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情况汇报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情况汇报

三一文库()/总结报告/工作汇报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情况汇报自治区人民政府:近年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国土资源部的领导下,全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始终把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工作目标,积极转变观念,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夯实工作基础,加大工作力度,工作进展顺利,取得了实效。

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全区矿山地质环境现状伴随着矿业开发的迅速发展,全区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逐步显现。

主要表现为:一是治理区域点多、面广。

调查显示,全区需要治理的集中区域达88处,占用破坏土地79108.14公顷,涉及耕地7552.11公顷、林地3048.91公顷、草地34539.44公顷,面积庞大。

二是危害严重,治理形势紧迫。

全区矿业开发形成的采空区地面塌(沉)陷总面积达到226.21km2;形成的塌陷坑、塌陷群323处,已发生矿山地质灾害541处,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到5.5575亿元,伤亡人数共计62人。

三是污染严重,危及民生。

全区矿山年产固体废弃物2.86456亿吨,综合利用率仅为10.7%,累计积存量高达29.7774亿吨;全区矿山年产废水废液3.1185亿吨,综合利用率仅为55.5%。

矿山废弃物引起的淋滤、扬尘、自燃和渗漏,严重影响了周边的生态环境和居民的生产生活。

随着自治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力度的加大和制度、措施的完善,全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已取得初步效果,不仅解决了部分重点区域历史上形成的地面塌陷、占用破坏土地和地质灾害等问题,而且使新出现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得到有效治理,形成了整体遏制、局部好转的局面。

二、全区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基本情况近年来,自治区高度重视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特别是XX年以后,不断加大投入力度,着力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同时督促矿山企业履行恢复治理地质环境的责任,治理取得明显效果。

(一)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为重点,实施民生工程。

XX年以来,自治区把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与治理作为实现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性工程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民生工程,不断加大投入力度,优先治理自治区确定的8个采煤沉陷区、涉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问题突出区域、影响城市周边景观的区域和以利于解决恢复成为建设用地与耕地及改善生态环境效果明显的区域。

项目资金由XX年的0.013亿元增加到XX年的4.63亿元,9年增加356倍。

XX年至XX年,全区共安排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186个,下达项目资金11.57亿元。

其中,国家项目54个,投资3.19亿元;自治区项目132个,投资8.38亿元。

XX年至XX年,全区使用项目资金2.53亿元,实施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项目91个,竣工验收73个,治理面积约75平方公里,其余项目于XX年全部完成;XX年使用项目资金4.41亿元,实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54个,由于项目周期一般为两年的原因,所有项目正在实施中,预计XX年完成21个;XX年下达项目资金4.63亿元,安排项目41个,于XX年3月份下达任务书,设计审查工作已基本结束。

在治理矿山地质环境的同时,我们还把地质遗迹保护与地质公园建设作为改善生态环境、惠及民生的重要工程,重点推进。

XX年至XX年,全区共实施地质遗迹保护和地质公园建设项目95个,下达项目资金2.49亿元。

其中,国家项目23个,投资0.85亿元;自治区项目72个,投资1.64亿元。

目前,竣工验收项目44个,建成17个地质遗迹保护区、2个世界地质公园、3个国家地质公园和3个自治区地质公园。

来源::./fanwen/gongzuohuibao/1096785.htm为切实把自治区人民政府XX年确定的十项民生工程中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任务落到实处,我们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矿山地质环境项目组织实施工作,最终确定项目39个,项目资金2.71亿元,治理面积将突破25平方公里。

(二)以解决新出现问题为突破口,落实矿山企业履行恢复治理地质环境义务。

为避免因矿业开发力度加大而加剧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我们按照“谁开发、谁治理”的原则,坚持制度建设与监督并重,约束矿山企业开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

一是出台了《内蒙古自治区地质环境保护条例》,把保护与治理地质环境列为开采企业的法定义务,落实了责任主体,明确了管理权限,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纳入了依法管理的轨道。

二是建立了矿山地质环境评价制度,矿山建设除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外,还要求采矿权人必须编制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和土地复垦方案,规定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工程与开采活动同步进行,把防治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避免重走先破坏后治理的老路。

三是建立了矿山地质环境保证金制度,通过强制企业存储保证金的措施,约束矿山企业履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责任。

四是建立了矿产资源开发准入制度,以规划、规模、环境准入和资质准入为重点,实行规模集约开发,避免了乱采滥挖对矿山地质环境造成的破坏。

全区关闭地方煤矿825处,淘汰落后产能4200多万吨;非煤矿山完成整合区域47个,关闭非煤矿山1000多个。

使一批真正有实力的企业进入到矿产资源开发领域,为开展保护与治理矿山地质环境工作奠定了基础。

目前,全区已有335家矿山主动投入治理资金4.255亿元,进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

全区矿山企业治理地面塌陷面积30.34平方公里、固体废弃物堆放面积52.45平方公里、露天采坑面积65.99平方公里、尾矿库面积1.7平方公里;恢复耕地178.3公顷、林地3063公顷、草地3950公顷、建设用地118公顷。

