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药理学题库(有答案)1.临床药理学的重点研究包括药效学、药动学、毒理学、新药的临床研究与评价以及药物相互作用。
2.临床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药效学、药动学与生物利用度研究、毒理学研究、临床试验与药物相互作用研究。
3.临床药理学试验必须遵循XXX提出的三项基本原则,即随机、对照、盲法。
4.正确的描述是:安慰剂在临床药理研究中有实际的意义,临床试验中应设立双盲法,单盲法指对病人保密而非医生,安慰剂在试验中也可能引起不良反应,新药的随机对照试验必须使用安慰剂。
5.药物代谢动力学的临床应用包括给药方案的调整及进行TDM、给药方案的设计及观察ADR、进行TDM和观察ADR、测定生物利用度及ADR、测定生物利用度、进行TDM和观察ADR。
6.临床药理学研究的内容不包括剂型改造。
7.安慰剂可用于某些作用较弱或专用于治疗慢性疾病的药物的阴性对照药、治疗轻度精神忧郁症、已证明有安慰剂效应的慢性疼痛病人、一些证实不需用药的病人,但不包括危重、急性病人。
8.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的内容包括新药体内过程及给药方案、比较新药与已知药的疗效。
9.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包括药物所处环境的pH值、病人的精神状态、肝、肾功能状态、药物血浆蛋白率高低以及肾小球滤过率高低。
10.在碱性尿液中,弱碱性药物解离多、重吸收少、排泄快。
11.地高辛血浆半衰期为33小时,按逐日给予治疗剂量,血中达到稳定浓度的时间为9天。
12.不正确的描述是:药物血浆半衰期能反映体内药量的消除速度。
C.通常涉及数百名病人D.研究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征E.确定药物的最佳给药途径和剂量37.新药临床Ⅲ期试验的目的是()A.评价药物的安全性B.评价药物的疗效C.评价药物的毒副反应D.评价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征E.评价药物的最佳给药途径和剂量38.新药临床Ⅳ期试验的目的是()A.评价药物的安全性B.评价药物的疗效C.评价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征D.评价药物的毒副反应E.评价药物的最佳给药途径和剂量39.以下哪项不属于新药研发的前期研究()A.药理学实验B.毒理学实验C.药代动力学实验D.临床试验E.化学合成40.以下哪项不属于新药研发的后期研究()A.Ⅰ期临床试验B.Ⅱ期临床试验C.Ⅲ期临床试验D.Ⅳ期临床试验E.化学合成48.老年人使用胰岛素后容易出现低血糖或昏迷,原因是内分泌系统变化对药效学的影响。
此外,老年人的免疫功能、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也会发生变化,但它们对药效学的影响不是导致低血糖或昏迷的主要原因。
另外,老年人用药依从性也会对药效学产生影响。
49.老年患者用药的基本原则包括:不必要的药物不用最好;宜选用缓、控释药物制剂;用药期间应注意饮食的选择;尽量简化治疗方案;注意饮食的合理选择和搭配。
其中不正确的是“用药期间应注意食物的选择”,正确的是“用药期间应注意饮食的选择”。
50.老年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的原则包括:老年患者常有肝功障碍,主要经肝灭活的抗生素如氯霉素、红霉素、四环素等应慎用或禁用;老年患者有肾功能减退,药物肾清除减慢,氨基苷类、四环素类、氨苄西林、羧苄西林应根据肾功减退情况适当减量或延长给药间隔时间;老年患者患感染性疾病,宜选用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氟喹诺酮类杀菌药。
抗菌药物一旦选定,在疗效未确定之前,疗程不应少于5天,不超过14天。
以上都是正确的。
51.联合用药的意义在于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常随着联合用药的种类和数量的增多而增加。
联合用药的结果主要是药效学方面出现增强作用,氨基甙类抗生素之间联合用药可提高疗效。
pH值的变化可能会影响药物的体内过程。
52.正确的联合用药是氯丙嗪+呋塞米,这两种药物可以协同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53.不正确的联合用药是碳酸氢钠+庆大霉素,这两种药物之间没有协同作用,同时使用可能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54.苯巴比妥使双香豆素抗凝血作用减弱的原因是,苯巴比妥诱导肝药酶使双香豆素代谢增加,从而减少药物在体内的浓度,降低了抗凝血作用。
55.磺胺类药物导致新生儿核黄疸的原因是,磺胺类药物与胆红素竞争结合血浆清蛋白,使游离胆红素增加,侵犯了脑神经核。
56.磺胺类药物增强硫喷妥钠的麻醉作用的原因是,磺胺类药物与血浆清蛋白的结合率高,使硫喷妥钠血中游离浓度增高,从而增强了麻醉作用。
C.对氯丙嗪等抗精神病药所致的震颤麻痹有效,其作用机制是补充脑内多巴胺不足。
