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寓德育教育于“时间”教学中

寓德育教育于“时间”教学中

寓德育教育于“时间”教学中【摘要】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加强爱国主义教育[1]。

这要求数学教学与德育教育相结合,利用数学知识中
蕴含的德育要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这也是数学课堂教学重要的环节。

笔者结合“年、月、日”和“时、分、秒”时间的知识点的教学谈了数学课堂教
学中有关渗透德育教育的一些粗浅的做法。

【关键词】润物细无声渗透塑造潜移默化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加强爱国主义教育[1]。

这说明在学科教学中,要重视思想教育,要把数学课
堂教学与德育教育相结合,利用数学知识中蕴含的德育要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
的影响。

下面结合时间知识点的教学谈谈如何润物细无声的渗透德育教育。

一寓德育教育于新课导入
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好导入环节。

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的画面、声音等方式
呈现与所学知识有关的情境,唤醒学生的思想感情,引发学生心灵产生共鸣,激
发学习情趣,在无声无息中思想得到启迪。

例如学习“年、月、日”时这样设计:知道哪个都市既举行过夏季奥运会,又即将举办冬季奥运吗?(北京)北京是一
个历史悠久、有故事的城市,谁记得北京夏季奥运会开幕的时间?(2008年8月
8日晚上8时0分0秒)谁知道北京东奥会开幕的时间呢?(2022年2月4日)
咱们的首都成为奥运会全满贯的城市。

伴随着这些问题利用媒体出示零八年奥运
会开幕式无与伦比的画面和冬奥会部分场馆的图片,学生被这些精彩画面所吸引,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再次提问:两次奥运会开幕用到了哪些时间单位?哪些
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没有学过?揭示课题“年、月、日”。

这样引入新课,既
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又激发了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二寓德育教育于教材内容
德育要素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无处不在,但需要教师用独特的眼光去发现,把
德育要素融入知识教学中,达到知识能力与思想品质提升同时发展的目的,对教
师来说任重道远。

如:学习“认识时间”时,在学生初步理解了时、分、秒的含
义后,可以这样设计:一秒钟、一分钟有多长?能做什么呢?小组交流自己收集
的资料了解到(滴答声、你好、眨眼等用一秒钟)。

而一分钟就可以做很多事情,根据交流总结出一分钟战斗机飞行20千米,高铁行驶1980米,职业运动员跑
550米,主持人说500字,推销员可以卖一件商品,学生可以记住8个单词等。

这些鲜活的实例激发学生珍惜时间的热情。

利用美国保险推销员“一分钟守则”的小故事来教育学生珍惜时间。

推销员
用一分钟向客户介绍自己的业务内容,时间到就截止,他信守原则,既让自己有
尊严,并让客户珍惜这一分钟的服务,业绩随之而增。

这故事告诫人们要珍惜看
似短暂的一分钟。

积小成多就可以做成很多大事。

在教学“年、月、日”时,可以这样设计:一年有哪些重大节日,分别是哪天?如春节、七巧节、中秋节、重阳节、国庆节等,在判断平年与润年时,可以
有意识的让学生判断一些有意义的年份,如1921(建党节)、1949(国庆节)、2000(千禧年)、2022(北京冬奥会)等,这样做既学习了新知识,还了解中国
发展史以及即将发生的盛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国热情。

三寓内在品质塑造于实践教学
素质教育中一个主要环节就是德育教育。

将实践教学与素质教育相融合,能
有效推进学生良好内在品格的形成。

实践中,结合教材内容,开展一些德育实践
活动,根据需要制定一个活动主题,让学生都能介入其中,让学生去亲身体验,
在实践活动中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来培养学生优秀的品格。

在学过了年、月、日
的相关知识后,可以设计制作2020年的年历的作业。

这是一个实践强、用现代
传媒手段参与度高的作业,学生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还可以多渠道寻找材料,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来展示自己能力与成绩。

这个活动几天后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有份日历共分12张,每个月一张,
把所有的星期六、星期日分别描为红色与黄色,利用在网上看到的农历常识,把2020年的农历搬进日历。

并用不同符号标识出立春、雨水、谷雨、芒种、白露、
立冬、大寒……富有生活气息的设计让人耳目一新,而农历知识是课堂教育的拓展,如若能长此坚持,一定会获取更丰富的数学知识。

还有份日历用不同的花卉描绘每个月份,把惜时的名言,写在各个的月份上。

比如:1月份是一年的开始,写着“一年之际在于春,一天之际在于晨”[2]。

9月是新学期的开始,写着“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2]。

12月是一年的结束,写的是“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2],这是在提醒大家要爱惜时间。

这充分体现了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渗透了德育教育,常此下去,学生会成为一
个自觉珍惜时间的人。

四、寓爱国热情激发于新闻信息
陶行知曾经倡导“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3]。

这要求教师要具备
从生活中寻找含有德育因素的数学信息,融入课堂教学并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时、分、秒”时,可以课件演示中国“神舟十二号,载
人飞船”闪亮升空的影像,提问:神舟十二号发射是什么时间?(2021年6月
17日9时),再演示神舟十二号顺利返回地面的视频,提问:神舟十二号返回是
什么时间?(2021年9月16日8时56分)利用近期发生的科技事件进行新知识
的学习,这样既能让学生同步了解课堂外的信息,又能引导学生向这些航天人学习,学习兴趣油然而生、爱国热情得以激发。

总之,德育教育的形式包罗万象,小学阶段学生处在思想形成发展期,这就
要求数学教师充分利用身边的教育素材,把德育与数学知识学习相融合,长期潜
移默化的影响,达到双赢的目的。

参考文献:《小学数学新课标》[1]
《中国名人名言录》[2]
《陶行知教育理论》[3]
作者:乔桥曲方勇
单位:烟台市牟平区实验小学电话:187****2733
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