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导入方法种类1小学语文教学导入方法种类一、情境导入法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在教学中,巧设机关,引起悬念,制造冲突,激疑引思,诱发思维,启迪智慧,使学生处在兴奋状态,这样有利于教学顺利进行,从而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如果有效的利用所创设的情境,渲染气氛,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课堂教学,效果自然会好。
如《锄禾》这首诗是讲农民劳动辛苦的,目的是让学生知道粮食来之不易,要珍惜粮食的道理。
导入课文时可出示多媒体视图课件《老农锄禾》让学生细致观察,教师有感情叙述图意:“中午,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
烈日下,一位农民爷爷手握锄头锄地,汗水浸透了他的衣裳,头上的汗滴像断了线的珠子往下直落。
他舍不得歇一会儿,擦擦汗,继续锄起来。
同学们,这位农民爷爷辛苦吗?粮食来得容易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锄禾》这首诗。
”二、营造气氛、激趣导入法苏霍姆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兴趣。
”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才会积极主动进行学习,并把学习当作一种享受。
结合所授课文的内容及特点,用谜语或儿歌等形式激趣导入新课,既活跃课堂气氛,拓宽学生视野,发展想象力,又寓教于乐。
如教学《太阳》,老师先营造一种竞争的氛围,让学生猜一个与“太阳”有关的谜语:不是吃的,比吃的更重要,不是穿的,比穿的更重要;眼睛能看见,手却摸不到,实际上很大很大,看上去很小很小,没有它就没有世界,有了它就万物欢笑。
由谜语导入对课文的学习,过渡自然,学生兴趣浓厚,都积极思考想第一个得出谜底,在争猜谜底的过程中,学习的积极性潜意识地被调动起来。
三、质疑法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疑”是点燃学生思维探索的火种。
如果教师在课前就紧扣教学内容设置悬念,提出疑问,且语调、语势、语音都很讲究,并能紧紧抓住学生的好奇心,这无疑将为下面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巧妙的导语如果蕴藏着丰富的问题情境,往往还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能让学生处于欲答而难以言表的着急之态。
如教学《三个小伙伴》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小朋友们知道种树时需要些什么工具吗?老师看见三个小伙伴去种树,可他们扛着树,手里却没什么工具,但是他们还是把树种好了。
你们想不想知道他们是怎样种树的呀?请打开课文――《三个小伙伴》。
”这一导语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急于弄清问题的心情驱使他们认真学习课文。
四、故事诱导导入法此是指教师利用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先叙述一个与课文内容相联系的生活实例或故事(例如科学发现时的典故、轶事、寓言、笑话等),以诱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活动,使学生产生学习新课兴趣的一种导课方式。
一般而言,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喜欢听故事,尤其当他们听懂了老师讲的故事时,更加乐不可支。
如教学《骄傲的孔雀》一课,老师先给大家讲绿孔雀帮助橄榄坝人致富的故事。
让学生议一议,故事中的孔雀是一只怎样的孔雀?然后很快转入课题:“大家可知道我们今天在新课中要了解的孔雀却不是这样的,它是一只――”“骄傲的孔雀!”同学们脱口而出,这样又进入到新课的学习之中。
五、谈话导入法教学《桂林山水》时,我先描述:“我们的祖国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她有连绵起伏的崇山峻岭,有白浪滔天的万里大川,有一望无际的良田沃野,有星罗棋布的岛屿和湖泊……特别是在我们伟大祖国的西南方,更有一处因山清水秀的风景而闻名于世界的地方,那就是山水甲天下的桂林。
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会把我们带到那驰名天下的桂林,去领略那桂林山水秀丽多姿的风景。
”这样使学生迫切想了解桂林的山水,增加了对课文的学习兴趣。
2小学语文教学导入方法种类一、新旧知识导入带着旧知识学习新知识,再通过比较、体会和摸索找出普遍性的知识规律,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如《刻舟求剑》我这样导入:“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故事,一个学期以来同学们一定读了不少的成语故事。
谁能说说你读过哪些成语故事?”旧知识导入法:学生说成语故事的名字,或找一个学生说一个成语故事。
讲故事导入法:同学们刚才说得非常好,有机会我们开一个成语故事会,好不好?生:好。
“每个成语都是一个故事,每个成语都告诉人们一个道理。
今天我们再学一个成语故事《刻舟求剑》(板书课题)。
”“看看《刻舟求剑》讲了什么样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二、故事导入法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提到讲故事、听故事,没有一个小孩子是不感兴趣的。
教师在授课前,花极短的时间,用绘声绘色的语言,讲述一则引人入胜的小故事,显得亲切自然,课堂上一定鸦雀无声,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全部集中起来,同时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例如教《桂林山水》一课,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当时的心理状态,我这样导入:“同学们,去年暑假,老师有幸去广西桂林游玩一趟,那满眼的奇山秀水,真是大自然的千古杰作,使人心旷神怡,那里的山石河流、小桥树木几乎都流传着一段动人的神话故事。
如父子岩,据说古时候有父子俩,姓龙,他们的造船手艺非常高。
造的船不但粮食装得多,行起来也非常快,不料,一个姓万的员外看中了他们,死逼着父子俩连夜赶造一条大船。
准备搜刮老百姓的粮米,好献给皇帝买官做。
粮米被他们搜刮完了,不要闹饥荒,饿死老百姓吗?龙家父子不肯干,藏在这里的岩洞里,因没有吃的,最后饿死了,父子岩就这样得名。
另外,桂林山水的绮丽景色中,还有象鼻山,斗鸡山,麽密山,望夫石……同学们,有没有兴趣去欣赏呢?喜欢听听那神奇的故事吗?现在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学习《桂林山水》这一课。
