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新疆广播电视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点拨法作者:苟俊杰学校:博州电大专业:汉语言文学年级:2008年秋季学号:**************指导教师:***2013年10月附表11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点拨法目录一、无声的点拨............................................................................................. (4)(一)目光点拨 (4)(二)表情点拨 (5)(三)手势点拨 (6)(四)板书点拨 (6)二、有声的点拨............................................................................................. (7)(一)思路点拨 (7)(二)难点点拨 (7)(三)重点点拨 (8)(四)误点点拨 (8)(五)终点点拨 (9)参考文献 (9)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点拨法摘要:“点拨法”这种行之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方法能够点要害、抓重点、拨疑难、排障碍。
那么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点拨法呢?我认为主要有有声的点拨和无声的点拨。
有声的点拨包括目光点拨、表情点拨、手势点拨和板书点拨;无声的点拨包括思路点拨、重点点拨、难点点拨、误点点拨和终点点。
点拨法就是在关键时刻,教师趁机对学生进行引导启发,使学生积极思维,并产生联想,把学生的思路引入问题的深处,将知识潜移默化的传递给学生,从而保质保量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关键字:语文教学点拨法无声点拨有声点拨“点拨法”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依据于启发式教学理论因运而产生,经过很多教师不断的完善,并广泛运用到语文课堂教学之中。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在新课程标准实施的今天尤其焕发出其独特的魅力。
“点拨法”这种行之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方法,有一套较为完备的理论体系,顾名思义,其中的“点”就是点要害,抓重点;所谓“拨”就是拨疑难,排障碍。
也可以说就是在关键时刻,教师乘机对学生进行引导启发,使学生积极思维,并产生联想,把学生的思路引入问题的深处,从而保质保量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点拨法不仅能够开发学生的智力,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情绪;而且能够改变语文课堂死气沉沉的局面,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这种“点拨法”是与当今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和活动规律相适应的,所以,在语文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我们语文教师必须抓住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需要,启发引导,积极点拨,因材施教,开动学生思维,排除学生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根据本人多年来的教学经验,认为点拨法在语文教学的实际运用过程中,具体分为无声和有声的点拨。
一、无声的点拨所谓“无声的点拨”,就是无关语言的表述,通过肢体语言告知学生、指导学生,更好的传达教师的指令,让学生在短暂的时间有效的接受更多的知识。
教师在课堂上表现的激情澎湃,滔滔不绝,固然有一定的效果,但是,随着社会快速进步的同时,孩子对于知识的索取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一改以往成就的教学方法,提倡合作、探究学习。
在某种情况下,反而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无声点拨包括目光点拨、表情点拨、手势点拨、板书点拨等。
那么,怎样在语文课堂上采用这些无声的点拨,开启学生的积极思维,恰到好处地拨动学生主动探究的心弦呢?(一)目光点拨我们经常说“此时无声胜有声”,劳夫爱默生说:“人的眼睛和舌头说的话一样多,不要字典,却能从眼睛的语言中了解一切。
”[1]作为语文教师的我深刻的体会到目光对学生点拨的作用。
我拥有一双会说话的眼睛,记得有一次语文课,我们正在学习《刻舟求剑》,当我们分析人物角色的时候,班里有个孩子积极主动的站起来发表个人观点,由于当时我没有给予他肯定和赞许的目光,而我只是注视着自己的书,他原本抑扬顿挫的语调渐渐没了声音,这是我意识到自己的疏忽,我立刻给予满意的目光,他像吸取了阳光的花朵瞬间绽放,他的回答迎来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
但是,相反,班里有个调皮的孩子,回答问题总喜欢开小差,东看西看,但是每当他看见我用警告的目光注视着他的时候,便能收敛许多。
因此,我们应该在不同的情况下及时给学生不同的目光,因为目光里暗含着一个人内心的想法。
当学生熟练、流利的回答出问题时,我们应该及时给予赞许、肯定的目光;当学生在回答过程中遇到难题时,那我们应给予鼓励的目光;这样,即使我们不言语,也能准确无误的将意思传递给学生,并得到良好的效果回应。
(二)表情点拨眼睛只是我们面部的一个器官,除了眼睛,更丰富的是表情。
表情极具了嘴巴,鼻子,眼睛,以及面部所有器官的运动,我们运用各种表情来点拨学生,是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学生很容易从老师的表情中获取信息,并对不同的表情做出不同的心理变化,所以,老师积极向上的表情对促进学生课上的发展有很重要的作用。
在课堂提问时,对性格内向、胆怯的学生,在他回答不流畅的时候,如果用语言启发,往往会打断其思路,使其更加紧张。
如果改之以真诚的微笑,予以激励,就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起到助威、壮胆的作用,使他继续把题答好。
我深刻的记忆,有一次在课堂上我们正在分析一篇课文,当天由于胃病犯了,脸色一直很难看,正当我们班一个内向的小姑娘回答问题的时候,我胃疼的厉害,我的脸抽搐了一下,她没发现我是身体不舒服,以为自己回答的不好,顿时表现的很紧张,不知如何说下去,这时我意识到了这一点,连忙表示她回答的很好,继续表述。
