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作业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理论本章的主要知识点:1.国民收入的含义(1)国民收入的定义;(2)名义国民收入、实际国民收入、潜在国民收入和人均国民收入。
2.国民收入的核算方法(1)国民收入核算的理论依据;(2)用支出法核算国民收入;(3)用收入法核算国民收入;(4)国民收入的其它衡量指标。
3.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1)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2)国民收入指标的重要性;(3)国民收入指标的局限性。
一、单项选择1.国内生产总值是()的市场价值。
A.一年内一个经济中所有交易;B.一年内一个经济中生产的所有商品和服务;C.一年内一个经济中交换的所有最终商品和服务;D.一年内一个经济中生产且交换的所有最终商品和服务。
2.()不列入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
A.出口到国外的一批货物;B.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C.经纪人为一座旧房买卖收取的一笔佣金;D.保险公司收到一笔家庭财产保险费。
3.一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小于国内生产总值,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
A.大于;B.小于;C.等于;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
4.计入GDP的是()。
A.购买一辆用过的旧自行车;B.购买普通股票;C.汽车制造厂买进且被全部用掉的10吨钢板;D.银行向某企业收取一笔货款利息。
5.GDP不反映()。
A.卖掉以前拥有的住房时,付给房地产经纪商的佣金;B.在游戏中赢得的100美元;C.新建但未销售的住房;D.向管道工维修管道支付的工资。
6.实际GDP是通过()得到的。
A.当期GDP乘以GDP缩减指数;B.当期GDP除以GDP缩减指数;C.当期GDP乘以基期价格;D.当期GDP除以基期价格。
7.假设第1年即基年有当期产出为10000,如果第8年价格缩减指数翻了一倍而实际产出增加了50%,则第8年的当期产出等于()。
A.2000;B.30000;C. 40000;D.15000。
8.经济学上的投资是指()。
A.企业增加一笔存货;B.建造一座住宅;C.企业购买一台计算机;D.A、B、C。
9.如果某国的资本存量在年初为5000亿美元,在本年度生产了500亿美元的资本品,资本耗费补偿为300亿美元,那么,这个国家在本年度的总投资和净投资分别为()。
A.5800和800;B.5800和200;C.500和200;D.500和300。
10.下面不属于总支出的是()。
A.政府购买支出;B.税收;C.净出口;D.投资。
11.对政府雇员支付的报酬属于()。
A.政府购买支出;B.转移支付;C.税收;D.消费。
12.若C=4000亿美元,I=700亿美元,G=500亿美元,M=250亿美元,则GDP等于()。
A.5450亿美元;B.5200亿美元;C.4950亿美元;D.4700亿美元。
13.()不是公司间接税。
A.销售税;B.公司所得税;C.货物税;D.流转税。
14.()不是要素收入。
A.总统薪水;B.股息;C.公司对灾区的捐献;D.银行存款取得利息。
15.若个人收入为$550,所得税为$80,消费为$430,个人储蓄为$40,那么个人可支配收入为()。
A. $500;B. $480;C. $470;D. $440。
二、名词解释1.国内生产总值;2.国民生产总值;3.名义GDP;4.实际GDP;5.人均GDP;6.潜在GDP;7.GDP缩减指数;8.最终产品;9.中间产品;10.总投资;11.净投资;12.重置投资;13.政府购买;14.净出口;15.国内生产净值;16.狭义国民收入;17.个人收入;18.可支配收入。
三、简答题1.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有哪些异同点。
2.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时,为什么要把中间产品剔除在外?如果计算了这些商品,结果会如何?3.什么要区别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和实际国内生产总值?4.为什么从公司债券得到的利息应计入GDP,而人们从政府得到的公债利息不计入GDP?5.为什么人们购买债券和股票从个人来说可算是投资,但在经济学上不能称为投资?四、论述题1.试述国内生产总值(GDP)的两大主要核算方法。
2.为什么说国民收入核算是宏观经济分析的前提?国民收入指标存在哪些缺陷?五、计算题1.假设某国某年有下列国民收入统计资料:表11-1 某国某年国民收入帐户单位:10亿美元请计算:(1)国内生产总值;(2)国内生产净值;(3)国民收入;(4)个人收入;(5)个人可支配收入;(6)个人储蓄。
2.设一经济社会生产五种产品,它们在2000年和2008年的产量和价格分别如下表所示,试计算:表11-2 2000年和2008年的产量和价格(1)2000年和2008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2)如果以2000年作为基年,则2008年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为多少?(3)2000-2008年的国内生产总值缩减指数,2008年价格比2000年价格上升了多少?3.假定国民生产总值是5000,个人可支配收入是4100,政府预算赤字是200,消费是3800,贸易赤字是100(单位:亿美元)。
试计算:(1)储蓄;(2)投资;(3)政府支出。
4.假定一个经济体系中,消费为1000,储蓄为100,政府支出为300,如果政府预算是平衡的,请计算GDP。
