铆工2012铆工理论试卷
1、划放样图的目的是求出划展开图时所需的线条和尺寸。
2、划展开图的方法有平行线法、放射线法和三角形法等三种。
3、铆接后构件的应力和变形都比焊接小。
4、管子对口的错边量,应不超过管壁厚的百分之二十,切不超过2mm 。
5、气压实验的危险性比水压实验的危险性高。
7、在疲劳强度方面,焊接件不如铆接件。
8、胀接是利用管子塑性变形和管板弹性变形来达到密封和紧固的一种连接方法。
9、铆接的基本形式可分为搭接、对接和角接。
10、放样是应先放出基准线。
11、钢结构焊接变形基本有弯曲变形、角变形、波浪变形和扭曲变形。
12、钢材连接的常用方法有铆接、螺栓连接、焊接、胀接。
13、圆锥展开采用放射线法最简单。
14、根据卷板机的构造。
钢板剪切形式一般可分为平口卷板机、斜口卷板机。
15、压力容器的破坏形式有塑性破坏、脆性破坏、蠕变破坏和腐蚀破坏五种。
16.金属结构的连接方法有铆接、焊接、铆焊混合联接、螺栓联接。
二、单项选择题(共10分、每题1分)
1、将构件表面全部或一部分在平面上划出的平面图形称为( B )图。
A、投影
B、展开
C、轴测
2、当直线平行于投影面时,直线在该投影面的投影具有(C)性。
A、收缩
B、积聚
C、真实
3、弯曲件的号料长度应按(C)展开长计算。
A、外层
B、内层
C、中性层
4、焊缝局部热处理时,每侧母材的加热宽度及接管外围母材的加热宽度分别是:(C)
A、母材厚度2倍和接管、母材中较大厚度的4倍。
B、母材厚度4倍和接管、母材中较大厚度的2倍。
C、母材厚度2倍和接管、母材中较大厚度的6倍。
D、母材厚度6倍和接管、母材中较大厚度的2倍。
5、卷圆过程中,出现筒体两端曲率不等,原因是(B)
A、板料素线与轴辊中心不平行。
B、可调轴辊与其它轴辊不平行。
C、轴辊受力过大出现弯曲。
D、可调轴辊与其它轴辊间距太小。
6、能进行火焰矫正的钢材是(A)。
A、Q235-B。
B、T8。
C、65Mn。
D、60Si2Mn。
7、铆接件承受载荷时,作用力主要依靠(C)来传递的。
A、挤压力。
B、剪应力。
C、摩擦阻力。
D、拉力。
8、厚度较大的钢板,由于刚性较好,焊后没有明显变形,说明焊接应力是(D)。
A、很小的。
B、较小的。
C、没有的。
D、很大的。
9、材料在弯曲过程中、应力的分布情况是:(D)。
A、整个断面都有应力,且每处的应力是一样的。
B、整个断面都有应力,外层受拉伸,内层受挤压,没有一个不受压又不受拉的中层存在。
C、整个断面都有应力,外层受拉伸,内层受挤压,中间有一个既不受压又不受拉的中性层,就是厚度的中心。
D、整个断面都有应力,外层受拉伸,内层受挤压,中间有一个既不受压又不受拉的中性层,但不一定在厚度的中心。
10、对法兰安装要求、法兰面应垂直于接管或圆筒的主轴中心线。
安装接管法兰应保持法兰面的水平或垂直,其偏差均不得超过法兰外经(法兰外经<100mm时按100mm的计算=(B )
A、2%,且不大于3mm
B、1%,且不大于3mm
C、1%,且大于5mm
三、判断(共10分,每题0.5分)
1、补强圈在制造时,对补强圈角焊缝应进行检查,不得有裂纹、气孔、夹渣等缺陷,必要时还应作MT或PT检查。
(√)
2、在δ45厚的容器壳体上,有一2mm深的缺陷,可以直接修磨,不必焊补。
(√)
3、碳钢材料也应清除坡口及两侧母材表面的氧化物、油污及溶渣。
(√)
4、多段筒体拼接时,单个筒节的长度应不小于300mm。
(√)
5、容器上凡被补强圈、支座、垫板等覆盖的焊缝,均应打磨至与母材平齐。
(√)
6、试板应由施焊容器的焊工,采用与容器相同的条件和相同的工艺进行焊接,不一定非要带在纵缝上。
(×)
7、碳钢容器接管与法兰上的角焊缝,如图纸、工艺无要求,可不进行任何探伤。
(√)
8、水压试验时,应将容器内的空气排尽。
(√)
9、液压试验后应将液体排尽并用压缩空气吹干。
(√)
10、在压力容器上焊接的临时吊耳和拉筋垫板,应采用与壳体相同的材料,或性能相似的材料。
(√)
11、热处理后进行的焊缝返修,返修后应再做热处理。
(√)
12、焊后热处理应在焊接全部结束并检测合格后,并在耐压试验前进行。
(√)
13、压力容器的焊接接头应在焊接完成后立即进行无损检测。
(×)
14、拼接封头的焊接接头可以只在成形后进行无损检测,也可只在成形前无损检测。
(×)
15、弯制U形管要选择外径和U形管中心半径一样或接近的模具。
(×)
16、U形管弯制时都要求灌砂,填实后塞紧,防止变形。
(×)
17、冷作工划线可以用量角器或90度角尺划垂线。
(×)
18、材料在弯曲过程中,外层受拉,内层受压。
(√)
19、筒体的下料,宽度误差为±2,长度、对角线误差为±3。
(√)
20、液压试验的合格标准、⑴无渗漏,⑵无可见的异常变形,⑶试验过程中无异常的相声。
(√)
四、问答题(共25分,每题5分)
1、矫正的目的是什么?
答:是通过施加外力或局部加热,使较长纤维缩短,较短纤维伸长,最终使各层纤维趋于一致达到矫正目的。
2、确定工艺余量的因素有哪些?
答:有放样误差的影响;零件加工过程中误差的影响;装配误差的影响;焊接变形的影响;火焰矫正的影响。
3、结构放样包括哪些内容?
答:确定各部结合位置及连接形式;根据实际生产加工能力给以必要的改动;计算或量取零件料长及平面零件的实际形状;设计胎具或胎架。
4、弯曲管材时如何减小横截面的椭圆度?
答:在弯曲管材时,为了减小横截面的椭圆度,在生产过程中,常采用在管材内加填充物,或用圆锥槽的滚轮压在管材外面,或用芯棒穿入管材内部的方法进行弯曲。
5、什么叫展开?
答:将金属结构的表面或局部,按它的实际形状和大小依次摊开在一个平面上的过程叫展开。
五、综合题(共22分)
1、点状加热矫正薄板变形时,应注意哪些方面?(10分)
答:(1)加热的温度要适当,既要能够足以引起钢材的塑性变形,温度又不能太高,一般为650-800 。
(2)加热点的大小和点与点间的距离要合适。
一般情况下,视板材的厚度而定,排列要均匀,多呈梅花状布局。
(3)浇水急冷和木锤锤击的目的是为了钢板的纤维组收缩加快。
(4)加热时气焊炬不要来回晃动,束状小焰要垂直钢板,加热点不要过多,以免增加不应有的内应力。
2、一裤衩三通,尺寸见下图,请画出A管和B管上相贯线的放样图。
(外坡口,以内径为基准)(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