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内能专项检测试题(含答案)

内能专项检测试题(含答案)

内能专项检测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事件中,在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上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 搓手取暖B. 玩滑梯,臀部发热C. 放大镜聚光烤焦纸片D. 压缩空气【答案】 C【解析】【解答】A、B、D是利用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C、是利用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

故答案为:C。

【分析】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内能和其它形式能的转化)、热传递(内能的转移)。

2.一大块铁和一小块铁的质量之比是5∶1,则它们的比热容之比是()A. 5∶1B. 1∶ 5C. 1∶1D. 无法确定【答案】C【解析】【解答】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种类和状态有关,与质量、热量、温度没有关系,故答案为:C.【分析】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种类和状态有关,与质量、热量、温度没有关系。

3.浙江大学的科学家制作出了一种新型防菌“纳米纸”,这种纸“油水不沾”,细菌也无法停留在上面(如图).则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 “纳米纸”的分子不可再分B. “纳米纸”的分子不能做无规则热运动C. “油水不沾”的原因是分子间无空隙D. 纳米纸上互相靠得很近的两滴水能自动结合成一滴是因为分子引力的缘故【答案】D【解析】【解答】A、因为分子由原子构成的,所以分子可以再分;A不合题意;B、一切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B不合题意;C、分子之间永远是有空隙的,C不合题意;D、因为分子间有引力,所以靠得很近的两滴油能自动结合成一滴,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分析】根据分子动理论的内容分析解答本题: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由原子组成;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信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分子间存在间隙 .4.如图为某一天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的截图.图中显示的四个地方,内陆地区的温差比沿海地区的温差大,造成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是()A. 水的比热容比泥土、砂石的比热容大B. 水的内能比泥土、砂石的内能大C. 水的密度比泥土、砂石的密度小D. 水的温度比泥土、砂石的温度低【答案】 A【解析】【解答】由截图可以看出,上海和台北属于沿海地区水多,水的比热容较大.西宁和拉萨属于内陆地区,沙石泥土为主,砂石泥土的比热容小.因此,内陆地区的温差比沿海地区大.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白天,相同质量的水和陆地比较,吸收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较少,沙石泥土温度升高的多,所以沿海地区升高温度较低,内陆地区升高温度较高.夜晚,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降低的少,沙石泥土温度降低的多,所以沿海地区降低温度较少,内陆地区降低温度较少.5.依据你所学的热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炽热的铁水具有内能,冰冷的铁块不具有内能B. 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C. 汽车发动机用水做冷却物质,是因为水的比热容比较大D. 天然气燃烧越充分,其热值越大【答案】C【解析】【解答】解:A、炽热的铁水具有内能,冰冷的铁块也具有内能,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一般情况下,物体吸热温度升高,但是晶体熔化和液体沸腾的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保持熔点和沸点不变,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汽车发动机用水做冷却物质,是因为水的比热容比较大,吸收相同的热量后,温度变化小,故该选项说法正确;D、热值是燃料的一种特性,它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料的质量、燃烧程度、放出热量的多少以及燃烧温度的高低等均无关,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C.【分析】(1)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内能,任何物体都要内能;(2)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例如晶体熔化和液体沸腾的过程,吸热温度不变;(3)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或降低的少;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水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4)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热值是燃料的一种特性,它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料的质量、燃烧程度、放出热量的多少以及燃烧温度的高低等均无关.6.如图所示,小明同学嗅到瓶中酒精的气味。

这是因为()A. 分子间存在引力B. 分子间有间隙C. 分子间存在斥力D. 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答案】 D【解析】【解答】解:小明同学能够嗅到酒精的气味,是由于酒精分子在空气中发生了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故答案为:D。

