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语文 “日本人的危机意识”材料作文讲评

高三语文 “日本人的危机意识”材料作文讲评

“日本人的危机意识”材料作文讲评
作文题目
日本是一个岛国,其地理位置在亚欧大陆板块的交接处,是火山、地震、海啸等重大自然灾害的高发区。

有史料记载的七级以上地震就高达数十次。

饱受自然灾害威胁之苦的日本人有着强烈的危机意识,他们对自然灾害的未雨绸缪措施是世界上其他国家难以比拟的。

日本有世界最先进的海啸、地震预防系统,以确保在海啸、地震发生前,让群众争取尽可能多的时间逃生。

日本的小孩在上学的时候就开始接受系列的预防自然灾害基础知识的教育,一些城市每年都会举行一些模拟地震演习。

日本的房屋绝大多数都经过严格的防震处理,能够抵抗较强的地震,正是因为如此,近代日本发生了几次严重的地震,但是都没有造成大的人员伤亡。

请全面理解材料,可以选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立意自定,题目自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订正错别字
警剔震憾版块
二、存在问题
1、审题不准确,例如以下立意:
(1)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不谈及是为危机而作准备)
(2)逆境(压力、挫折、患难)出人才(本末倒置、偷换概念)
(3)缺陷,也是一种力量。

(没有透过现象看本质)
(4)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没有透过现象看本质)
2、论据陈旧、雷同。

如:
李煜、海尔集团张瑞敏、李想、比尔·盖茨、唐山大地震、生存在有狼群的环境下鹿群才能保持生机、放入冷水中慢慢煮的青蛙最容易被煮死
3、体仍然以套路化的议论文为主。

散文、小说、童话、寓言等体裁极度稀缺。

三、经验与教训
1、准确立意的办法是尽可能地找出材料所叙述的结果,反推其原因。

这个原因就是第一立意。

比如这则材料的结果是“近代日本发生了几次严重的地震,但是都没有造成大的人员伤亡”,那么原因是什么?答案是:因为日本人有“危机意识”或者说能对尚未出现的灾难“未雨绸缪”
2、在文体无法突破常规的议论文的时候,应当争取用新颖和典型的论据写出富有时代气息的评论型文章。

力避陈旧、泛滥的论据;尽可能地选择最近发生的富有时代气息的论据。

比如:因为我们国家(栾恩杰等科学家)有对太空探测的危机意识,才有了嫦娥一号卫星的发射;因为(曹韵贞、高耀洁、桂希恩等)有对中国艾滋病防治的危机意识,才使中国的艾滋病蔓延情况得到扼制;因为有对西藏经济与国防建设的危机意识,才有了青藏铁路的开通;因为有了经济危机意识,才有“经济发展要从又快又好向又好又快转变”的英明决策……四、恰当的观点可以是:
①居安思危;
②不要临急抱佛脚;
③要有忧患意识;
④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⑤防患于未然;
⑥在积极审慎的心态下才能尽量避免犯错;
⑦在顺境中发现危机。

五、例文点评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心中揣“危机”
无可置疑,日本是明智的。

强烈的危机意识,使日本在自然灾害面前处于不败之地。

深知自己的劣处所在,努力去改善甚至改变,还是因为日本心中的块垒——危机感的存在,才博得世人对日本的啧啧称赞。

怀揣危机意识,得以在危机中崛起,得以傲视群雄。

可曾记否,海尔集团在崭露头角之时所带来的震颤?但海尔却无暇沉浸于初次体验成功的喜悦,马不停蹄地投入新的工作章程中。

因为它清楚地意识到“一个集团既可以一夜成名,又可败于刹那之间”的危机,它清楚地明白到“永不懈怠”才可以在危机面前挺直胸膛。

在这个新时代,长江后浪推前浪,危机的来临防不胜防,但海尔时刻做好准备。

海尔成功了,时代见证了它的成长。

怀揣危机意识,促使人奋发向上,顽强拼搏。

李想,80年代后响当当的代表人物。

凭着个人的智慧与才华在商界开辟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他不沾沾自喜,他也不目中无人,他知道“缺乏经验”、“稚嫩”……是他的危机所在,他可以在危机中崛起,别人也可以;别人会被他打下去,他也会。

强烈的危机意识促使他坐立不安。

他选择了拼搏,进取。

前路的阻塞,危机的庞大,仿佛在他身后燃起的火燎,他一路奔跑,无论艰辛与疼痛,未曾想过“懈怠”,一心奔向有“水”的解救之地。

危机意识的存在,解救了多少人,多少集团?!而松懈的危机意识又给人们带来多么疼痛的记忆!
那一声轰隆,一座城市顷刻间毁于一旦,有多少生灵长埋在那片土地?流下的泪又何尝能弥补无知的教训?不寻常的自然现象、明显的恶兆,却没有引起一个人的关注。

人们安然地睡去,却不曾知晓这一觉便是长眠。

“唐山地震”震惊了全中国,也震出了一个疼痛的教训:危机意识一刻也不能少!
纵观成功的人、成功的集团、成功的组织,他们之所以站得高、站得稳、不畏“浮云”,大多因为他们时刻怀揣危机意识,危机意识为他们的成功垫起了座座高台。

