轴线均较复杂,为了保证建筑物测量的精确度,我们将十分重视对建筑物的轴线、标高和垂直度控制。
平面定位、轴线竖向投测选用全站仪,经纬仪配合,专职测量员施测,将误差减小到最低限度。
选用水准仪专职测量员施测,每次水准测量宜一次完成,采用二等水准测量要求,进行往返测量和平差计算,仪器尽量架设于测点间的中部位置,以减少误差。
2.2.1建立轴线标高控制网首先对甲方提供的BM点和有关地质资料进行确认和书面交接后方可采用。
根据业主提供的基准点和基准线,校验正确后,用经纬仪放样到现场,做好控制桩,和业主提供的基准点组成测边网和边角网,用经纬仪测角量边,得到相关数据,进行闭合优化计算,得到正确控制点坐标,基准线设置2条十字型基准定位线,以备复核点位的正确。
2.2.2设置轴线和标高控制网为了保证工程轴线、标高的精确性方便工程施工,要求在现场设置轴线和标高控制网,平面控制网的测设可采用矩形方格网控制。
2.2.3水准基准网建立以业主提供的水准点为基准,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本着使用方便、控制点不易被破坏的原则来建立水准网,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定期对布设的水准点进行复测闭合水准点,防止施工中出现差错。
2.2.4施工定位放线基础定位放线:根据平面控制网,在基坑外将经纬仪架设于控制网轴线上,将基础轴线控制网引测至基坑内的施工平面上,待所有控制网线引至施工平面上,复核无误后,进行平面轴线的定位放线。
±0.000以上部分放线:将轴线控制网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校正,把所有控制轴线投测到地下室顶板四角所埋设的标高轴线控制板上表面。
利用投测的控制网与轴线间几何关系,在每个楼层的控制主轴线上埋设四个控制点,引测的控制点用2mm钻头钻眼并用红漆标记,并用活动铁盒盖住,做好保护。
2.2.5垂直度的控制施工时采用激光铅垂仪法。
根据各控制点和轴线关系在基准控制点上部预留200×200mm孔洞,将J2激光经纬仪架设在控制板上,将控制点上向上投射,在预留洞上覆盖磨面玻璃,用特种笔做好标记,再在各楼面投测点上架设经纬仪复核井字形主控轴线是否闭合,然后利用轴线控制网线和各轴线的几何关系进行施工层平面定位放线。
2.2.6高程控制标高控制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水准原点,采用水准仪和塔尺传递。
楼面标高控制传递方法为:在楼内设4个水准点,用水准仪进行两个往返测量复核,测定水准点高程,使用时检查水准点偏差,确认符合精度要求后方可使用。
传递时用垂吊钢尺的方法,通过预留洞口向上垂直引测。
为避免气候的影响,宜选择无风阴天的早晨或傍晚进行测设,同时考虑建筑物沉降引起各水准点间高差变化,必要时予以修正,认真做好测量记录,使之传递准确。
2.3粗直径钢筋的水平和竖向连接≥¢22粗直径钢筋的连接设计要求采用机械连接,我公司决定采用滚扎直螺纹连接,其余采用闪光对焊或电渣压力焊连接;不论采取何种方式连接,我公司均对粗直径钢筋的连接技术掌握娴熟,有一批认真负责,技术娴熟的操作工人,可保证工程万无一失。
详见本施工组织设计第四章“各分部项工程施工方法及措施”。
2.4地下防水工程2.4.1防水混凝土结构裂缝、渗水1、混凝土裂缝、渗水(1)防水混凝土采用商品砼,要求厂方提供防水混凝土掺入的外加剂掺合料复试报告以及各种原材料的质量保证书,试验报告及砼配合比,其质量指标必须符合合同条款中的质量要求。
(2)浇筑混凝土前,应考虑混凝土内外温差的影响,采取适当的措施。
(3)防水混凝土结构内部设置的各种钢筋或绑扎的低碳钢丝不应接触模板,固定模板而穿过混凝土结构的螺栓加焊止水环,拆模后,将留下的凹槽封堵密实,并在迎水面涂刷防水涂料。
(4)商品砼进场,派专人检测混凝土的坍落度以及和易性,其结果应满足规定要求。
(5)混凝土采用分层浇筑,泵送混凝土每层厚度宜为500-700㎜,插入式振动器分层振实,板面采用平板振动器振捣,排除泌水,进行二次收浆压实。
(6)防水混凝土水平构件表面覆盖塑料薄膜或双层草袋,浇水养护,竖向构件采用喷涂养护液进行养护,养护时间不应少于14天。
2、变形缝渗、漏水(1)地下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应保持地下水位低于防水混凝土500㎜以上,并应排除地下水。
(2)金属止水带宜折边,连接接头应满焊,焊缝严密。
(3)用木丝板和麻丝或聚氯乙烯泡沫塑料板做填缝材料时,随砌随填,木丝板和麻丝应经沥青浸湿。
