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理论识记部分)第一章 信息技术基础一、信息:指以声音、文字、语言、图像、动画、气味等方式所表示的实际内容。
注意:信息与信息载体的区分,上述中声音、文字、语言、图像、动画、气味是信息的载体。
信息经过加工处理后是人类社会的有价值的资源。
人类社会经历了六次信息革命:1、语言的形成,2、文字的创造,3、造纸术、印刷术的发明,4、电报、电话的发明,5、微电子技术(电子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应用和发展,6、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和信息网络的普及。
其中目前正在经历的信息革命是第六种。
二、信息技术——I nformation T echnology ,简称IT 。
现代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
1946年在美国诞生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ENIAC 。
“电脑之父”:冯·诺依曼 个人计算机——P ersonal C omputer ,简称PC按电子元件划分,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电子管、晶体管、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四个时代。
“IT 业第一定律”——计算机界的摩尔定律。
现代信息技术正向着智能化、多媒体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
网络技术(GGG) ——可以将因特网、高性能计算机、大型计算机、传感器、远程设备等融为一体,成为因特网发展的新一波浪潮。
USB —中文含义是“通用串行总线”,是目前流行的MP3等数码设备与计算机连接传递数据的常用接口。
三、信息的处理过程:采集、存储、输入、传输、加工、输出。
信息处理技术:模拟技术(模拟技术是用实物或电压、电流等连续变化着的物理量来表示相应不断变化着的信息)、数字技术(数字技术是把信息编成以0或1表示的二进制代码进行存储和处理。
) 模拟技术处理的信号受外界和元器件影响较大,信息易失真。
数字技术处理的信号受影响较小,信息不易失真;数字技术将逐步取代模拟技术的信息处理。
常见的数字设备有:扫描仪,摄像头,MD 、MP3,数码相机。
计算机是信息处理的最重要的工具。
四、目前计算机的结构都属于冯·诺依曼结构。
冯·诺依曼结构的计算机的特点是程序和数据统一存储并在程序控制下自动工作。
外存储器 计算机硬件系统 软件系统 中央处理器(输入设备 输出设备 存储器 软磁盘 硬磁盘 光盘 系统软件:如WINDOWS 、DOS 应用软件 如文字处理软件、图像处理软件、图书管理系统等实际应用软件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
人们所提到的“Pentium III 800”中Pentium III是指CPU的型号,800是指CPU的时钟频率,时钟频率越高,计算机运算速度越快。
CPU的处理字长越长,速度也越快。
计算机存储信息的最小单位是位(bit,比特),存储器中包含的存储单元的数量称为存储容量。
存储容量的基本单位是字节(Byte,简称B)。
8个位构成一个字节。
1个字节能存放一个英文字符,2个字节能存放1个汉字。
其他的单位还有KB、MB、GB、TB;1TB=1024GB,1GB=1024MB,1MB=1024KB,1KB=1024B。
计算机的存储器中存取速度由快到慢依次是内存(RAM,ROM)>硬盘>光盘>软盘。
五、软件常见的系统软件有操作系统(Windows,DOS,linux等)、监控管理程序、设备驱动程序、语言编译系统(Basic,Visua Basic,C++,Java,VB6等)。
常见的应用软件文字处理软件(Word),表格处理软件(Excel),多媒体创作软件(Powerpoint),网页制作软件(Frontpage),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网页浏览器软件(Internet Explorer),收发电子邮件软件(Outlook Express),图书管理软件,仓库管理软件等。
六、保护知识产权:2001年我国新颁布《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相关法律还有《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办法》、《实施国际著作权条约的规定》、《有效保护计算机实施知识产权的行动计划》和《刑法》中也有相关章节定义了计算机犯罪的罪名。
七、信息安全问题(信息犯罪)1.计算机黑客(Hacker):指利用不正当的手段窃取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口令和密码,从而非法进入计算机网络的人。
2.计算机病毒:人为编制的一种计算机程序,常见的有蠕虫病毒、特洛伊木马、尼姆达、CIH病毒、宏病毒等。
计算机病毒的特点:传染性、破坏性、潜伏性、可触发性、不可预见性、寄生性。
通常病毒传播途径:网络、软盘。
3.拒绝服务攻击4、信息污染5、信息侵权6、信息渗透信息安全防范:国家颁布《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常见的防毒、杀毒软件:KV3000,KILL,金山毒霸,瑞星等。
八、电子政务(政府事务电子化,即把日常的部分工作移到网上办理,要求信息化做到“三网一库”。
)电子商务:B2B,B2G,B2C,C2C,C2B,C2G等的含义。
