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设备
• 液压:与电动锚机相比,在同样的功率下,具有 体积小,重量轻的优点,而且运动平稳,能实现 无极调速,能自动防止过载及便于遥控等优点。
第二章 锚设备
• 船舶不仅要求运动性能优良,还要保证在 一切可能发生的情况下(货物的装卸,人
员的上下,等候或空出码头线,比风浪或
进行检疫),船舶能有效的停靠需要一些 设施予以实现。
• 两种停泊方式: • 一系缆停泊,这是利用系船设备将船舶直
接系结在码头或岸边
• 适用范围:货物装卸,旅客上下,普通民 船大部分是以此方式停靠在码头上
• 2.舷侧抛锚
为使水流或风向和船中线成垂直 状态或有一定交角,以便通风消 毒或使船能在下风一舷装卸货物 或进行其他作业。
• 3.船尾抛锚
船尾抛锚多用于内河船舶,当船 舶顺水航行时,可避免船只因抛 锚而掉头,对于经常需抛尾锚的 船舶,应具有较完善的尾锚设备。
• 4.船首尾抛锚
船舶经受涨、落周期作用而活动 水域又受限制以及某些特殊情况 下使用。
• 3).水流
• 流向宜相对稳定,流速以较缓为好。
• 4).有足够回旋余地
• 回旋余地应根据底质、锚泊时间的长短、附近 有无障碍物、气象、海况等情况来综合分析确 定。开阔水域锚地和港内锚地水域条件不同, 在港内锚地,由于船舶密集,水域有限,一般 情况下锚泊所需水域可估算如下:单锚泊时取 回旋半径为:艇长+需要(或允许)出链的长度。 八字锚泊时取回旋半径为:艇长+0.6×需要 (或允许)出链的长度
船首抛单锚
船首抛双锚
船件抛范好首单围,抛 锚 较停单 时 大由 流 锚 布泊锚 , 。于力 泊 置时, 船船最的首间是在首小主部不用水抛,要的长于面锚所形原船限急的气上时以式因首制流情候活船船,。抛或影况条动体首也双水响。所抛是锚域的受锚船,有情的是舶适 较 况风船 主用 大 。力舶 锚于 的、活 风动 浪受 、
• 5).避风条件
• 根据当地的气象预报和所处海区盛行的 季节风,所选锚地应避免受强风的袭击, 靠上风水域一侧为原则(避风水域内)。 若为避台锚泊,最好选择环抱式的避风 港湾锚地,或者周围有高山、岛屿为屏 障的水域来作锚地。
• 6).船舶交通服务系统(VTS)
• VTS是利用雷达、CCTV、无线电话等通信设施 监控航行在港湾和进出港口的船舶,并给这些船 舶提供航行中所需的安全信息的一种系统。通过 该系统可监控船舶的航路脱离与否、行进方向、 速度、船舶相互交行等,以向船舶迅速地提供进 出港时所需的安全航行信息。
• 判断锚泊船是否走锚的方法主要有:
• (1)利用各种定位方法勤测船位。利用陆标、 雷达、GPS定位,经常核查船位以便及早发 现走锚。
• (2)连续观察偏荡情况。强风中的锚泊艇, 如来回偏荡持续不断,则说明锚泊力能抵御 外力及偏荡的影响,艇未走锚。如偏荡运动 停,上,而变为仅以抛锚舷受风状态,则判 定艇已走锚。这是大风中判断走锚的最及时 的方法。
• 3、 走锚判断及应急措施
• 1).走锚的判断
• 锚泊船引起走锚的原因很多,主要是由于锚泊 力不足和偏荡。导致锚泊力不足的原因主要有 出链太短、底质较差、锚链绞缠、强风急流突 起等。一旦锚链张力超过锚泊力,锚就有可能 被拖动、自转乃至翻转出土,从而失去正常锚 泊力,这种现象就被称为走锚。游艇走锚如不 能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措施,往往会发生碰撞、 搁浅、触礁等严重事故。驾驶人员在值锚更时, 应该把及时发现走锚,并采取有效防范措施。