”三、悬念导入借鉴说书人“且听下回分解”的妙术,讲到最扣人心弦的时候,有意避而不讲,吸引听众“且听下回分解”,将这种技巧运用于新课的导入之中,以悬念作为激发学生好奇心的触发点,使学生产生强烈欲望,产生弄个水落石出的想法。
在技巧上必须发人深省,留有无穷余味,引人入胜。
如讲《草船借箭》一文时,我在课堂初始扮演说书人,来了一段说书:“话说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三足鼎立。
当时,曹操刚刚把刘备打败,又要进攻孙权。
这时的孙权、刘备都像热锅上的蚂蚁,唯恐曹操一下子吃掉自己,于是这两家就商议联合起来对付曹操,先下手为强。
刘备就派遣自己的军师诸葛亮到孙权那协助作战。
孙权的手下有一员大将,名字叫周瑜。
他很嫉妒诸葛亮的才能,于是暗地里盘算,企图整治和加害诸葛亮。
他假借商议军事为名,叫诸葛亮三天之内必须造十万支箭。
在这仅仅三天的时间里,周瑜又设置了种.种障碍,不但不给诸葛亮造箭所用的材料,而且让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如果三天之内造不出十万支箭,就会被就地正法。
欲知诸葛亮如何三天之内造十万支箭,他的‘高招’如何,请同学们自己认真读课文《草船借箭》。
”四、图画导入法这是低年级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借助教材中的插图挂图,通过指导学生观察、想象,有意识地将图文结合起来,愉快地接触课文。
如《诚实的孩子》可利用书中插图导入:“图中画了几个人?他们在望着什么东西?那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结果又怎样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这种导入法具有直观性,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五、歌唱导入法贝多芬说:“音乐能使人类的精神爆出火花。
”音乐作为表情艺术,能动之以情,体现最深刻的主体内心生活。
音乐是心情的艺术,它直接针对心情。
因此,我在某些课的开头,总是千方百计地把学生熟悉的喜欢的或者传统的歌曲与课文的主题或情节联系起来,让学生唱这些歌,自然地导入新课。
例如教《景阳冈》这篇课文时,正好中央电视台刚刚播放过电视连续剧《水浒传》,学生对剧情基本了解,尤其对主题曲《好汉歌》更是情有独钟,都能把这首激烈跳跃直抒胸臆的主题曲唱得很好。
我紧扣学生的这个兴奋点,在板书课题后,让学生把这首歌大胆地齐唱了两遍,学生兴趣盎然,都想早些知道课文是怎样深入细致地描绘他们心目中的好汉的。
3小学语文教学导入方法种类一、图片导入小学生年龄小,比起静止枯燥的文字来,优美生动的图片更富有感染力与吸引力,更能集中学生的精力与思维,使学生对图片产生强烈的兴趣,从而实现学生思维与兴趣点的顺利转移。
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插图、教学挂图、简笔画或从互联网上收集的相关图片,将丰富的教学信息寓于生动形象的图片中,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如在学习《草原》一课时,由于大部分学生都没有亲身去过草原,对草原没有太深的印象和太多的了解,自然无法领会作者所描写的草原的美与蒙汉情。
我在课前从互联网上收集与草原有关的图片,在课上运用多媒体轮番展示给学生,学生很快被优美的草原风光所吸引,如同置身于壮丽辽阔的大草原中,在吮吸草原的气息。
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来谈谈对草原的印象与了解等。
然后,我顺势导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老舍先生的《草原》,和作者一起走入蒙古大草原,看看作者笔下的草原是什么样的。
”这样的导入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能够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更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与掌握。
二、问题导入“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疑问是思维的开端、学习的动力,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
小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他们喜欢问为什么,喜欢探究。
通过提出问题,我们可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对文本产生强烈的阅读动机与探究欲望,使学生带着高昂的学习情绪与饱满的学习状态投入到新知的学习中来。
如在学习《梅花魂》这一课时,我让学生思考:“题目梅花魂中的魂是什么意思?”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进入了求知的愤悱状态,并在好奇心与求知欲的驱动下产生了强烈的探究动机与行为,从而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音乐导入音乐是一门艺术,有着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小学生爱跳爱唱,每个学生都会唱许多歌曲。
采用音乐来导入新课,无疑对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音乐以特殊的方式向人们传递着信息与情感,通过旋律、节奏、语气与语调的变化能让没有生命的文字动起来、活起来,给予人们强烈的精神震撼与艺术感染,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可以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中,使学生如临其境,张开想象与联想的翅膀。
如在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这一类表现亲情的课文时,在导入阶段我们可以为学生播放《真的爱你》《母亲》等表达父母亲情的歌曲,在悠扬的旋律中可以将学生带入表现父母亲情的特定氛围中,从而让学生带着特定的情感来学习这类文章,为教学打下感情基调,更利于学生了解文中所表现的父母亲情。
四、视频导入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可以为学生创设图文并茂、声像俱全、动静结合的教学情境,具有化抽象为形象,化静止为动态,化无形为有形的特点,同时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将传统教学手段难以展现的教学内容直观形象地再现于学生面前,这样更利于学生的理解。
如在学习《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时,我从网上收集影视剧片断,在课上播放给学生,让那段屈辱的历史真实地再现于学生面前,让学生为视频中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而自豪,为它的毁灭而产生强烈的民族意识,真切地感受中国曾经蒙受的屈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