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观念与质量成本治理方法创新目录一、企业质量成本治理的一般模式 (1)1、企业质量成本治理的组成 (2)2、企业质量成本治理的组织与职责 (2)3、企业质量成本科目的设置 (4)4、企业质量成本的核算 (7)5、企业质量成本分析 (9)6、企业质量成本报告 (12)7、企业质量成本的打算和操纵 (14)二、企业质量成本责任分担问题 (15)1、质量治理部门可能需要承担的质量损失责任 (15)2、其他要紧责任部门可能需要承担的质量损失 (17)3、对企业建立质量损失责任归集程序的讨论 (19)一. 企业质量成本治理的一般模式企业由于其所处的地域、行业不同,以及其规模、组织结构、运作方式等特点,在实施质量成本治理时总是各有特色,不存在一个一成不变的最佳模式。
许多企业希望从他人的研究成果或实践中找到一个最佳模式,照搬照套变成自己的东西,求得最佳效果,那是不现实的。
然而还必须看到另一个方面,即企业在开展质量治理的过程中,在提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采取措施幸免问题再发生等一系列活动中,又明显地显示出有其共性的一面。
因此,在探讨企业质量成本治理理论和方法时,仍然有必要对企业开展质量成本治理的一般模式进行深入的研究,为我国企业开展质量成本治理提供操作性更强、效果更佳的理论和方法指导,使我国企业的质量成本治理工作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能够更好地支持企业实现其质量治理和经营进展的目标。
1.企业质量成本治理的组成企业应将质量成本治理工作看作一个系统来开展研究。
这一系统至少应该包括下列几个方面:(1)企业质量成本治理的组织与职责。
企业的质量成本治理工作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企业中的许多部门和人员,因而需要所有与质量职能有关的部门共同努力和通力合作。
显然,组织机构上的保证是企业质量成本治理取得成效的前提条件。
(2)企业质量成本科目的设置。
企业设置质量成本科目,是为进行质量成本核算做好预备,同时也便于企业财务部门有效地支持质量成本治理工作。
(3)企业质量成本的核算。
质量成本核算,是企业质量成本治理的基础,是反映企业质量治理工作绩效的有效工具。
(4)企业质量成本分析。
质量成本分析,是企业质量成本治理状况,是统一质量改进方案认识和推动下一步企业质量治理工作的依据,也是沟通企业各层面治理人员共同支持质量治理工作的重要工具。
(5)企业质量成本报告。
质量成本报告所陈述的企业质量成本状况,是统一质量改进方案认识和推动下一步企业质量工作的依据,也是沟通企业各层面治理人员共同支持质量治理工作的重要工具。
(6)企业质量成本预测和打算。
质量成本预测和打算,是企业质量成本分析、操纵和考核的依据,对推动企业质量治理工作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7)企业质量成一操纵和监督。
企业质量成本操纵是以降低成本为目标的,其工作的关键是有效地实现企业质量成本打算。
监督是针对各部门或个人在开展质量成本治理方面完成打算的情况,关于评价企业质量成本治理的成效和持续推动企业质量治理工作有重要作用。
综合有关文献资料和进行企业实践调查的结果表明,企业质量成本治理系统至少应该包括上述7个方面的内容。
企业假如能正常、顺利地开展这7个环节的活动,就能满足其质量成本治理方面的一般要求。
为企业质量成本治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最差不多的保证,并为满足企业质量治理和经营进展的需要制造良好的差不多条件。
2.企业质量成本治理的组织与职责企业质量成本治理工作涉及到企业内所有与质量职能有关的部门和人员,因而在工作中需要这些相关的部门和人员的共同努力和通力合作。
实践中,企业通过建立质量成本治理体系来组织和直辖市质量成本治理的工作,其方针、内容等由质量治理部门和财务部门负责拟订,其牵头单位一般为质量治理部门,但也能够是财务部门。
除上述这两个部门外,企业质量成本治理涉及的要紧部门通常还包括采购部门、开发与设计部门、生产技术与制造部门、物流治理部门、销售及售后服务部门等。
企业中所有部门都与质量有关,都应具有质量成本治理的职责。
为便于阐述,本书中假定质量治理部门为牵头单位,以企业中质量成本治理涉及的采购部门、开发与设计部门、生产技术与制造部门、物流治理部门、销售及售后服务部门等一些要紧部门的实际操作为要紧对象来展开论述。
2.1 质量治理部门的职责质量治理部门在企业质量成本治理中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
由于质量成本较好地反映了企业质量治理工作的绩效,同时是与企业领导达成对满足质量要求、支持质量改进和全面实施质量治理共识的重要工具。
因此,认识到质量成本治理对企业质量治理及经营效果具有重要作用的企业质量治理部门是决可不能在质量成本治理工作中放弃主角位置的。
如此,企业的质量治理部门就有专门重要的质量成本治理任务。
因此,作为牵头单位的质量治理部门在企业质量成本治理体系中至少具有下述职责:(1)协助企业领导组织和推动质量成本治理工作,组织开展质量成本治理的培训;(2)编写、修订企业质量成本治理文件,研究、提出和推动实施质量成本治理程序和方法;(3)与财务部门一起研究和设置质量成本科目,并确定相应的责任人或部门;(4)制订、组织落实企业质量成要打算,监督和考核质量成本打算的实施;(5)负责企业质量成本的综合分析,撰写质量成本报告,并制订和组织落实对应的质量改进打算;(6)负责处理企业质量成本治理体系运作中的紧急情况;(7)与财务部门一起研究和设计相关的原始凭证,要求便于记录、汇总和核算;(8)对有争议的质量成本责任作出仲裁。