我想如果在一堂课上,如果因为老师的表情而影响或阻碍了学生思维的拓展,那该是多么的可惜的一件事,那么如果老师很好的利用表情点拨法,是不是又能培养出一些优秀的学生呢?由于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乡村中学,这里基本都是农民的孩子,他们淳朴可爱、聪明伶俐,但是极度缺乏自信心。
据我了解是因为,他们从小到大,父母管教非常严厉,但是方式欠缺妥当,虽然说棍棒下出孝子,可是经常打骂孩子会让他失去人格的认识,所以我班里的孩子一犯错误就低着头,任我处罚的态度,上课不敢回答问题,一系列的表现让我觉得我必须做些什么,于是,我和其他任课老师商量多鼓励少批评,当然,除了一些鼓励之词,更多的还是我们上课的表情给了他们自信,让他们觉得自己是能行的,随着他们从七年级升到八年级,我明显感觉到这些孩子多了很多的灵气,做任何事情都有了自己的想法,不再那么畏畏缩缩,我想这些功劳应该都归功于我们的表情点拨。
如果在表情点拨的同时,再加上肢体语言,我想效果会更好。
(三)手势点拨在表情到位的基础上,肢体语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表情表达很形象,手势传递更到位,因为手势更能吸引学生的眼球。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虽然眼睛最能捕捉信息,但是如果能加上手势点拨,就能有效的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启发学生的思维,更好的推进课堂的进行。
例如:双手交叉可以表示停止议论或回答错误,手势对勾表示举手或回答正确,类似这样的手势对于提高教学效率、调节课堂节奏起着明显的作用,比单纯的说教效果要好得多。
还有,当唯唯诺诺缺乏自信的学生开始回答问题的时候,如果给他竖立一个大拇指,告诉他真棒,我想老师也能得到一个满意的答案,学生也能畅所欲言地表达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我有一个可爱的小弟弟,有一次我询问他在学校学习的情况,问是否得到老师表扬之类的话题,他得意洋洋的告诉我,“老师可喜欢我了,每次我回答问题的时候,老师都会给我竖起大拇指”,当时我就笑了,我说那你明白老师竖起大拇指是什么意思吗?他说:“就是表扬我回答的好呀!”当时我就想,这样一个6岁的小孩都能清楚明白的接受这样的手势语言,那我们在初中的课堂上运用手势点拨效果是不是更好呢?于是,有一次我上老舍的《济南的冬天》,首要任务是认准字音,“贮藏、镶边、发髻、水藻”等,在这一环节,我通过语言和手势的配合,很快的完成了这堂课的目标,学生也能直观的看到我的反馈。
我在课后也经常会用手势提醒或告诫学生一些行为的可行性,而且事实表明在必要的时候手势比言语更能起到作用。
(四)板书点拨我印象中自己上学那会特别喜欢上语文课,因为姜老师的板书非常的棒,加上她生动的课,她的板书就像一个个小仙女一样在黑板上跳舞。
自从我做了老师,我认为板书是教学的重要手段,字迹端正、设计新颖、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点拨学生掌握文章的结构脉络、思想内容,而且能够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重点,突破难点。
在学《变色龙》这篇小说,我就抓住这篇小说的线索,在学生读读议议的过程中,我概括出人物变化的层次,并在黑板上层层罗列清楚,通过完美的板书设计,让学生概括出奥楚蔑洛夫的人物形象,通过语言的组织,思维的碰撞,这样不仅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锻炼了学生们的口才,从而提高了逻辑思维的水平。
我认为每个人都喜欢美的实物,那作为学生除了学习知识外,更多的是被老师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所以,老师正确恰当的板书对学生有效的点拨至关重要。
总之,无声的点拨促使学生思维灵活,在学习中发挥的淋漓尽致,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与有声言语紧密配合,就能把学生的思维活动引向光明的学习坦途,我们的教育工作也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有声的点拨“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观点并不是适用于任何场合,声音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为它能清楚、直接的表达人们内心的想法。
作为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用语言点拨学生的学习体现的非常明显,而这种有声的点拨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例如:点拨思路、点拨重点、点拨难点、点拨误点、点拨终点。
(一)点拨思路苟子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在当今的教学中,很多老师在课前备课过程中就已经设定好问题的“标准答案”,在课堂上不能随机应变学生的回答,导致课堂教学死板化,学生思维禁锢化的局面。
所谓的点拨式教学,就是学生通过自己的认识和思考给出一个答案,老师通过对答案的判定给出一个合理的指引,而不是确定的给出对与错。
在教《沁园春雪》这篇文章时,我用四句话引领文章脉络,给学生设置问题和悬念,这四句话分别是:第一、总写北国雪景的句子;第二、具体描写北国雪景的句子;第三、写想象之景的句子;第四、通过描写祖国壮丽的山河,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学生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他们一定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心目中的答案,而作为老师的你会直接用标准答案去敲定学生答案的对与否还是引导他们循序渐进的靠近标准答案,我想答案是肯定的。
由表及里的点拨课文,可以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同时保证了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认为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课文的具体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水平,点拨思路,让学生思维按照正确的方向,步步延伸,最后找到符合课堂要求的满意答案。
(二)点拨重点语文教学主要是以课文的形式展示给学生,每篇文章都有它的脉络、中心思想和情感表达,从而我们如何引导学生领悟课文的精髓和脉络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