第五章信息的数字化一、计算机中的所有信息都是以0和1表示的二进制信息,计算机处理的是数字信息。
(P107)计算机中的一位(1bit)可以有两种状态:0或1。
当有n位时,有2n种状态。
(如3位可以有8种不同的状态)二、二进制与十进制的转换:用计算器计算。
三、在计算机中,字母、字符是用ASCII码表示,ASCII码即美国国家信息交换标准码。
四、多媒体指多种媒体的集成。
现在的多媒体指包括文本、图形、声音、图片、动画和视频等基于计算机的媒体的集成物。
1、位图图像是由许多像小方块一样的“像素”组成的图像,计算机中一个比特存储一个像素,所以一幅分辨率为800*600的纯黑白图像中总共有800*600=480000个像素,所以需要存储空间为480000个比特。
相同分辨率的图像,颜色越丰富,所需要的存储空间也越大。
如是一个黑白图,实际上是一个1位色(有黑白两种情况,又称为2色图象,注意位色与色的区别。
)16色的图像需要4位二进制数来存储信息,256色的图像需要8位的二进制数来存储信息。
例:一幅分辨率为800*600的16色图像所点空间计算:800*600*4/8字节(16色即为2的4次,即4位色)一幅分辨率为800*600的16位色图像所点空间计算:800*600*16/8字节(16位色可以直接相乘,它实际上是65536色,即2的16次方)2、矢量图形是存储在计算机中的一系列的指令,而不是像素。
矢量图形与位图图像的区别:位图图像存储的是像素,所以当位图图像被拉大以后,会产生“锯齿形”失真。
而矢量图形不会产生失真。
3、视频是由一连串相关的静止图像组成。
所以一般视频的存储空间比较大。
4、音频的数字表示方法是对声波进行采样。
每秒对声音波形的采样次数称为“采样频率”,用“赫兹”(Hz)作单位。
一般立体声的采样频率为44KHz。
计算机处理的信息是数字化后的信息,但图像、视频、音频数字化后数据非常庞大,需进行压缩。
压缩方式:有损压缩和无损压缩。
有损压缩是指以损失图像的色彩信息作为代价使图像文件变小。
无损压缩是指使用一些压缩软件如Winzip、winrar等将文件压缩成一个较小的文件,便于携带,使用时再用这些压缩软件解压还原。
五、多媒体制作工具:Powerpoint第二章操作系统基础一、操作系统(简称OS),是人与计算机交流的接口程序,是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的接口,是管理计算机的全部硬件、软件资源的程序。
二、操作系统的作用:(1)用户与计算机系统之接的接口;(2)计算机系统资源的管理者:处理器管理、存储器管理、I/O设备管理、文件系统管理。
三、操作系统分类:按功能特征分为:批处理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分时操作系统。
常见操作系统:微机操作系统:单用户单任务(DOS)、单用户多任务(Windows 95、Windows 98)网络操作系统:多用户多任务(Unix、Netwarew、Wndows NT、Windows 2000、Linux)四、文件是数据的一种组织形式。
Windows的工作机制中关键的三个概念就是窗口、消息、文件。
文件名:主文件名. 扩展名,Windows 98中文件名长度不超过255个字符。
文件名中不能使用下列字府:?\ / : * < > | ”文件类型:记事本中创建的文件扩展名为txt,Word中创建的文件扩展名为doc,画图程序中创建的文件扩展名为bmp,录音机中创建的文件扩展名为wav,Excel中创建的文件扩展名为xls ,Frontpage中创建的文件扩展名为htm、html。
(图像文件中的WMF是失量图,放大不会失真)文件的长度:即文件的大小,用字节(B),千字节(KB),兆字节(MB),千兆字节(GB)表示,要把文件存放于软盘中首先要考虑文件的大小,因软盘的容量只有1.44MB。
文件的存取控制属性:只读、存档、隐藏、系统。
五、Windows的文件目录结构为树形目录结构。
在一个文件夹中可以有文件或子文件夹。
资源管理器是Windows中用于硬件资源、软件资源管理的重要工具。
在资源管理器文件夹窗口中,文件夹前有+号表示该文件夹中有子文件夹且未展开,文件夹前有-号表示该文件夹中有子文件夹且已展开,文件夹前没有+号也没有-号表示该文件夹中没有子文件夹,但可能有文件。
回收站作用:存放被删除的文件,必要时可从回收站中还原这些文件,清空回收站可释放一些磁盘空间。
计算机中常用的硬件资源管理的操作方法(同时要注意它的上机操作方法):(1)设备管理:控制面板-系统,常规中可查看计算机的CPU型号、内存大小,设备管理器中为计算机中的所有硬件设备情况。
(2)桌面背景:控制面板-显示,背景屏幕保护程序:控制面板-显示,屏幕保护程序(3)桌面主题:控制面板-桌面主题(4)添加、删除程序:控制面板-添加、删除程序(5)系统监视器:开始-附件-系统工具-系统监视器,可以观察系统资源使用情况。
(6)磁盘碎片整理:开始-附件-系统工具-磁盘碎片整理程序,第四章计算机网络基础一、构成计算机网络的三要素:1.通信主体:具有独立操作系统的计算机(网络服务器和工作站)2.通信设备:信息传输介质(即网线:双绞线、网轴电缆、光纤、卫星信道)3.通信协议: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的某种约定,现普遍采用的网络协议是TCP/IP二、计算机网络的作用:1.资源共享:如文件资源、硬件资源(网络打印机)2.集中管理和分布处理:如在银行系统中的管理。
3.远程通信:如聊天、发邮件等。
三、计算机网络分类:1.局域网(简称LAN):分布在1~2千米内的计算机连成的网络。
如校园网、一个机房的网络。
(有关局域网的其它概念)拓扑结构:总线型、星型、环型、树型及具体的图型(参见教科书P43)集线器的概念(HUB)--分为共享式集线器和交换式集线器(即交换机)局域网的连接:即计算机与集线器的连接以及集线器之间的级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