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学历年真题(2012-2000)法理学简述题◆{2012}(非法学)64.简述执法的基本原则。
◆{2012}(法学)31.简述我国法律责任的归责原则。
◆{2011}(非法学)64.简述法律制定的特征。
◆{2011}(法学)31.简述法的基本特征。
◆{2010}(非法学)64.简述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
◆{2010}(法学)31.简述科学技术对法律的影响。
◆{2009}(非法学)64.简述法律事实的含义和特征。
◆{2008}(非法学)64.简述资本主义法律的基本特征◆{2007}(非法学) 64.简述我国司法解释的基本作用。
◆{2006}64、简述法律义务与法律责任的区别和联系。
(8分)◆{2005}65.简述当代中国法律监督体系内国家监督的内容。
8分◆{2004}64、为什么说法律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2003}50、简述法律责任的分类。
10分◆{2002}41.简述法的指引作用的种类。
5分◆{2002}42.简述法律制定的特征。
5分◆{2002}43.简述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及其要素。
5分◆{2001}简述法的社会作用与规范作用之间的区别。
5分法理分析题◆{2012}(非法学)67.2008年7月,某省会城市人大常委会第S次会议审议了该市《城市公共交通条例(草案)》(以下简称“草案”)。
该草案第N条规定,公交车乘客不主动给“老弱病残孕”让座的,驾驶员、售票员有权劝导其让座:对于拒不让座者,可以拒绝其乘坐,市政主管部门还可处以50元罚款。
在草案讨论过程中,甲认为该规定具有合理性,其根据可以从法与道德的联系中找到:乙认为该规定不具有合理性,其根据可以从法与道德的区别中找到。
请结合上述材料,从甲、乙观点中选择您较为认同的观点(只能选择其中一种观点),并依据法与道德关系的理论进行分析。
◆{2012}(法学)34.(15分)某高校新生小张在自学法理学知识后,对我国《物权法》进行了分析,并写了如下四点学习体会:①物权法是由全国人大制定的法律文件,从法律渊源角度分析,该法应属于我国的根本法。
②物权法所调整的对象是平等主体的财产关系,因此物权法属于民商法部门。
③物权法第10条规定:“国家对不动产实行登记制度。
统一登记的范围、登记机构和登记办法,由法律、行政法规规定。
”从法律归责的角度理解,该条规定属于准同性法律规则(规范)。
④原建设部在物权法生效后制定和出台的《房屋登记办法》是行政法规。
请指出小张观点中不正确之处,并运用法理学知识和原理阐述理由,对不正确的观点进行改正。
◆{2011}(非法学)67.甲驾车闯红灯,将正常过马路的孕妇乙蹭倒,被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罚款2 00元。
乙虽未受伤,但因受惊吓,在送往医院途中,产下一子丙。
请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法理学中法律关系的理论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事件中,甲与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之间、乙与丙之间分别产生了何种性质的法律关系?从主体地位的角度看,这两种法律关系有何区别?(2)导致甲与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之间、乙和丙之间的法律关系产生的法律事实各是什么?这两种法律事实有何不同?◆{2011}(法学)34.(15分)近年来,国内发生佘祥林案、赵作海案等一系列冤案,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
某法学院学生也自发组织了“冤案与法治”专题讨论。
讨论中,学生甲认为,冤案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科技不够发达,缺乏DNA鉴定等先进技术手段:学生乙认为,冤案的形成主要是因为办案人员素质偏低,缺乏人权意识,滥用权力,违反法律程序;学生丙认为,冤案形成的主要原因在于刑事诉讼制度不够完善,已有的法律制度未得到有效施行,司法权缺乏有效监督。
结合上述材料,试指出并分析上述三种观点分别涉及的法理学知识和原理。
◆{2010}(非法学)67.某公务员甲因情感纠葛与同事乙发生争执,将乙打伤。
事后,甲所在的国家机关对其做出开除公职的处分,并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法院认为,甲的行为构成犯罪,判处甲有期徒刑一年,并赔偿乙的医药费。
甲在狱中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今后要痛改前非,重新做人,并且希望他人从中汲取教训,不要重蹈覆辙。
请运用法理学相关知识和理论,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材料涉及哪几类法律责任?(2)上述材料涉及法律的哪些规范作用?◆{2010}(法学)34.(15分)陈某夫妇靠捡拾垃圾为生,几年中“捡回”5名残疾弃婴,并筹钱为孩子们治病。
当地民政部门认为,陈某夫妇不具备法定收养条件,且未依法办理收养手续,属非法收养。
该事件经媒体报道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很多人对相关法律规定表示无法理解,认为陈某夫妇的行为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法律应予充分肯定。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请根据法与道德关系的原理,对陈某夫妇收养弃婴的行为进行分析。
(2)针对人们的态度和观点,阐述道德是法律的评价标准。
◆{2009}(非法学)67.材料1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干涉。
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干涉。