5.假设储蓄S=200,预算赤字为50,贸易赤字为10,则投资为多少?6.若GDP=500,消费C=350,转移支付减去税收为20,投资I=150,预算赤字为120,那么净出口为多少?第十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本章的主要知识点: 1.国民收入均衡公式(1)均衡国民收入的含义 (2)国民收入的均衡条件 (3)国民收入均衡公式2.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与变动(1)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均衡公式 (2)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 (3)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4)投资乘数的含义及决定因素 3.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与变动(1)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均衡公式 (2)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3)政府购买乘数、税收乘数、平衡预算乘数、政府转移支付乘数4.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与变动(1)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均衡公式 (2)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3)进口乘数和出口乘数 一、单项选择题1.存在闲置资源的条件下,投资增加将使国民收入( )。
a .增加,且收入的增加量等于投资的增加量;b .减少,且收入的减少量等于投资的增加量;c .增加,且收入的增加量多于投资的增加量;d .减少,且收入的减少量多于投资的增加量。
2.在两部门经济中,收入在( )时均衡下来。
a .储蓄等于实际投资; b .消费等于实际投资; c .储蓄等于计划投资;d .消费等于计划投资。
3.消费函数)100(00<<>+=c C cY C C d ,表明,平均消费倾向随着可支配收入d Y 的增加而( )。
a .递减;b .递增;c .不变;d .先递减后递增。
4.储蓄函数)100(00<<<+=s S sY S S d ,表明,平均储蓄倾向随着可支配收入的增加而( )。
a .递减;b .递增;c .不变;d .先递减然后递增。
5.在产品市场收入决定模型中,实际GDP高于均衡GDP,意味着()。
a.储蓄大于实际投资;b.储蓄小于实际投资;c.储蓄大于计划投资;d.储蓄大于计划投资。
6.在短期,实际GDP可能()潜在GDP。
a.等于; b.大于;c.小于;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7.在产品市场收入决定模型中,政府同时等量地增加购买支出与税收,则GDP()。
a.将下降,且下降量等于税收的增加量;b.将下降,但下降量少于税收的增加量;c.将增加,且增加量等于府购买支出的增加量;d.将增加,且增加量少于政府购买支出的增加量。
8.假定其他条件不变,税收增加将引起GDP()。
a.增加,但消费水平下降; b.增加,同时消费水平提高;c.减少,同时消费水平下降; d.减少,但消费水平提高。
9.在产品市场收入决定模型中,如果净出口增加,则GDP()。
a.将下降,且下降量等于净出口的增加量;b.将下降,但下降量多于净出口的增加量;c.将增加,且增加量等于净出口的增加量;d.将增加,但增加量多于净出口的增加量。
10.产品市场上三部门经济中的投资乘数()四部门经济中的投资乘数。
a.等于; b.大于;c.小于; d.既可以大于也可以小于。
11.在凯恩斯的两部门经济模型中,如果边际消费倾向为0.6,那么投资乘数为( )。
a.1.6;b.2.5;c.5;d.4。
12.下列不会使收入水平增加的情况是()。
a.自发性支出增加; b.自发性税收下降;c.政府转移支付增加; d.净税收增加。
13.已知:国民收入总额等于10亿元,政府预算有1亿元的赤字,净出口有1亿元的逆差,储蓄额等于2亿元,则()。
a.消费额等于7.5亿元; b.政府支出额为1.5亿元;c.消费加政府支出等于8亿元; d.投资等于2亿元。
14.若其他情况不变,所得税税率提高时,投资乘数( )。
a .将增大; B .将缩小; c .不变; d .可能增大也可能缩小。
二、名词解释1.均衡国民收入; 2.边际消费倾向; 3.平均消费倾向; 4.边际储蓄倾向; 5.平均储蓄倾向; 6.边际税收倾向; 7.投资乘数; 8.政府购买乘数; 9.税收乘数; 10.政府转移支付乘数; 11.平衡预算乘数; 12.出口乘数; 13.进口乘数。
三、简答题1.产品市场上国民收入均衡时,计划存货投资和非计划存货投资是否都是零?2.为什么政府购买乘数大于税收乘数的绝对值?3.为什么四部门经济中的投资乘数小于三部门经济中的投资乘数?4.当税收为收入的函数时,为什么税率提高,均衡收入会减少?定量税增加会使收入水平上升还是下降,为什么?四、论述题1.凯恩斯认为消费与收入之间有哪些关系?2.什么是消费倾向?能否说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都总是大于零而小于1? 3.在产品市场两部门经济模型中,为什么国民收入总是在S I =时达到均衡水平?五、计算题1. 假设在两部门经济中,社会消费函数Y C 75.0100+=,投资为I=50。
(1)求均衡收入;(2)如果当时实际产出(即收入)为1000,试求企业非计划存货投资。
2.设消费函数为d Y C 8.0150+=,投资I=50,政府购买G=100,税收T=50+0.25Y ,出口X=40,进口M=20+0.1Y 。
(1)求均衡收入; (2)求净出口。
3.假设某经济社会的消费函数为d Y C 8.0100+=(Y d 为可支配收入),投资I=200,政府购买支出G=100,政府转移支付TR=62.5,税收T=0.25Y 。
(1)求均衡收入;(2)求投资乘数、政府购买乘数、税收乘数、转移支付乘数和平衡预算乘数; (3)假定该社会达到充分就业所需要的国民收入1325,试问通过增加政府购买、减少税收以及增加政府购买和税收同一数额来实现充分就业国民收入,各需增加多少份额?4.假定某经济社会的消费函数C=30+0.8d Y ,净税收n T =50,投资I=60,政府支出G=50,净出口函数NX=50-0.05Y ,求:(1)均衡收入;(2)在均衡收入水平上净出口余额; (3)投资乘数;(4)投资从60增加到70时的均衡收入和净出口余额;(5)当净出口函数从NX=50-0.05Y 变为NX=40-0.05Y 时的均衡收入和净出口余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