• 起锚机分类 • 分为:人力、蒸汽、电动及液压
• 人力:结构简单,占地小,常在小船上采用或作 其它船的备用锚机。
• 蒸汽:目前在新造船上很少使用,但船舶的主机 舵采用内燃机,不设主锅炉,而且,蒸汽锚机需 要铺设很长蒸汽管路,制造安装工艺复杂。但在 油船上采用蒸汽锚机有利于防火防爆。
• 电动:管理方便,结构紧凑,目前使用较为普遍。
• 锚穴型:其舷边链孔成凹穴形,锚被收藏在外板 线型之内的箱穴内,这样,当船只靠离码头时不 会与码头相碰;系泊作业时,系缆也不会与锚相 缠绕;带锚穴的船只外形也较为美观。
锚穴
• 3.导链滚轮
• 导链滚轮、导索 器——导引锚链, 减少锚链与锚链筒 之间的摩擦,防止 锚链翻滚。
导链滚轮
锚穴型
某船艏楼甲板上的锚机基座,下面和锚链 筒对接上,但是对接处没有焊接上,留有 一段间隙,另外锚链出口没有设置永久性 的关闭装置来使浸水减至最小。
拖链漂泊滞航,以争取时间改善处境;
• 5、搁浅船用锚固定船身,协助脱浅; • 6、登陆艇登陆时,预先抛下尾锚,待登陆完毕
后,收紧尾锚,借此脱离海滩。
因此,在任何船舶上都设有锚泊设备。
一、船舶锚泊方式
• 锚泊方式随着不同的水域、气象条件和船只 锚设备的不知情况而各异,通常有下述几种。
• 1.船首抛锚
• 5.多点抛锚
某些海洋浮动结构 物,如钻井船、钻 井平台、采油平台 和航标船、打捞救 生船等,按作业要 求对位移量有一定 限制时,则采用多 点锚泊定位。一般 用三锚定位。定位 要求高的钻井船、 半潜式平台用6~10 个锚,根据作业区 的水深及抗风暴的 要求,甚至有的高 达21个锚
二、游艇的锚泊作业
• 4挚链器 • 设置在锚机与锚链筒之间的甲板上,用
以加住锚链。船舶抛锚后,夹上止链器, 就可以将锚链的拉力传给船体,使锚机 不处于受力状态。船舶航行时,由止链 器承受及部分锚链的重力,并将收到锚 链筒内的锚拉紧船体,不至于发生碰击。
• 挚链器形式多样,一般为螺旋止链器和闸 刀止链器。
闸螺螺刀旋旋止止止链链链器器器虽动然作结较构闸慢简刀,单止但,链操工器作作方可便靠,,工但作 操可作靠不,便所,以尤在其大是中在型尺船度舶大上时广,泛更采显用得。笨 重,所以一般在中小型船上。
• (5)观察锚链情况。正常锚泊时,锚链带 有周期性松紧、升降现象。若表现为持 续拉紧状态或突然松动的现象,则有可 能走锚。此时,若用手按住锚链能感到 锚链间歇忆的急剧抖动。
• 2).应急措施
• 一旦发现走锚,值班驾驶员应采取如下措 施:(1)应立即加抛另一首锚并使之受力, 这是首要措施,同时紧急备车。(2)在查明 用车无妨碍时,可用车抵抗外力以减轻锚 链受力,防止游艇继续走锚。(3)按国际信 号规则规定,及时悬挂并鸣放“Y”信号, 并用VHF,等通信手段警告附近他船。 (4) 如开车后仍不能阻止走锚,则应果断决策, 离艇上岸。
时出现的游艇墩底现象,应能保证低潮时 的水深大于1.5倍吃水再加上2/3的最大波 高;深水区域抛锚时,锚地最大水深不得 超过一舷锚链总长的1/4,否则将会影响 锚的抓力。
• 2).底质
• 锚抓力与底质关系密切,软硬适度的沙 底抓力较好,泥沙底次之,硬质泥底较