我们应当谨记:危机意识一刻也不能少!
未雨绸缪未可知
世人皆知诗仙嗜酒,若在饮酒处早些添置围席栏杆,诗人也许不会溺水而去;世人皆知李煜好文,若在被俘之时注意诗词用句,君王也许不会饮药而亡;世人皆知项羽冲动,若在兵败之后保持镇定,也许卷土重来未可知。

一切史实告诉后人:未雨绸缪未可知。

日本是个岛国,多火山、地震。

于是日本人有着强烈的危机意识。

他们建成世界上最先进的预灾系统,接受最早期的防灾教育。

尽管日本几年来发生了几次严重灾害,但是无重大伤亡。

中国的云南也有类似情况。

因地处热带,雨多洪涝灾害也多。

当地人将地基设得很高,即使在如今洪涝鲜见的境况下,仍用旧习。

这样一来,若真有大水,也冲不走云南了.
建筑如此,做人更应当如此。

一代贪官和坤,当初就应思前想后,如若自己贪多必失,就不应伸手第一笔赃款。

靠和坤深受皇帝欣赏的才华,并不比纪大学士差,更何况先天俊秀,定能讨更多人的好感,可和坤并不善于未雨绸缪,只剩下千古骂名。

不得不提起那昏庸的商纣王,如果他在左拥右抱之时,能想想国家是否处于危机之境地,
早些振奋起来,专心国事民生,商朝便不会落得这般凄凉下场,千门万户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人生如梦,能做到未雨绸缪者,一定有过人之处。

著名小提琴家,在一次盛大的音乐会中,断了弦丝。

正当所有人为他捏了一把汗时,他用残缺的琴弦拉出了美妙、不可思议的音乐。

当人问起时,他这样答:“我必须有特殊能力,去预防未知的情况,正如这次的断弦。


我们从不为吃穿担心,但如果不幸突然降临,我们必须具备生存的本领。

动物界的蟒蛇便有这样的本领。

在食物充足,不愁吃穿时,蟒蛇一口吞入体积大于自己许多倍的猎物。

而后,在缺水少食的旱季,靠着贮存的能量,继续生存。

未雨绸缪者,人有之,动物也有之。

明天会发生什么,别理它。

只要今天做足了准备,明天就没什么可怕,甚至,令人期待……
环抱山色听松风,未雨绸缪未可知。

青蛙与麻雀
在很久以前,在一片茂密的森林里住着一只青蛙,他长得很瘦弱,想必是平时少锻炼的结果吧!一天,他多了一位新邻居,是一只很瘦小的麻雀,麻雀就住在青蛙家旁边的一棵小树上。

“嘿,小麻雀,我是你的邻居,以后大家多多关照。

”青蛙说。

“你好啊,青蛙大哥,大家是邻居,我们是应该彼此照应才对!”麻雀说完,便抬头四处望望,她发现这里的地形有点奇怪,方圆几里,除了一个光秃秃的山头,还有青蛙所住的池塘和她自己住的一棵小树外,便一无所有了。

“这里就只有一个山头和我们的家吗?”
“对呀,不过在远方的森林里可能还有一些大树和其他动物吧!”青蛙懒洋洋地说。

麻雀始终不放心,便振翅飞高了一些,仔细察看清楚附近的地形,发现果如青蛙所说,远方的确还有一片森林。

第二天一大清早,麻雀便早早起床,把眼前的新家布置好之后,便衔着一些泥巴、干草往远方的森林飞去,来回飞了几次后,邻居青蛙不解地问:“麻雀妹妹,你老往那边飞干嘛啊?又准备搬家吗?”
“不是啊,我昨天飞了一整天,实地考察了一下,发现那边的山头较高,而我们居住的地方又低又平坦,万一山洪暴发,会把我们这里给淹没的。


“哈哈哈……麻雀妹妹,你多虑了,我已经在这住了一快一年了,从来没有看见过山洪,而且如果山洪来了我会游泳你也会飞啊,你就放一万条心吧!”
麻雀听后,劝说了青蛙好一阵,可青蛙就是不以为然。

麻雀只好叹息一声,摇摇头,继续往远方的森林飞去,而青蛙呢?也只是顾着躺在荷叶上蒙头大睡了。

麻雀把森林里的鸟巢布置好后,又往里准备了许多食物,为的就是万一山洪来临,她也不至于饿死,或无家可归。

另外,只要是晴天,除了捉虫子,麻雀还会在空中不断地上下翻飞,所以她的翅肌已经越来越强健结实了。

青蛙,却依然每天懒洋洋趴在池塘边,漠然地看着忙个不停的麻雀,有时还嘲笑一下:“瞎操心!”或且干脆看也不看,整天蜷缩在洞里呼呼大睡。

第二年的夏天到了,一天午后,天空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山洪暴发了,他们住的那个光秃秃的山头还暴发了泥石流……瘦弱的青蛙由于跳得不够快蹦得不够高,一眨眼就被滚滚泥石吞没了。

可那只懂得未雨绸缪的麻雀,早已在风雨中飞向自己快乐的新窝了!
人嘛,也应该像那只麻雀一样,即使在安乐的环境中,也要懂得未雨绸缪!。

相关主题