【分析】扩散:不同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现象.扩散现象说明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7.小明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柱相互紧压,发现两者粘在一起,由此得出分子间存在引力.小华认为此实验不能排除是大气压把两个铅柱压在一起.下列实验中,能帮助小华释疑的是()A. 挂一个钩码,铅柱不分离B. 挂两个钩码,铅柱不分离C. 铅柱略错开,铅柱不分离D. 置于真空罩内,铅柱不分离【答案】 D【解析】【解答】AB、挂一个或两个钩码时,改变的是对铅柱的拉力大小,可以探究两铅柱之间的引力大小,AB不符合题意;C、铅柱略错开时,改变了铅柱之间的接触面积,可以探究引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之间的关系,C不符合题意;D、将两个粘在一起的铅柱置于真空罩内,铅柱不分开,可以表明不是大气压的作用使两铅柱粘在一起的,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柱相互紧压,发现两者粘在一起,由此得出分子间存在引力;真空罩内没有空气,铅柱不分开,可以表明不是大气压的作用使两铅柱粘在一起.8.水具有比热容大的特点,下列现象及应用与此特点无关的是()A. 用水来冷却汽车发动机B. 内陆地区温差比沿海地区大C. 冬天的暖气设备用热水供暖D. 夏天往地上洒水,感觉凉爽【答案】D【解析】【解答】解:A、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所以用水来冷却汽车发动机,与水的比热容大的特点有关,故A不符合题意;B、因为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砂石比较,在吸收或放出相同热量时,水的温度变化小,即内陆地区温差比沿海地区大,故B不符合题意;C、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降低相同的温度,水放出的热量多,所以冬天供暖系统使用热水循环供暖,与水的比热容大的特点有关,故C不符合题意;D、给地板洒水降温是利用了蒸发吸热,与比热容无关,故D符合题意.故选D.【分析】(1)对水的比热容大的理解: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或降低的少;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水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2)夏天在地面上洒水,增大了水的表面积,可以加快水的蒸发,增加空气的湿度.9.用酒精灯给试管中的水加热,如题4图所示,在软木塞被冲出试管口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水蒸气对软木塞做功,水蒸气的内能增大B. 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软木塞的机械能C. 能量的转化形式与热机压缩冲程能量转化相同D. 试管口的“白气”是水沸腾产生的水蒸汽【答案】 B【解析】【解答】A、水蒸气对外做功,内能减小,故A错误;B、水蒸气对外做功,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软木塞的机械能,故B正确;C、热机的压缩冲程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反了,故C错误;D、试管口的“白气”是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故D错误。

故答案为:B【分析】(1)水蒸气对外做功,内能减小,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软木塞的机械能,热机的压缩冲程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2)“白气”不是气体,是液化成的小水滴。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用力推水平地面的大木箱,没有推动,是因为推力小于摩擦力B. 水平地面静止的汽车所受重力和地面对汽车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C. 挂在树上的苹果对树枝的拉力和树枝对苹果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D. 静止在桌面的文具盒所受重力和桌子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答案】 D【解析】【解答】解:A、没推动箱子时,箱子受到的推力和摩擦力平衡,二力的大小相等,A不符合题意;B、水平地面静止的汽车所受的重力和地面对汽车的支持力,这两个力都作用在汽车上,并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是一对平衡力,不是相互作用力。

B不符合题意;C、挂在树上的苹果对树枝的拉力和树枝对苹果的拉力是作用在不同物体的两个力,不是一对平衡力,C不符合题意;D、静止在桌面的文具盒所受重力和桌子对它的支持力,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是一对平衡力。