(4)埋入式橡胶或塑料止水带施工时,严禁在止水带的中心圆环处穿孔,应埋设在变形缝截面的中部。
木丝板应对准圆环中心,止水带接长时,其接头应挫成斜坡,毛面搭接,并用相应的胶粘剂黏结牢固。
金属止水带接头应采用相应的焊条满焊。
(5)采用膨胀止水条嵌缝,止水条应具有缓胀性能,使用时,应防止先期受水浸泡膨胀。
(6)表面附贴式橡胶止水带的两边填防水油膏密封,金属止水带压铁上下应铺垫橡胶垫条或石棉水泥布,以防渗漏。
3、后浇带施工缝渗、漏水(1)底板、顶板不宜留施工缝,底拱、顶拱不宜留施工缝。
(2)墙体不应留垂直施工缝,墙体水平施工缝不应留在剪力与弯矩最大处或底板与侧墙交接处,应留在高出底板不小于300㎜的墙体上。
(3)后浇带施工缝浇筑混凝土前,应将其表面浮浆和杂物清除,并凿到密实混凝土,再铺设去石水泥砂浆,浇筑混凝土时,先浇水湿润,再及时浇灌混凝土,并振捣密实。
(4)后浇带混凝土应进行不小于14天的养护。
2.4.2柔性防水层空鼓、裂缝、渗漏水1、找平层表面应洁净,干燥。
如有污物、油渍等,应洗刷干净,晾干后方可施工。
2、柔性防水层施工期间,地下水位应降至垫层300㎜以下。
3、柔性防水层施工前,先涂刷基层处理剂,卷材宜采用满贴法铺贴,确保铺贴严密;防水材料应薄涂多遍成活。
4、柔性防水层的施工应符合相关规定和操作规程的要求。
5、柔性防水层施工完毕后,采取可靠的保护措施。
2.5地下室后浇带施工工艺本结构超长,为避免和减小建筑物超长带来的混凝土收缩和温度应力等对结构产生的不利影响,防止裂缝的产生,设计布置了多道后浇带和变形缝。
在材料选用上采用低收缩低水化热水泥,采用碎石骨料,水灰比小于0.5。
施工中控制浇筑时间和浇筑温度,加强养护;底板、地下一层楼面板、一层楼面板、车库顶板混凝土中掺加纤维素纤维。
后浇带的留置和处理是本工程的难点和重点之一,后浇带设计要求要等结构伸缩变化基本稳定后,才能补浇微膨混凝土,一般不少于6周,后浇带如处理不认真谨慎,很有可能给工程带来质量隐患,为此,我公司多年来从瓦工中抽调一批工作认真负责的专业技能较强的技工,进行培训后,组成专业后浇带处理组,能确保后浇带的留置和补浇质量。
2.6保证地下室施工的降、排水措施本工程主要采取深管井结合明沟集水井及局部轻型井点降排水措施。
基坑土方挖到底板以下后,基坑四周辅以排水沟、集水井等,将基坑外水截断,将基坑内积水全部疏干,深基坑周圈采用轻型井点封闭降水,必须设认真负责的专人负责,才能确保土方工程的开挖和地下室的施工质量。
2.7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施工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一直是建筑工程结构施工的关键工序,主要控制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及其造成混凝土温度裂缝,本工程基础底板存在大量的大体积混凝土,采取有效的综合施工措施是结构施工要进行的重要工作。
2.7.1大体积混凝土原材控制原材选择与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因商品混凝土中水泥的水化热是引起混凝土温升的主要因素,因此,在尽可能达到混凝土设计强度的条件下,减少水泥用量,采用低水化热的水泥掺加适量的一级粉煤灰。
混凝土中水泥最大用量不超过 430kg/m3,最小则不小于310kg/m3。
水灰比则不超过 0.45。
在得到业主及监理工程师许可后,将在混凝土原材中掺加一定配合比的缓凝剂和减水剂,以环节混凝土水化速度,降低水化热。
混凝土原材温度控制:通过降低原材温度、加强罐车保温等措施控制混凝土出灌温度,夏季施工控制在 32℃以内。
2.7.2浇筑工艺控制根据建筑物轴线的平面布局,将底板按后浇带进行合理分区。
大体积混凝土分格缝的处理(见下图)。
钢板网φ18钢筋定位支承@200采取合理的分层浇筑方式,每层厚度约 500mm,并任其斜向流动,层层推移,必须保证第一层混凝土初凝前进行第二层混凝土浇筑(见下图)。
2.7.3降温措施对于局部混凝土厚度过大的部位,且天气气温较高,可与监理工程师协商,进行预埋铁管,浇筑后采取循环冷却水降温。
控制大体积混凝土温度低于 80℃。
2.7.4养护控制本工程大体积混凝土可创造条件采取蓄水法养护,这样既可以吸收混凝土水化热,降低混凝土温度;又可达到对混凝土表面的养护作用,水厚度5cm。
同时,考虑以防火草帘作为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