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孩子叛逆期教育心得(精选8篇)

孩子叛逆期教育心得(精选8篇)

孩子叛逆期教育心得(精选8篇)孩子叛逆期教育心得第1篇孩子的逆反心理,如果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对孩子以后的发展极为不利。

从孩子成长的角度来说,人生有两个反抗期,第一个是在3岁左右,孩子的自我意识发展了,对成人的要求及安排往往会逆向而行。

孩子这一时期表现出反抗精神,如果家长能正确对待,则孩子更容易成为心理健康、独立坚强的人。

而丝毫没有反抗表现的孩子,往往趋于软弱或优柔寡断。

在孩子十来岁的时候进入第二个反抗期,这时孩子产生了“我是大人”的感觉、时时处处想表现出自己的个性与独立性.所以经常会和父母的想法发生冲突。

逆反心理的对待方法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1)由于孩子有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家长越是不想让孩子知道的事情和得到的东西,他们就越想知道和得到,这时家长要学会与孩子在情感上交流的技巧。

(2)由于做父母的教养方法不当,采取“专制”的教育方法,而该时期的孩子独立意识强,故意要显示自己的能耐,加上情绪不稳定,所以显示“抗上”的逆夏心理。

家长要针对孩子自尊心强的特点,尊重他们的“自决权“,即使出了些差错也不要过多责怪。

(3)多数家长缺乏心理学知识,不掌握孩子心理发展的规律,孩子一旦和家长发生抵触,做家长的总喜欢摆出长辈的样子。

采取“高压”政策,会导致孩子的逆反心理逐渐升级,有的甚至出现说谎、逃学等不良行为。

家长应该经常与孩子谈心,交换彼此的想法,对孩子说话要真诚、恳切。

当孩子产生了逆反心理时,家长可采取以下措施:(1)与孩子冲突时要冷静,不要使冲突加剧,可以暂停或借故出去一下。

(2)一旦孩子表现出合作与变通时,要给予他正面的表扬和鼓励。

(3)确定合理的、与孩子年龄相适应的限制,并坚持下去。

(4)用体育锻炼等来舒缓你的紧张情绪,避免向孩子发脾气。

(5)努力与他人合作,并获得与孩子有关的其他人(老师、配偶)的支持。

(6)父母在必要时可以寻求儿科医生和心理学家的帮助。

逆反并非一无是处,也有正效应。

许多父母都觉得儿童的逆反心理对其身心健康不利,其实,逆反心理并非一无是处,它虽有妨碍儿童身心发展的一面,但也有很多正效应。

逆反心理包含诸如自我意识强、勇敢、好胜心强、有闯劲、能求异、能创新等积极的心理品质。

现代社会充满竞争,迫切需要具有创造性思维、眼界开拓、能积极进取的人才。

因此,父母要善于发现孩子逆反心理中的创造性品质和开拓意识,并合理引导。

只要引导得当,逆反心理是能够在在孩子的成长中发挥积极作用的。

孩子叛逆期教育心得第2篇我们每个人都是因为有了孩子,才从孩子变成父母,而抚养孩子长大成人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但随着孩子越长越大,父母却开始觉得孩子越来越不听话,难以管教,什么都要和自己对着干才开心,很是令人头疼。

其实,并不是孩子不听话,只是到了每个孩子都会经历的叛逆期,回想起来,我们曾经不也顶撞我们的父母,不服管教吗?叛逆期是每个孩子都会经历的成长过程,叛逆期的教育和沟通非常重要,父母的引导和方法很有讲究.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孩子叛逆期如何教育,并告诉你不打不骂教孩子60招。

首先,“叛逆期”是心理学家们的一个说法,代指这个阶段孩子的自我意识快速发展,对独立,自主,自由有了迫切需求。

其实,若父母能够读懂孩子叛逆行为背后的心理需求,学会尊重孩子,亲子冲突就不在是必然的结果了从个体心理发展来看,孩子从幼年到成年,会经历3个特别的时期,期间都会表现的很逆反—父母可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区别对待。

尊重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引导孩子的行为,才能更好的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1.第一叛反期:两岁半到三岁左右,自我意识萌发孩子的第一个逆反期出现在自我意识萌发的时期,一般是在两岁半到三岁左右。