2.2 财务部门的职责企业质量成本治理是一项持久性的工作,需要有大量的与质量有关的财务数据的支持。
因此,不管是否是牵头单位,财务部门的支持一直是企业质量成本治理工作可持续进展的一个重要保证。
我在1996年上海国际质量研讨会上演讲时就特不指出,假如缺少了财和部门的支持,企业质量成本治理工作的差不多信息来源就得不到充分的保证,同时还可能导致质量成本的统计分析结果缺乏权威性或存在失实性,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
作为重要支持单位的财务部门在企业质量成本治理体系中至少应具有下述职责:(1)配合质量治理部门研究和设置企业质量成本科目,力求与企业的会计科目相协调,以便更好地发挥财务支持作用;(2)配合质量治理部门研究和设计相关的原始凭证,在企业实施质量成本治理活动中提供质量成本的原始凭证和数据;(3)进行质量成本核算,并按照企业质量成本治理程序的要求进行财务数据分析,为质量治理部门进行质量成本综合分析提供依据;(4)为质量治理部门监督和考核企业质量成本打算的实施情况提供财务支持;(5)审核质量成本报告,认定有关数据的真实性,并证实企业质量改进方案实施后的经济效果。
质量成本治理之因此在A.V.Feigenbaum和J.M.Juran提出质量成本概念后能在企业界得到迅速开展,并取得专门好的经济效果,是因为这项工作关于企业质量治理和经营进展来讲专门“需要”,同时可“操作”。
但什么缘故在我国企业的实践中,质量成本治理工作在满足“需要”时却经常显得“词不达意”,在实际“操作”时却又经常被许多治理人员认为是“多此一举”呢?在对我国一些企业质量治理的实践进行调查和分析后,能够看到专门重要的缘故之一是我国企业的财务部门没有充分认识到质量治理对企业实现经营目标的重要作用,更没有认识到质量问题对企业经营和财务状况的深刻阻碍。
因此,多数企业的财务部门一直未对企业质量成本治理活动予以足够的重视,在企业质量成本治理实践中财务部门未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借鉴国外企业的经验和进行企业质量成本治理的课题研究后就会发觉,假如企业质量成本治理工作有了企业财务部门的支持,一能够“词能达意”地满足提示质量问题、解决质量问题的“需要”,因为财务数据以货币形式表示的企业质量成本能引起企业高层治理人员对质量问题的高度重视;二能够“顺理成章”地实施提示质量问题、解决质量问题的“操作”。
因为在企业财务部门的支持下,能更好地保证质量成本概念清晰、定义明确,便于核算,数据不重复不遗漏,操作方便,问题导向性好,使企业的质量成本治理工作能有效地支持其质量治理和经营进展目标的实现。
因此,财务部门在企业质量成本治理体系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
2.3人事部门的职责人事部门在企业质量成本治理中,是提供人力资源保证的重要因素。
统一对质量成本治理的认识、掌握开展质量成本治理的方法、规范质量成本治理活动都有人事部门的贡献。
为此,作为重要支持单位的人事部门在企业质量成本治理体系中至少应具有下述职责:(1)配合质量治理部门,组织质量成本治理方面的培训;(2)配合质量治理部门,明确各部门质量成本治理的职责;(3)配合质量治理部门,明确各部门各岗位应分担的质量成本责任;(4)提供相关人事工资等数据;(5)配合质量治理部门,实施质量成本治理的考核工作。
2.4 其他各部门的职责除了质量治理部门、财务部门和人事部门之外,企业中的其他部门,如采购、开发与设计、生产技术与制造、物流治理、销售及售后服务等部门,在企业质量成本治理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这不仅因为这些部门承担着企业质量成本中的大部分责任,而且在质量成本治理活动中也有着许多艰巨的任务。
归纳起来,企业中的这些部门在质量成本治理工作中要紧有以下三方面的职责:(1)积极组织参加质量成本治理的培训;(2)确认本部门的质量成本责任,分析本部门质量成本发生的缘故,制订纠正和预防措施;(3)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并协助企业质量治理部门和财务部门检查实施效果,幸免质量问题再次发生。
3 企业质量成本科目的设置企业开展质量成本治理,必须设置相应的质量成本科目。
由于企业性质、规模、产品以及经营上的差不,各个企业质量成本科目的设置可不能完全相同。
然而,由于质量成本的构成存在着许多共性,在学习中国质量治理协会的推举意见和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公布的《质量成本治理导则》后,我认为设置三级质量成本科目有利于企业质量成本治理的实际运作。
一个具体企业能够依照自身的实际情况,对本书所建议的科目进行取舍、补充和调整。
具体而言,企业质量成本的科目设置建议为:一级科目——质量成本;二级科目——成本、鉴定成本、内部质量损失和外部质量损失,如顾客有专门要求,企业可增设外部质量保证成本科目(专门科目不在此展开讨论);三级科目按二级科目分不展开。
下面就三级科目建议的内容分不展开讨论。
3.1 预防成本建议企业在预防成本二有科目下设置下述三级科目:质量治理人职员资和福利费用;建立和运行质量治理体系费用;质量培训费用;产品和/或服务的质量评审费用;质量奖励费用;质量改进费用;供方质量保证费用等。
下面分不展开讨论。
(1)质量治理人职员资和福利费用这要紧指企业质量治理部门和其他部门从事专职质量治理工作的人员的工资及福利费。
这部分费用能够从“工资结算单”中直接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