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必须依靠人民的劫持,经常同人民的密切联系,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接受人民的监督,努力为人民服务。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材料2:最高人民法院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下级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受上级人民法院监督。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材料3: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和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最高人民检察院领导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和专门人民检察院的工作,上级人民检察院领导下级人民检察院的工作。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请阅读上述材料,运用法理学知识和原理回答下列问题:(1)材料反映了我国法的适用中的哪一项基本原则?(2)该基本原则的内容和要求是什么?(3)结合材料分析如何正确适用这一原则?◆{2008}(非法学)67.某村民委员会在开展“争创精神文明户”活动中,将子女是否孝敬老人作为一项重要的指标,要求村民对孝敬老人作出承诺。
张老汉的儿子张三写了书面承诺书,保证每月至少给父亲50元的赡养费,保证书一式三份,村民委员会在保证书上盖章后,张老汉、张三和村民委员会各存一份。
之后,张三家被评为“精神文明户”,但是张三始终没有履行过承诺。
一次张老汉向儿子张三要钱看病,张三以其儿女上学需要学费、经济紧张为由拒绝。
村民委自会据此撤销了张三家“精神文明户”的称号,井支持张老汉向法院起诉。
法院审理后,支持了张老汉的诉讼请求,判令张三每月向张老汉支付赡养费50元,并支付张老汉看病的费用。
几个月后,张老汉再次找到原审法官,请求撤销原判决。
理由是判决生效后,虽然张三付清了他看病的医疗费,每月也按时给他50元赡养费,但是他的孙子和孙女从此再也不喊他“爷爷”了,他为此非常伤心。
法官听后也很同情,但却感到无能为力。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法理学知识和原理,谈谈你对村民委员会的举措、法院的判决以及张老汉的遭遇的认识。
◆{2007}(非法学)67.大学生小吴参加了一次普法宣传,当有群众问他什么是“立法”时,小吴解释说:“在我国,立法就是国家机关根据各自的需要创制新的法律文件的活动。
”请结合法理学关于法的制定的知识和原理,对小吴的上述解释进行分析。
◆{2006}67、运用法理学理论和知识分析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2005年11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发布了《酒类流通管理办法》,该《办法》第十九条规定:“酒类经营者不得向未成年人销售酒类商品,并应在经营场所显著位置予以明示”;第三十条规定:“违反本办法第十九条规定的,由商务主管部或会同有关部门予以警告,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处两千元以下罚款。
”问题:(10分)(1)《酒类流通管理办法》属于我国哪一类法律渊源?(2)运用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理论和知识,分析材料给定的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3)从行为模式角度分析材料给定的法律规则的种类。
(4)材料给定的法律规则所确定的法律责任属于哪一种类?◆{2005}68.结合给定的材料,分析法律作用的分类以及不同作用之间的相互关系。
10分材料1:《管子•七臣七主》:“夫法者,所以兴功惧暴也;律者,所以定分止争也;令者,所以令人知事也。
法律政令者,吏民规矩绳墨也。
”材料2: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论述私有制社会中政府的职能时曾指出:“政府的监督劳动和全面干涉包括两个方面:既包括执行由一切社会的性质产生的各种公共事务,又包括由政府同人民大众相对立而产生的各种特殊职能。
”材料3: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政治统治到处都是以执行某种社会职能为基础,而且政治统治只有在它执行了它的这种社会职能时才能维持下去。
”◆{2004}67、马某与赵某系生意上的朋友。
2002年7月8日,两人在饭店喝酒,马某说起现在生意难做,不讲信义的人越来越多。
赵某随声附和。
一向爱开玩笑的马某说:老兄,凭咱们的关系,我就给你张借条玩玩都放心。
马某随即写了今借赵某人民币6000元的字条,签署自己的姓名后放在饭桌上。
不料,几日后,马某收到法院送达的起诉状,方知赵某竟以该借条为据将他起诉到了法院,要求他偿还借款6000元。
法院审理后认为,马某向赵某出具了借据,又没有证据证明自己非出于真实意思表示,故双方债权债务关系成立,支持赵某的诉讼请求。
请根据法理学的有关知识和原理,谈谈你对法院判决的认识。
10分◆{2003}52、某法学教师在课堂讲授中提出:“在我国现代法律制度中,法律有广狭两层含义。
广义的法律与狭义的法律仅有范围大小之别,无内容和效力之异。
”运用所学的法学理论知识,对该讲授内容进行分析。
10分◆{2002}44.一男子驾车闯红灯被警察拦住,警察查明驾车人因要将其突发急病的邻居送往医院抢救而闯红灯。
对此行为之性质与法律责任,两警察持不同意见,警察甲认为任何情况下违反交通规则均应受到法律的制裁,而警察乙则认为驾车人为抢救病人,违反规则实出于不得已,因而不应受处罚。
请对两警察在法律推理方式上的区别作出分析。
10分法理论述题◆{2012}(法学)35.(5分)请结合实际,论述影响法律实现的主要因素。
◆{2011}(非法学)70.联系我国法治建设的需要,论述法律解释的必要性。
◆{2011}(法学)35.(15分)联系我国实际,论述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前提和基础。
◆{2010}(非法学)70.联系实际,论述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保障作用。
要求:观点明确,说理充分,条理清晰,语言规范、流畅。
◆{2010}(法学)35.(15分)联系我国法治现状,论述立法民主原则的内容、要求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