然而,与A型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合用会导致高血压危象。
XXX治疗震颤麻痹的机制是促进多巴胺的释放。
治疗癫痫持续状态首选药物是苯巴比妥肌注。
苯妥英钠急性中毒的主要表现为牙龈增生和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治疗胆绞痛宜选用哌替啶或哌替啶+阿托品。
吗啡急性中毒的特异性拮抗药是纳洛酮。
连续反复应用吗啡最重要的不良反应是呼吸抑制。
哌替啶与吗啡相比,不具有过量中毒时瞳孔散大的特点,但对胃肠道有解痉作用,成瘾性和抑制呼吸作用较吗啡弱,镇痛作用比吗啡强,作用维持时间较短。
阿司匹林的临床应用包括缓解轻、中度疼痛,尤其是炎症疼痛,抗风湿和小剂量用于防治血栓栓塞性疾病。
治疗失眠的首选药物是安定静注。
苯巴比妥是诱导肝药酶作用强的药物。
治疗癫痫大发作首选药物是苯妥英钠。
基础麻醉常用药物是硫喷妥钠。
吩噻嗪类抗精神病药包括氟哌啶醇、硫利达嗪、氯丙嗪和奋乃静,而米帕明和氟哌噻吨则兼具抗焦虑和抗抑郁症作用。
氯丙嗪临床主要用于退热、防晕和抗精神病,但不具有使催乳素分泌增多的药理作用。
此外,氯丙嗪可阻断a受体引起血压下降,可用于晕动病之呕吐,但不会引起致锥体外系反应,而是抑制体温调节中枢。
91.氯丙嗪常见副作用是锥体外系反应,而非其他选项。
92.氯丙嗪引起的锥体外系反应临床表现包括震颤麻痹、急性肌张力障碍和静坐不能,而非其他选项。
93.抗躁狂药的首选药物是碳酸锂,而非其他选项。
94.强心药物包括地高辛、肾上腺素和洋地黄毒苷,而非毒毛花苷K和氨力农。
95.强心苷治疗心力衰竭的主要药理学基础是正性肌力作用,而非其他选项。
96.强心苷的药理学作用包括降低衰竭心脏心肌耗氧量、正性肌力作用和减慢心率,而非其他选项。
97.强心苷治疗量减慢心律是由于直接抑制窦房结自律性,而非其他选项。
98.对强心苷急性中毒所引起的快速型室性心律失常,疗效最佳的药物是利多卡因,而非其他选项。
99.不宜使用强心苷的心力衰竭类型包括缩窄性心包炎,而非其他选项。
100.强心苷中毒的心脏毒性反应不包括窦性心动过速,而是包括其他选项。
101.血管扩张药改善心衰的心脏功能是由于减轻心脏的前、后负荷,而非其他选项。
102.速效强心苷包括毒毛花苷K,而非其他选项。
103.ACEI类药物包括卡托普利、XXX和卡维地洛,而非其他选项。
104.通过释放NO使cGMP合成增加而松弛血管平滑肌的药物是硝酸甘油,而非其他选项。
105.伴有支气管哮喘者禁用的药物是酚妥拉明,而非其他选项。
106.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1亚型拮抗剂药物包括洛沙坦和卡维地洛,而非其他选项。
107.直接扩张血管的降压药物是硝酸甘油,而非其他选项。
108.β1受体阻滞剂包括普萘洛尔,而非其他选项。
A。
淋巴瘤B。
白血病C。
肺癌D。
结肠癌E。
胃癌头孢噻吩、头孢噻肟、头孢氨苄和头孢唑啉等药物均对肾脏有毒性。
不属于大环内酯类的抗生素是:红霉素、乙酰螺旋霉素、麦迪霉素、林可霉素和克拉霉素。
四环素类、氯霉素类、红霉素、异烟肼和青霉素是抗生素。
治疗沙眼衣原体感染首选麦考酚酸。
治疗立克次体病首选四环素类药物。
治疗伤寒、副伤寒首选氯霉素。
治疗结核病首选异烟肼。
治疗军团病首选大环内酯类药物。
服用磺胺类药物时,加服小苏打的目的是使尿偏碱性,增加某些磺胺药的溶解度。
氯霉素主要的严重不良反应是抑制骨髓造血功能。
广谱和抗绿脓杆菌的药物是氨苄西林、阿莫西林、青霉素G、青霉素V和羧苄西林。
兼有抗震颤麻痹作用的抗病毒药是金刚烷胺。
抗病毒药不包括金刚烷胺。
治疗单纯疱疹病毒脑炎首选的药物是XXX。
目前各期艾滋病患者包括3个月以上婴儿的首选药物是XXX。
主要用于S期的抗癌药是抗代谢药。
主要用于M期的抗癌药是长春新碱。
羟基脲抗代谢作用机制是抑制嘌呤类核苷酸形成。
阿糖胞苷抗代谢作用机制是抑制DNA多聚酶。
甲氨喋呤抗代谢作用机制是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
6-巯基嘌呤抗代谢作用机制是阻止嘧啶类核苷酸形成。
5-氟尿嘧啶抗代谢作用机制是阻止嘌呤类核苷酸形成。
可作为救援剂,拮抗甲氨喋呤毒性的药物是叶酸。
环磷酰胺对淋巴瘤的疗效较显著。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恶性肿瘤,它主要影响骨髓和骨骼系统。
这种疾病通常会导致骨骼疼痛、贫血、骨折和肾衰竭等症状。
治疗方案包括化疗、放疗和骨髓移植等。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是一种白血病,它起源于淋巴细胞。
这种疾病通常会导致贫血、易出血和感染等症状。
治疗方案包括化疗和骨髓移植等。
卵巢癌是女性生殖系统中最常见的癌症之一。
这种疾病通常会导致腹部不适、腹胀和消化不良等症状。
治疗方案包括手术、化疗和放疗等。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癌症之一。
这种疾病通常会导致乳房肿块、溢液和皮肤改变等症状。
治疗方案包括手术、化疗和放疗等。
恶性淋巴瘤是一种影响淋巴系统的癌症。
这种疾病通常会导致淋巴结肿大、发热和体重减轻等症状。
治疗方案包括化疗、放疗和免疫疗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