不过现在的孩子大约1岁前后就开始表现的“叛逆”了。

一方面现在孩子的确越来越聪明了;另一方面是父母们养孩子更加小心,也因此对孩子更早、更多说“不”。

孩子们说出的第一个“不”,就是从父母这里学来的。

这个时期的孩子,行动上,常常会用“打人”来表达自己不同意、反对的态度;语言上,则开始说“不”,什么都是“不”,做与不做都是“不”。

这是孩子从意识上最早开始的与父母的分离。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开始形成自己的想法和态度,感受与他人分离的快乐,并由此建立和派生出孩子优秀的个人品质。

2.第二叛反期:7-9岁,准大人期这个阶段的孩子不同于婴幼儿时期的宝贝,他们认为自己已经“是一个成人,是一个小大人了,不再是孩子”了,如不愿意让家长拉手,不让父母叫自己“宝贝”或小名了,要求叫他的全名;凡事都喜欢跟家长对着干,大人说东,他偏往西;另一方面,他们又非常依赖大人、不讲道理,爱哭、比较娇气等。

脾气秉性的突然转变,以及强烈的逆反心理都是这个阶段孩子的常见现象。

孩子进入学校后学到了很多知识,他们急于想要证明自己已经长大了,因此会开始要求独立,行为上想要脱离爸爸妈妈的掌控,表现为说话做事老气横秋、独立、有个性。

3.第三叛反期:12-15的青春期青春期的孩子身体已发育成熟,觉得自己已经很“强大”了,而心理发育尚未成熟,常常遭遇到各种挫折感,这样,在身体与心理矛盾的自我纠结和成长中,孩子开始有了更多样的情绪体验。

对女孩来说,会变得内向并体验到自我怀疑、愧疚或抑郁等情绪;对男孩而言,则更多地体验到暴躁和愤怒。

孩子叛逆期如何教育由于青春期的孩子大都很好面子,自尊心强;重视同伴关系,易受同伴影响,所以可能会做一些并非自己意愿但同伴认同的事,如抽烟、喝酒,这些行为虽然父母不认可,但对孩子来说,可能是成人的象征,代表他们摆脱了对父母的依赖等。

这也意味着青春期的孩子会面临一些危险,如网络成瘾、早孕、酗酒、犯罪等。

有的父母会过度忧虑孩子可能面临的危险。

希望孩子顺利度过这一时期,我们必须首先要学会信任孩子有这个能力。

事实上,大多数孩子也的确能顺利度过这个特别的时期。

要重点提醒的是,针对这个阶段的孩子,父母很有必要为孩子提供一个健康的社交氛围。

不要以为孩子大了就不用陪了。

带孩子去参加一些团队活动,多与自己的亲戚朋友走动。

别让孩子们把自己封闭起来,或者经常宅在家里玩电游。

孩子们有自己的社交,拥有自己的朋友,或者是有自己尊敬的长辈等,这些都有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

有些话,即使不能跟父母说,他们也还能有别的倾诉渠道。

同时,父亲的.功能尤其显得重要。

父亲最好能够跟这个年龄的男孩做朋友。

记得,对你的男孩来说,要紧的不是你如何说他、批评他、指点他,而是他信任不信任你,在你身上,他能否看到一个成熟、有责任感的男人的样子。

对于女孩来说,父亲不能刻意疏远。

女儿长大了,不少父亲不会再像对待假小子一样亲近女儿了。

保持一定距离是对的。

但是仍然需要保持对你的女孩情绪和情感上的关注、支持。

这对她们很重要。

不同时期的孩子有不同的困扰。

对于他们的不听话、叛逆,父母要有清醒的认识。

另外,父母言行不一或身处不和谐的家庭氛围中的孩子更容易逆反。

父母是孩子成长路上的引领者和榜样,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

自己说一套做的又是另一套,只会招来孩子的不满孩子还怎么听从大人的话呢?另外,父母关系紧张,经常吵架,孩子要么厌恶父母的行为,要么逃避这样的氛围,父母将无法在孩子面前树立权威,孩子只会越走越远。