差,石底不宜锚泊。锚地的海底地形以 平坦为好,若坡度较陡(等深线较密)则 影响锚的抓力,容易出现走锚。
• 锚链舱底部设有污水井,使锚链带入的 泥沙污水聚积其内,有泵抽出舱外,舱 底须铺衬厚的木板,或覆盖水泥垫层并 将锚链搁置在水泥层上的钢条格栅上, 以免舱底直接受到锚链的打击
• 7弃链器
• 锚链的尽端必须固结在锚链舱内,以防 抛锚时由于机械失灵,导致锚和锚链全 部失落。同事,有要求这种固结能迅速 脱开,以便在紧急时能弃锚移船。因此, 在锚链固结处设置弃链器。
二、锚设备的组成
• 锚设备由下列主要部分组成: • 锚、锚索、锚链筒、擎锚器、挚链器、
导链滚轮、导索器、起锚机械、锚链管、 锚链舱和弃链器。
锚机 锚链管 弃锚器
挚链钩
锚链舱
挚链器 锚链
锚链筒
锚
• 1.锚与锚链
• 锚——啮入水底泥土产生抓力,平衡船 舶所受的外力。
•锚索——连接锚与船体的绳索,用于系 锚并传递锚的抓力。
闸 刀 止 链 器
螺旋止链器
• 5.锚链管
• 设置在锚机链轮的下 方,以引导锚链出入 锚链舱。目前锚链管 多用钢板焊接而成, 上下管口需要扩大, 上管口常设有盖,以 防大量海水进入锚链 舱,下管口常焊一个 半圆的加强钢环。
• 6 锚链舱
• 位于锚机下方,用以存放锚链。锚链舱 用个纵向隔壁分成左右两个,分别收存 两根锚链。在隔壁上应开有踏脚孔,并 在隔壁顶上留有1.2-1.8米的开口,供船 员出入锚链舱进行清洁保养工作。、
• 2.锚链筒
• 锚链筒是斜穿过甲板与舷侧,引导锚链 通向舷外的孔道,也是锚的收两侧,以供收藏主锚。 因特殊要求,有的船在尾部也设置锚链 筒。
锚链筒
• 锚链筒有普通型和锚穴型
• 普通型:由甲板链孔、舷边链孔和筒体三部分组 成。目前筒体大多由两块不同厚度的半圆型钢板 焊接而成,下半圆厚度较大以耐磨。上下筒口则 焊接铸钢突缘,以防止锚链与外壳或甲板直接摩 擦。为了防止舷外水经锚链筒上甲板,通常在甲 板链孔处装设放浪盖。
螺 旋 弃 链 器
• 8.起锚机械 • 起锚机械——抛锚与收锚用的动力机械。 • 主要有两大类:
• 起锚机:其原动机,传动机等全部设备均 装在甲板上,操纵管理方便。
• 起锚绞盘:除了链轮外其它设备均可设置 在甲板以下的舱室内,占用甲板面积小, 其它设备又免遭风浪的侵蚀,尤其在战斗 中,更有利与保护。
• (3)观测:岸上串视标判断法。在强流中, 我们应重点观测游艇正横附近的串视标的 方位变化来判断是否走锚。但在强风中应 注意游艇走锚时往往是以接近正横状态受 风漂移,所以应重点观测艇首、尾方向上 的串视标以判断是否走锚。
• (4)根据本艇与他船相对位置变化来判断走 锚。注意观察周围锚泊船与本艇的相对距 离,如距离变大或缩小明显,且他船并未 起锚航行,则必有一艇走锚。如本艇在他 船上风流一侧且两艇间距缩小,则可判定 本艇走锚;反之,则为他船走锚。
• 起锚绞盘
• 是用固定在垂直轴上的锚链轮来带动锚链的, 一般在链轮之上也设有绞缆卷筒。锚链轮与卷 筒有联成整体的,也有分开的。前者虽然结构 简单,但带揽时必须先将锚链从链轮上移开, 故操作不便。后者链轮与卷筒之间有离合器, 绞缆时只要松开离合器,再用刹车手柄将链轮 刹住便可进行绞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