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物体平衡状态: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当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就叫做二力平衡.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11.关于分子动理论、内能和热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海绵能被轻易压缩,说明海绵分子间间隔很大B. PM2.5(空气中直径小于2.5μm的固体悬浮颗粒)在空气中的运动属于扩散现象C. 温度越高的物体内能一定越大D. 飞轮转速为2400r/min的四冲程汽油机,每秒对外做功20次【答案】 D【解析】【解答】解:A、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是因为海绵之间的空气被挤出了,与分子间隙无关,A不符合题意;B、PM2.5是固体小颗粒,不是分子,因此PM2.5在空气中的运动不属于扩散现象,B不符合题意;C、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温度等有关系,因此温度越高的物体,内能不一定越大,C 不符合题意;D、单缸四冲程汽油机的飞轮转速是2400r/min,即每秒钟转40圈,完成80个冲程,做功20次,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机械运动是宏观物体的运动,分子热运动,即扩散现象是肉眼看不见的,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的.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温度等有关系.内燃机可分为汽油机和柴油机,它们一个工作循环由吸气、压缩、做功和排气四个冲程.一个工作循环中对外做功1次,活塞往复2次,曲轴转2周.12.冰在熔化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内能不变,比热容不变B. 比热容变大、内能增加、温度不变C. 吸收热量、比热容变小、温度不变D. 比热容变大,内能增加,温度升高【答案】 B【解析】【解答】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而温度保持不变,但内能在增加;物质的比热容与物质的状态有关,冰的比热容为 2.1×103J(/kg•℃),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冰化成水后比热容变大.故选B.【分析】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但需要继续吸热,所以内能增加.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同种物质的比热容还和状态有关.解决此类问题要知道熔化过程的特点及比热容与什么有关,属于基础题.要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的比热容与物质的状态有关.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用锯条锯木板,锯条的温度升高,是由于锯条从木板吸收了热量B. 将零下15℃的冰块放在冰箱的0℃保鲜室中,一段时间后,冰块的内能不增加C. 炎热的夏天,雪糕周围出现的“白气”是雪糕冒出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D. 寒冷的冬天,玻璃窗上出现冰花,属于凝华现象【答案】D【解析】【解答】解:A、用锯条锯木板,克服摩擦做功,消耗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使锯条的温度升高,是通过做功改变内能,故A错;B、将零下15℃的冰块放在冰箱的0℃保鲜室中,会从保鲜室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故B 错;C、炎热的夏天,周围的水蒸气遇冷(雪糕)液化成小水珠飘散在空中,就是我们看到的“白气”,故C错;D、寒冷的冬天,室内水蒸气骤然遇冷会直接变成小冰晶附着在玻璃上形成冰花,属于凝华现象,故D正确.故选D.【分析】利用下列知识分析判断:(1)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一是做功,例如克服摩擦做功、压缩气体做功、气体膨胀做功等;二是热传递,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放出热量,内能减少.(2)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飘散在空中,就是我们看到的“白气”,“白气”不是水蒸气,而是液态的水.(3)水蒸气骤然遇冷会直接变成小冰晶,叫凝华.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冬天常见的霜,是空气中水蒸气直接升华而成的小冰粒B. 仲夏,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冰棍冒“白气”是一种汽化现象C. 车载GPS导航设备是通过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D. 0℃的冰溶化0℃的水,由于温度不变,所以它的内能不变【答案】C【解析】【解答】解:A、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的小冰粒,故A错误;B、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冰棍冒“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冰棍液化而成的小水滴,故B错误;C、车载GPS导航设备是利用了卫星通迅技术,是通过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故C正确;D、0℃的冰熔化成0℃的水,虽然温度不变,但需要吸热,所以内能增加,故D错误.故选C.【分析】(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现象叫做凝华,像霜、雪、玻璃上的冰花等都是水蒸气凝华而成的;(2)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现象叫做液化,我们看到的“白气”都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滴;(3)GPS导航设备是通过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4)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温度和状态有关.15.生活中热现象随处可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在远处能闻到花的香味,说明分子间有空隙B. 冬天很冷的时候搓手就感到暖和,是用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C. 夏天在河岸边觉得沙子热得发烫而河水却不怎么热,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D. 使用高压锅更容易把食物煮熟,是利用了液体沸点随气压增大而降低的原理【答案】C【解析】【解答】A. 我们能闻到花的香味是因为酒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A不符合题意;B. 搓手时,我们通过做功改变了内能,B不符合题意;C. 沙子发烫而水不热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故吸收相同的热量沙子升高的温度要大;C符合题意;D. 使用高压锅更容易把食物煮熟,是利用了液体沸点随气压增大而增大的原理,D不符合题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