全区5338家矿山企业有2925家存储了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占全区矿山总数的54.8%,累计存储保证金7.2556亿元。

全区已有3050家矿山编制了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方案,占全区矿山总数的57.1%,为矿山企业开展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奠定了基础。

(三)以规划为指导、制度创新为保障,全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矿山地质环境逐步好转。

全区累计治理矿山面积约165平方公里。

二是综合效益明显。

全区已恢复林地面积4600公顷、草地5600公顷、耕地214公顷、建设用地284公顷,不仅改善了治理区生态环境,而且补充了耕地和建设用地。

通过土地置换,全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已累计提供建设用地2033公顷,即使按照每公顷150万元出让,实现出让收益约30亿元。

由于地质公园的建设,成功地将地质旅游、科普旅游与草原和人文景观旅游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特色旅游,特别是通过世界和国家地质公园的建设,打造了旅游品牌,扩大了影响,推动了地区经济发展。

XX年,全区地质公园旅游人数达660万人次,旅游收入24.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4%和76%。

三是规划目标更加明确。

先后开展了全区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和地质灾害调查等4个专项调查工作,编制了全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基本查清了全区矿山地质环境现状,查明了全区因矿业开发对土地资源、地质地貌景观、植被和水资源的破坏程度,矿山地质灾害的类型、分布、规模及危害,矿山环境污染等问题,以及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现状,确定了全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重点区域。

计划从XX年到20XX年用7年时间,实施80项矿山地质环境重点治理工程,全面解决长期矿业开发造成的矿山地质环境破坏问题,实现全区矿山地质环境基本好转,形成开发、治理、恢复的良性循环。

本文链接::./fanwen/gongzuohuibao/1096785.htm四是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责任机制得到进一步完善。

按照尊重历史、面对现实、分类指导、区别对待的原则,从制度与措施等方面,明确了政府与企业的责任目标和治理任务。

历史形成的无责任主体的矿山地质环境由政府负责恢复治理,国有矿山遗留的地质环境问题由政府与企业共同解决;其他生产和新建矿山由企业负责恢复治理,实现边开采、边治理,确保新出现的地质环境问题得到及时治理。

通过实施保证金制度和停止办理采矿登记手续等措施,落实矿山企业履行法定义务。

目前,已形成了政府与企业分工负责的工作保障新机制。

五是认识程度进一步提高。

通过对矿山地质环境和地质遗迹保护项目实施效果的了解,各地区对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和地质遗迹保护工作有了全新认识,普遍认为做好项目实施是惠及子孙后代的民生工程,是自觉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特别是在全区土地管理和矿山环境综合治理暨煤田灭火工作会的推动下,有力地调动了各地区的工作积极性,项目推进速度明显加快,一些地区已开始主动投入,为扎实开展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和地质遗迹保护工作,顺利完成规划目标奠定了基础。

三、存在的问题经过几年的运行和努力,全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和地质遗迹保护工作虽然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和效果,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在实践中提高和规范。

一是重项目申报,轻项目管理。

有的地区申报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与实际情况不符,有的项目批准后迟迟不能组织实施,有的项目资金被挪用,有的不按批准的设计组织施工,有的项目招标不按规定的程序和条件进行,有的项目设计工作量和治理内容与实际工作差距较大,严重影响了项目的实施与管理。

二是矿山企业履行保护和治理矿山地质环境缺乏主动性。

目前,仍然较多企业未按规定提取矿山地质环境保证金,调动矿山企业自觉投入进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特别是部分国有重点矿山企业对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缺乏自觉性,不配合自治区治理项目实施,导致无法达到预期的治理目标。

三是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资金来源单一。

目前,全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主要依靠国家和自治区投入,还没有形成分级负责的投入机制。

四是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和规范。

虽然国土资源部和财政部有一系列从立项到竣工验收的规定和办法,但不系统,需要制定配套的管理办法。

四、下一步的工作安排针对全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XX年6月10日,自治区副主席组织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就今后的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在听取国土资源部门的汇报、各相关部门的发言后,副主席指出:经过近年来的努力,自治区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地质环境治理的明显成效。

今后将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实施。

地质环境治理是实施民生工程、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也是自治区继深入推进地勘队伍内部企业化改革后又一工作重点。

各地区和各部门要认识到地质环境治理的持久性和长期性,保证矿山开发与环境治理同步进行、同步投入、同步见效。

特别是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把土地整理、地质找矿、地质环境治理并列为三大重要项目,高度重视,整体推进。

(二)做好XX年项目安排工作。

来源::./fanwen/gongzuohuibao/1096785.htmXX年,全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安排的重点是:优先治理自治区确定的8个采煤沉陷区、涉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问题突出区域、影响城市周边景观的区域和以利于解决恢复成为建设用地与耕地及改善生态环境效果明显的区域,以大型露天煤矿、火区和历史沉陷区三大工程为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