孩子叛逆期教育心得第3篇1、要学会倾听,学会与子女平等交流父母和子女之间总会有代沟的。

在初中到高中阶段,是子女容易产生叛逆心理的一个阶段。

孩子开始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也从各种媒体接受了很多信息,有自己的主见,但也常常过分地自以为是。

这时候,做家长的要鼓励孩子发表自己的见解,不能一味的打压、反对。

通过正确的引导,让他们自己去发现自己认识上的不足,从而自觉的更正自己的行为。

2、要学会赏识孩子,对孩子有信心尤其在学习上,要鼓励孩子独立地去完成学习任务——不要去充当孩子的拐杖,不要让孩子过多地依赖父母、长辈。

家长在初中生家庭教育时,要为孩子创造一个比较宽松的环境,让孩子自由发展。

及时表扬和肯定孩子的优点和长处,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使孩子养成自觉进行学习的良好习惯。

3、转变自己的教养角色,做孩子成长的陪伴者中学阶段的亲子关系,父母最需要做的是角色转变,从处于控制地位的教育者转变为处于辅助地位的陪伴者。

父母明白了这一点,就能够从家庭教育的困惑中走出来,不再控制孩子,不再强迫孩子按照自己的设计和期望成长。

以孩子为主,相信孩子有自我成长的能力,用放松的态度陪伴孩子成长,减少自己的焦虑和无力感。

4、接纳孩子的缺点,允许孩子表达负面情绪允许孩子说不,接受他们与父母不同的观点、意见、感受和要求,而不是在遇到分歧、反对、不从和别扭的时候,要么勃然大怒,要么冷漠待之。

父母接纳孩子的负面情绪,孩子会信任自己的感受,接纳自己的情绪,逐渐脱离负面情绪,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为自己的情绪负责任。

但是如果父母拒绝接受孩子的负面情绪,强迫孩子压抑自己的情绪,那么孩子会逐渐变得不再相信自己的感受、不接纳负面情绪。

一旦产生负面情绪就感到紧张和内疚,甚至都不敢哭,强作欢颜,故作坚强,内心则处于彷徨无助的状态。

初中孩子具有什么特点1、极强的自尊心自尊心是一把双刃剑。

作为父母,如果还像小学那样,出了问题,对孩子就是一味的申斥,尤其是当着其他人的面,不允许孩子申辩。

这样做,非但起不到教育他的效果,反而会引起他对你的排斥和反感。

2、强烈的独立意识到了初中以后,很多孩子不再愿意事事都跟父母商量,而是自己单独来做。

这时候,父母要自愿充当孩子的参谋,争当绿叶。

虽然,孩子年龄还小,缺乏处理问题的经验。

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是要尽可能的提供给孩子自我展现的平台。

很多做父母的,尤其是母亲,总是怕孩子做不好,处处代劳。

这样,一方面会使孩子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另一方面,对孩子健全的人格成长也是极为不利的。

3、容易受到坏的影响13岁—16岁的孩子思维敏感,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坏的影响。

所以作为父母要经常关注孩子的各种情况,尤其是他交往的朋友。

尽量给孩子创造一个单纯的、积极的成长空间。

孩子叛逆期教育心得第4篇2岁半到3岁左右的叛逆期:1、性格引导很重要。

这个时期是宝宝“自我意识”形成的时期,如果受到大人的打压或错误引导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发展。

家长可以通过给孩子做选择的方法代替“不”。

这种方法便于家长进行良性引导也不会给孩子控制感。

2、多鼓励巧转移。

这个年龄的孩子往往爱模仿大人,但宝宝的能力有限并不能完成大人的事情。

这个时候家长可以给孩子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当宝宝完成之后给宝宝一个鼓励。

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还能锻炼他的动手能力。

3、制定规矩。

当宝宝缠着父母无理取闹时,父母应该学会制定规则,学会说“不”,给宝宝养成良好的习惯。

4、良好沟通疏导情绪。

叛逆期的宝宝总有很多情绪想表达,但孩子年纪小,还不能完全表达自己的情感。

这个时候父母就要积极帮孩子组织语言,帮助孩子表达情绪。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